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2016年度美海軍重大採辦事件集錦


雖然美海軍2016年的許多工作聚焦在海軍未來規劃方面,包括開展新的部隊結構性評估、三項艦隊未來建設方案研究、一項航母替代方案研究、水面作戰未來工作規劃等,然而2016年美海軍在研發及採辦領域同樣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


在海軍部長雷·馬布斯「8年造艦狂潮」(在此期間他至少簽署了建造86艘艦艇的合同)末期,即2016年發生了大量艦艇、飛機及武器系統服役、測試、試驗與投入規劃的重大新聞。

水面艦艇


1.近海戰鬥艦


近海戰鬥艦或許是2016年變數最大的項目。2月,馬布斯與海軍作戰部部長約翰·理查森上將宣稱,海軍將繼續實施近海戰鬥艦掃雷任務包中「遠程多任務艇」採辦項目,以吸取實戰中的教訓,並在未來幾年中逐漸將其替換為更加可靠、配備AN/AQS-20A型拖曳式聲納的「通用無人水面艇」(CUSV),並最終將升級為配備內置感測器的「刀魚」型無人潛航器。而在隨後幾個月內,海軍則正式宣布取消「遠程多任務艇」採辦項目,但卻保留了AQS-20A聲納替換項目,原因是該型聲納在測試中表現良好。


3月,理查森宣布建立近海戰鬥艦審查團隊,以解決人力需求和艦員編製架構問題。目前採取的是每2艘艦設置3組艦員的做法,即3組艦員在2艘艦艇中輪崗,且時刻保證1艘艦艇處於運行中。審查團隊對如何權衡模擬與實操訓練進行評估,對當前基於承包商的維護模式是否在艦艇前沿部署期間提供了充分支持做出評判,對任務包的作戰能力以及如何基於戰場要求對其實施最佳部署進行審查,並就海軍需要為近海戰鬥艦項目採購多少任務模塊以應對各種變化提供建議。而在9月,海軍水面部隊司令湯姆·羅登中將則表示,近海戰鬥艦部隊將採取與彈道導彈核潛艇部隊類似的藍/金艦員輪換模式,即2組艦員被分配到1艘船艇上,輪流部署。每組艦員的規模大約為70人,其訓練聚焦於三個任務領域中的一個,而不是採取之前40人的核心編組搭配執行特定作戰任務機動分隊的做法。

在近海戰鬥艦訓練與設計方面也需做出其他改變,這是過去一年中五次工程事故帶來的後果。海軍採辦主管肖恩·斯塔克利近期表示,其中兩次事故是因為艦員的疏失,兩次是因為船體建造與維修方面的缺陷,另一次則源於艦艇設計問題。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發起了一項針對近海戰鬥艦動力系統的工程評估,同時在必要情況下將通過增強艦員訓練的方式以防止疏失發生。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1 2016年6月10日,「傑克遜」號(LCS 6)成功完成第一次全艦衝擊試驗


作為提升近海戰鬥艦作戰能力計劃的一部分,海軍在「環太平洋2016」軍演中從位於夏威夷外海的「科羅納多」號(LCS 4)上發射了一枚「魚叉」1C型導彈,在年中對「密爾沃基」號(LCS 5)和「傑克遜」號(LCS 6)進行了全艦衝擊試驗,該試驗完整結果尚無法獲得,但早期結果顯示2艘艦艇只需進行「相對較小的改動」。而早前海軍承諾的將在年底前為近海戰鬥艦部隊部署超視距導彈,目前尚未實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缺乏後續試驗資金造成的。儘管尚未達成目標,但海軍官方表示「科羅納多」號(LCS 4)上的測試仍然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2.航空母艦


美海軍繼續進行新一級航母的建造工作,以克服「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的服役延期問題,該艦原計劃於2016年服役。在預計服役日期經歷了從3月到9月,再到11月的數次推遲之後,海軍已不再估計該艦何時能夠準備好何時能夠準備好交付。2015年美海軍發現該艦的先進阻攔裝置(AAG,新航母三大技術進步之一)需要重新設計。3月底,工程人員開始在麥圭爾-迪克斯-萊克赫斯特聯合基地進行載人飛機試驗,10月,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司令湯姆·摩爾中將向記者表示試驗進展良好。目前海軍與紐波特紐斯船廠繼續推進「福特」號的其他相關工作,但在先進阻攔裝置的問題解決之前,該艦不會交付海軍服役。海軍同時表示他們可能會放棄對該級航母的其他艦安裝這一系統,轉而選擇了類似「尼米茲」級航母上技術成熟的Mk 7 MOD 3液壓阻攔裝置。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2 2016年6月11日,拖船引導「福特」號(CVN 78)航母駛入詹姆斯河

