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名為利還是為天下?戰國士人的仕宦觀

為名為利還是為天下?戰國士人的仕宦觀

微信ID


EYEONHISTORY


孔子見老子漢畫像石

文|何晉


「士」的產生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描述的雖是天下人來來往往爭相追逐貨殖之利的熱鬧場面,但用來概括戰國社會生活中人們對財富的追慕,亦妥妥帖帖。


中國社會經過春秋時代近300年的醞釀,終於迎來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在制度、思想等各個方面都展露出了新氣象。

由於戰國群雄並立,彼此爭戰不已,因此,各國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為了富國強兵,而紛紛在制度上進行變法改革,有雄心的君主們都有一個強國夢:魏國任用李悝進行變法,楚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韓國任用申不害進行改革,齊國用鄒忌進行改革,秦國則任用商鞅作為變法的總設計師。


各國的變法與改革,首先催生了官僚制度,其最大特點表現在官員的選任上。在這之前的春秋時代為貴族政治,各級官職都由諸侯、卿、大夫、士這些等級分明的貴族擔任,並賜封他們土地及其人民,遂成「世官世祿」。


世襲的貴族們擔任各級官職並享有所封采邑的收入,勢位與財富一體,普通平民雖有才能也無由染指——血緣才是硬道理。


但戰國時,君主不再以血緣而是以才能來選任官員,商鞅變法規定,過去的貴族若無能力建立功勛將不再被承認是貴族,爵位與封賞只賜予那些能在戰場上砍下敵人腦袋的人。


更重要的是,被選任的官員不再像春秋時代那樣被賜予土地與人民,而是施行俸祿制——給他們發工資,例如在秦國,工資最少的,「歲俸不滿百石」,即年薪還不到一百石,多的則可達五六百石。

《荀子·議兵篇》中稱這種方法為「佣徒鬻賣之道」,也就是說君主和臣下之間變成了一種僱傭買賣關係,正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篇》中所說的「主賣官爵,臣賣智力」。


這一制度的先進性在於,從此作為僱主的國君可以隨時讓那些政績不佳、考核不及格的官吏走人,對那些賣力的臣子,則賞以閃亮的黃金作為獎勵。這樣君主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臣下,更靈活地選賢任能,把官僚的任用和罷免權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其次,制度上的變革,尤其是其中有關生產和經濟的制度變革,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和經濟的發展,李悝提出了「盡地力之教」的措施,商鞅制定了大力提倡農業耕織的政策,再加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因此,更多的糧食被生產出來。


「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呂氏春秋·上農》),這使得當時的糧食和社會財富,已可以用來養活更多可以不從事農業生產的「閑人」。隨著物資的豐富與財富的積累,商業活動在戰國時期也興盛起來。


擁有巨大財富的商人富可敵國,勢力可與王侯抗禮。經濟與商業的發展,亦帶來了人口的流動和思想的繁榮,於是有一部分人開始從事思想與知識的生產,他們成為被稱為「士」的這一階層的主體。

戰國新的士階層的產生,與春秋貴族等級社會的解體、戰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彼此流動,都直接相關。「士」原本隸屬於統治階層,是貴族中最低的一級,但在春秋末期,貴族政治衰落,「士」階層出現了上下流動的現象。


一方面沒落的貴族及其後裔失去了官爵和封邑,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生存,淪落為士;另一方面由於學術、教育在民間起,思想與知識不再為貴族所壟斷,使得普通的平民也能藉此獲取富貴,上升為士階層。他們在歷史上被稱為「諸子」。


對「利」的態度


戰國時期官員選拔任免制度的變革,為普通人提供了通過仕宦而獲取富貴的機會。面對君主俸祿的召喚,面對權勢與財富的誘惑,身負思想與知識的士人階層,對仕宦之「利」的態度卻人各不同。

商鞅離開魏國求仕於秦國,為了得到秦孝公的任用,一方面結交閹人景監,另一方面向孝公傾其所懷之貨——帝道、王道和霸道,多次察言觀色後投孝公所好,遂將霸道高價販賣出去。


然而細讀《史記·商君列傳》,可知商君本意原不以霸道為尚,但在利祿之前竟盡棄己說。此後,商鞅帶兵與魏國交戰,竟然利用他過去與魏國統帥公子卬的朋友之信,欺殺魏軍,背信棄義。


在商鞅看來,只要有「利」,就可以不擇手段去攫取。商鞅也確實達到了目的,不僅封邑十五,而且在秦國為官,秦人畏之甚於畏君,勢位富貴可謂極矣!


