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一)橫畫


1.長橫


長橫作為字的主畫,一般要寫得剛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勢,以穩定字的重心。

長橫最常見的寫法是切鋒落紙,稍頓後向右上翻腕行筆,收筆時向左上稍抵,亦可稍抵後腕外翻帶出牽絲,如附中「音」、「舟」二字。


其次如附圖中「簫」、「舞」二字的長橫,起筆尖鋒入紙,腕迅速內翻並輔以筆管左轉再向右上行筆。


再如附圖中「舉」、「慕」二字的長橫,起筆與上一畫銜接,取逆勢,然後再折鋒右行。


上述三種長橫收筆上只有帶不帶牽絲的區別,而起筆動作上卻大相徑庭。從線條效果看,其一爽利清健,其二輕鬆洒脫,其三則凝練遒勁。

2.短橫


短橫運用頻繁,這自然要求其姿態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天非在起,收筆上做文章。


起筆上的不同。如附圖中「天」、「哉」二字,上橫系尖鋒入紙、腕內翻而成,呈仰勢;「於」、「在」二字的上橫,尖鋒入紙後筆肚稍頓再上行,呈飽滿、 蘊藉之態;「江」、「巨」下橫鋒入紙後腕迅速內轉發力,顯得渾穆而鬱勃;「清」、「吾」二字的下橫與上一筆連貫而出,可視為藏鋒逆入,顯得圓勁婉轉。


收筆上的不同。如附圖中「美」字下橫收筆迅速上提,與下一筆氣息相連;「而」字上橫收筆抵鋒,透出清挺之氣;「泣」字上橫翻鋒向下順勢帶出下一筆,顯得協調自然;而另一個「泣」字下橫重按輕收,餘韻悠長。


(二)豎畫

作豎之法貴在直中求曲,同時還需注意向背及長短變化;在及筆上令鋒聚攏,方能顯出勁挺之姿。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1、長豎


長豎有懸針與垂露之別其取勢迥異。圖中「斗」、「常」二字用懸針,起筆腕稍外翻並輔以筆右轉而後向下行筆,邊走邊提,出鋒時迅速於空中作收勢。它一般用於字的末筆,即「勢盡則懸針」。

「懷」、「非」二字用垂露,收筆時腕稍駐,輕頓後反折向上作收勢。 像「茸」字中這樣暢意抒懷的長豎此帖中出現較少,起筆後疾馳而下,似離弦之箭。長豎曲勢的表現是以筆的提按頓挫完成的,切不可刻意安排。


2、短豎


短豎形態較多,如圖中「知」字中豎上尖下圓,似玉珠懸空;「烏」字中豎厚重方折,似玉箸畫灰;「川」字之中豎簡靜果斷,與兩側筆畫相映成趣;「斷」字末豎婀娜跳動,活脫生姿。


豎畫有背向,如「夜」字豎畫向左稍曲,與右面部分相 背,「有」字之豎向右稍曲,與右面部分相向。在同一字中,雙豎並施亦須向背,如「相」、「是」中便一向一背。

另外短豎在具體應用時也要隨機而變,與整個字協調。如「幽」字中豎細挺,與旁邊粗線條映襯,取得平衡;「地」字中兩豎長短各異,令字態靈動;「光」字之豎起筆微曲,與下方平直的線條產生對比。


(三)點


看起來簡單的點其實是書法中較難表現的筆畫。古人云:「點如高山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誠然,作點筆勢要重,落筆要快,但其起、行、收的動作不可缺少。因此點法最易失筆法,出現單薄、輕飄的弊病。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1.斜點


常用於字首,輕鋒落筆後腕迅速外翻並輔以筆管右轉動作,收筆時用腕法輕提將筆毫收攏,使鋒由肚腹中出,如附圖中「之」、「窈」二字。


2.直點


筆入紙後迅速發力並向右下行,而後轉腕出鋒,如附圖中「客」、「寥」二字。


3.長曲點


此點偶爾用之,瀟洒大氣,如附圖中「寂」字上點,尖鋒直下,漸漸發力翻腕,玉收筆鋒外轉後彈起。


4.反點


一般由捺演變而來,行筆尖鋒入氏,而後向右下行筆,邊行邊發力並輔以筆右轉動作,收筆處向右下稍頓即可。在具體應用中,它又有輕重、長短的變化,如附圖中「哀」、「蝦」、「巢」、「歡」四字。


5.左右點


大多呈左低右高之態,書寫時應注意相互呼應及筆法的變化。一般左右重按輕提向右上縈帶,右點順勢向右下翻鋒完成,具體形態可略有變化,如附圖中「麋」、「與」、「尊」、「答」四字。


