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明朝早兩百年就成南明了

如果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明朝早兩百年就成南明了

作者丨胡丹


明朝的精銳武備——京師三大營,在1449年的「土木之役」中損失殆盡,京城防守十分空虛。此時北京內外,人心惶惶,生怕京城守不住。有個叫徐珵(音程)的翰林官員,是個兼職的算命先生,喜歡談兵,擅長星卜。國難當頭,他掐指一算,發覺不好,再半夜登上屋頂仰觀天象,益發覺得時運不濟,認定北京無法防守!


這世上,有兩種算命先生,一種是學了點皮毛,專門唬人騙錢(街頭賣藝級);一種術學高深,手段高明,連自己都深信不疑(周旋於公卿名流間的「大師」,古今一例)。徐珵屬後者。他這麼一算一看,心裡便發毛,大起恐慌,趕緊將家屬秘密送到南方避難。說句題外的話,徐珵是南直隸蘇州人,他有一個外孫,姓祝名允明號枝山……


如果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明朝早兩百年就成南明了



好,還說回徐珵。他偷偷把家屬送走了,可他本人是朝廷命官,走不了。大概他是真急了,所以當朝廷向廷臣咨問防守之計時,竟公然鼓噪遷都,大言道:


「驗之星象,稽之曆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

他竟然胡說明朝大勢(天命)已去,唯有逃跑,才是活路!他自己逃跑不說,還要攜裹著朝廷一塊兒逃。若朝廷真聽信了他的邪,一旦開路,那從此就是「南明」了。


徐珵的危言,令輿論大嘩。


在大敵當前、局勢危如累卵的時刻,徐珵發表這樣的言論,可比動搖軍心。戲文里不是唱,「動搖軍心者斬」嗎?徐珵就該斬!


當時就有兩個人罵了徐珵,他們是一個太監和一位名臣。


這位名臣,是景泰年間朝廷的中流砥柱于謙(就是寫《石灰吟》的那位)。據實錄記載,京師戒嚴後,北京羸馬疲卒不滿十萬,人心洶洶,群臣聚哭於朝。徐珵公然倡議南遷,禮部尚書胡濙道:「文皇(朱棣)定陵寢於此,示子孫以不拔之計。」他說先帝陵寢在此,不可遷。

兵部侍郎于謙的口氣嚴厲得多,他道:「再言南遷者,可斬也!」


「京師乃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他提出,「為今之計,應速召天下勤王兵馬死守」。


閣臣陳循附議:「於侍郎言是。」


於是眾人皆曰:「是!」


多虧于謙疾言厲色,疾呼「言南遷者斬」,才將遷都的謬論堅決壓制下來。不然,用詞稍緩,逃跑主義借著「天象」煽風點火,恐慌情緒會像流感一樣迅速擴散,那真要大事不好了。


如果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明朝早兩百年就成南明了



至於那位太監,記載不一,有說是金英,也有說是興安,兩位都是司禮監太監。


據《國朝獻征錄》所收《金英傳》記載,當土木之變後,人心洶洶,徐珵「最有時名」,金英趨往問計,徐珵趁機托出南遷之計——之前他只是偷偷溜,在私室與人密議,這回當作政見公開提出來。

金英可能是奉景帝之命,私下了解各方輿情,他還去拜訪了成山侯王通。這位王侯爺也不是什麼名將,宣德年間棄交阯時,他是總兵大將,後來成為替罪羊,坐了十幾年的牢,正統四年獲釋後,一直在家閑住。這回國家又逢大難,金太監登門問計,可惜王侯爺的本領不見長,說來說去只有一計,那就是把京城的壕溝挖得深深的。


金英連問兩位當世「名臣」,才兼文武,卻都是這般「高見」,不由得大為鄙視,他慨然對眾人道:「此時當竭力固守,召勤王之師於四方,足以捍虜。有以遷都為言者,上必誅之無赦!」金英以「上意」為言,不知名地罵了徐珵,眾心乃定。


世人多知于謙說「再言南遷者可斬」,而不知金太監說「有以遷都為言者,上必誅之無赦」,其實金英這句話更重要,是真正的一錘定音。因為于謙只是兵部侍郎,還沒得到景泰帝的寵信,而金英是皇帝身邊近臣,又是代表皇上採擇輿情,輕重自不一樣。當時郕王剛剛被推上寶座,毫無政治經驗,而這寶座又搖搖晃晃不穩當,他除了幾個王府舊臣,更無大臣可以依靠,這時要他拿那麼大的主意,委實作難。金英採回來的意見就非常關鍵了,將直接影響景帝的決策。也可以這麼說,金英當眾表態,吐露的是聖意,而于謙只是發表個人意見。


可見金英在那個飄搖動蕩的時刻,為國家的穩定,還是做出了重要貢獻的。



如果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明朝早兩百年就成南明了



(都說字如其人,可徐有貞心術這麼壞,為何字寫的這麼好?)


