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整修完成的日本賠償海防艦在黃浦江上列隊檢閱

今天如果有人提到「長沙」號、「濟南」號、「西安」號或者「廣州」號。大概每個人的腦海里,首先會想到的是新型的052D/C/B導彈驅逐艦。再不濟,也會想到了曾經保衛中國海疆30餘年的051「旅大」級驅逐艦。


不過,很多人是或許想不到的是,這些「艦名」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被使用過。只不過當時中國並無驅逐艦,所以諸如「南昌」、「瀋陽」、「長沙」、「濟南」、「西安」、「武昌」、「濟南」、「南寧」、「廣州」、「開封」、「洛陽」等只能作為護衛艦出現。這些戰艦的來源可謂五花八門,有原國民黨海軍的起義戰艦,有以商船名義從港,澳購入的戰後剩餘物資,還有通過自招商局商船改裝而成的戰艦,前後共有14艘成為了人民海軍早期的護衛艦。想要理清其脈絡是一件吃力,但卻又頗富趣味的一件事。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南昌艦


在這些護衛艦總,作戰能力最強的莫過於「南昌」艦。「南昌」艦原為日本海軍的「宇治」號。這首擁有護航驅逐艦或海防艦一樣噸位的「巨艦」(排水量1350噸),其實是日本為了領導其在中國長江淺水炮艦隊旗艦而設計製造的,所以吃水僅為2.5米,最高航速只有20節。不過這艘長80.52米,寬39.762米的「河用炮艦」,武備卻堪稱「豪華」,3門120毫米主炮(前雙聯裝/後單裝),8門25毫米機炮,深水炸彈施放軌。並有先進的火控儀器與雷達、聲納等,在當時算是十分先進的裝備。1945年9月13日,時任中國海軍總司令陳紹寬將軍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親自接收成軍,命名為「長治」號,意為「長治久安」。在接收該艦不久,國民黨不顧時代發展的趨勢和人民的期盼和平的意願挑起了內戰。結果國民黨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在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的聯合打擊下宣告了失敗。「長治」艦也在1949年9月19日夜晚,在地下黨共陳仁珊的率領下發動起義,成為了人民海軍中的一員。起義後的「長治」在9月22日不幸被國民黨空軍在炸沉,到了1950年2月24日新中國將之撈起整修重新命名為「八一」號,1950年4月改名「南昌」,擔任新中國新成立的華東海軍第六艦隊旗艦,編號210。同年,「南昌」艦將主炮換裝為蘇聯制130毫米單裝炮2門,37毫米炮6門。本艦在多次台海戰役中都曾現身,直到1979年才退役。


除了「南昌」艦之外,新中國早年的護衛艦群數大多是由日本賠償給中國的海防艦。海防艦是一種比驅逐艦小,用於是保衛基地,護漁等任務的小型艦艇,二戰時日本共建造了5型約178艘海防艦。1945年日本投降時,中國共接收了包括驅逐艦、海防艦及勤務艦艇在內的共92艘艦船。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濟南」艦(日本海軍「第194號」,接收編號「接6」,國民黨海軍「威海」號),注意其特殊的迷彩。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武昌」艦隊(日本海軍「第14號」,接收編號「接5」)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西安」艦(日本海軍「第198號」,接收編號「接14」)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長沙」艦(日本海軍「第118號」,接收編號「接12」)


