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齡助孕,急救,治慢病……嶺南陳氏針法被贊「神奇」!

高齡助孕,急救,治慢病……嶺南陳氏針法被贊「神奇」!

「小陳飛針」為高齡女性圓母親夢

助孕、急救、治慢病,「飛針」都能顯神通

專家介紹

陳秀華,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

擅長:中風偏癱、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頸肩腰腿痛、頭痛等各類痛症、腫瘤、婦科病、皮膚病和亞健康狀態的調節與治療

出診時間:周一、周四下午,周二、周三、周五上午

早上7點多,陳秀華的診室外就有患者在等候,當陳秀華到診室時已圍了一圈人。她麻利地換上白大褂,邊翻看病歷,邊聽患者訴說癥狀,隨後左右開弓,雙手同時為患者診脈。「舌邊尖紅、舌紅少苔,提示肝腎陰虛、虛火火旺……」一系列癥候、病症和診斷脫口而出,接著辨證施治、對症下藥。光看這一套利索的流程,很難想像她是一位剛剛休完產假歸隊的高齡二孩媽媽。

「無痛」和「飛針」是其兩大特色,特別適用於婦科病、皮膚病和醫療美容。

陳秀華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嶺南陳氏針法」的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辨證、選穴,然後用纖細的銀針來治療各類疾病,是她最為擅長的工作。

看陳秀華入針,那是一種享受,如同觀看一場功夫大片。

在穴位處塗上消毒水,持針的右手輕鬆一揮,一個漂亮的手部迴旋,拇指、食指、中指搓放之間,還未給人反應的時間,一枚直徑0.2毫米的銀針瞬間扎入穴位。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猶如小說里的武林高手。

在中醫看來,廣東人體型略小,溫暖濕熱的氣候又極易造成痰濕體質,對針刺的疼痛較敏感,從而對針灸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灸過程中無痛,就成了廣東患者的一項最基本要求。陳秀華所傳承的嶺南陳氏針法,無痛和「飛針」是兩大特色。針是快速旋轉刺入,穿透力強,刺入迅速,痛感甚微,而且醫者持針手指不接觸針體,故更能有效預防感染,達到無菌、無痛、準確、快速旋轉的效果。

作為第四代傳人,陳秀華對飛針技藝也做了一些創新、改進。比如將銀針的直徑縮小至0.2毫米,因為臨床治療婦科病、皮膚病和醫療美容的女性患者比較多,尤其是在頭面部或四肢末端扎針,針太粗的話很容易產生痛感。她先後多次應邀在世界中醫藥大會上作主題演講、大會發言和現場演示,獲得現場專家的一致好評。

治慢病,「飛針」可以一次見效,但不是一次治癒,療效在取針後4~6個小時衰減,遠期療效還需要療程鞏固。

在她的診室,「神奇」是患者和進修醫生們最常說的兩個字。

一位鼻塞兩個月、四處求醫不見好轉的患者,陳秀華為其仔細診查後,胸有成竹地說:「放鬆,我給您扎幾針,一點兒不疼,鼻子馬上就能通。」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她拿起毫針,手一揚,便在患者眉心、鼻翼兩側和虎口等處飛針入穴,快速旋轉進針,不到30秒鼻子竟然全通,患者直呼神奇。

陳秀華解釋,這就是針灸的「即刻效應」:「治慢病可以一次見效,但不是一次治癒,療效在取針後4~6個小時衰減,遠期療效還需要療程鞏固。這和心痛定控制高血壓病是一個道理。根據葯代動力學,其藥效只能維持8小時,而針灸的優勢在於它是自然療法、綠色醫療,沒有副作用。」

飛機上救人,「西醫沒有急救藥品和器械就一籌莫展,中醫不懂針灸或者沒帶針具也無計可施,還好我一直隨身帶著銀針。」

我們時常會看到醫生在飛機上救人的新聞。陳秀華也有過同樣的經歷。2013年年底的一天,在一趟飛往上海的航班上,一位女乘客突然暈倒在洗手間門口。聽到航班乘務長求助的廣播後,陳秀華立即站了出來。

