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1、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為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意為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是說,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從一方面說,靈明的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從另一方面說,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客觀的事物沒有被心知覺,就處於虛寂的狀態。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見,則與心同歸於寂;既被人看見,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的心外無理是說,心的本體,就是天理,事雖萬殊,理具於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與理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無理也就是心外無善。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來自於王陽明的王門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它是「未發之中」,不可以善惡分,故無善無惡。


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好惡,善惡的差別,他可以說是「已發」,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惡。

良知雖然無善無惡,但卻自在地知善知惡,這是知的本體;一切學問,修養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為善去惡,即以良知為標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動。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3、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譯文:災難沒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勞更大的,罪沒有比掩護別人犯罪更大的,惡沒有比偷襲別人下處更大的,辱沒有比忘記自己的恥辱更大的。四者具備就都是禍。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4、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出自《傳習錄》。這也是對心學最恰當的闡述,王陽明所表達的確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思想。他沒有說「同歸於無」,如果這樣說,那就是一種西方的思想。

他是說「同歸於寂」,「寂」不是「無」,而是在沒有交感時處在一種寂靜的狀態,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有個概念叫「寂感」。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5、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出自《答羅整庵少宰書》。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同屬理學的範疇,他們都堅持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學認為天理獨立於人體之外,若想找尋天理必須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學屬於哲學派別中的客觀唯心主義。


而陸王心學則認為天理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必須通過反省自身,摒除慾望才能達到對天理的體悟,故屬哲學派別中的主觀唯心主義。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6、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該句出自《與楊仕德薛尚謙書》。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陽明在進剿襲擊俐頭的暴動山賊之前,曾寫信給弟子薛侃說:


「即日已抵龍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並進,賊有必破之勢。某向在橫水,嘗寄書(楊)仕德(即楊驥)雲:『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7、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這句話也表明儒道存在融合的趨勢,此句說得很好。儒學說到底就是這個一,一生萬物,而萬物又同歸於一。這個一看似簡單,實際卻又最難。


因為理解透這個一,不僅需要在理論上分析透徹(看懂浩瀚的儒學著作可不簡單,其中包括了經、史、子、集等各個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實行中也要遵行這一天理,這又顯得難上加難了。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8、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出自《傳習錄》。全文為:「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而必曰窮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為未足,而必外求於天下之廣,以裨補增益之。」


譯文:既然萬事萬物的道理不存在於我們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說窮盡天下的事理,這大概是因為我們心中還沒有足夠的良知,而必須向外尋求天下眾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彌補增加我們心中的良知。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9、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出自《答羅整庵少宰書》。否定是創新的原動力,王陽明格竹苦思聖人之道的失敗,而格竹之法即聖人朱熹所傳。聖人的話未必全對,庸常之語也有金言。雖主要講治學,但於人生亦大有裨益!

王陽明語錄精華10則: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10、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出自《傳習錄》 。聖人的標準是要「純乎天理」,關於這點,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古代的東西,早就落後於時代潮流了。好吧,我們換一個說法,把聖人換成人才。把標準從」純乎天理「換成核心競爭力。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說,人才的標準是要有核心競爭力。我想這樣大家就沒有異議了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請告知。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有了人生閱歷,這些古典詩詞開始懂了
《史記》中的相人術,不服不行!
周國平: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人到三十,你應該學會淡定了
風流宰相謝安:這一世,就是為瀟洒而來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王陽明最精彩的20句
037華杉注王陽明《傳習錄》語音版
王陽明書信:1517年,與希顏、台仲、明德、尚謙、原靜書
王陽明經典語錄
心學第一奇書!王陽明《傳習錄》經典20句
王陽明書信:1520年,復唐虞佐書
王陽明書信:1525年,與王公弼書
明·王陽明草書《龍江留別詩》欣賞
28字!道破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30句話,心學精華,人生要旨
王陽明心學:蒙蔽心靈的 永遠是物慾
李嘉誠2017汕大演講《願力人生》,最欣賞王陽明
品讀王陽明心學:何為格物之談
岡田武彥:王陽明精神的虔誠踐行者
王陽明《傳習錄》20句,品讀「心學」第一書!
王陽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王陽明40種人生大智慧,一口氣讀完心學精華!
王陽明《傳習錄》中173——致良知用功的要領
王陽明的心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