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這是通用動力公司的YF-16和諾斯羅普公司的YF-17之間的對決。」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照片顯示的是1972年12月YF-16和YF-17這兩架輕型戰鬥機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Edwards AFB)上空附近攜帶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試飛時的場景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當美國空軍的F-15戰鬥機和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還處在研發階段時,這兩款飛機的性能──特別是它們的速度和雷達探測距離──可謂是前所未有,當然了,同樣前所未有的還有它們的單價。美國國會對把這樣昂貴的兩款戰爭機器作為海空軍兩大軍種的主力戰鬥機的想法感到震驚,並指示美國空軍尋求更便宜的飛機以補充F-15,不久又指示美國海軍也這樣做以補充F-14。


以這個挑戰為發端,最終導致了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兩個輕型戰鬥機項目的誕生,截止到今天,這兩款輕型戰鬥機中的每一款都已經服役了將近四十年之久,它們就是F-16戰鬥機和F/A-18戰鬥/攻擊機。如果把這兩款飛機已經生產的機體的數目加起來的話,那麼總數已經超過了6000架!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諾思羅普公司展出的一架YF-17「眼鏡蛇」的原型機,該機最終將發展成為美國海軍的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


1972年1月,設在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Wright-Patterson AFB)的美國空軍原型機項目辦公室(Prototype Program Office)公布了「輕量級戰鬥機」(Lightweight Fighter,縮寫為LWF)計劃。項目對招標者提出的要求是需要一款具備高機動性的戰鬥機,同時強調重點是降低重量和成本。此舉實際上是作為一項技術探索:LWF計劃並沒有承諾實際進行生產,但為了在成本控制方面增加一些「現實主義」,美國空軍設定了一個每架飛機的離廠價格(flyaway price)不高於300萬美元的目標(按照1972年的美元幣值計算)。美國空軍對這一目標的設定是基於「名義上讓一條生產線運行需要生產300架飛機,生產速率每年100架」這樣的設想而作出的。整個這一切是對美國國會所堅持的「先飛再買」(fly-before-buy)的採購方式而做出的回應。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通用動力公司的YF-16原型機,這款設計最終將成為美國空軍的F-16「戰隼」式戰鬥機


合同的承包商在提供設計方案方面被賦予了相當大的自由度──要知道,當時尚處在五角大樓以過於詳細(譯者註:原文用的詞是「overspecifying」,其另一層意思就是「令人找不著重點」)的手段解決問題而聞名的時代。與以往的競標飛行不同,從每家競標公司設計的飛機首飛開始,他們都將進行一次獨立的、為期一年的測試計劃。


五家主要的承包商參與到了LWF項目的競逐當中。這五家公司分別是: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凌-特姆科-沃特公司(LTV)、洛克希德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


1972年4月,美國空軍最終選中了兩家獲勝者:通用動力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這兩家公司將根據各自的設計分別製造兩架原型機,其編號分別是YF-16和YF-17。


這兩家公司都充分利用了賦予它們進行創新的自由,研發了兩種別具一格的、非常規的方案。通用動力公司提出了一款融合了單發動機和氣泡狀座艙蓋的機身設計,這為飛行員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視野;諾斯羅普公司的設計是一個雙發、雙垂尾的方案,機身上帶有較大的邊條翼,這種構型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一條頸部因肋骨擴張而膨大的眼鏡蛇,因此這款設計的綽號就叫「眼鏡蛇」(Cobra)。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F-16氣動外形的演變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F-18氣動外形的演變


1974年4月,出於降低複雜的多任務戰鬥機不斷增加的成本的考慮,國防部長詹姆斯?R?施萊辛格(James R. Schlesinger)下令各軍種探尋一款低成本的空戰戰鬥機。他說,所謂的「空戰戰鬥機」(Air Combat Fighter,縮寫為ACF)將有可能衍生自LWF計劃中得到成功發展的某一款原型機。LWF/ACF項目的結果也將符合國防部針對空軍和海軍開展的「高低戰鬥機搭配」的新戰略。


