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同慶,養生攻略大放送!
隨著國慶、中秋雙節的到來,人體的氣血運行開始進入「收藏」階段,所謂氣血宜藏不宜泄。秋季五行屬金,由肺臟統管,秋主肅殺,萬物開始凋零,因此要特別注意人體的陰陽平衡及氣血的耗損情況,從飲食、生活中進行調整,預防疾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秋季食療
十一過後,天氣逐漸變得寒涼,古人云:「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對應在人體則是著重陰平陽秘、滋陰潛陽來生化氣血。因此,順應自然規律來調整飲食,才能強化身體,防病祛疾。
中醫認為秋季主肅殺之氣,氣候轉為乾燥,容易損耗人體津液,而肺臟宜潤不宜燥,此時的飲食以滋陰潤肺為宜,宜少食辣椒、蔥、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多攝取一些性味柔潤的清淡食物來潤肺生津。
主食方面可選擇糙米、芝麻、玉米、薏仁、小米、番薯、馬鈴薯等;蔬果方面可選擇水梨、甘蔗、芋頭、蓮藕、枇杷、豆芽菜、白菜、柚子、木瓜、南瓜等。
推薦特色食療方:水梨冰糖湯
水梨一顆(去核不去皮),白木耳一朵(水發),蓮子半碗,生薑一片,陳皮少許,冰糖適量。將上述食材加水,用文火煮至軟爛即可。
運動要點
春夏的運動多追求汗出涔涔,毛孔暢開,但是秋主收藏,進入秋季後的運動應以調攝氣血、不傷津耗氣為主,因而不主張鍛煉得大汗淋漓。建議依年齡及個人體質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1
青年人
可選擇小步快走及慢跑,每周運動 2~3 次,每次以 15~20 分鐘為宜。微微汗出,氣血流暢,即能達到運動的效果。
2
壯年人
選擇疏通五臟六腑經絡的運動,如瑜伽、慢跑、太極拳,讓身體微微汗出或胸、背部感到微溫熱即可,每周進行 2~3 次。
3
老年人
運動以太極拳、氣功或散步為主。心靜用意,動靜結合。輕柔的運動導引氣血,舒展筋骨,促進代謝。
預防疾病
十一長假一般也是一年氣候的分水嶺之一,夏季的炎熱在這個節日過後逐漸消散,天氣轉涼,萬物也隨之蕭條,此時早晚溫差大,若再遇上秋雨綿綿,則濕冷交加,加上人體氣血開始進入「收藏」的階段,新陳代謝漸漸減緩,容易使燥邪、濕邪入體,引起疾病,所以,十一節後要特彆強調疾病的預防。
秋屬肺,肺金肅殺偏燥,要特別注意肺系疾病及乾燥的癥狀,如感冒、急慢性鼻炎的產生,以及皮膚容易瘙癢乾燥、口舌乾燥、大便偏乾等表現。應適當注意保暖及水液的攝取,達到濡潤滋養經絡氣血的目的。秋季逐漸日短夜長,情緒也容易壓抑煩悶,應當多想些開心的事情,驅散心頭的陰霾。
月餅不宜久放
雙節長假期間,家裡月餅往往還剩不少。其實,月餅不宜久存,同時應注意避免潮濕及變質。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脾胃易氣滯和中焦虛弱的人群,不要看到剩下的月餅覺得浪費,就要將它吃完。食用月餅一定要適量,淺嘗輒止,不可多食。若過量導致腸胃脹氣,可沖泡「消食茶」來幫助消化:取山楂、陳皮、玫瑰花各 3 克,砂仁 5克,加水 300 毫升煮成 100 毫升,熄火後加入冰糖適量,慢慢啜服。
養肺同時需護肝
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肺屬金,肝屬木,若秋季肺金過旺,會傷損肝木。因此,秋季在注重養肺的同時,還要注意護肝,尤其是在外聚餐時,應謹防喝酒過量損傷肝脾。建議酒後可適當吃些梨或將梨擠汁服用,以緩解酒精對肝臟的傷害。此外,酒後喝些姜粥(米粥煮熟後加入嫩薑末少許即成)或海帶豆腐湯(豆腐與少許海帶煮成湯,加少許鹽即可),也有解酒護肝的作用。
來源 || 家庭醫學(下半月)/ 呂傳彬 / 編輯 || 李娜


※痴迷遊戲,當心四大疾病上身,已經有年輕人送命!
※孩子遊戲成癮,家長這樣做才對!
※孩子沉迷網遊,心理醫生開「良方」,老師家長都該看看!
※88歲「紅牆醫生」60年不長胖不感冒,保健秘訣公開了!
※自製美味營養的豆沙月餅,小長假不妨為家人露一手!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