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導讀】電影《賓虛》中出現的是四馬賽車,是四馬戰車的簡潔版,車上只能容納一人,車子結構輕便許多。四馬戰車或四馬賽車都是兩輪馬車,東、西方的差異不大。在四輪車或四輪馬車領域,東、西方存在明顯的差異,西方的四輪馬車確實有值得借鑒的機密之處。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在競技場上是沒有律法的,馬車競賽是生死遊戲,輸了就代表死亡。如果你的兄弟是羅馬的驕傲,打敗他,就等於戰勝羅馬,你也得以報仇,你有影響力,人民會追隨你的,記住,為求生存,只能贏得勝利!」——《賓虛》。


如果你看過《賓虛》這部講述「手足相殘,反目成仇,卑微奴隸,強權帝國」故事的電影,一定會對其中的馬車比賽片段感興趣。專用的賽馬場、賽馬車和馬匹,以及我們知道的讓奴隸決鬥或斗獸的活動,讓人感慨羅馬人豐富的娛樂生活,原來古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狂野。


在羅馬時代,馬克西默思斯劇場是馬車競賽的固定場所,該劇場建在帕拉丁山和阿文丁山之間狹長的谷地,長650米,寬100多米,能容納15萬多名觀眾。馬車競賽的賽程幾乎沒有變化。主辦者舉旗發令「比賽開始」,分屬不同馬隊的四馬雙輪車——有時採用兩馬雙輪車或三馬雙輪車——立刻從起跑位置出發。車手必須駕車圍繞劇場中長約334米的障礙物跑4圈。在長達5000米的賽程中,車手要冒巨大的風險,因為賽道上總有些擁擠,尤其是在彎道附近,發生死傷是家常便飯。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一、 車輪製造技術的前進促使馬車產生


大約在6000年前的中東地區與歐洲中東部,已經出現雙畜(兩頭牛)用獨轅拉的實心車輪的四輪車。由於馬匹的運動速度快,那時的車子還不適宜用馬拉,馬車的出現有待於車輛製造技術的繼續前進,以下兩大技術的前進促使馬車應用而生。


1. 輪轂技術的成熟


早期的車輪是由一塊或幾塊木板拼成的圓餅狀輪子(實心車輪),中間留有可以讓車軸穿過的孔眼,車輪的孔眼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和摩擦力,時間一長,車輪就容易破損。在5000年前,人們通過加厚車輪中部孔眼周圍的木塊來增加車軸與車輪接觸區域的面積(車輪在與車軸接觸區域向外突出的結構就是輪轂),來降低車軸與車輪接觸區域的車輪木頭承受的壓強,從而增加車輪的使用壽命。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早期的輪轂與車輪屬於同一塊木板,因此,這種輪轂雖然提高了車輪孔眼的抗壓能力,但是,由於車轂的木頭紋理與輪子本身是一致的,都垂直於車軸,所能承受的壓強不大,車轂和車輪容易破裂。後來,人們逐漸發現,只要在車輪的孔眼中另外插入一個木頭紋理與車軸平行的車轂,就可以使車轂的破裂問題得以解決。這就是輪轂技術的成熟,在3000多年前的德國,這樣的車輪已經得以應用了。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2. 輻式車輪的產生


由一塊或幾塊木板拼成的圓餅狀輪子,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隨著木頭紋理破裂。在解決車軸與車輪接觸區域的壓力問題後,容易破裂的圓餅輪子的缺點凸顯出來,因此,人們為改進車輪付出的努力走上了歷史日程。其解決原理與解決車軸與車輪接觸區域的問題是類似的,使得木頭紋理與接觸的地面平行即可,輪子的耐壓程度就提高了。最初,也許是人們在車輪的外圍用寬度類似的長木條(將富於韌性的小灌木經火烘烤時彎曲而成)環繞一圈,在使用時,人們驚喜的發現,車輪破裂的問題基本得以解決,就算圓餅車輪內部的木頭出現破洞或破裂,甚至也不影響車輪的使用。後來,人們乾脆用一些木條(車輻)支撐最外面的環繞木條(輪輞),這樣,輻式車輪誕生了。與實心車輪相比,輻式車輪不易破裂,且重量較輕,可以承受高速運行下的綜合受力。後來,人們又在輪輞上打上金屬釘,或者包上金屬外緣,使輪輞更加堅固耐用。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輪轂技術的成熟和輻式車輪的產生使得輪子更加堅固耐用,可以讓輪子實現更快的轉速,意味著車輛的速度可以提高一個檔次,由此,人類歷史上的馬車時代到來了。


