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料 > 名言格言語錄 > 孫思邈格言

孫思邈格言

  孫思邈格言

  1、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知足自慎。

  2、落花無返樹之期,逝水絕歸源之浪,人之生滅,事可同然,萬法皆空,何不悟矣!

  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4、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

  5、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6、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

  7、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8、後生志學者少,但知愛富,不知愛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

  9、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

  10、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身無妄動,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11、賊而得之者禍也,幸而得之者笑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12、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貴而不失其貴,禍不及也,壽不折矣!

  13、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於小,卒不成大,故易稱積小以成大。

  14、養性者,不但餌葯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

  15、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

  16、居貧富之中,常須守道,勿以貧富易志改性

  17、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當去禮去聖守愚以自養,斯乃德之源也。

  18、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19、仁者守其仁而廉謹也。

  20、知治身能治國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

  21、聖人之道,以慈濟物,博求眾葯,以戒不虞。

  22、鬼神蓋不能為人禍,亦不能致人之福。

  23、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葯。

  24、四百四病,身於自造,本非由天。

  25、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26、凡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敗筋肉,血氣將亡。

  27、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謂大膽也;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行之方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園也。

  28、形體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災

  29、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飲食常有節,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30、全生之德為大。

  31、積傷至盡,盡則早亡。

  32、養生之道,常欲小勞。

  33、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34、食氣者則和靜而延壽。

  35、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判處針葯,無得參差。

  36、常言善道,天與之福。

  37、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38、志學之歲,馳百金而循經方,耄及之年,競三餘而勤葯鉺。

  39、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

  40、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觀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41、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

  42、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

  43、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味,省皂縱慾快志,得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44、身體常使小勞,則可百達和暢。

  45、飲食有常節,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46、德不足是以貧馬,心不足是以死馬!

  47、養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惰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貸下殖;子無畏則忘孝;爺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功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

  48、識達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49、常以深心至誠,恭敬於物,慎勿詐善,以悅於人,終身為善。

  50、吾聞善言天者,必質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天。

  51、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葯

  52、一事長於己者,不遠萬里,伏膺取決。

  53、食啖鮮餚,務令簡少。

  54、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此言非虛。

  55、金之得盈,福之已竭。無義之福,於我如浮雲,不足以為富也。

  56、天無一歲不寒暑,人無一日不憂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變化之一氣也。

  57、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療。

  58、半醉酒,軟枕頭,暖蓋足。

  59、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

  60、若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嗜欲煎其內,權位牽其外,其於過分內熱之損,胡可勝言,況乎身滅覆宗之禍,不絕於世哉!

  61、陽德乃敷,陰功乃積,南宮度名,北斗落籍。

  62、旨約而瞻廣,業少而功多。

  63、天地之間,唯人為貴,人之所貴,莫過於生。

  64、晚而自保,猶得延年益壽。

  65、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虛而損之,通而 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

  66、飲酒可以陶情性,劇飲過多防百病。

  67、神仙之道難致,養性之術易崇。

  68、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關運也!

  69、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大醉。

  70、善為醫者,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71、神存心手之際,意析毫芒之里。

  72、早起,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73、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不佳。勿以健康便為常然。常須安不忘危,予防諸病也。

  74、食畢當行走。

  75、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

  76、業濟含靈,命懸茲乎。

  77、尋思妙理,留意鑽研。

  78、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

  79、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80、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

  81、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

  82、多愁則心懾,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

  83、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84、思韞入神,神存心手。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藥王孫思邈真人
藥王孫思邈:揭秘孫思邈的傳人到底是誰
藥王孫思邈的後代是誰
孫思邈的養生口訣
唐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知識點」跟藥王孫思邈學《千金方》養生妙法
跟隨孫思邈的足跡
千人齊聚孫塬鎮祭拜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原文
藥王孫思邈的「四少」養生法!
藥王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賞析
科普丨藥王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藥王孫思邈對後世的貢獻是什麼?
「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教你來養生
藥王孫思邈的六大養生之道
「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教你來養生!
藥王孫思邈的養生延年之道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