3.驅逐艦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3 2016年10月,「約翰·費恩」號(DDG 113)在墨西哥灣進行阿爾法海上試驗

2016年美海軍同時接收了2009年DDG 51項目重啟後建造的頭兩艘驅逐艦。英格爾斯船廠建造的「約翰·費恩」號(DDG 113)在11月完成驗收測試後,於2016年12月7日交付該艦;巴斯鋼鐵廠建造的「拉菲爾·佩拉爾塔」號(DDG 115)於2016年12月16日完成驗收測試。而關於2016財年建造三艘DDG 51型導彈驅逐艦以及在第三艘艦中引入Flight III設計方案的計劃,則因預算方面困難而擱置。海軍最初計劃建造兩艘,但國會向海軍增加了10億美元撥款,以授出第三艘艦的合同。海軍表示2016財年的最後一艘艦艇將進行Flight III升級,該升級已在巴斯鋼鐵廠在建的首艘Flight III驅逐艦上完成。然而,由於資金結餘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最終海軍並未在2016財年第三艘驅逐艦上花費任何資金。4月,海軍採辦主管肖恩·斯塔克利稱,Flight III型驅逐艦的核心技術升級工作(即SPY-6防空反導雷達的開發工作)正在「正常進行」。美海軍的另一型驅逐艦項目DDG 1000在艦艇離開船廠前往聖迭戈母港服役的途中遭遇工程問題,不得不被拖回碼頭,據悉是該艦綜合電力系統的換熱器出現問題。


4.兩棲攻擊艦和油輪


6月,美海軍授予英格爾斯船廠一份可能高達31億美元的合同,以設計並建造「布干維爾」號(LHA 8)兩棲攻擊艦,該艦為「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三號艦,也是該級艦首艘在設計方案中採用井甲板(塢艙)的艦艇。


同時海軍授予通用動力NASSCO船廠一份價值可能高達31億美元的合同,以建造新的「約翰·劉易斯」級(T-AO 205級)油輪(Oilers)中的前六艘(暫命名為「約翰·劉易斯」、「哈維·米爾克」、「約翰·沃倫」、「羅伯特·肯尼迪」、「露西·斯通」、「索約納·特魯斯」)。兩份合同均是2015年2月發布的「三級合同結構」(three-classcontract structure)的一部分。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4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LHA)


水下艦艇


美海軍的水下作戰計劃在過去一年同樣發生巨大變化。有證據顯示,俄羅斯等國潛艇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和歐洲司令部轄區的活動增加。為應對敵國在水下作戰方面帶來的危機,美海軍部隊結構評估的結果表明應適當增加潛艇需求量,以研製更多潛艇保持優勢。而對於即將面臨的從2025年開始美國可能出現的攻擊型潛艇短缺問題(屆時核潛艇部隊規模可能縮減到48艘的限制數量以下),水下作戰部隊的官員們意識到他們需要儘快行動。


2021財年美海軍僅計劃採購一艘攻擊型潛艇,並可能新建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美海軍及工業界領導人認為,在「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真正開建之前,預算空間仍足夠再建造一艘攻擊型潛艇。故有關2021財年第二艘攻擊型潛艇的最終決定將在2018財年預算中做出。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5 「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潛艇藝術想像圖


2021財年也是美海軍購置「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第一年,雖然面臨時間壓力,該潛艇的設計工作仍在繼續。國會不斷有決議稱要停止設計工作,但最終在半年撥款法案中納入一項額外預算,使得這一之前被命名為「俄亥俄級替代計劃」的項目得以繼續。該艇設計方案的「里程碑B決議」(Milestone B Decision)在過去一年被推遲數次,但官方表示維持該項目的正常運行是美海軍的首要重點任務,因為「哥倫比亞」級潛艇必須在老化的「俄亥俄」級潛艇退役之時做好接班的準備。


美海軍在2016年同樣對攻擊型潛艇的未來進行了展望,開始構思「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潛艇的最後一批升級(很可能是BlockVII型)計劃。未來的攻擊型潛艇將配備更安靜的先進動力系統,以提升其隱身能力,同時該潛艇還將實現對多個艇外系統的控制,從而擴大其影響範圍。水下作戰部隊希望從現在開始啟動部分升級工作,其他的升級工作將等到新型攻擊型潛艇或系統開始設計時進行。


