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皈依是一種誓言,是修行的基礎

皈依是一種誓言,是修行的基礎

佛教徒以皈依佛、皈依證量狀態〔也就是法〕,以及皈依修行諸聖眾〔也就是僧〕,做為戒律誓言。皈依是紀律修行的基礎。佛陀教導我們如何從苦和限制中找尋皈依,但首要的皈依或保護泉源是在證量的狀態中尋得,而這種狀態則是透過戒律、專註禪定及智慧的修行而獲得。


佛教的經典要你隱藏你的好特質和成就,就像容器中的明燈一般。除非有很重要的理由,否則你不應該廣為宣傳它們。倘若一個人達到解脫的境界,然後告訴別人說:「我已經開悟。」這就違反了一個出家人的誓言,因為我們很難去判斷他人的內在體驗是達到什麼階段。


有一位竹巴噶舉的喇嘛說他年輕時,跟他的老師在一塊,老師要他向佛、法、僧做十萬個大禮拜;在清晨和夜晚,他都必須在一個與自己身高等長的木板上做大禮拜。他的老師在隔壁房間的黑暗中禪定,而他為了騙他的老師說他正在做大禮拜,便用他的關節在大禮拜的木板上敲擊。多年以後,在他的上師過世後,他在山洞裡做禪定,憶起了上師多年來訓練他的慈悲,因此哭了又哭,幾乎昏倒,不過接著體驗到了澄明,之後他便持續修行。結果,在成功的禪定之後,他偶爾會在鮮明的回憶中記起了過去世。

遇到這些人,讓我們受到了激勵,增強了決心;並且經由他們,法教而得以活起來。就是如此,修行諸聖眾提供了修行者可以仰望的典範,協助引領我們皈依。


佛、證量的狀態和教導證量狀態的教義,以及修行諸聖眾這三者,是在你本身之外的元素,相較於你目前的狀態,他們具有更大的能力來終止痛苦。然而,一個佛教徒不是要向它們請求賜予自己更大的快樂,反而是在實踐教義之後能夠得到快樂。佛陀教導實際的皈依,也就是如何修行教義,但主要的責任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實踐。要達到無痛苦和無限制的心靈境界,我們需要做以下的練習來奠定基礎:


一、確認十種不善。


二、確認十種善〔它們與十種不善相反〕。

三、捨棄前者,採取後者。


由於每個人在遵守特定誓言的能的上有所不同,因此佛陀敘述了戒律修行的幾種不同等級。在個人解脫戒律上有著:


那些有居家生活的人,住在家裡而不是寺廟。


那些離開居家生活成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


如果你有能力在一生都維持簡樸,那麼你可以離家,並且立誓出家修行。如果你不能夠保持簡樸,但可以遵守誓言,那麼你可以立誓遵守在家眾必須持續一生的某些特定誓言,或者其他只需要持續幾天的誓言。

頂禮盡虛空一切諸佛菩薩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扎西郎加活佛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成佛之道:痛苦》——頂果欽哲仁波切
修行「四聖諦」的根本原因
個人解脫需要秉持戒律與十善
修行的三个阶段,都要以戒律作为基础
《戒殺放生文》三則:三月哀號、一口咬死、臨終作狗

TAG:扎西郎加活佛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是誓言成就了謊言 還是原本一切都是謊言
格林一句誓言讓NBA裁判無地自容,有些事真不是他能控制了的?
謊言和誓言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聽的人當真了,一個是說的人當真了
所謂諾言不過是愛的衝動,所謂誓言,不過是短暫的謊言
這個男人發誓了就會言出必行,後面全部做到了,是什麼誓言居然是
愛情是不忘初心,生活是沒有誓言
情感美文:當初是誓言,後來是責任,再後來是習慣。
她是國民第一美人,因為一句誓言,掏光了自己的一生!
給愛一個鄭重的儀式,將誓言生成一份永恆的證書
這首詩像一組誓言,又像一篇討伐詞,還像一紙辯護詞,聚訟紛紜,多方爭執
所有的誓言其實都是變身的謊言!
世上最美的誓言,不是愛過,而是正在愛著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巴掌,每想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這首詩像一組誓言,又像一篇討伐詞,還像一紙辯護詞,聚訟紛紜
真愛並不是物質與誓言,而是陪伴。情侶健身才是升華愛情最高雅的方式!
謝霆鋒曾發出這樣的誓言,誰知現在卻違背了,這是打臉的節奏嗎!
你知道嗎?身為菩薩,必修的二十種業和四種誓言!
是初見巧克力的甜,是巴厘島上此生必踐的誓言,千里尋你,一世相伴
一個無法兌現的誓言,真實 「哆啦A夢」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