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不是玩笑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不是玩笑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不是玩笑圖片

  2017年1月,一篇發表在《美國公共健康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的文章得出了一個有些驚人的結論:在美國,富人比窮人多活九年半[1]。


  這篇文章並沒有收集新的數據,只是對美國官方發布的預期壽命數據進行了「有創意」的分析。研究者將美國的各個州打散為3141個縣,再將這些縣按照平均家庭收入中值的高低重新歸類,得到家庭收入依次降低的50個「假想州」。對這些假想州人口預期壽命的分析顯示:收入越高的假想州里,人的壽命也就越長。在「最富假想州」,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79.3歲和83歲,而「最窮假想州」的數據為69.8歲和75.9歲,相差大約九年半。

  數據殘酷,但或許不難理解:經濟條件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更直接決定了醫療條件的高低。舉例來講,根據2015年的調查結果,美國最富人口用於鍛煉和健身的時間是最窮人口的兩倍[2]。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不是玩笑美國富人用於運動和鍛煉的時間遠高於窮人。圖片

  怎麼辦?努力掙錢?


  但是下面這個消息可能會讓你再受一次打擊:生在窮人家,即便最終憑藉自身奮鬥超越了原生家庭的經濟水平,你依舊很可能會比富人家的孩子壽命更短、性格更糟。當然,更差的身體和性格很可能會從一開始就制約了你的發展潛力,讓你難以脫離「可以遺傳的貧困」。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被稱為「白廳研究」的兩次大規模前瞻性群體研究在英國展開[3]。白廳(Whitehall)是英國倫敦市內的一條街,它連接議會大廈和唐寧街。在這條街及其附近坐落著英國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海軍部等一系列政府機關,因此「白廳」也成為了英國行政部門的代稱。

  第一次白廳研究始於1967年,對18,000名男性英國公民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研究;第二次白廳研究始於1985年,分多個研究階段並延續至今,第二次白廳研究的初始研究對象為10,308名英國公民,其中三分之一為女性。兩次白廳研究的數據都顯示:即便排除了吸煙情況、血壓和血脂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生長於窮人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後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顯著高於生長於更高收入水平家庭的人,成年後經濟水平的提高無法完全抵消生長於低收入家庭對身體產生的負面影響。


  紐西蘭的一項涉及1000名兒童的長期研究也給出了類似的結果,研究者在研究對象26歲時對他們的身體狀態進行了檢測,發現無論他們在26歲時處於怎樣的經濟水平,他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健康程度、藥物成癮狀態、牙周健康情況等都與其幼年時期所處的經濟環境直接相關。


  那麼幼年時期的家庭經濟水平究竟為什麼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體健康狀態呢?關於這一問題,目前有兩種假說[4]:


  第一種假說認為,在人生的幼年時期,多種器官仍在發育,如果此時的營養、衛生等狀況不佳,可能會對胰腺、腎臟等器官的發育產生影響,進而從根本上影響成年後的健康狀況。


  而第二種假說的提出者則注意到,當生活於不同經濟水平家庭中的幼兒患普通感冒等「小病」時,他們從疾病中康復所需的時間沒有明顯差別,然而,貧困家庭兒童罹患這些小病的頻率卻顯著高於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家庭的兒童。這種假說的支持者認為,反覆經歷「小病」,會對兒童的身體產生損耗,進而影響其成年後的身體狀況。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不是玩笑每天生活費低於2美元人口比例地圖,2009年。

  然而,成年後糟糕的身體狀況可能還不是最糟的,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經過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發現:生長於貧困家庭,還會對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產生多種不良影響[5]。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2016年12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


  這項研究對341名美國籍白人進行了追蹤研究,記錄了他們在9歲和24歲時的多項心理健康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和9歲時家庭經濟情況等多項信息進行了相關性分析。根據這項研究,童年時期所處的家庭經濟水平至少會對下面4個方面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