女乘客沒聲沒息地躺在地上,面色如灰,摸不到頸動脈搏動。飛機上的急救箱裡面只有血壓計,3次都測不出結果,沒有心電圖等儀器,更沒法做生化檢驗。陳秀華正準備給女乘客做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時候,猛然想起隨身帶著的針灸針,先後刺了百會、素髎、人中等多個穴位,恨不得把針灸急救的絕招都用上了,不到10分鐘,女乘客蘇醒了過來……「如果當時陳主任不在飛機上,真是不堪設想。」女乘客的丈夫回憶當時情景,仍兩眼泛淚。「西醫沒有急救藥品和器械就一籌莫展,中醫不懂針灸或者沒帶針具也無計可施,還好我一直隨身帶著銀針。」陳秀華說。

起初,她對針灸急救持懷疑態度,通過一次針灸治療急性胃痛的嘗試,她打消了顧慮,「路見不平」拔針相助。

從飛機上救人的事情可以看出,針灸早已成為陳秀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朋友聚會還是出差開會,她都帶著銀針,遇到朋友或陌生人有病症,若能用針灸解決的,她都拔針相助,同事給她起了「小陳飛針」「陳仙姑」等綽號。

其實,在剛剛接觸針灸之時,陳秀華對於針灸急救方面是心存懷疑的。「當時我就想,針灸專業在急診科能學以致用嗎?」我畢業後分配到廣東省中醫院上班不到半年,一天夜裡,來了一位急性胃痙攣的患者。「常規是給注射藥物654-2解痙,我決定用針灸試試,在足三里、梁丘和內關紮下去,患者胃疼當即止住了。」這次小試牛刀取得的療效,打消了陳秀華之前的懷疑。

還有一次,急診科收治了一位83歲腎絞痛的老太太,經檢查,她雙腎結石,結石堵在輸尿管上段狹窄處,導致梗阻性無尿,患者肌酐、血鉀數值逐漸升高,心衰氣喘。泌尿外科會診建議手術取石解決輸尿管梗阻,卻遭到家屬一致反對,怕老人連麻醉關都挺不過。

不做手術也沒法收住院,老人只得在急診留觀,靠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營養等維持治療,必要時血液透析,還發了病危通知。各種保守治療手段都用上了,手術又不能做,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陳秀華試著給老太太扎針、拔火罐。第三天奇蹟出現,患者有尿了,結石也排出來了!

為了研究針灸對高齡女性的助孕效果,藉助二孩政策,陳秀華拿自己做實驗,46歲的她生下健康女寶寶。

對於陳秀華來說,除了急救外,最有成就感的莫過於幫助那些有想法又沒辦法的高齡女性成功懷孕。前邊提到過,陳秀華46歲時生下了二寶,其實,這個寶寶就是陳秀華拿自己做實驗的產物。

「我接診過一位50歲的高齡產婦,這是我接診過的歲數最大的,現在她女兒都3歲多了,聰明伶俐得很。我當時想,50歲的都能懷上,現在二孩政策放開了,我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呢?」於是陳秀華開始給自己扎針調養,沒多久如願懷上二胎,46 歲時生了個健康可愛的女寶寶。喜訊傳開,醫院炸開了鍋,同事們見面都笑說:「秀華,你成了我們醫院高齡二胎的標杆啦!」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42歲女性卵子質量顯著下降,助孕成功率顯著降低,已是世界性難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4~2013年間,大於42歲高齡婦女的臨床妊娠率小於10%(不包括供卵)。而不少備孕二胎女性已經超過42歲,有些人即使嘗試了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等高新技術,卻還是因為卵巢和子宮內膜等條件不佳,最終失敗。

對於這一世界性難題,陳秀華也在針灸技術中參悟解決之道。不少醫院的婦產科和生殖醫學科醫生也把啃不動的「硬骨頭」介紹給了陳秀華,產婦當中有些甚至是3次人工授精或試管失敗的。

廣東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林芸就是給陳秀華介紹患者的眾多醫生之一。

2015年,林芸接診了一名37歲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為她做了兩次試管嬰兒,都因為卵子質量不好而失敗。她把患者介紹到陳秀華處調養了兩個月後再回去做試管。「這次取了6個卵,成功獲得4個胚胎,且胚胎質量非常好。我們不僅用新鮮胚胎幫她成功生下一胎,還在今年用剩下的冷凍胚胎讓她懷上了二胎。」林芸說。(廣東省中醫院)

編輯 || 楚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這7類人免疫力最差,看看有沒有你!
推薦一款湯,降壓,降糖,消除疲勞……連曹操的頭痛都治好過!
「算命」為什麼聽上去這麼准?心理學為你解開謎團!
不同藥物服藥姿勢有區別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