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張其成養生著作《儒家養生大道》之十三: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播講者:杭凱)

(補昨日音頻)


形神統一 健康長壽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傳統養生學強調形神統一,所謂「形」即形體,指人的機體,而「神」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全部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外露徵象。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形神統一,是指形體與精神相統一,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生命表現,只有形神統一,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能夠統帥人體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並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論,認為人體生理功能與精神活動是密切相關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水平,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偏高。所以,精神養生在防治身心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20 世紀前葉的中國,動蕩不安,內憂外患,許多老中醫飽經磨難,像蕭龍友、沈仲圭;解放後又有反右、「文革」等政治運動,許多老中醫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如陳蘇生、馬繼興被劃為右派。陳蘇生被下放多年 ; 馬繼興在「文革」中頭部被造反派打成重傷 ; 程莘農被批鬥,下放外地達 6 年之久,但在逆境中仍不忘為患者診病。


他們在磨難面前都表現出了知識分子的寵辱不驚,豁達大度。這需要怎樣的胸懷修養才能做到呀 ! 他們用生命演繹的故事把中國知識分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美德發揮到了極致,這樣的生命是多麼堅忍不拔,燦爛動人 !


詩詞書畫 導引吐納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這些老中醫藥專家都喜詩詞書畫,有些還是書畫大家,如蕭龍友、程莘農等。徜徉在詩詞書畫的美妙境界之中,物我兩忘,人焉得不長壽。美的境界悅心,令人樂而忘憂,心結一開,心生歡喜,則百脈皆通。


且中國書畫創作時須氣沉丹田、氣定神安。人之氣若常沉丹田,自然坎離交媾、水火既濟、延年益壽,這一點先賢多有論述。這些老中醫藥專家對導引吐納之術都有研究,董德懋、閻潤茗、路志正等也深諳導引吐納之術並久久堅持,也有人認為散步最好,如朱仁康。其實道理相通,導引、吐納、散步,都有放鬆心情,調整呼吸,使呼吸深長均勻,讓人氣定神閑、物我兩忘、氣沉丹田之效,只是有「有為」、「無為」的區別罷了。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這些中醫專家本人都是中醫大家,對於方葯爛熟於胸,但用藥卻慎之又慎。他們深知葯有三分毒,食之不效,導引不效,方命之葯。他們在診療和日常養生中都極其注重顧護脾胃之氣。


蕭龍友曾說:「得谷者昌,若致土敗,雖盧扁復生,亦難為力矣。」 董德懋曾創立了「調理脾胃十法」。朱仁康幼年時脾胃薄弱,常患痰飲病,後來卻壽享92歲,這全得益於他日常飲食中顧護脾胃之氣。他飲食清淡,不喜辛辣之品。中年之後飲食有規律,定時定量,每餐二兩(100克),不多吃多喝,所以漸脫離胃病。

蒲輔周亦曾脾胃不壯,在日常生活中用損谷養胃氣的辦法養護,他說:「在胃氣不強的情況下,損谷是保胃氣的最好方法,而節食則是損谷的最好辦法。適當減少食量,使胃氣運轉遊刃有餘,方能以通為用。」故他每日進食不過三兩(150克)。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又為氣機之樞,對於一身氣機的和暢至關重要。


善養生者最重視養護脾胃之氣,常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顧護中焦脾胃之氣,則身可健,壽可延;久病重病之人調好脾胃之氣,則生機可存,病可愈。


來源:張其成(微信號:zhangqicheng69)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飲食的第二要點:十不食
加強國學教育,重塑中華民族道德信仰
超然於外的道醫之「道」究竟為何?
守住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內核——人民日報專訪
王陽明的心學與《周易》養生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史家們為何貶損谷永?一次做賊,一輩子都是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