  首先,窮人家孩子成人後的短期記憶能力較差。考慮到短期記憶能力在語言能力等基本認知能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貢獻,這一能力的降低會對個人學業和事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其次,窮人家孩子長大後的「無助水平」(helplessness behavior)更高。在這項測驗中,受試者被要求處理一道十分困難的智力問題,和生長於富人家庭的個體相比,窮人家的孩子能夠持續思考問題的時間更短,他們會更快地感覺自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並選擇放棄。


  再次,窮人家孩子成人後出現外向型精神癥狀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對受試者的內向型(如感到孤獨、緊張)和外向型(容易暴躁、缺乏耐心)精神癥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經濟水平家庭中成長的個體出現內向型精神癥狀的概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窮人家子女成人後出現外向型癥狀的概率要顯著高於生長於更高經濟水平家庭的個體。

  最後,窮人家孩子成人後的壓力適應負荷(allostatic load)更重。這一指標衡量的是精神壓力對人的身心狀態所產生的慢性影響,通過對血壓和一系列激素的動態變化水平測量得到。更嚴重的壓力適應負荷會使人更快的衰老。


  研究人員同時分析了這些心理健康指標與性別、輟學、單親、職業等狀況的相關度,發現除內向型精神癥狀和壓力適應負荷與性別相關之外,這些心理健康指標均只與幼年時期的家庭經濟水平相關。


  幼年時家庭經濟水平與成年後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相關,但這二者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如何建立的?研究人員認為至少有三種可能的機制:


  第一,經濟水平較低的家庭中,兒童更有可能營養不良,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毒性物質,罹患感染性疾病。

  第二,經濟水平較低的家庭,也更有可能面臨其他家庭問題。比如更可能是單親家庭,父母更可能忙於工作、脾氣較差、對子女疏於照顧。


  第三,經濟水平較低的家庭很可能居住於較差的社區環境,兒童日常接觸的鄰居、玩伴素質更低,也更可能遭遇霸凌等身心損害。


  所以,如果經濟條件難以改善,父母也可以從上面幾個方面出發,為自己的子女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保持居住環境的整潔,讓子女生活在儘可能乾淨無毒的環境中;無論多忙多累,也不忘記給子女多一點的愛和陪伴;關注子女的社會關係,讓他們儘可能交到好朋友,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不是玩笑 《當幸福來敲門》劇照

  參考資料:


  [1] http://www.latimes.com/science/sciencenow/la-sci-sn-poorest-americans-life-expectancy-20161117-story.html


  [2] http://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7/1/4/13982272/exercise-inequality-luxury-gyms-cheap-workout-spaces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hitehall_Study


  [4] Poverty Grown Up: How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Status Impacts Adult Health, Kathleen Conroy et al, J Dev Behav Pediatr 31:154 –160, 2010


  [5] Childhood poverty and adul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Gary W。 Evans, PNAS, December 27, 2016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長在窮人家:壽命更短,性格更糟
住得較高的人是不是壽命更長?
同樣是變性,為什麼人妖的壽命很短,古代的太監壽命卻很長?
好奇怪,為何太監的壽命都很長,而人妖的壽命都很短呢
為什麼人要壽命很短,太監壽命卻很長?看完這個就能真相大白了
專家指出:男人這個地方很大,說明壽命不會太長,很多人還不知道?
常吃這種口味的人壽命更長,不怕病!你喜歡吃嗎?
常吃這種口味的人壽命更長,不怕得病!你喜歡吃嗎?
專家表示,男人有這幾個特徵壽命便會很短!很多人還不知道
不分性別,這一處越「薄」,壽命會更長?
哈佛研究:常吃這種口味的人壽命更長、更不怕癌!你愛吃嗎
中醫大夫的心裡話:這樣的人值壽命更長,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太陽系中或許有其他生命,只是他們的壽命可能很短,短到不足一秒
哈佛研究:常吃這種口味的人壽命更長、更不怕癌
人的壽命短了,那是你的陽氣搞得不好!
專家發現:男人這個地方很大,說明壽命會很短!很多人還不知道
這一類男人壽命更長 說的是你嗎
哈佛研究:常吃這種口味的人壽命更長、更不怕癌!
男人需要「冷」一點,壽命才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