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來自南半球的藝術家


如何將歐洲印象派的語言應用到澳洲本土?


提起印象派,人們首先想到的通常是法國。很少有人知道,在19世紀末期,曾一群澳大利亞藝術家對印象派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遠渡重洋,來到歐洲遊歷、學習,在返回家鄉之後又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2016年12月,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展覽「澳大利亞的印象派畫家」,讓我們重新有機會來了解這些來自南半球的創作者。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Fils du peintre jouant avec un Сrabe

鮮為人知的澳大利亞印象派藝術家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有這樣一幅肖像:畫面上的梵高身著黑衣、手中執筆,目光犀利地回頭望著。生動的描繪、近距離的觀察,畫作無不透露出作者與梵高的親近關係。梵高本人極為珍視這幅作品,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中,他曾特別囑咐弟弟提奧好好保管它。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Vincent van Gogh

幾年前,油畫修復人員在畫布上找到了隱藏很深的題字:「給文森特,致友誼」(For Vincent, in friendship)。這位神秘的友人並非某位和梵高同時期的歐洲藝術家,而是來自遙遠悉尼的John Peter Russell——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印象派創作者


1858年,John Peter Russell出生在悉尼市郊,1881年,23歲的他放棄了工程師的學習,先後來到倫敦和巴黎追求藝術之夢。在巴黎,Russell結識了梵高、羅特列克、莫奈、西斯萊等人;也正是在巴黎,他開始對印象派產生興趣。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1858–1930)

1886年,Russell在貝勒島遇到莫奈,後者為他的創作帶來了極大影響。1887年,他又搬到巴黎南部的小鎮Moret,住在他隔壁的便是印象派畫家阿爾弗萊德·西斯萊。John Peter Russell將印象派的筆觸和風格融入自己原先的創作,儘管梵高曾給予Russell極高的評價、甚至在1888年還親自郵寄12幅草稿給他與他進行討論,但對印象派的熱情,最終還是讓Russell放棄了在1886年繪製《梵高肖像》時所使用的寫實風格。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Russel描繪的「西斯萊夫人在河邊讀信」極具法國印象派風格

法國的景色、法國的光影、法國的風情,John Peter Russell並沒有像其他遊學歐洲的澳大利亞藝術家們一樣在幾年後返回家鄉,而是在法國生活了近40年,他創作中的大部分都與貝勒島迷人的海景有關。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Roc Toul


然而,在1924年,當Russell再次回到悉尼時,這位印象派先鋒沒能融入當地的創作氛圍。那時,距離澳大利亞舉行第一次本土印象派畫展已經過去了35年。John Russell成為了20世紀「澳大利亞失落的印象派畫家。」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Chalk Cliffs at Goulphar Bay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Rough sea Morestil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Stormy Sky and Sea, Belle i?le, off Brittany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John Peter Russell - Boys on the Beack, Belle i?le


海德堡畫派與展覽「9x5」


與John Peter Russell同時期來到歐洲的澳大利亞藝術家還有Tom Roberts(1856-1931)。Tom Roberts出生在英國,年幼時移民澳洲,後又回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完成大學藝術學習。二人不僅是終生好友,還曾在1883年同游西班牙。但是,和Russell不同的是,在歐洲遊歷4年後,Tom Roberts很快回到澳大利亞,並在那裡推廣外光寫生(en plein air)的創作方法,鼓勵本土藝術家以當地自然和人文風光為主題進行創作。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1856-1931)


1886年,返澳僅1年的Tom Roberts就在澳大利亞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包括Arthur Streeton, Frederick McCubbin,Charles Conder等人,他們共同創立了「海德堡畫派」(Heidelberg School)。


當然,這裡的海德堡並非德國地名,而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北部的同名小鎮。秀美的自然風光和低廉的租金在19世紀末吸引著大量的藝術家。在John Peter Russell與法國印象派藝術家學習交流時,Tom Roberts和朋友們已經豎起帳篷,在自然光下進行寫生,將風行歐洲的「印象派」帶回了澳大利亞。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Tom Roberts 和他的巨幅創作


1889年8月,海德堡畫派的三位核心人物Tom Roberts,Arthur Streeton和Charles Conder在墨爾本策劃舉行「9x5印象派畫展」。展覽展出了180幅油畫和速寫——其中大部分都呈現在了 9x5 英寸(約23cmx13cm)的香煙盒紙板上,展覽也因此而得名 「9x5」。


這些作品側重展現墨爾本和悉尼附近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讓人們看到了澳大利亞19世紀晚期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在澳大利亞引起了巨大轟動。這是公眾第一次看到了本國藝術家所理解、創造的「印象派」。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Bailed up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Bourke Street west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Slumbering sea, Mentone


本土的力量——印象派在澳洲


2016年12月7日,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展覽《澳大利亞的印象派畫家》(Australia』s Impressionists),讓我們在21世紀的今天再次回顧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澳大利亞藝術家們的精彩創作。


