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在微信、微博、網購、IPad、新聞娛樂盛行的時代里,傳統的書法藝術似乎有點背時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現代人已經不需要書法,書法與我何干?


然而,在古代,在從不缺少書寫的時代里,書法卻是那麼的被需要:


1659年前的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不經意間書寫的《蘭亭序》成為唐以後文人頂禮膜拜的對象,蘭亭,成了書法經典的象徵。如下圖,《蘭亭序》被印製成郵票: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同樣還有比如書法作品《宣示表》、《張猛龍碑》被製成郵票,供流通和紀念、珍藏。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1354年前的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658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狂熱書法主張的背景之下,書法被扶上「國學」科目的寶座,繼之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天下文士為之瘋狂,促使明清「館閣體」的盛行。


908年前的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宋四家之一米芾被召為書學博士,擢為禮部員外郎,文人書家大受推崇,書法成為文人修養的象徵。從那以後,書法深入中國文化精神的骨髓,書法成為中國人的臉面。


由此,對古人來說,表面上以實用為根基的書法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深層次來說書法負載著中國文化藝術的核心精神。蘇軾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真卿,畫至吳道子,而盡天下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康有為也看到了書法所容納的中國人文精神,他說:「書雖小技,其精者亦通於道焉。」無怪乎,季羨林先生將書法、京劇和《周易》稱為中華之國粹。


書法,為什麼淡出大眾的生活?

如果從傳播的實用性角度來解讀書法,書法甘拜下風,以手札為例。手札尺牘作為古典書法重要傳播方式之一,與題壁傳播、碑石傳播、帖學傳播一樣,以相對穩定的自然存在物作為媒介,展開傳播活動。這些自然存在物即書法傳播的載體。網路的普及,使現代信息交流的方式、意義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紙質手札演進為現代網路的電子手札,諸如Email、微博、簡訊等。現代電子手札傳播的共時性、互動性,超文本、超鏈接、多媒體、交互性等傳播特性,傳播速度的快捷、內容的豐富與手段的多樣,已為傳統紙質手札的傳播形態瞠目結舌。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然而一枚硬幣總有它的反面,電子傳播的便捷化使現代手札的文化承載性蕩然無存,電子的瞬息化與虛擬化打碎了手札的實物傳播形態,傳播內容瞬間即逝。於是,我們發現了傳統手札的核心人文與傳播價值所在,所謂「一日手札、千年傳播」,傳統手札是文人生活狀態的真實記錄,是文人瞬間的心跡凝固與長久的文化承載。「尺牘書疏,千裡面目」,傳統手札作為人際間不拘異時異地,傳情達意,進行社會交往的主要方式,使人在千里之外,仍然能夠相知相識如同面語。傳統手札的歷時性與墨跡化,讓人充滿著溫馨的期盼,其中蘊藏著人間的親情、友情與愛情,正因為有著焦急的等待,才顯得尤為珍貴。Email、微博、簡訊等電子手札的興起,使得傳統手札在大眾形態的日漸遠去,代表著一種文化的「失憶」。


如果說,大學生「家書」的失落蘊含著道德倫理的淡化,那麼網路快餐文化與海量信息交流折射出當代文化的浮躁與荒蕪。文化藝術形態、道德倫理形態往往與社會傳播形態是緊密連結在一起的。從這一角度來看,弘揚書法有著宏大的歷史性意義,用書法來尋找失落的親情、失落的心靈、失落的文化、失落的記憶、失落的真實甚而是失落的時代。

西漢文學家揚雄說:「書,心畫也。」 唐蘇過庭《書譜》說「人書俱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言「書如其人」,都提出了書法之於人的本質意義:書法是心靈的寄託與精神承載。在物慾橫流、功利浮躁、信息加速與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中,現實中人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物質日益發展與精神日益荒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恰恰最需要靜下來,為心靈尋找一個港灣,對於現代人來說,書法藝術是最好不過的一種精神載體了,這與書法藝術自身的一些特質或者說功能有關,這些特質又恰恰指向不同的受眾群體。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書法藝術有一股「靜」的力量

