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在訓練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在訓練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監控訓練強度一直是科學訓練十分重要的一環,運動強度太高或太低都無法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所謂的訓練主要是由訓練時間與訓練強度所構成。在丹尼爾斯博士的《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中,專門為跑者劃分了五大訓練強度(本書會再加上一個過渡區間強度),由低至高分別為EMTAIR。這6種強度各有不同的訓練目的與意義。E強度是有氧基礎,M強度是馬拉松賽事的平均配速,T強度訓練能夠有效拓展跑者的有氧空間(有關E,M,T強度訓練的具體介紹請參見前文:如何定義你的訓練強度?以及跑多了肌肉酸痛怎麼辦?|如何定義你的訓練強度(二)),本文接下來會具體解釋最後三種強度的訓練方式。


A強度是T強度和I強度之間的無氧過渡區


「A」是「無氧」(Anaerobic)的簡稱,從A強度開始進入無氧區間(無氧代謝產生能量的比例開始比有氧區間高)。在《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一書中並沒有論及此區間,因為丹尼爾斯認為A強度並沒有特定的訓練目的,它只是T強度與I強度之間的過渡區。但為了在使用心率計時不漏掉這段強度的心率,我們還是要把這段區間考慮進去。難道在A強度時無法達到T強度的訓練效果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強度過高,此時乳酸過多,你可能維持不了太久,甚至跑不完設定的次數,如此一來訓練效果當然會打折扣,而且由於強度太高,痛苦的程度將會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後來的訓練。因此A強度不但會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練不到接下來要談的I強度,使你無法提升乳酸閾值,也無法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

但經過研究,我們認為這個強度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最主要的是它有助於提升有氧代謝的效能。我們前面提過,線粒體在產生跑步能量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熱能,熱能的比例越低,表示有氧代謝的效能越好。雖然A強度無法提高最大攝氧量,但跑者維持A強度的時間會比I強度長很多,因此它對有氧代謝效能的幫助會比I強度大!另外,A強度訓練還有下列兩個目的。


能夠讓身體學會從乳酸過量恢復到有氧區間的能力。


可以當成距離5~10公里的比賽配速。

在訓練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5公里比賽配速跟A配速相當


I強度是為了刺激最大攝氧量的配速


「I」是「Interval」的簡稱,代表此級強度最主要的是「間歇訓練」。它具有下列3個主要訓練目的。


刺激最大攝氧量,擴大有氧容量。

提升有氧代謝的效能。


鍛煉心理意志。


I強度是最痛苦的訓練強度


I強度的心率介於最大心率的97%~100%。當訓練強度逼近最大心率時,也同時逼近最大攝氧量,會對攝氧系統形成極大的壓力,身體經過適應,進而能夠提升攝氧容量(Oxygen Uptake Capacity)。由於此級的強度很高,在比賽中最高只能維持11~12分鐘,所以I強度並非用在長距離比賽中。對馬拉松跑者而言,I強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最大攝氧量,也就是提高身體從空氣中攝入氧氣的能力。但大部分剛開始進行強度訓練的人都無法撐過6分鐘,為了能在訓練時延長此級強度的總訓練時間,才會利用間歇的方式進行訓練,例如跑I強度3分鐘休息3分鐘,這樣才能讓身體在此級強度的總訓練時間增加。

在訓練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那麼I強度的間歇要如何訓練呢?讓身體維持在如此高強度訓練的時間,每一趟應保持在3~5分鐘,訓練和休息的時間比應為1:1,這樣才能讓每一趟都維持在最大攝氧量的強度。休息的時間要足夠,才不會讓乳酸來不及排除,造成肌肉過於疲勞,以至於下一趟訓練達不到同樣的攝氧量,導致訓練效果受限。例如I強度3分鐘×6趟,每趟之間休息3分鐘,休息太久攝氧量會降下來,休息太少則會太快累積乳酸,造成之後幾趟配速下降,反而達不到訓練目的。我們常聽到的「亞索800」(快跑800米與休息之間反覆進行的訓練方式)其實就是一種I強度的間歇訓練。


在I強度時,我們強迫身體的攝氧量達到最大值。通常從起跑線開始以I配速開始跑,攝氧量要花1.5~2分鐘的時間才會達到最大值。攝氧量達到最大值的意思,是儲存在體內的糖類與脂肪將以最快的速度代謝成ATP供肌肉使用。這種快速輸出的過程將非常痛苦,此時你的心率會飆高逼近最大值,血管里血液流動的速度也會達到極速(血壓升高),來不及排除的乳酸大量累積在肌肉和血液中,每一趟跑到最後都會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種種壓力使得I強度的訓練讓跑者感到極為痛苦。這種痛苦,在2分鐘後會變得更加難以忍受,你隨時都想停下來,以「I強度3分鐘×6趟」的課表來說,最後1分鐘能鍛煉跑者面對巨大痛苦還繼續往前邁步的意志力。