展覽聚焦先前提到的四位藝術家:John Peter Russell(1858–1930),Tom Roberts (1856–1931), Arthur Streeton (1867–1943) 和 Charles Conder (1868–1909)。John Peter Russell活躍在歐洲,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鮮明的「法國感」而Tom Roberts, Arthur Streeton和 Charles Conder 三位海德堡畫派核心成員的創作則更具澳大利亞風情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Coming South


例如Tom Roberts的作品《南下》(Coming South),見證並記錄了對澳洲有重要影響的移民潮。「澳大利亞」原意為「南方大陸」,18世紀末被英國當做流放犯人的地方,幾十年後因發現金礦而吸引來大量淘金移民。作品以東方航運公司的路西塔尼亞號為布景,沒有直接的海景出現,僅以夾板作為中心,這些不同階層、種族的乘客形成臨時組成的群體,用一個多月時間從倫敦穿越地球來到墨爾本,在此建立新的家園。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A break away!


《失控》(A Break Away)呈現了澳洲乾旱時節,羊群失控奔向水源的場景,馬背上的羊倌試圖喝令它們淡定有序,畫中掀起滿天塵土。而在《剪羊毛》(Shearing the Rams)中,我們可以看到真實陽光的澳洲田園牧場生活。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Tom Roberts - Shearing the Rams


Arthur Streeton的作品更多以澳洲本土風景、全景圖為主,他擅長捕捉其獨特的


光影色彩。


《開拓者的小屋》(The Selector s Hut)以墨爾本伊格萊蒙特地區為背景,捕捉了大自然炙熱、乾燥的夏季。在荒蕪之地上建立新的家園,澳大利亞的開拓者們付諸了無數的努力。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Arthur Streeton - The Selector s Hut


《伊格萊蒙特,金色夏天》(Golden summer, Eaglemont)是澳大利亞印象派中的傑作。它呈現了同一地區的另一種風貌:略略起伏的平原,田園詩般寧靜的風景,簡潔而美好。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Arthur Streeton - Golden summer, Eaglemont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Arthur Streeton - The Spirit of the Drought


Charles Conder的作品具有更強的個人風格和幽默感,他的《門通假日》是澳大利亞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那時,澳大利亞的印象派畫家們在門通的菲利灣一個海邊渡假村租了一幢小屋作為藝術家們的創作基地。Charles Conder用精妙的筆觸捕捉了夏日一個閑適的瞬間,描繪的是一些過著小康生活的上流社會人士,他們拘謹地在港灣邊上的一個海灘閑逛。淺色的沙灘,平靜的海面,湛藍的天空,四處瀰漫著夏日的陽光,編織在整個作品中的些許紅色,好似點睛之筆,讓往昔夏日的金光再次閃爍。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Charles Conder - A holiday at Mentone


1890年,年少移民來到澳大利亞的Charles Conder回到了英國。到英國之後,他開始在絲綢的扇面上繪製精美的水彩畫,並成了著名的扇面畫家,並成功進入上流社會的時尚圈,與奧斯卡·王爾德以及奧伯瑞·比茲利等名人交往密切。

來自南半球的大師:你不了解的「澳大利亞印象派」



Charles Conder - An Early Taste for Literature


四位澳大利亞藝術家,將歐洲印象派結合澳大利亞本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創造了屬於澳大利亞的印象派。


正如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館長Gabriele Finaldi說的那樣,「19世紀末的澳大利亞畫家們,對如何將歐洲印象派的語言應用到澳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上尤為感興趣。他們的探索創造出了獨具原創性的、令人振奮的結果。而這將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第一次舉辦大型澳大利亞油畫展,向這些前輩們致敬。」


展覽信息:


澳大利亞的印象派畫家


Australia』s Impressionists


英國國家美術館


2016.12.7 – 2017.3.26


編輯吳小霜


圖片源於網路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英鎊首次選用藝術家作肖像,為什麼是特納?
北京黑橋象徵了當代中國的飄移和暫時性
有20年小酒館的成都,再壞也差不到惡俗去
他從畸形、雙性人與屍體中,看到了生命的秘密與美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非洲「大屌哥」來了,他被稱為自然健身的肌肉大師
王西安大師,來了
印光大師:為什麼說念佛利益比誦經拜懺做水陸大多了?
騎士迎來控球大師!歐文走吧,下賽季的控衛不用愁了!
後印象派大師亨利盧梭的自我修鍊
大師就是大師!莫奈的色彩夠屌!
國學大師為了清朝而沉湖殉身,令人不解!
星雲大師: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話」!
站著踢球的中場大師,大寶劍足球的開山鼻祖
帶您了解鄭誠恭-—台灣盆景大師!
大師,你懂的太多了!
菊花大師歸來,自然少不了給你們的福利……
大師別走啊,爆笑來襲!身為大師,心裡必須要強大!
麓山大師:淋巴結腫大,大半年了,是怎麼回事?
南懷瑾,他真的配得上「國學大師」嗎?
巴黎的這些地方,藏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終極秘密
沃東大師寫給宗喀巴大師的一封信
最淳樸的大師,「大自然」!
他是台灣的美學大師,被林青霞視為唯一偶像,卻給賣菜大媽講解了四年《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