作為法家的另一人物韓非,對商鞅之道也十分認同,還進一步發展了「好利」理論,他認為好利是人的天性,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只剩下了利益關係:「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買。」(《韓非子·備內》)


韓非認為不僅一般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即便是父子、夫妻、君臣之間也是如此,彼此之間都是功利算計的利益關係:「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韓非子·難一》)


然而,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能給我國帶來利嗎?孟子卻回答說:「王!何必曰利?」


孟子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君、大夫、士庶人都一心逐利,那這個國家離危亡也就不遠了。但孟子也不是空手而來,他是帶著仁義而來的,不過他不投君主所好,不屈身委己,至死也不改變自己的仁政學說,若有君主用之則留,不用則走,一身浩然之氣。


這讓我們看到了和法家不一樣的仕宦理念。這在儒家其實自有淵源,子曾經曰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看來,追求富貴本身並沒有錯,但手段和途徑必須正當。


上述不同的態度,倒也並不完全是學派不同所致,即便儒家之中,也有「君子儒」,有「小人儒」,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戰國的士人作為一個階層,在整體上已開始凸顯出一些自己獨特的精神與文化尊嚴,《戰國策·齊策四》記載齊宣王召見士人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斶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富貴的誘惑並非對所有士人有效,優厚的俸祿也不能買到一切,士人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期待,已有超出金錢之外者。正如郭隗先生對燕昭王所說,君主如何對待士,決定著士如何回報君主,故「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戰國策·燕策一》),如果「君垂爵祿以與臣市」,用錢買來的,只能是奴僕。


俸祿制下的僱傭固然為君主隨意任免官員提供了便利,但僱員也有了隨時跳槽的可能,更高的勢位,更多的俸祿,都可以使臣輕背其主,形成了顧炎武在《日知錄·周末風俗》中所說戰國「士無定主」的情形。


戰國各國的開放,對人才的公開招募,權貴的養士之風,都加劇了這一現象。這在士階層中的另一群體「縱橫家」中表現尤為突出,這些縱橫遊說之士,憑藉自己的陰謀詭計和不爛之舌,求售於君主,遊宦於各國,朝為秦,暮則為楚矣,利之所在,則身之所在。


這些人在位時,看重自己的一己之利,遠甚於國家之利,例如趙國的李兌,秦惠王時期的張儀,秦武王時期的甘茂,秦昭襄王時期的魏冉、范雎,往往利用國家的力量為個人攫取私利,擴大自己的私人領地。


正因如此,這一群體的士人,在當時就有著惡劣的名聲,在後世也常常為人所輕。當時的孟子,就把公孫衍、張儀這些縱橫家之輩對君主、權勢的迎合與順服,斥為妾婦之道。


孟子認為,為了富貴而毫無原則地順服與低頭迎合,並不是真正的大男人(大丈夫),孟子說認為真正的大丈夫應當是這樣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淤泥而不染的蘇秦


不過,縱橫家中也有一人出污泥而不染,他就是蘇秦。其人本洛陽一平民,但既不種地也不做生意,而是勤奮讀書學習遊說之術。

為名為利還是為天下?戰國士人的仕宦觀



蘇秦


尚未成功之時,遭到了兄弟妻嫂的鄙視,而一旦成功獲取富貴之後,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為此蘇秦由衷感慨道:「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盍可忽乎哉!」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糾正了過去文獻記載蘇秦事迹的不少錯誤,揭示出蘇秦和其他縱橫家的不同,他一生卻只有一個僱主,那就是燕昭王。


無論蘇秦仕於何國,位居何位,其真實目的都是在為燕昭王的興燕復仇事業做貢獻,且最終為之獻身——在齊國以間諜罪被車裂而死。使得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列傳》中也為蘇秦唏噓不已:「蘇秦不信於天下,而為燕尾生!」對蘇秦來說,君臣之義已高於一己私利。


商鞅、孟子、蘇秦雖在仕宦上各有自己的持守,但熱衷於仕宦一途則完全相同。難道知識分子都熱衷於當官嗎?當然並非如此。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了莊子的故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綉,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道家雖也講君人南面之術,但作為個體生命的莊子,面對千金與卿相,卻選擇終身不仕以快其志,寧願居處於泥水之中。對於莊子的人生來說,千金與卿相是一種羈縛,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莊子看來,個人的精神自由與愉悅,比富貴要重要得多。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曉松奇談·世界卷》。

為名為利還是為天下?戰國士人的仕宦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功夫早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就驚艷世界
叫魂:一場乾隆主演的「捉妖記」
梁思成的兩段婚姻
你不知道的世界史!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戰國四大名將李牧是誰? 他是個怎樣的人?
戰國「特種部隊」,每一名兵士都堪稱百人敵,卻少有人知!
他是春秋戰國赫赫有名人才,也是為了功名殺妻的小人,其中的奧秘
戰國名將之李牧。
汪星人「戰國」 跟著主人浪跡天涯
戰國四大名將,足智多謀的軍事天才
鏡頭下:戰國名將王翦墓地!
戰國名臣如何靠女人上位
他是戰國名將,晚年卻流浪多國,客死異鄉!
戰國最強將領是誰?竟死於小人的陰謀!
得人才者得天下——淺議《大秦帝國》及人才戰國
樂天僵而不死,計劃再次籌資進軍中國市場,這是挑戰國人還是打臉國人?
他是日本戰國名將 為何總被後人猜測是女兒身?
為什麼同是二戰主戰國,德國被原諒了日本卻仍是臭名?
戰國蜻蜓眼,人造美的勝利
戰國著名大名最上義光的晚年生活是怎樣的
戰國名將趙奢從稅務官到將軍,許諾百日之內攻下燕國,折服田單
日本戰國真的只是村長們的聚眾鬥毆?
戰國名將大盤點,誰才是戰國第一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