R強度是在提升跑步的經濟性

「R」是「Repetition」的簡稱,表示高強度反覆訓練的意思。它的主要訓練目的如下。


鍛煉無氧系統與刺激肌肉神經反射。


提升最快速度。


提升跑步經濟性。


消除E/L課表訓練後肌肉伸縮速度變慢的副作用。可能有些人會疑惑,為什麼在最大心率之上還有一級?因為R強度已經超過有氧系統,對馬拉松跑者來說R強度不是在練體能,它主要的訓練目的是提高跑步的經濟性。為什麼它可以提高跑步的經濟性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最大心率代表的含義:心臟所能負載的輸血能力,但在強度超過最大攝氧量時,血液提供氧氣產生能量的速率已經趕不上消耗的速率。無氧系統提供能量的效率比有氧系統高很多,所以你能跑得更快。


因此在R強度進行訓練時,最大心率不是很重要,要達到特定的配速才比較重要。也就是說,R強度訓練並非在訓練有氧代謝能力,對馬拉松跑者來說它是在訓練肌肉快速伸縮的模式,進而提升運動效率。簡單來說,就是快跑和慢跑的技巧會有些微差異,而快跑的技巧只有讓身體處在高速下才能學會。例如時常有人問:「要怎麼練步頻?」能刺激肌肉神經反射的R配速訓練就是提高步頻的有效訓練之一。


R強度訓練屬於無氧系統,主要是培養你的速度感,並試圖讓你在高速中找到更輕鬆的訓練方式(即能以更輕鬆的狀態完成該速度的練習)——這是丹尼爾斯教練認為能有效增進跑步經濟性的訓練方式,所以R強度的訓練都是以200~400米為主,若目標是練馬拉松,就不用再拉長。但對於800米或1600米這種短距離跑者來說,需要拉長到800米,才能鍛煉到無氧系統中的乳酸系統。但不管每趟的距離為何,總里程通常不會超過3公里。

在訓練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R強度並不是在練體能,而是在練神經肌肉反射能力,所以關鍵在加大雙腳的幅度


R強度訓練的休息時間跟前面T強度巡航間歇與I強度間歇訓練不同,不太需要客觀以幾比幾來定休息時間,你可以主觀的用本體感受來判斷,直到你感覺自己下一趟也能跑到與前一趟相同的速度,所以在進行R強度訓練時必須完全恢復後才能開始下一趟。由於R強度訓練的目的是提高速度與跑步的經濟性,所以休息時間不是重點,重點是每趟都要能跑出一樣快的速度。在R強度訓練時,休息太久只會造成兩個後果:其一是身體變冷導致僵硬;其二是訓練拖得太長,壓縮了你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


此外,R強度訓練雖然速度最快,但這種訓練方式對於提升最大攝氧量的幫助不大,因為訓練時間短,又休息很久,你來不及達到最大攝氧量就跑完了,並不會對最大攝氧量系統帶來足夠的刺激。


- E n d -


關於作者


徐國峰,跑步學院官方總教練。曾擔任Garmin總教練、姿勢跑法中國地區總教練、UnderArmour Taiwan第一位簽約跑步教練。


徐國峰的標鐵紀錄是2小時5分,大鐵記錄是9小時44分,全程馬拉松的最佳紀錄三小時以內,在耐力運動方面已有十本相關著作與譯作。曾擔任了2015、2016年Garmin上海、北京、台北地區訓練營的總教練,指導和參與了中國地區所有姿勢跑法的教練認證,對於跑步的技術、體能與肌力訓都有著相當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實務經驗。

在訓練中突破自己的極限



本文選自徐國峰新書《馬拉松全方位科學訓練指南》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學院 的精彩文章:

新手如何挑選合適的的運動手錶?
市面上心率設備那麼多,我要選哪個?
我一步一步跑過很多美麗的風景
怎樣挑選一雙舒適的跑鞋?
你可能不知道心率對跑者有多重要

TAG:跑步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挑戰你的極限,這些自重訓練練爆你的身體!
武警官兵開展極限訓練,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
突破自身極限,最完整的跑步進階訓練!
只有在極限訓練的磨練下,他們才會更好地成長
「魔鬼周」極限訓練打破常規,全力鍛造利刃上的「刀尖」
在這次極限訓練中,他們雖然累但是特別快樂
這些女孩為實現自己的明星夢,不惜接受嚴酷訓練,挑戰身體的極限
在極限的訓練中磨礪了戰鬥意志和血性虎氣
好鋼不怕淬火,「魔鬼周」極限訓練正在緊張進行中
柔術練習者的疼痛瞬間,刻苦訓練,不斷的挑戰極限
他們全身心投入訓練中,只為提高自己的能力
健身中訓練強度比訓練量更重要,你知道了嗎
練到爆炸的終極背部訓練
自由力量訓練不是最好的,固定器械訓練崛起
訓練的質比量重要,如果在不好的狀態下訓練,反而傷身
極限訓練淬火鍛鋼,全面提升實戰化作戰能力
經典自重訓練動作,雙杠撐體也能練胸肌
滾滾濃煙,讓極限考核訓練場的氛圍又沸騰了起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自己進行嗓音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