6.上下點


根據其處於不同的位置而寫法上有所變化。在左多上仰下提,與右部呼應,如附圖中「況」字;在右多上撇下點,連貫中寓收勢,如「龍」字;在下多相互連接,一筆而成,如「於」字。


7.三點水


此卷中的三點水較多,但寫法上並不強求多變,而大多只是行筆間的細微差異。附圖中「酒」、「渺」二字採用上斷下連的寫法,這也是最常見的處理,只有「流」、「江」、「海」等少烽字作了變化。


(四)撇


撇古人謂「陸斷犀象」,最易犯的毛病是輕飄。其書寫的要領是筆入紙後切忌任筆直拖,而應當有腕指的配合。起筆處腕指需快速外轉落紙,向左下行筆時腕指亦需緩緩外轉配合。


1.起筆上的變化


撇在起筆上大多採用切入、頓筆下行的寫法。這一入筆動作有助於調正筆鋒,表現撇的勁健。如附圖中「不」、「余」、「徘」三字。


而蘭葉撇在起筆時尖鋒直入,中段飽滿,收筆飄逸,輕重變換間有一唱三嘆之妙。如附圖中「攀」、「明」二字。


2.收筆上的變化


附圖中「鹿」、「屬」二字的撇畫為回鋒撇,收筆處反折向上,與下一筆呼應;「在」、「少」二字的撇畫為出鋒撇,收筆時腕指外轉並迅疾撇出,顯得意韻悠長;「余」、「天」二字的撇畫為藏鋒撇,收筆時鋒稍駐作空收,取溫潤含蓄之態。


對於撇收筆的變化,應結合具體的字形相機而用。如果撇後右上部尚有點畫可用回鋒或藏鋒撇與之呼應,如果撇為最後一筆則宜用出鋒撇。


另外,撇在角度上變化較大。用於字頭的平撇,其勢短平而行筆乾淨,如附圖中「虯」、「動」二字,用於字左的豎撇,狀若豎法而較挺健,如「舷」、:「虛」二字,還有運用最廣的斜撇,姿態多變,不一而足,如「倚」、「方」、「有」數字的撇畫。


(五)捺


我們常用一波三折來形容捺的形態。準確地說,這只是概括出了捺的總體特徵,其實捺還有其他不同的形式。


趙字中的捺一般較舒展,行筆線路及輕重極為清晰,頗適合臨摹玩味。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1.平捺


多運用於走之底。一種是典型的一波三折的寫法,先向左上輕鋒逆入,按筆反折,略提後向右下行筆,逐漸加力,至折角時腕指外轉平出,如附圖中「之」字。另一種起筆時尖鋒直入,不作頓筆,此捺顯得輕靈俊逸一些,如「遺」、「道」二字。


平捺在寫法上還有變為反勢者。如附圖中「過」字,折鋒逆入後向左上行筆,再筆管下轉。此法寫出的捺畫有幾分婀娜之態。


2.斜捺


較之平捺的寫法,斜捺在寫法上豐富了許多,有一波三折者,如附圖中「長」字;有輕入空收、含蓄蘊藉者,如「木」字;有逆筆澀進、隸意盎然者,如「從」字;有收鋒抵腕,鋒芒畢露者,如「谷」字;有回鋒映帶,筆斷意連者,如「余」字。


在行草書中,捺法也是富於變化的點畫之一。除了上面分析的筆法上的不同處理方法外,它還有角度、輕重、方圓、收放等方面的變化。我們在臨寫時可先分類練習,待筆法熟練後,再結合具體字例找出它的變化規律,以使融會貫通。


值得強調的是捺腳,出鋒時一定要有腕部的外翻動作,這樣寫出來才顯得豐滿挺勻。


(六)折


在楷書中,折畫可視為橫與豎搭接而成,但行書運筆速度較快,因此書寫中對動作的準確性要求較高。


1.橫折


橫折在下轉時有方、圓的變化。方折要求轉筆時頓鋒直下,取堅挺爽利之氣,如附圖中「見」字。趙孟頫《前後赤壁賦》中方轉較少,圓折最為常見,此亦顯示出趙孟頫對腕法、指法的熟稔程度。


如附圖中「焉」、「駕」、「高」、「魚」四字的轉折不露痕迹,頗見功力。


我們在臨寫時可能會出現轉處不易表現圓勁這氣的問題,這便要求在腕與指的協調上要強化練習。


2.豎折


《前後赤壁賦》中豎折出現較少,在行筆時只要處理好腕由豎的外轉變為橫的內轉即可,如附圖中「山」、「幽」二字。


《前後赤壁賦》的結字特點


在這裡,又要提及趙孟頫「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的名言。對於筆法,古人是有一套相對謹嚴的規則,今人孫曉雲的《書法有法》一書對此此亦作了專門論述。