一款傳奇機型


雖然F-16這款戰鬥機已經通過許多方法進行了升級和發展,但其基本設計仍然是一個經典和傳奇。它融合了諸多先前技術,這些技術從來沒有在之前服役的戰鬥機身上運用過。為了確保項目成功,YF-16的設計團隊根據哈里?J?希拉克(Harry J. Hillaker,他當時是該項目的副總工程師)的天才建議而動用了一款「秘密武器」──希拉克是著名的「戰鬥機黑手黨」航空專家組的成員,後來他被人們稱為「F-16之父」。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被譽為「F-16之父」的哈里?J?希拉克,照片顯示的是希拉克1941年在聯合飛機公司擔任繪圖員時的場景


希拉克的職業生涯始於1941年,當時他在聯合飛機公司(Consolidated Aircraft Corp,即後來的康維爾公司)任職,參加了B-36「和平締造者」(Peacemaker)轟炸機的概念設計。他還影響了超音速轟炸機B-58「盜賊」(Hustler)和可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F-111「土豚」(Aardvark)的設計。


YF-16是一款全新的設計,它採用了翼身融合構型和變彎度自適應機翼,前機身的邊條翼可提供額外的升力。YF-16的設計翼展為32英尺又10英寸(約10.01米),機身長49英尺又6英寸(約15.09米),它將使用F-15戰鬥機使用的普拉特?惠特尼F100發動機推動。該機採用了線傳飛行操縱控制系統,這將為飛機提供優異的飛行品質;飛機還採用了簡化的電子設備,並取消了較重的液壓部件。線傳飛行操縱控制系統可以進一步增加靜不穩定飛機的敏捷性。YF-16採用了側桿操縱和一台平視顯示器,平顯可以通過提供飛行信息而讓飛行員不必向下看駕駛艙內的儀錶,甚至可以讓飛行員一直用眼睛盯著目標而不必移開。飛行員的座椅採用傾斜30度的方式安置,以幫助飛行員抵抗高G數;巨大的氣泡狀座艙蓋則為飛行員提供了近乎360度的全向視野。雖然在其他機型上也進行過零星的探索,但作為上述創新舉措的集大成者,YF-16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態勢感知能力。YF-16符合LWF項目提出的要求,全重14023磅(約6361千克),裝備有兩枚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YF-16「首飛」時的場景


1973年12月13日,首架YF-16在通用動力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思堡(Fort Worth)的工廠中正式下線。它那獨特的、充滿未來感的外形通過豐富多彩的紅、白、藍三色塗裝而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媒體對這架飛機進行了廣泛的報道,促進了人們對這架新的輕量級戰鬥機的強烈興趣。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YF-16座艙中的厄斯特賴歇爾


這架飛機急切地渴望飛行,1974年1月20日,發生了計劃外的第一次飛行:當時,通用動力公司的試飛員菲爾?F?厄斯特賴歇爾(Phil F. Oestricher)正駕駛著YF-16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高速地面滑跑測試,當這架YF-16突然飛離跑道時,右側的水平尾翼還刮到了跑道的表面。在迅速對此做出反應後,厄斯特賴歇爾增大了推力並繼續起飛,而不是中止滑跑。這次意外的飛行持續了約6分鐘,YF-16在沒有發生事故的情況下著陸了。YF-16專門在當年的2月2日進行了正式的首飛。厄斯特賴歇爾進行了一場完美的為期90分鐘的飛行,期間反覆收放了起落架,飛機爬升到了30000英尺(9144米)的高空,空速345英里/小時(約555千米/小時)。側操縱桿在飛機的三軸機動中表現良好,而且在15000英尺(4572米)的高度上進行轉彎機動時的過載被限制在了3個G以內。在同一高度上還測試了飛機的低速操縱特性(在起落架放下的情況下)。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兩架F-16和兩架F-106編隊飛行。F-16被美國空軍選中以替換老舊的F-106截擊機和F-4多用途戰鬥機


