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文 | 十年砍柴

據一組圖片報道稱,復建中的明太原縣城初具規模,再現古城風貌。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的明太原縣城建於1375年。當地政府於2012年啟動復興工程。目前,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進展順利,縣城北、東、西城牆已基本完工,南城牆和城內建築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中。


看到這條新聞,我馬上想到了一位頗有爭議的官員:太原市市長耿彥波。他在山西第二大城市大同市做市長時,曾榮膺「耿拆拆」之綽號。為了改變大同的城市面貌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他確實在大同市區大拆大建,其中得意之筆乃是重修了大同城的城牆。


儘管,報道稱太原縣城牆復建啟動於2012年,耿彥波2013年調任太原市市長。但一些網友考證,太原縣城(即晉源古鎮)是耿彥波2006年當太原市副市長時就著手規劃復建的。可以說,太原縣城的重建和大同府城一樣,打上深深的「耿」字烙印。


如何看待當今這類古迹的「復建」——嚴格地說,古迹只能修復,已經消失的古迹,不可能復建,所能復建的只能是假託其名的假文物——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察、評論角度。

以耿彥波的得意之作、已復建成功的大同府城城牆為例,儘管復建過程中,頗有不同的聲音——畢竟要拆遷,要花錢,會損害一些人的利益。但當巍峨的城牆矗立在人們面前時,當地人對城牆的評價普遍肯定多於批評。


我的岳父岳母是土生土長的大同人。岳母是大戶人家的後代,1949年前住在大同西門內一套大宅院里,岳父生在距離大門十華里大同縣一個村子,後來隨父母住在東門城牆下的一個破院子。


對大同府城城牆,我的岳父最深的印象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讀小學的他,在老師帶領下參加義務勞動,最重要的工作是搬運城牆拆下的大磚塊,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的工地上。


所以當數年前政府開始復建大同城牆時,他的評價是:「折騰,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拆城牆?」


當年拆城牆,無非是領導拍板決定;而今,復建城牆,還是領導拍板決定。對於我岳父岳母這樣的大同市市民,除了默默承受又能如何呢?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2014年8月23日,正在改造中的大同市。CFP供圖


等到大同府城牆復建完畢後,我的岳父對這項工程又不吝讚美之詞——許多大同市民都有這種黑轉粉的過程。為什麼如此轉變呢?簡單地說一句話,他們覺得提氣!


大同的老城區面積並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量的廠礦企業建在城郊。作為一座「煤都」,幾十年來人們對大同的了解就是為全國輸送煤炭,而其城市建設幾乎是停滯。原來城牆以內的老街區,尤其顯得凋敝,一些廟宇也被拆掉。但是整個老城如棋盤一樣的格局還在。

耿彥波擔任大同市市長的幾年,除修建了大同城牆外,還把老城內大量居民遷出,並恢復或擴建了一些廟宇、宮殿,如上、下華嚴寺,明朝代王府。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大同華嚴寺俯瞰

在耿彥波被調往太原後不久的一個夏日,岳父和我一起登上了新修建的大同城牆。現代的建築技術加施工經驗,修建這樣的城牆比明代工匠的效率顯然快得太多,當年築城,乃是一任又一任,甚至跨越百年的重點工程大接力。現代機械施工,幾年就矗立起巍峨的城牆,而且比起原來的城牆更加高大和寬闊。


站在城牆上,看到新挖的護城河,極目遠眺,則是蒼茫的群山聳峙,倒也是心曠神怡。從城牆下來,徜徉在安靜的街區,老城中心新修的四個牌坊分別對著和陽、永泰、清遠、武定四門,街道安安靜靜。


作為大同人的岳父很高興,也很自豪。外來者登上城牆,站在塞北的藍天下,是會糾正大同作為煤都的「臟黑」刻板印象的。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可是,如果把修建大同城牆的錢,節省下來用在交通、環保、教育以及保障房的建設上,產生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會更讓大同市民覺得提氣呢?


我所料不差的話,今日太原縣城的復建,應該是參照大同城牆復建的經驗。一座城市、一片老街區,政府花力氣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應該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可是,把這種必要的城市建設和復建假古董捆綁在一起,又有多大的價值呢?


當然,中國幾乎所有古城,歷史上都經過多次修復,甚至是完全重修,其中最浩大的工程就是建築城牆。北京這個地面上,歷史上有遼代的城池、金代的城池和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城格局基本上是明代規劃的,上世紀60年代拆除的城牆也是明朝建造的,後來五、六百年間時有修補。


南京、西安乃至太原、大同,莫不如此,現在城市的格局也是明代奠定的,與東晉的建康城、隋唐的長安城、并州城和北魏的平城,是完全不一樣的城池了。


有人可能會問,古代人在大致相同的地域上可以一次次重修城牆,現在人不是照樣也可以嗎?