但結字都不同,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繹著新的點線分割。「因時相傳」的含義也許便是指字法會因時代、風俗及個人情趣、愛好、審美觀等的不同而有不同。


作為藝術家的傑出代表,趙孟頫於書法的字法當然有著自己的理解。他曾說「書以用筆為上,結體亦須用功。」下一講我們將著重分析一下《前後赤壁賦》的結字特點。


1.橫向取勢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得「二王」衣缽,但字法上卻不似羲之的清挺,而是有著獨樹一幟的風采。


縱觀此卷,其書多橫向取勢,以寬綽的體格令字勢疏朗安逸。書家對橫勢的拓展手法極為高妙,如附圖中「時」、「曹」二字突出長橫,「放」、「翅」二字放縱捺畫,「能」、「俯」二字收縮豎筆,「雄」、「馮」二字中部留白等。


當然這種橫向取勢只是其字法的主旋律,其間亦不乏方形或長形結構的穿插。「謹於結構」(清人梁語)的趙孟頫不會忽視這一點。他採用較大的字距留白、活潑多變的字形、適時的縱向取勢,偶爾的草書參差等方式,使這種橫向取勢成為美妙的音符。


筆者尤其注意到作品中個別的「之」字(見下圖),書家有意寫成縱勢,其窄長的形、連綿的線很好地調節了作品的節奏。


2.縝密和諧


相較於王羲之《聖教序》的清爽挺拔,趙書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秀潤婉轉、遒勁超逸的美感。


這份美感的獲得應當是得益於趙字結體的縝密和諧。下面試拈出幾例分析:


附圖中「郁」、「鵲」二字點畫複雜,但其密處不顯閉塞,疏處挺勻自如,下筆的輕重、位置、收放動作十分精確。


附圖中「繆」字本在分量上左輕右重,但書家在書寫時令左按右提,視覺上一下子取得了平衡。


附圖中「今」字中部兩橫及下豎的位置恰到好處,所分割的空間勻稱得如用尺量過。


附圖中「陵」字書寫時有意將左部收縮,兩邊緊湊、中部疏朗,使該字頓生意趣。同樣的字法還有「孟」字,只不過它是以上下的密映襯中部的疏。


3.錯落有致


如何為縝密挺勻的結字增添靈動洒脫之氣,除了上面所講的運用草法外,還有便是於錯落上做文章。


在《前後赤壁賦》中,左右結構的字令其長短相攜,高低俯仰,如附圖中「旗」、「顧」、「踞」三字;上下結構的字令其寬窄變幻,窈窕多姿,如「驚」、「夢」、「裳」三字。獨體字令其點畫參差,筆致活脫,如「亦」、「也」、「月」三字。


4.動靜映襯


這一字法特點為看似沉穩端然的趙字注入了幾許靈動。此卷的動靜映襯包括章法處理上的行、草夾雜,亦包括字法上的運用。「靜」無非指行筆沉靜,似楷書般的線條;「動」當然指筆致飛動,採用草書的筆意。如附圖中「順」、「荊」、「艫」、「應」四字,以半邊靜半邊動的行筆豐富了字法的表現力。


5.輕重相攜


如果著眼於章法,此卷行間的輕重變換是十分明晰的;而注目於字法,其線條的輕重相攜亦比比皆是。


輕重是通過用筆的提按來達到的,或左右對比,或上下各異,或內外有別,由附圖中「棲」、「蔽」、「洞」三字可見。


當然,這種字法的處理應注意自然妥帖,切忌過於機械。一般要將一個部首作為一個單元,不可將一筆作為一個節拍,寫成筆筆都有輕重變化。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全攻略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書畫 的精彩文章:

左手江山,右手書法!
他是個不稱職的皇帝,卻一手締造了最強的大宋文創集團
她們能入畫併流傳千古,靠的不只是顏值
沒有見過這一場雪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她非中國籍,卻窮極一生只為中國代言

TAG:古今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臨習指南
技法詳解怎樣臨習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啟功臨《前後赤壁賦》珍藏版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高清欣賞
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
沈鵬草書《前後赤壁賦》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太珍貴了
行楷奇珍: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再讀《前赤壁賦》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行楷奇珍!
趙孟頫行書《赤壁賦、後赤壁賦》,秀美飄逸,堪比蘭亭
趙孟頫書《前後赤壁賦》,好漂亮的字!
宋孝宗趙昚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孟頫行書精品《赤壁賦、後赤壁賦》,秀美飄逸,堪比蘭亭
蘇軾的《前赤壁賦》賞析
汪道全楷書《赤壁賦》大氣!
文徵明小楷《前後赤壁賦》,秀麗!
蘇軾精品書法《前赤壁賦》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