其中,四艘源自日本的二型(丁型)的海防艦,成為了新中國海軍初期的「濟南」、「武昌」、「西安」與「長沙」四艦。其中的「濟南」原為國民黨海軍「威海」號艦,原為日本海軍的「海194」號艦。1949年4月23日,「威海」艦試圖逃往上海,在遭受解放軍炮火打擊後,擱淺於江陰。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修復加入其人民海軍服役,改名「濟南」,編號217。同樣作為賠償艦的日本海軍「海14」、「海198」與「海118」號3艦,在上海被接收後改名為「接5」、「接14」與「接12」,卻沒有加入當時的中國海軍。其中「接5」、「接14」兩艦在1948年6月26日交浙江外海水警局作為巡邏船,但該局發現無法接手後,又於1948年12月底在上海交還海軍第一軍區,結果在這過程中兩艘戰艦滯留在上海黃埔江畔變成了廢銹船殼。直至1950年5月,國民黨從上海撤退時未能及時拖走,這兩艘「銹船殼」被人民海軍接收,在進行了整修並加裝蘇制火炮後進入人民海軍服役,被命名為「武昌」編號215和「西安」編號220。「接12」艦則於1948年6月26日交教育部轉交國立海事學校作為練習船,1949年5月亦留置在上海為新中國接收,改名「長沙」編號216。四艦當中的「武昌」艦在象山港下錨避颱風時因風浪過大流錨擱淺坐底於礁岩上而報廢,其他各艦在人民海軍的服役歷史都接近30年。二型海防艦標準排水量740噸,滿載900噸;艦身長69.54米,寬8.62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7.5節。原裝備兩門120毫米主炮,4門40毫米機炮,6門25毫米機炮,後各艦改裝蘇制100毫米主炮兩門,37毫米副炮六門。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瀋陽」艦,在青島起義後為防止轟炸用樹枝進行偽裝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二型海防艦之外,新中國海軍還有兩艘一型(丙型)海防艦,即「瀋陽」與「南寧」。「瀋陽」艦原日本海軍的「海81」號艦,在被國民黨海軍接收後改名為「黃安」艦。1949年2月12日,「黃安」65名官兵在青島向解放軍投誠,後被歸為第三野戰軍第32軍領導,成為人民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軍艦。至於「南寧」並非是來自日本的賠償艦,甚至可以說是新中國第一次艦艇建造嘗試的「結果」。1944年11月14日,還在日軍服役的「海7」號艦,在南中國海上被美軍潛艇轟掉艦艏後,日人將之拖回廣州黃埔港,因無修理價值而報廢。新中國後急需大型船艦,所以利用被炸剩的後半截重新設計建造。這次重建是由陳振琪主持的,首先將該艦殘艦進塢測繪線型,再設計前半段的線型與之相配成完整的線型,上層建築、艙室布置以及武器全部重新設計。該艦由黃埔船廠施工建造,於1955年交船,採用日式10缸柴油機兩台,4200馬力,最高航速19節,超過了原型的16.5節。不過主尺度卻變成了長78.3米,寬9.06米,拍數量達到了1050噸。這與原型的長67.56米,寬8.39米,標準排水量745噸,滿載810噸相比,可謂大相徑庭。因此,也有人對「南寧」艦是否屬於一型海防艦提出了異議,認為很可能是「擇捉」型海防艦,不過此種公案本文和筆者不參與討論。當然,加入人民海軍後,兩艘戰艦都改了裝蘇制100毫米主炮和4座37毫米火炮。其實,一型海防艦,原本有機會在有三艘在新中國海軍中服役,只不過「吉安」艦1949年4月23日起義後不久,就在4月28日被國民黨炸沉於燕子磯,因受傷過重而未再加以修復。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長白」號護衛艦,(日本海軍「隱岐」號海防艦,接收編號「接18」)


說到「擇捉」型海防艦,在新中國海軍序列中確實有一艘無可爭辯的原版「捉型」海防艦——「長白」艦。這艘原為日本海軍「隱岐」號,國民黨海軍接收後改為「固安」。這艘戰艦原本是準備充當破冰艦的,所以最初就命名為「長白」號。不過到了1948年10月1日,由於將其原有的破冰船用途改為了護衛艇,所以名字也就改為「固安」號。不過,人民海軍得到這艘軍艦的說法卻有兩種,一種是1949年該艦停泊青島修理時為解放軍俘獲;另一種則是該艦在遇颱風擱淺損毀後在9月16日除役。但是不論如何,改艦成為了新中國海軍的一艘護衛艦,仍命名為「長白」號編號218。這艘標準排水量870噸,滿載1020噸,艦身長77.77米,寬9.15米,最高航速19.7節的戰艦,各項指標確實與「南寧」艦有幾分相仿。當然,與「南寧」在外觀上的最大不同是,「長白」艦有3門100毫米蘇制主炮,3座37毫米副炮,而「南寧」艦則是兩門和4座。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四阪」在日本海軍時的留影(人民海警「惠安」好護衛艦,日本海軍「四阪」號海防艦,接收編號「接4」)


在前文所述中,原本起義的「吉安」艦在1949年4月28日被國民黨空軍炸沉,再也無法加入人民海軍的序列。但是,在同一天同一地點被炸沉的「惠安」艦卻在1953年12月24日被航務工程總局第二工程隊撈起送上海整修,於1955年重新武裝加入人民海軍。這艘軍艦就是「惠安」號護衛艦。這艘原為日本海軍「御藏」型海防艦「四阪」號的戰艦,在國民黨接收後成為其第二艦隊旗艦,名字同樣是「惠安」號。該艦標準排水量940噸,滿載1020噸;艦身長78.84米,寬9.15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9.5節。原本裝備裝備日式120毫米艦炮兩門,40毫米副炮兩門,以及8門25毫米高射炮機關炮。後將火炮換裝為3門100毫米,4門37毫米炮。此後「惠安」艦有了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充當了中國海軍在「鄭和」出現之前「訓練艦」的角色;另一種則是被重新命名為「瑞金」艦,直到1980年代才退出現役。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衡陽」艦(舊日本海軍佈雷艦「神島」號,為1947年賠償蘇聯之軍艦,後後由蘇聯轉贈給新中國)