在任務簡報中,厄斯特賴歇爾說這款噴氣機響應非常迅速,而且加速到計劃的最大速度時「非常迅速地就完成了」。他讚揚了YF-16由單片式一體成形座艙罩提供的「卓越的視野」,他說YF-16的座艙罩會「打動所有的戰鬥機飛行員」。


在通用動力公司的飛行員完成了YF-16的初步試飛之後,美國空軍的飛行員們開始了他們的評估。最終,由試飛員組成的小組將在相互競爭的YF-16和YF-17之間來回奔波。他們關於飛機技術和性能優點的詳細報告將推動美國空軍決定誰將是最終獲勝的承包商。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YF-16與F-4比較轉彎能力,其中內圈是YF-16。可以看出二者轉彎能力的差距


1974年11月,大約是在競標結束前1個月的時候,兩架YF-16原型機已經累計飛行了376小時,其中包括12小時的超音速飛行──最高速度達到了2馬赫。這款噴氣機的升限剛好超過60000英尺(18288米)。在愛德華茲靶場(Edwards Range)開展的M61「火神」航炮射擊拖曳靶標及掃射試驗總共消耗了超過12500發20毫米口徑的炮彈。對AIM-9「響尾蛇」導彈和Mk 84炸彈的實彈投擲測試也進行了,空對空戰術和空戰機動則在與當時現役的戰鬥機(如F-4E「鬼怪Ⅱ」)之間展開。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美國空軍的F-16戰機飛行員正準備在起飛線上起飛,照片攝于吉布地的勒莫尼耶軍營(Camp Lemonnier),時間是2016年的11月份。F-16戰鬥機已經服役了將近40年之久


在評估之後進行的一大調整是針對側桿控制器的。YF-16的側桿因為力感測測量機制方面的原因而使得飛行員幾乎不用做出較大的推拉動作,這也導致飛行員失去了真正的飛行控制的感覺。最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YF-16的操縱桿上進行了這樣的修改:有意「增加」了一點桿力。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YF-16的力感應操縱桿是固定不動的,這讓厄斯特賴歇爾在高速滑行測試中犯了經驗主義錯誤,導致意外首飛


就在LWF項目有條不紊地推進的時候,諾斯羅普公司已經從容不迫地推出了其成功的出口型戰鬥機F-5的潛在繼任者。該公司的P530「眼鏡蛇」項目當時已經進入了發展階段,而P530項目與LWF提出的各項指標相當匹配,這就讓諾斯羅普公司在這場比賽中拔得了頭籌。諾斯羅普公司的領導者們計劃在國際舞台上推銷P530的同時爭奪LWF的合同。在優化設計使其更好地滿足LWF項目的要求之後,諾斯羅普公司的設計師們提出了P-600項目。儘管諾斯羅普公司積極地推銷P600,但卻未打開任何銷路。最終,P600項目中那些最優秀的設計亮點統統被納入了YF-17原型機當中。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諾斯羅普公司的P530「眼鏡蛇」設計方案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1973年6月的P-600設計圖


56英尺(約17.069米)長的YF-17採用了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可變彎度機翼,翼展為35英尺(10.668米),兩片垂直尾翼向外傾斜。機翼和機身通過「前緣翼根延伸段」(即邊條翼,英文縮寫為LEX)連接在一起,該設計基本上讓主機翼的升力翻了一番,並且在高攻角機動時可將空氣直接導入進氣口中。YF-17從P600項目中繼承下來的特點包括用二維固定斜板進氣道代替了中間有固定式激波錐的進氣道。飛機採用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YJ101-GE-100發動機,單台發動機在打開加力後燃器的情況下產生的推力為15000磅(6804千克)。邊條翼的外形根據面積律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機翼面積也減小到了350平方英尺(約32.52平方米)以改善跨音速/超音速性能。這款噴氣機總重23000磅(10432.8千克)。


