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尚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文:向尚瞰
作者簡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網名淡泊老頭,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當時名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以寫蘊涵人生的哲理雜文見長,江西省雜文學會對他的雜文曾作出這樣的評價:「向尚瞰標舉哲理雜文。以豐富的學養,智慧人生取勝。」
曾出版雜文集《學海泛舟》、《俯讀仰思集》、《喻世新語》、《笑對人生》、《哲思隨筆》,散文集《佳山·麗水·名城》,傳記文學《兩代瓷工》、《瓷壇瑰寶——王錫良傳》等。
2016年2月8日星期一 祝福
丙申年春節已經來臨,親朋好友們,我把節後的第一縷陽光送給你們,祝心情愉快;我把節後的第一陣春風送給你們,祝順風猛進;我把節後的第一聲問候送給你們,祝心想事成!
猴年行大運,財運亨通,家運旺盛,身體健康不生病,家庭和諧萬事興。
2016年2月9日星期二 堅守
今天是春節第二天,我依然堅持黎明即起。
春天是規劃全年的時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強調了它在四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春種一粒籽,秋收萬擔糧,我們在這春天伊始的時候,可要作好計劃,今年準備選個什麼好「籽」,待到金秋,再去收穫那「萬擔糧」啊!
又道是,一日之計在於晨,春節雖是休假的日子,可早起的習慣也不要忘了,把握了一日之晨,就真正擁有了這一天。昨天是大年初一,我同妻子從紫晶賓館回家,大概就7點多鐘,在昌南大道上仍可看到晨練和遛鳥的人,我覺得這種有堅守的人,不叫一日放過,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學習。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早晨是一天的開始,播下了希望就會有收穫。抓緊了開頭,就會有後續。好年頭,要有個好開頭,堅持從春節開始,堅持從每一天開始。
2016年2月10日星期三 惜福
過年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上福字,有的人初一一大早還要趕往廟裡燒香祈福。可我說,祈福不如惜福。
何謂福?福是禍的另一面。禍是災害患難。無災無難,牢里無犯人,家裡無病人,有吃有喝,衣食無憂,行動自由就是福。
也許是這種福太平常了,許多人都不把它當成福,這就叫身在福中不知福。然而一旦失去了,過後思量,才懂得這些平平常常,溫馨自由的日子,才過得有福啊!
無奈人心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所以,得寸進尺,得隴望蜀,今天求名,明日求利,求官求勢,求這求那,未得到的希望得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甚至希望得到更多更多,於是乎,惶惶不可終日,反而總沒有幸福感。
惜福,就是珍惜現有的幸福,在於約束慾望——知足,在於生活有度——節儉。古人言「禍莫大於不知足「,又說「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為惜福」。
果能一念知足,約束自己無止境的欲求,你就會覺得天天生在福中。果能懂得節儉,你所擁有的福份,就會細水長流,可以長久地保留余福。
少貪慾,多惜福,你就常有幸福感,常在幸福中。
2016年2月11日星期四 奢侈
昨天從騰訊上看到一則新聞:2012年,在海南三亞一擲7000萬元為女兒辦了一場極盡奢侈婚禮的山西煤炭大王邢利斌,負債300億,他的聯盛集團旗下31家企業破產重組。
邢利斌為女兒花7000萬辦窮奢極侈婚禮,雖然並非簡單的「炫富」,可能有「打腫臉充胖子」,掩蓋企業巳開始衰敗,有利於向銀行貸款之疑。但退一萬步說,即使企業為了融資的需要,也不可以這種糜費錢財的方式救治企業,因為這樣做只會使巳經走下坡路的企業雪上加霜。
更何況,過度糜費,揮霍資財,有損陰德,只會加速他自己的衰敗。現如今,邢利斌本人固然巳在二年前就因官商勾結「東窗事發」,被帶走調查,今天他旗下的企業也破產重組,這就是對他過度糜費,喪盡陰德的報應。
還是那句話,有權不可用盡,有勢不可使盡,有威風不可抖盡,再順風順水的時候,都要想到鳳凰落毛不如雞的下場。
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 年味
昨晚鳳凰衛視《社會正能量》專題節目展開一場討論,說年味是濃一點好,還是淡一點好。我的想法還是濃比淡好,為什麼? 所謂年味,我認為就是中國人過年的那些傳統習俗,如果那些習俗繼承發展得好,年味就濃,反之則淡。自然,年俗中有精華,亦有糟粕,如果我們剔除了其中少數糟粕,讓大多數好的習俗多保留一點,使年味更濃一點,有什麼不好?