除了這些海防艦之外,新中國早期的海軍序列中,還有一首由日本「測天」級佈雷艦「神島」號改裝而成的護衛艦——「衡陽」艦。與「南寧」艦一樣,「衡陽」艦並非來自日本對中國的賠償艦。而由日本賠償蘇聯的一艘軍艦,配屬於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旅順基地。在蘇聯交還旅順基地時,無償贈送給人民海軍。該艦身長75.03米,寬7.93米,吃水2.59米;標準排水量750噸,滿載820噸;最高航速20節。不過「衡陽」艦在中國海軍最為出名的不是戰績,而是一次重大事故。1959年12月1日,「衡陽」艦在舟山大榭島操演結束停車漂泊時,由於通訊不暢,艦艏撞上了正在上浮的418號潛艇。「衡陽」艦艦艏由潛艇的艦橋劈向指揮艙使得418艇當場沉沒於40米的海底,艇長張明龍上尉以下38名官兵喪生,僅輪機軍士長王發全一人獲救。


除了這些日制艦艇,新中國早年的護衛艦還有許多是來自英、加、澳等國的英式軍艦。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建設海軍,中國政府除了徵收了部分輪船招商局的商船,還通過對外貿易渠道通暢的港澳地區,以商船名義購買了48艘二戰後的廢棄的西方艦艇。不過由於朝鮮戰爭爆發,這批戰艦中大部分沒有順利交接,包括一艘輕巡洋艦在內的戰艦被英國政府下令暫扣。這些徵用和購買的艦船,最終成為人民海軍序列中的「廣州」、「開封」、「臨沂」、「洛陽」護衛艦。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廣州」艦


「廣州」號原為加拿大「城堡」(Castle)級巡邏炮艦Bowmanville號,二戰後招商局購入改名為「元培」號,作為快速客輪使用。1949年後被新中國海軍徵用,成為了「廣州」艦。這艘長76.86米,寬11.22米,標準排水量1100噸,滿載1775噸,最高速率18節的戰艦,在裝配了3門蘇制130毫米主炮後,裝配了3門俄制的130毫米主炮。不過,該艦原為商船規格,是二戰爆發後緊急建造的,並不像一般軍艦有防水隔艙設計。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開封」號和「臨沂」號所屬的花級驅潛快艇



中國海軍早期的14艘護衛艦:大多是來自日本的海防艦



圖示:人民海軍「洛陽」號護衛艦。


「開封」和「臨沂」原為英國於1940年製造的1020噸級巡邏艦Clover與Heliotrope號,戰後改為商船由新中國通過香港購入,原名「祥德」。另尚有一艘原澳大利亞海軍的815噸級掃雷艦Bendigo號亦為同樣方式購入,原名「祥興」,新中國徵用後改為護衛艦「洛陽」。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韻 的精彩文章:

印度要賣「阿卡什」導彈給越南?其實兩個各懷鬼胎國家在相互試探
本周全球海域無美國航母 未來美國航母甚至可能被迫「裸奔」
1894年成歡驛之戰:20名清軍曾讓4個中隊的日軍寸步難行
中國曾經最好的單兵反坦克武器:56式火箭筒發射原理與火箭無關
被遺忘的軍事「合作夥伴」:義大利武器對中國軍工發展的巨大幫助

TAG:唐風宋韻 |

您可能感興趣

軍事裝備:056型輕護衛艦,是來替代中國近海防衛型導彈艇!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中國沿海海防要塞銃城復原圖
近海防禦艦隊專打潛艇!中國第 32 艘 056 輕護入役
揭秘中國先進海防兵器「鎖死」日本艦艇 無人敢在中國海岸邊開戰
一大國解體卻給中國帶來巨大機遇 四大戰艦支撐中國海防40年
這一船艦的面世:中國遠海防衛維護海洋利益更有底氣
被譽為中國海防守護神的051C型驅逐艦,堪稱中華神盾「大哥」
中國海軍陸戰隊將擴大五倍規模:既可近海防禦也可海外駐兵
世界最強大的近海防禦體系:盤點中國海軍反艦作戰力量
新中國海軍艱難的航母之路:一場建設祖國強大海防的探索之路
美國F-35B一旦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照樣驅趕
中朝靠邊,韓國人認為最大的海防隱患還是日本
破紀錄!義大利海防隊今年共救起18萬難民
056輕護衛艦官方數據曝光,未來近海防衛我們噸位足夠了
神盾巡洋艦,以遠洋巡邏、近海防空和護航為主要目的
遠洋出擊,近海防禦,驅逐艦與護衛艦合體的戰艦!
三大艦隊架構是近海防禦產物,已不完全適應中國海軍發展
有效反潛成近海防禦體系關鍵:中國反潛專家056護衛艦如何禦敵
我國數萬枚防空導彈組成龐大沿海防空區域!開始部署七大預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