1974年4月4日,諾斯羅普公司那充滿未來感的YF-17「眼鏡蛇」在加利福尼亞州霍桑(Hawthorne)市的工廠中下線。在講述該公司取得的成就(如生產了低成本的T-38「禽爪」、F-5A/B「自由戰士」和F-5E「虎Ⅱ」等)時,諾斯羅普公司的總裁托馬斯?V?瓊斯(Thomas V. Jones)說:「這些機型證明了諾斯羅普公司在應用技術以設計先進的戰鬥機方面走過了20年的成功歷程,同時,諾斯羅普公司設計的這些戰鬥機較好地控制了成本,從而使得它們能夠達成必要的採購數量。」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YF-17的邊條設計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一條頸部因肋骨擴張而膨大的眼鏡蛇


一架為戰鬥機飛行員而設計的戰鬥機


1974年6月9日,造型光滑流暢、全身漆成了銀色的YF-17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了首飛,操縱飛機的是諾斯羅普公司的首席試飛員亨利?E?舒托(Henry E. Chouteau)。舒托駕駛著這架噴氣機進行了61分鐘的飛行。在飛行期間,YF-17在18000英尺(5486.4米)的高度達到了610英里/小時(981.49千米/小時)的速度。在彙報飛行任務時,熱情高漲的舒托說:「我們公司的設計師們說在設計YF-17時他們是重新回到飛行員的立場上來設計的,他們是認真的。這是一架專門為戰鬥機飛行員而設計的戰鬥機。」兩天後,6月11日,舒托駕駛著YF-17在30000英尺(9144米)的高空在未打開加力後燃器的情況下達到了1馬赫的平飛速度──這項性能在後來有了個專門名稱叫「超音速巡航」。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諾斯羅普公司首席試飛員亨利?E?舒托


截至1974年12月,YF-17的1號原型機已經飛行了159個架次,總飛行時間超過185小時;第2架原型機也飛行了71個試飛架次,總飛行時間約為91小時。在上述飛行小時中,總共有9小時的超音速飛行時間達到或超過了2馬赫。YF-17的1號原型機驗證了飛行控制系統,進行了穩定性試驗和20毫米口徑航炮射擊實驗;2號原型機則進行了100%的設計氣動力載荷飛行試驗,在測試所有的飛行參數的時候,一直飛到機上的通用電氣公司YJ101-GE-100發動機表現異常才罷休。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編隊飛行的兩架YF-17原型機


美國空軍在1974年底完成了對這兩個競爭對手的飛行評估。1975年1月13日,空軍部長約翰?L?麥克盧卡斯(John L. McLucas)宣布通用動力公司的YF-16獲勝。


在五角大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麥克盧卡斯說針對這兩款原型機開展的飛行測試項目「非常好」,他還說「這些原型機的性能有著顯著的差異」。麥克盧卡斯接著又說道,YF-16在「敏捷性、加速性、轉彎率和續航力」方面都表現得優於YF-17。YF-16「達到了我們為其設立的所有性能指標」。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從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岸上空飛過的兩架F-16,它們準備前往這次部署的目的地──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島海軍航空站(NAS Key West,Fla.)。在那裡,他們將同美國海軍F/A-18戰鬥/攻擊機的飛行員一起展開訓練


美國空軍發表這番聲明的目的是為了確認一個明確的勝利者。不過,諾斯羅普公司雖然失去了LWF項目,但「眼鏡蛇」的命運卻並沒有結束。美國海軍更傾向於選擇雙發飛機作為航母艦載機,這是因為如果有一台發動機熄火的話,飛行員還有機會用另一台發動機來保全飛機。此時的美國海軍已經在考慮一款輕型戰鬥機了──以此來補充更大、更複雜的格魯曼公司的F-14「雄貓」以實現高低搭配。