二、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羅馬馬車


兩河流域與尼羅河下游文明的成果被古希臘接納,侵佔了古希臘版圖的羅馬統一了地中海沿岸,承接了其輝煌的文明,其馬車自然是同時代馬車最高技術水平的代表。在歐亞大陸的東邊,有著類似輝煌的馬車運用。比如,戰國時期的四馬戰車。電影《賓虛》中出現的是四馬賽車,是四馬戰車的簡潔版,車上只能容納一人,車子結構輕便許多。四馬戰車或四馬賽車都是兩輪馬車,東、西方的差異不大。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中國戰國時期四馬戰車


四輪車由來已久,但兩輪車,特別是兩輪馬車由於其靈活機動性強,在戰爭中得以較廣泛的應用。由於兩輪車的結構簡單,在民間也有廣泛應用,比如,「南轅北轍」這個成語故事似乎顯示了馬車在戰國時期民間的普遍使用。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兩輪車的普及程度或重要性超過了四輪車。


在四輪車或四輪馬車領域,東、西方存在明顯的差異,西方的四輪馬車確實有值得借鑒的機密之處。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銅車各部位名稱


1. 長期存在於西方四輪馬車的轉向裝置


《清明上河圖》上的牛拉四輪車,似乎沒有專門的轉向裝置。即使從倖存至今的中國古代的四輪車文物上看,也確實沒有專門的轉向裝置。而被複原的帶有轉向裝置和減震裝置的羅馬四輪車,前面兩個輪子的共用軸的中部有一個與底盤相連的樞紐裝置,這兩個輪子的共用軸能夠繞這個中部樞紐做大角度轉動,這樣,四輪車就可以較方便地轉彎了。這個四輪車的結構類似於汽車的四輪拖掛結構。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四輪車轉向裝置可能來源於公元前的凱爾特人,羅馬人加以學習並將其發揚光大,使得馬車的性能大為提高。到公元200年時,堅固的羅馬四輪運輸車在大道上隆隆駛過,馬拉郵車和客車在中途停車更換馬匹,繼續前進,每24小時可行駛160千米。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2. 由來已久的減震裝置


行駛緩慢的牛車,在古時候那種道路上,其顛簸程度還能被承受。如果換成幾匹用快馬拉的馬車,其顛簸程度就難以想像了,飛奔的馬車,人是坐不住的,也許只能站在馬車上來緩解顛簸程度。四輪馬車的出現讓減震成為可能,雖然那時還沒有彈簧,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設置牛皮拽拉模式來減震,這是羅馬人的一個創新技術。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從復原的羅馬四輪馬車局部圖可以看出,車廂處於懸掛狀態,這可以明顯減輕水平晃動的力度,牛皮也具有一定的彈性,豎直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減震效果。這讓四輪馬車具有了一定的舒適性。配上羅馬帝國修建的40萬千米的道路系統,其中8萬千米由石頭鋪成。沿著公路,羅馬人還修建了最早的驛站系統,提供食宿和馬車僱傭服務。這些驛站不僅服務于軍政,也對普通旅客開放。這些措施帶來了羅馬四輪馬車的繁榮。


隨著鋼材應用的增加,促使彈簧誕生,這帶來了馬車減震的一次革命,兩輪馬車也可以方便減震了。


四輪馬車的轉向裝置和減震設施雖然由來已久,東、西方存在廣泛的交流,但遺憾的是,這種技術依然在較晚的時候才來到東方。


3. 影響深遠的馬蹄鐵


給馬掌釘上蹄鐵,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得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讓馬匹擁有了更強大的奔跑能力,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馬蹄鐵可能是羅馬人的創新,它在公元前1世紀的遺址中就很常見了。


馬蹄鐵雖起源於西方,但很快傳播到了東方,這與四輪馬車的情況明顯不一樣。馬蹄鐵的出現自然明顯促進了馬車的繁榮,其對騎兵部隊的能力提高也很大,這自然是影響深遠的事情,蒙古帝國的崛起就與此有關。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在羅馬時代,奇特的「馬涼鞋」(hipposandal)也很常見。它是一種光滑的鐵盤,在每端彎成環。顯然它是系在馬蹄上,無疑是用於保護馬蹄的。少數「馬涼鞋」帶有尖釘,能幫助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應用於鵝卵石路面或其他泥濘坎坷的地面。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4. 剎車設施的產生