也有一種記載,說斥責徐珵的,是司禮太監興安。


據《明英宗實錄》,土木之變後,正是用人之時,有人向朝廷推薦徐珵,說此人有大才,景帝便將其召入問計。徐珵一邊哭一邊拿星象、曆數說話,稱天命已去,無能為矣,請皇上急幸南京。尚書胡濙、閣臣陳循等力稱不可,太監興安厲聲叱道:「祖宗陵寢宗廟在此,將誰與守?」徐珵乃大慚而出。不久傳詔:凡妄議南遷者,必處以死!


興安厲聲否決了遷都之議,他覺得持遷都觀點的人肯定不少,建議景帝下詔加以禁止,並向天下宣示朝廷堅守的決心。詔書還禁止京官送家屬離開北京——可見偷逃者絕不止徐珵一人。


實錄是明朝官修的國史,上述記載可信。其實,到底是誰嚴叱了徐珵,不必細究,只要是堅決反對逃跑,並且勇於明示堅守的態度,就等於「叱之」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金英、興安和于謙都叱責了徐珵。


當時還有一位大太監,也為朝廷定策出了力。


郕王朱祁鈺初即位時,英宗之母孫太后對朝政也有一定發言權。當閣部齊心,表達了死守的態度後,禁中尚懷疑懼,孫太后便咨問司禮太監李永昌的意見。永昌道:「陵廟宮闕在此,倉廩府庫、百官萬姓在此,一旦朝廷播遷,大事去矣。南宋不正是前車之鑒嗎?」他用靖康之恥切諫,孫太后聽了,始斷絕了南遷的念頭。


這樣,由於外廷群臣和內廷大佬皆力主堅守,太后和景帝的意志也趨堅定——「由是中外始有固志」。


在興安的大力舉薦下,于謙得到重用,被擢升為兵部尚書。在他的主持下,選將練兵,嬰城固守,瓦剌大軍終不得逞,很快悻悻退去。而那位「徐大師」,因為荒謬的言論,從此壞了名聲。從此以後,他發現,每次有遷官的機會,他總升不了,機遇跟他打起了擦邊球。好教人懊惱!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不是吏部不推舉他,而是他的名頭被景帝記住了,每次見到他的名字都厭惡,將其一筆抹去。看來這輩子甭想陞官了!徐珵沒辦法,只好改名「有貞」,彷彿向天子喊話:「俺是貞潔的!」


本文摘自胡丹:《大明那些九千歲》第2部《大太監鬥法》,太白文藝出版社,2016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帝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為何會長得如此丑怪?
他被誤讀了六百年:新解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原因
大太監王振是如何降服舊日同僚與錦衣衛的
明朝皇帝為什麼活不長?不良的生活習慣得改!
如此太子!他是荒淫的食人狂魔,一生淫食美女無數,最後子為父食

TAG:皇帝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的這位大太監,被文人們黑了數百年,是時候還他一個真實之身
明朝時期,這位皇帝因為惹怒了奶媽,好幾天沒吃下飯
明朝時期的這位海盜興風作浪,明朝為了他竟懸賞八百萬兩白銀
這位戰將堪稱明末擎天之柱,被清朝封殺了幾百年
毛主席對這位秘書說,你官做大了,這兩年都不來看我了
這位日本媽媽生了5個娃,上著班考上了哈佛出了書,在她的字典里從來沒有「明天再說」這個詞!
這位有可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人,他死後僅六年大明亡
金星:以後和老公吵架了,就這麼做,這位老婆太聰明了
誰會想到,這位年僅八歲的小姑娘,後來居然成了大清國最重要的締造者之一
金星:以後和老公吵架了,就這麼做,這位老婆太聰明了!
這些明星胖了慘不忍睹,但是這位來自日本的女星胖了更好看
遺恨:當年如果聽了這位老人的話,北京今天還是記憶中美麗的古都
天以假年,這位皇太子長大成人,明朝歷史或將改寫!
這位顧命大臣幹了六天就被免,只因說了一句話!
這位老婆太聰明了!以後和老公吵架了,就這麼做!
大部分明星童年照我不願多看一眼,這位除外!簡直了
月圓之夜成就了狼人,也成就了這位攝影大師
清明看這位大家的書帖,世間一切都如此不起眼!
財富不是省出來的 看看這位皇帝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