美國海軍提出的這一新項目被稱為「VFAX」,競標獲勝的噴氣機將取代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F-4「鬼怪Ⅱ」戰鬥機、F-8「十字軍戰士」戰鬥機和A-7「海盜Ⅱ」攻擊機。雖然有多家承包商正在擬定適合海軍航空母艦需要的競標項目,但美國國會卻令人頗感意外地選擇了降低採購成本和冗餘,並取消了VFAX項目。因為在國會議員們看來,YF-16/YF-17參與的LWF/ACF競標將足以產生一款合適的飛機。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格魯曼想通過F-14簡化版來一統航母甲板,被軍事委員會斷然否決


諾斯羅普公司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進行了商討──作為一家承包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研製航母艦載機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根據這兩家公司達成的協議,YF-17將演變成NACF(Navy Air Combat Fighter的首字母縮寫),一款聯合開發的海軍空戰戰鬥機。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將成為主承包商,其將為滿足NACF項目的要求而提供一款飛機設計方案。相反,諾斯羅普公司將作為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NACF項目的合作夥伴,並領導研發供北約國家和其他盟國使用的陸基YF-17的改進型飛機。


與此同時,通用動力公司與沃特公司(LTV)組成了團隊以研發YF-16的「海軍型」。YF-16採用的單發設計是一個大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如需要降低著陸進場速度和加強機身及起落架,所有上艦所必需的修改和重量的增加等。


通用動力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都向美國海軍提出了NACF的競標書。在通用動力公司的競標書中,其提供了三款不同的、海軍型的F-16設計方案。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LTV提出的YF-16艦載型Model 1600


美國海軍和YF-17的新生


1975年5月2日,美國海軍正式宣布:其選中了F-17作為它新式的輕型艦載戰鬥機。不久之後,F-17就發展成為F/A-18A,「F/A」這一聯合叫法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的研發團隊共同提出的,意在表明這是一款多用途的戰鬥/攻擊機。儘管F/A-18A從遠處看很像YF-17,但這是款嶄新的噴氣機,它更堅固,具有更大的發動機、更大的機鼻、更大的邊條翼和機翼前緣鋸齒,不同幾何形狀的進氣道,更重的起落架,以及──或者說理所當然的,加裝了尾鉤系統。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YF-17和F-18的對比,照片為YF-17,輪廓線條為F-18


儘管計劃中的陸基型「F-18L」一架也沒賣出去而且從未投產,但F/A-18A卻被出售給外國空軍併當做陸基戰鬥機使用。


此時,通用動力公司的F-16已經從原型機過渡到了全尺寸驗證(FSD)生產型飛機的階段。位於沃思堡(Fort Worth)的生產線進行了改動,以生產前8架用作全尺寸驗證機的 F-16A。在操作測試期間人們發現,早期用作全尺寸驗證機的F-16A的黑色雷達天線罩在空戰格鬥的過程中在很遠的距離上就會被「入侵者」中隊的飛行員所迅速地發現。隨後,所有F-16的雷達罩都塗上了特別配製的灰色漆,以便與應用於整個機隊的雙色灰色偽裝相一致。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第一架生產型F-16A(78-0001),黑色雷達罩格外醒目