有學者將書法藝術稱之為「無聲之樂」、「靜態之舞」。因為靜,使書法藝術具備了多種心理治療的功能。在醫學界,針對特殊需求學生之書法治療處理方案研究顯示:過動兒童、情緒困擾兒童與聽障兒童通過書法治療均有相當的療效。同時,研究表明,練習書法,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專註力。對於老年人而言,書法也是最好的健身項目。所謂「志有所專,即是養生之道」。縱觀中國書法史,書家普遍高壽,諸如智永習書百歲而壽鄉,歐陽詢享年85歲,柳公權88歲,文徵明99歲尚習小楷,梁書同93歲,近現代書法家中齊白石97歲、林散之90歲,陳叔亮91歲、沙孟海93歲,費新我90歲,啟功94歲等等,最為典型的是上海書法老人蘇局仙年過百歲仍臨池不輟,其養生之道,他自言:「唯書畫而已。」105歲時無疾而終。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練習書法,必須端坐凝視,專心所志,是心、眼、臂、肘、腕、指共同配合的微量運動,所以能怡情養性,健體益壽。黃匡《瓦甌北醫話》說:「學書用於養心愈疾,君子樂之。」何喬《心術篇》說:「書者,抒也,散也,抒腦中氣,散心中郁也。」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書法是認識自我最好的鏡子


漢揚雄《法言·問神卷第五》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三國鍾繇也說:「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書法藝術是人們審美情感的一種流露。書法因為線條的抽象性,與人的心靈最近。人自古就有一種書寫與塗鴉的衝動,面對潔白的宣紙與牆面就有一種書寫的衝動,這種衝動是對長期的理性與現實的瞬間突破,在情感的驅使下,解衣盤礴,喜怒哀樂一瀉而出。縱觀書法史,經典之作也是人類情感的表徵:《蘭亭序》是中和,《祭侄稿》是悲憤,《金剛經》是寧靜,《天發神讖》是剛怒,《石門頌》是蒼茫。提起毛筆,飽蘸濃墨,盡情書寫,渲泄之後就是寧靜,現代人,在猛烈的浮躁與快節奏的生活之下,恰恰又缺少渲泄的途徑,容易產生諸多心理問題,因而對當代社會而言,書法藝術的普及與振興,是個人身心康健、家庭和睦進而促進社會和諧極為重要的途徑。


書法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力量


文化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認為美育更能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鑒激刺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書法藝術因其抽象性、寫意性、抒情性與自我性,更為純粹地顯現出美育陶養感情的特徵。書法藝術區別於繪畫的題材性與文學的政治傾向性,其個人化、內心化、普及化的藝術特徵與信仰無涉、與政治無關。與其他藝術形態相比,書法藝術更具普及性,只要會寫漢字就會寫書法。書法本身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正是因為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在古代本來就是一種全民書寫,是普及性最廣的群眾性藝術形態,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抄經寫手,都曾為書法藝術增光添彩。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文化精神卻日顯蒼白,因而更需要書齋文化,更需要書法藝術。


1948年7月23日,85歲的黃賓虹先生以應聘杭州國立藝專從北京返回南方,途經上海,在孫雪泥的邀請之下舉行演講會, 孫雪泥以為黃賓虹年事已高且歸途勞頓,請黃賓虹不必費心藝術指導,只需談談養生之經驗,而黃賓虹起立開講了一個半小時,其主旨就是「藝術是最高的養生法,不但足以養中華民族,且能養成全人類的福祉壽考也!」 黃賓虹先生提倡的「藝術養生法」,不是指向個人,而具有立足於中華民族與人類社會的高度,與蔡元培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有著異曲同工的理論前瞻性。毫無疑問,在當下,提倡「書法養生法」、「全民書寫」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所以說,現代中國,不僅是書法家、書法教育家、理論家和書法學習、愛好者需要書法,現代人都需要書法。


毛筆、宣紙上新,去書法微店看看!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盤點歷史上的十大勾魂才女:裙下儘是「風流鬼」
九大書法名家《心經》欣賞
首屆全國名家書法匾額作品欣賞
做人,有八種話不能亂講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現代人,為什麼還需要書法?
為什麼現代人不再需要神?
現代物理不需要「力」的概念,為什麼教科書還一直在講它?
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書法批評?
我們為什麼需要婚姻?
古代人们常说的「冠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个男人都需要?
當實現願望需要代價,你還想要嗎?
你現在最需要抓住什麼機會?
你為什麼需要養狗?
為什麼我們都需要朋友?
辦公室為什麼需要掛書法作品,老闆你知道嗎
愛情是你想要什麼樣的人,婚姻是你需要什麼樣的人
人什麼時候最需要補鈣?如何正確補鈣?
什麼情況下你需要改名字?
除了愛情,女人還需要什麼?
這幾個動漫人物告訴你,我們不需要什麼超級英雄來幫我們實現正義
審稿人不需要做什麼?
我們為什麼需要浪漫?
為什麼我們需要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