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


第十二拍賣正在進行,馬上加入,撿漏多多!!


「船上人被利名牽,岸上人牽名利船,波浪濤濤流不息,問君辛苦到何年」。 鄭板橋詩句

相傳,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感覺用石硯研墨不方便,而且攜帶起來較為笨重,其妻便突發奇想,用自己梳妝用的空粉盒裝入絲棉,澆上研好的墨水,讓丈夫帶進了考場。這便是有關銅墨盒由來的一個美麗傳說。


中國的刻銅藝術在商周時期就已產生,但幾千年來唯有清中至民初的刻銅墨盒達到了頂點,它的製作集質地、做工、造型、刻工、詩文、書法、繪畫、印章、篆刻、裝飾花紋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於一體,在銅墨盒上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如今這一傳統的文房用具儼然走入了收藏者的視線,成為了一門新興的收藏種類。由於銅墨盒上所刻多系書畫篆印,又常與歷史事件及人物相關,故具備較高的歷史文化內涵及收藏價值。


如果說木工墨斗是由魯班發明的,那麼這不就是今天墨盒發展的雛形嗎?但銅墨盒又出自於何時?從考古發掘資料看,南京明代吳禎墓葬發掘簡報中指出(載於1986年第4期《文物》)在該墓室石壁龕出土一件銅墨盒,外加木盒,長10.2厘米,寬9.8厘米,高5厘米,並且盒中還殘存吸過墨汁的乾絲棉,可見銅墨盒至遲在明代就已出現,又根據《孟子》曰:「木匠不為拙工而改廢墨。」屈原《離騷》也有「修繩而不陂」的記載,正式提出墨斗的,是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云:「如繩木所墨斗也。」從這裡可以說明,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屈原所處的年代,那時雖未出現墨盒,但墨盒的雛形――墨斗即已出現,說明墨盒的起源還是比較悠久的,恐怕只是到真正流行就比較晚了。


清震鈞《咫尺偶聞》云:「墨盒盛行,端硯日賤,宋代舊坑,不逾十金,賈人也絕不識,士大夫案頭,墨盒之外,硯台寥寥。」可見這時銅墨盒已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時髦之物。同時為追求古玩的韻味,對銅墨盒的製作開始講究,並著意在銅墨盒蓋及四周,以書畫設計和銅刻技巧,把刻銅作為一門藝術,一時刻銅墨盒的工藝盛行,水平也甚高,如「竹石圖」「二喬賞花」「王羲之觀鵝」「鳴春圖」「前赤壁賦」「桃花源記」「蘭亭序」等,應有盡有,各領風騷,真可謂百花齊放,不勝枚舉。到清末民國初年,一些官僚士紳、文人學士之間,興起一股贈送銅墨盒以增強友好之風氣,不可一世。如清代四朝元老,以理財著稱的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閻敬銘贈送親友的墨盒上鐫刻有閻氏書法,內嵌端石硯板,精緻美觀,溫潤如玉,堪稱上乘之作。

至於刻銅藝術,清末民初已發展到頂峰,如刻銅高手陳寅生和張樾臣,他們二人所刻的山水人物和花鳥蟲魚,無不生動秀麗,獨具匠心,一刀一划,乾淨利落,捉刀功夫如同使筆,行文洒脫、流暢,十分精緻,其鬼斧神工,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下圖直接閱讀——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文房雅趣 墨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神秘的中國玄關
大拙大朴大氣象
中國畫的出路在於恢復傳統
王羲之最漂亮的88個字
文房添趣!——硯 滴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文房雅趣——筆架
文房添趣!——硯 滴
文房四寶——墨水
古代文人的文房雅玩
文房藏珍|老墨專場
物神器韻——文房古玩
文房藏珍——精品磚硯欣賞
古代文房:水盂、墨床
文房清供 案上雅玉
保護印泥,變「文房四寶」為「文房五寶」
文房藏珍——精品磚硯專場欣賞
精美文房 漢磚硯
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的歷史由來
一窺文房,明清文人的書室雅趣
文房四寶|皇帝先生的文具盒
淺談文房收藏新亮點:古墨
彌足珍貴的文房四寶
小葉紫檀 文房擺件鎮尺?鑲嵌金絲楠木
「文房」老墨專場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