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陶文是漢字書法的先導

陶文是漢字書法的先導

從原始時期的陶文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漢字的發展是一脈相承,有發展軌跡可尋的。仰韶文化時期的陶文已經不是簡單的符號,它包含了原始文字的因素。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刻符,已經有形可識,有義可辨。這些考古實物資料足以證明,漢字書法在六千年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開始萌芽,經過漫長的發展時期,到了約三千年前奴隸社會的商代後半期臻於成熟。

陶文是漢字書法的先導


關於文字刻符,郭沫若先生曾對半坡陶文進行認真研究,認為:「刻劃的意義至今雖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如花押或族徽之類……彩陶上的那些刻劃記號,可以肯定地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孓遺。」在《半坡題辭》中郭沫若又說:「仰韶、龍山疑已進入有文字的時期。今來半坡觀先民遺址……陶器破片上見有刻紋,其為文字殆無可疑。」古文字學家於省吾先生則對一些刻劃符號認真研究後,作出推斷與文字對應的字形。我們經過認真觀察就會得知,其中許多符號已相當接近於後來的文字。這些刻劃符號都是我們的祖先「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在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它們簡潔、明快、質樸、自然、奇妙,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它們的創造者們運用高度概括,大膽誇張的手法,汲取大自然的精華,移客觀物象,用極樸實而簡煉的點、線、面來表示,具有原始文化自然、質樸、神秘、爛漫等特點,是他們對美的體驗和創造。原始刻符具有繪畫和文字兩重性,是中國文字的雛形,是抽象的書法造型藝術,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源頭和先導。漢文字的產生,就是由原始的符號開始,從無形到有形,從無定形到有定形,從無規律到有規律,逐漸發展成熟的。

陶文是漢字書法的先導

半坡刻符是指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半坡人的陶文刻畫符號。半坡遺址發現於1953年,位於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已有6千年左右。考古工作者發現彩陶上有大量的刻劃符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這些刻符大多保留在彩陶上,發現有100多例,50多種。這些符號大部分是在陶器未燒成之前刻上去的,也有陶器燒成後或者使用後刻劃的。在原始社會中,還沒有文字時,人們最初用這些刻符來記事。這些符號,經專家考證,已接近漢字的固定形狀,是漢字的原始形態,被稱為「字形刻劃符號」,簡稱「半坡刻符」或「半坡陶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翰堂 的精彩文章:

楷書筆畫的書寫法則 - 永字八法
周總理書法藝術
楷書四大家歐陽詢文 -《三十六法》
一部里程碑式的古代書論 -《書譜》
晚清最重要的書法專著 -《廣藝舟雙楫》

TAG:文翰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是文字的藝術
少數民族古文字書法欣賞:回鶻文書法、吐火羅文書法、于闐文書法
漢字文化與書法之美
先秦和秦代書法,告訴你文字和書法的演變
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大書法家唐伯虎的書法墨跡,行書集字古詩,溫文爾雅,文人書法!
文徵明小楷書法精品
歷任韓國前總統漢字書法欣賞:楷書書法、隸書書法
甲骨文書法先驅
品讀|漢魏六朝銘文書法
林語堂書法——有文化的書法
民間書法的最佳代表:漢磚文字
書法教材《漢禮器碑隸書習字帖》
文徵明的書法老師李應禎行書墨跡
神採風骨:明 文徵明長子文彭 隸書《千字文》書法欣賞
漢字始祖倉頡書法欣賞
漢字藝術與書法、談書法中的「簡」——以弘一書體的學習為例
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書法
文藝男星趙文瑄書法手跡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