首架F-16A戰機Block 1型(序列號為78-0001)於1978年8月飛離在沃思堡的工廠,並在當月交付美國空軍。1980年10月1日,美國空軍宣布F-16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IOC)。作為一個快速推進的項目,F-16被正式命名為「戰隼」(Fighting Falcon)。不過,飛行員們還是更喜歡「蝰蛇」(Viper)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借用自當時流行的一部名叫「太空堡壘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的電視節目中的一款戰鬥機航天器,而且美國飛行員一直都這樣非正式地稱呼F-16。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1978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電視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綽號「殖民地蝰蛇」(Colonial Viper)的戰鬥機航天器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在採購F/A-18。1977年3月,美國海軍部長小威廉?格雷厄姆?克萊特(William Graham Claytor Jr.)正式授予了這款飛機「大黃蜂」(Hornet)的名稱。1978年11月18日,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試飛員傑克?E?柯林斯(Jack E. Krings)跨進了駕駛艙,駕駛著第1架F/A-18A全尺寸驗證機進行了正式的首飛。F/A-18A後來升級了新的航空電子設備並進行了其他改動,這使得生產型的「大黃蜂」被重新命名為F/A-18C/D(C型為單座型,D型為雙座型)。F-16的初始設計更是被證明是標誌性的、多樣化的,它衍生了更多的改進型。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第1架F/A-18A全尺寸驗證機


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羅傑斯干湖(Rogers Dry Lake)的著陸事故中受損後,第3架F-16全尺寸驗證機被改裝為雙座駕駛艙,並重新安裝了變彎曲的箭形三角翼。改裝後的飛機被重新命名為F-16XL,此外,第5架F-16全尺寸驗證機也被改裝成了採用變彎曲箭形三角翼的單座型F-16XL。改裝後的F-16XL與F-15E「攻擊鷹」共同參與了美國空軍在1981年開展的「增強戰術戰鬥機」(Enhanced Tactical Fighter,ETF)項目競標。最終,F-15E贏得了競標。在換裝了梯形機翼後,F-16XL後來又再度「復活」,這次是以「隼 21」(Falcon 21)的面目出現的,這是一項F-16的升級計劃,但最終沒有實現。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F-16XL 75-0749,改裝自第5架 FSD F-16A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隼」21三面圖


1978年,第6架F-16全尺寸驗證機被改裝成了「先進戰鬥機技術集成」(Advanced Fighter Technology Integration,AFTI)F-16試驗平台。AFTI項目測試了幾個新的想法,包括未來將用在F-35身上的電力傳動裝置技術等。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AFTI F-16


1984年,通用動力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敏捷隼」(Agile Falcon)的改進型。這款改進型的特點是翼面積增加了25%,大量採用了創新的技術。「靈巧隼」後來還被提議作為「先進戰術戰鬥機」(ATF)項目的一個低成本替代方案,不過在美國空軍拒絕了這一想法後,「靈巧隼」的技術進行了改進,然後併入了日本三菱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戰鬥機項目。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敏捷隼」與標準型F-16的對比


在其A-12「先進技術飛機」(Advanced Technical Aircraft)隱身攻擊機項目於1991年下馬之後,美國海軍就需要一個快速的方法用一款可靠的打擊平台來填充其航母飛行甲板。美國海軍決定以最快的方式來完成這項工作,同時節省了大量原本要花在地面設備、備件和訓練上的金錢──他們的做法是將「大黃蜂」發展成一款更大的飛機,帶有更多的武器,具備更強的掛載能力、更遠的航程以及更好的感測器。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在美國海軍「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滑行。照片攝於2016年11月「內在決心」(Inherent Resolve)行動期間。「超級大黃蜂」於1995年首飛


合并和升級


最終,「超級大黃蜂」誕生了。該機於1995年11月首飛,F/A-18E是單座型,F/A-18F是雙座型,后座是武器系統軍官。「超級大黃蜂」對原作有了脫胎換骨般的升級改造:其機翼面積增加了25%,採用了「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統」(MIDS)、先進的APG-73雷達和「先進前視紅外目標探測感測系統」(ATFLIR)。「超級大黃蜂」的飛行員配備了「聯合頭盔瞄準系統」(JHMCS),該系統可以讓飛行員在不需調轉機頭指向的情況下將武器瞄準目標。此外,融合了雷達波吸收技術的大型梯形進氣口與兩台升級版的通用電氣F414-GE-400發動機匹配良好,每台發動機可產生22000磅(9979.2千克)的推力。較之原先的型號,「超級大黃蜂」的航程和留空時間均增加了40%。首架「超級大黃蜂」於1998年12月交付,並於2001年9月獲得了初始作戰能力。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超級大黃蜂」與經典「大黃蜂」尺寸對比