兩輪馬車由於通過車轅與馬匹緊密接觸,可以依靠馬匹剎車。四輪馬車的馬匹只是起著牽引的作用,剎車設施自然必不可少。輪圈上的剎車,可以用腳踩剎車,這保障了四輪馬車的安全性。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5. 牽引挽具的改進


在歐洲古代挽具中,胸帶和肚帶在馬肩隆的馬軛上相交。對於馬來說,如果胸帶在頸項上向後拉動,就不可避免地會滑向咽喉。當馬用力拉車時,胸帶會在馬的氣管部位產生令馬窒息的壓力。從12世紀開始,現代形式的牽引挽具已在歐洲普及。在有效利用畜力、增大運輸能力的同時,這種挽具還促進了用乘坐更舒適、載重量更大的車輛進行快速的長途旅行。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東方在牽引挽具的改進方面要明顯比西方早,比如中國就較早解決了這個問題。


6. 對馬匹的有效控制設施


馬奔跑時,頭是向前的,帶馬勒的嚼子可使馬頭向上而使其停步。至少兩根韁繩與一個馬鞭是必不可少的。


四輪馬車隨著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而趨向衰落,這可能與之後國家疆域的較小有關,但主要是道路年久失修所致,以及富裕階層群體的萎縮。逐漸惡劣的道路使得四輪馬車難以賓士起來。這是社會制度巨變的綜合影響所致,廉價的奴隸勞動力的消失使得富裕的奴隸主階層消失,也讓修路成本上升。結果是,歐洲進入了所謂的暗淡的中世紀,結構簡單一些的兩輪馬車又繁榮起來。



西方四輪馬車對比東方兩輪,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四匹馬拉動的驛站馬車,車頂和車內共能夠乘坐12人


中世紀並不是文明的倒退,而是奴隸制的消失,帶來國民平均勞動付出的減少,平均顯得有些貧窮了,文明程度表現自然顯得暗淡了。當然,隨著時間的消逝,在沒有受到蒙古帝國破壞的歐洲部分地區,科技等文明成果的逐漸積累,生產效率逐漸提高,收入逐漸增多,人口密度逐漸增大,文明又開始輝煌起來。四輪馬車又開始逐漸增多,趨向繁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吧 的精彩文章:

人類或發現另一個理想的宜居地球:僅4.2光年距離
比X光更牛的透視技術:可以使皮膚肌肉變得透明可視
研究稱地球上生命出現太早,應出現在100萬億年後
火星宇航員年薪達14.5萬美元 你也可以做宇航員

TAG:探索吧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人座駕也不凡 西方古代馬車有何機密?
黑產馬仔藏深山,我和警方坐火車、汽車加馬車一路追擊
西班牙大批山寨悍馬車
義大利搞了一個奇葩比賽,兩輪馬車對戰超級跑車
現代陸地上的交通東西普通就是牛車和馬車
黑產馬仔藏深山,我和警方坐火車、汽車加馬車一路追擊 | 專訪阿里雲安全專家
馬匹訓練專用車輛,外形像極古代馬車!
山東男籃三駕馬車,中國的卡爾馬龍,巴特爾面對他也不輕鬆
古墓出土「王青蓋車」,現代土豪的賓士寶馬車簡直「弱爆了」!
特斯拉撞上寶馬車,誰更安全?
有人用磚頭堆砌成寶馬車,方向盤都有,寶馬公司想用真車跟他換
竊賊從廣西偷寶馬車開到雲南 被查棄車逃跑
希拉裏手里還有牌「三駕馬車」助陣!特朗普呢?
這種梅花五角硬幣內含黃金?一枚為何能換一輛寶馬車?
三駕馬車驅動,陸地方舟閃耀濟南展會!
烏克蘭選美冠軍邊酒駕邊直播 寶馬車撞成廢鐵 與友雙雙遇難
西北有妖氣!馬車接走靈魂,小夥子狂追馬車英雄救美成就美滿姻緣
塞維利亞四月節現場:馬車巡遊
紅四方面軍三駕馬車,一元帥,一叛徒,還有一個下場最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