古人在不同時期重建城牆,重修城池,那是政治、軍事和百姓社會生活的必須。中國的歷史總是陷入興亡治亂的循環,一座座曾經繁華的城市,因為戰亂會幾近於毀滅,銅駝荊棘是歷史的常態,長安城、洛陽城、太原城、大同城等名城,乃至眾多的古縣城,莫不如此。


當新的朝代建立,社會恢復了生機與活力,那些廢城池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必將再成為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新王朝的治理者和民眾,修建城牆,護衛這個中心,是首要的大事,不修築起高高的城牆,就不能抵禦外敵的入侵,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活動很難正常的開展。


城牆、官署、街道、牌坊、寺塔、文廟,等等,這些建築是官府和居民開展各種政治、軍事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必需,而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留下的建築當然也是一城、一地文化的標誌和文明的見證。


可自從人類告別冷兵器時代,交通從騾馬陸行、舟船水運的落後方式變為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和輪船水運競榮的局面,社會結構也從多數人居住在村落的農耕社會,變為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的工商業社會。


如此,舊時的城牆失去了實用價值,舊時的街區規劃和城市公共設施也變得落後而必須加以改造——這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政者拆除北京等城市城牆的基本出發點。


幾十年過去了,當人們——主要是當政者發現,現代城市的建設並不一定要以拆除古城為代價,而且古城牆和古街區等古建築有著巨大的文化和旅遊價值,可以提升GDP,可是許多古城牆、古街區已經毀掉了。怎麼辦,一些地方的當政者想到的就是:我再在原址上造一個。


網上一些宣傳資料,稱正在重修的太原縣城牆「雄姿初現,堪比平遙古城」。我相信,憑現在當地政府的財力和現代的建築技術,何止「堪比」,用鋼筋水泥,加仿古磚,建造比平遙古城更巍峨、堅固的城牆不是什麼難事。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這座倖存的明清古縣城,大多數建築,包括城牆、街區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一磚一瓦,凝結著古代中國人的氣息。看上去沒有生命的古建築,之所以有讓後人留戀、憑弔、感嘆的巨大魅力,就在於它是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古文明的元素。


平遙這類古城符合文物的兩大基本特徵: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第二,必須是已經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即使因為年代久遠有些地方,不得不進行保護性修復,但其總體的文化價值並沒有減弱。


可是,地方政府僅僅為了旅遊,花巨資造出一座沒什麼「非如此不可」的實用價值的仿古建築,我認為是「崽賣爺田不心痛」,把納稅人的錢不當錢。這是公權力霸道使然,和當初一拍腦袋就拆城牆的邏輯是一樣的。


今天的西安曲江畔,一座佔地千畝的大唐芙蓉園在2004年落成,現在已被國家旅遊局評為5A級景區。


可是,借用大唐的名字,在當初的唐都的地盤上修一座園子,就真成了大唐的芙蓉園?盛唐的風流繁華,漁陽鼙鼓的驚夢,這些讓人遙想令人傷感的歷史往事,與這個今人修建的園子有半毛錢關係嗎?


即使在阿房宮的原址上,修建一片美輪美奐、超過秦始皇時代的宮殿群,名之為「阿房宮」,又能如何呢?無非是糟蹋錢而已。

十年砍柴:即使把阿房宮復修得超過秦始皇又能如何



西安大唐芙蓉園


【作者簡介】


十年砍柴|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姜建強:日本作家多有錢,看看村上春樹的收入就知道了
陳曉卿:父母一輩的白芋粥
祝勇:蘇東坡們的觀念,影響了此後中國藝術一千年
李舒: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悼念京劇名伶顧正秋
唐映紅:接受在家教育並不應該被嘲笑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年不只一把火燒了阿房宮,項羽還挖過秦始皇陵墓
項羽連阿房宮都燒了,為何不敢挖掘才下葬3年的秦始皇墓?
為何項羽百萬大軍可以一把火燒掉阿房宮,卻對秦始皇陵無可奈何?
秦始皇陵埋有更多寶藏,為何項羽不挖秦始皇陵,卻要火燒阿房宮?
千古之謎: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究竟是何用意
秦始皇與阿房女的愛情:因何不能成皇后?
金碧輝煌的阿房宮在秦始皇時代是否存在過?項羽火燒阿房宮是真的嗎?
歷史上阿房宮從來都沒建成過,為什麼秦兩度修建最終都無果?
歷史上阿房宮是否存在它又是如何被燒毀的
修復恢宏的阿房宮,居然花了兩億才修完好!
「天下第一宮」阿房宮因何得名?至今成謎
項羽火燒阿房宮傳說兩千年,憑什麼斷定它是假的?
古人談秦朝的滅亡:秦始皇造阿房宮導致了衰退
秦始皇為什麼有皇后,阿房宮的女主會是誰
阿房宮到底是誰燒掉的?反正不是項羽!
阿房宮焚毀之謎:秦始皇耗巨資修建,被項羽一把火燒毀?
项羽火烧阿房宫传说两千年,凭什么断定它是假的?
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出,為啥就是沒皇后?
天下第一宮阿房宮被燒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