LWF項目最終演化為空軍的ACF和海軍的NACF是一場真正的意外。在1990年為美國試飛員協會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諾斯羅普公司的試飛員保羅?梅茨(Paul Metz)寫道:「在使用現有技術的同時,諾斯羅普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被要求研發一款不受傳統設計標準約束的新式戰鬥機。」同樣是在這篇文章中,保羅?梅茨繼續寫道:「LWF項目是成功的。」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一架隸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F-16E正在從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思堡的海軍航空站聯合預備役基地(NAS JRB)起飛。阿聯酋裝備有一些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F-16


通過各種兼并和收購,原先的承包商的名字早已面目全非。通用動力公司在1993年將其位於沃思堡的軍用飛機分部出售給了洛克希德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後來又與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合并,在1995年成立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於1996年與波音公司合并,這給波音公司帶來了龐大的戰鬥機業務,包括F-15和F/A-18。


迄今為止(2016年底),全球已經生產了超過4570架F-16多用途戰鬥機,有大約30個國家裝備了這款戰機,批次(Blocks)從10至60不等。另外還有超過1550架「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已經走下生產線,以及超過100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輕戰傳奇:美國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的故事



試飛中的F/A-18E原型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在繼續為所有的客戶升級F-16。最新型號的F-16V於2015年10月首飛,這個型號採用了第五代APG-83主動電子掃描陣列火控雷達和先進的任務架構,此外在駕駛艙方面也有眾多的改進。


總的來看,YF-16和YF-17衍生出了今天裝備數量最多的第四代戰鬥機型號,四十年前開展的這個輕型戰鬥機競標項目誕生了兩款最終獲勝的飛機設計,每個設計都給後人留下了非凡的遺產。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拼接而成的超級大塊頭:一戰後那些華而不實的多翼機
F-104獨特改型僅造三架 專為打破世界紀錄而造
海灣戰爭中的A-10:獵殺伊軍坦克數百輛一戰成名
飛行員報告:神奇的協和,一種能開加力的客機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美空軍新輕型攻擊機公開競標韓國被踢出局:說好的做彼此的天使呢
殲-20戰鬥機競標結束後,中國空軍未來主力戰鬥機已經名花有主
多國軍火巨頭競標印度海軍新型艦載機 俄卻被踢出局
國產中型戰機殲-10B落選孟加拉競標,重型俄羅斯戰機意外被相中
曾經與「殲-20」競爭的五代機「神秘戰機」因含高技術太高競標失敗
中國一教練機有了大麻煩,國外戰機欲競標解放軍採購計劃
拒絕國產戰機上艦:無法滿足海軍需要 多家競標爭奪上艦機會
美陸軍計劃通過競標選擇「愛國者」防空反導雷達的替代系統
專家:美軍新護衛艦競標一團糟
美軍唯一自行火炮,30國裝備,「世界火炮」科威特競標敗給中國
瑞典宣布與印企合作參加競標 將在印度組裝「鷹獅」戰鬥機
中俄坦克巴沙漠競標秘照,很精彩
韓國造船競標敗給中國 引發國內製造業衰退恐慌
英媒:中國武器採購系統首次鼓勵民企競標軍事研發
韓國成功擊敗中國贏得巨額軍火合同:中國軍貿沒參與競標也算輸?
中國競標這國的軍艦項目,卻無意中成為了這國用來砍價工具
東芝半導體的競標爭奪戰,這些廠商都做了什麼動作?
中國一戰機首現巴黎航展!競標殲20失敗:如今已獲巨大訂單
真沒錢了?美軍要三大航空巨頭競標最小間諜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