說實在點,年味,我覺得就是文化味,文明味,人情味。傳統年俗中積澱著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比如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既含有對流水歲月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新的一年來臨寄予的美好希望,這裡面就蘊涵著很好的文化因素。傳統的年俗中還含有眾多的文明舉止,比如給長輩拜年,給小輩壓歲錢,就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的一部分;多說拜年話,互相祝福,就是中國人最講究的禮節,非常有利營造和諧的氣氛。尤其是,過年特別強調一家團聚吃年夜飯,更是有濃濃的人情味。正是為了吃這一餐團圓飯,千家萬戶的親人們,才會不遠萬里,哪怕是在天之涯,海之角,都要趕回家來。
我喜歡濃濃的年味,因為在這濃濃的年味中,有太多的文化,太多的文明,更重要的是有平日里,忽略掉,或者感覺不到,體會不深的,血濃於水的親情。
剔除年俗中少量的糟粕,繼承發揚其精華的人文因素,讓每年春節的年味再濃一點吧!
2016年2月13日星期六 養生
文懷沙,一個有爭議的文化名人,我對他沒有研究,不參予爭議,但我讀過他的一些著作與文章,覺得他還是很有學問的。
昨晚,鳳凰衛梘又發了他的養生視頻,他生於1910年,今年應該是106歲,可他臉色紅潤光滑,無皺無斑,精神矍爍,根本不像有這麼高的年齡。他說他的養生秘訣為三句話:
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第三句,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均出自《論語》,第一句說的是學習養生,靜心讀書,從書中獲得喜悅,有益身心健康;第二句說的是交友養生,從交友中得到快樂,也有益身心健康;第三句說的是不生氣養生,不管別人怎麼誤解你,不辯解,不生氣,要有寬宏大度的君子之風。
文懷沙過去還講過他的養生三字經,即正清和。也就是正心修身,清靜無為,一團和氣。要人把生命的過程演繹得更注重修養,更清心寡欲,更與人為善。這樣的做人,心靈永遠健康,身體也自然非常和順,益壽延年了。
文老的三句話與三字經,我覺得是養生的真諦,不妨試著學學。
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孝
近來,央視搞了一個「新春走基層——孝順怎麼做」的專訪節目,讓記者沿街走訪調查人們對孝順的看法。昨天,有個記者問到一個退休幹部,那位同志說,常對父母笑笑,就是孝道,讓父母也快樂了,就盡孝了。我覺得他對孝順的理解不錯。
早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孔子的學生子夏就問過孔子:「什麼是孝?」孔子回答了兩個字:「色難。」意即最難做到的是對父母和顏悅色,讓父母高興。在古人推崇的二十四孝中,就有個老萊子娛親的故事,老萊子自己年紀都很大了,可為了使比自己更老的父母高興,竟扮著小丑為父母逗樂,這也許就是「色難」的典型。
現如今的中國,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已經很少了,老年人絕大多數都有退休金生活,物質上並不匱乏,年輕人對父母的孝心,最大的表現應該是精神上的關心與撫慰,因此,對父母有個好態度,和顏悅色,說話動聽,不要對父母冷漠,不聞不問,就顯得更重要了。為什麼《常回家看看》那首歌中國人那麼喜歡,就是它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尤其是唱到了老年人的心裡。
老年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不多,只要他們對老人常有個好臉色,常有個溫馨的問候,常回家看看就足夠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你願意為了心安額外支付多少錢?
※6秒鐘教你學會使用小程序
※李平發專欄:職業經理人
※五胡十六國,就到這裡終結了
※法蘭西及其帝國的男女
TAG:讀史 |
※向尚瞰微信錄五,你信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多美好
※做大事要用心,不要用心計,向尚瞰第十四周
※境由心生,相由心生,一念下地獄,一念上天堂,向尚瞰第八周
※別人罵你,該怎麼辦?向尚瞰第七周
※人的一生,應該有兩次定位,向尚瞰第十二周
※向尚瞰微信錄第三周,既生瑜,何生亮?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向尚瞰第十三周
※一女侍二夫,三年不說話的息夫人,向尚瞰第十周
※新時代的烙印,向尚瞰《微信錄》一個淡泊老頭的心靈獨白,正式出版發行了!
※薦讀:向尚瞰微信錄四,決斷要訣,道德、境界、格局、面子、敬業……
※優秀人的品格你具備幾項?向尚瞰第九周
※薦讀:向尚瞰微信錄 茅塞頓開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