艦載機


2月,美海軍宣布以新的「航母艦載空中加油系統」(CBARS)替代原來的「艦載無人空中監視和打擊」(UCLASS)項目,海軍官方和國會在如何平衡UCLASS兩項主要任務(即監視與打擊)需求方面無法達成一致。CBARS無人空中加油機後被重新命名為MQ-25A「黃貂魚」,即將進行部署,並開始任務訓練,這將減輕F/A-18E-F「超級大黃蜂」機隊的壓力,由於要為其他飛機補充燃油,F/A-18E-F此前不得不犧牲多達30%的飛行架次。


MQ-25A將執行加油任務,既包括在航母周邊為尋求海上降落的飛機加油,也包括在離航母更遠的地方為作戰飛機加油;同時該機在空中時也將執行基本的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任務。海軍作戰部前空戰主管邁克·馬納齊爾少將稱加油與ISR是兩項最基本的任務,在此過程中航母艦載機聯隊能夠學習與無人系統進行聯合作戰的相關技能,這將降低下一代更加複雜的無人機系統的部署難度。


同時,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的海軍版本發布,即CMV-22B,該機將作為下一代航母艦載投送平台,用以取代老舊的C-2「灰狗」運輸機。4月,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授予貝爾-波音聯合工程辦公室價值1.51億美元的合同,以啟動該平台的設計建造,這項工作將以海軍陸戰隊的MV-22為基礎,並將包含一個增程油箱,一部高頻超視距電台,以及一套公用定位系統。8月,海軍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周的作戰測試,包括MV-22從「卡爾·文森」號(CVN 70)航母上的起飛測試,以訓練傾轉旋翼機與航母艦載機聯隊的聯合行動能力。


其他航空方面的事件有:1月,美海軍啟動了「下一代制空權計劃」(NGAD)的需求研究,這項計劃原名F/A-XX,與空軍的F-X未來戰鬥機設計工作分別獨立進行,該項計劃最終可能催生出一個系統家族,以取代「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美海軍通過「魔毯」著艦系統(MAGIC CARPET LANDINGSYSTEM)的大量海試,在降低「超級大黃蜂」機隊著艦難度方面取得進步;MQ-4C「特里同」長航時無人海上監視系統(unmannedlong-endurance maritime surveill- ance system)首次向P-8A「海神」海上巡邏機傳送全動態視頻,並測試未來的有人/無人系統協同作戰能力。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6 MQ-4C「特里同」長航時無人海上監視系統


武器系統


為響應美海軍深海控制權以及國防部推進高端能力投資方面的需求,美海軍今年在遠程海上武器方面進行了若干成功的測試。


1月,美海軍在一次雷聲公司新型「標準」-6反艦作戰型導彈(該型導彈是國防部部長阿什·卡特點名的海軍重要能力之一)試驗中,擊沉了退役護衛艦「魯本·詹姆斯」號。導彈防禦局證明可以用海軍的「標準」-6導彈攔截複雜的中程彈道導彈目標。在類似工作中,海軍也在尋求「戰斧」對地攻擊導彈的海戰能力,將這種兩用武器視為增加艦艇海上攻擊範圍的有效方式。海軍決定,在試驗需要之外不再採購新的遠程對地攻擊炮彈(LRLAP),即DDG 1000型驅逐艦155毫米先進火炮系統使用的炮彈。海軍將轉而求購雷聲公司的「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但海軍官方尚未確認這一決定。

盤點!美海軍2016年度有哪些重大採辦事件



圖7 DDG 1000發射遠程對地攻擊炮彈(LRLAP)效果圖


3月,海軍進行雷聲公司的「海拉姆」反艦導彈防禦系統測試,並作為保證部署在西班牙的4艘驅逐艦不受威脅的一種手段。目前,海軍考慮是否需要在世界其他地區部署的驅逐艦上也加裝「海拉姆」導彈。據悉,洛·公司的空射遠程反艦導彈(LRASM)在今年夏天的試驗中被證明可從水面艦艇垂直發射。此外,與海軍相關的各種機構都在尋求艦載及其他平台武器、感測器與通信系統進一步聯合的方式,進而構建大型跨領域殺傷網路。


BMT


A收錄期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艦船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艦船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從美軍2018財年裝備採辦預算看導彈武器發展(三)——戰術導彈
「哥倫比亞」級下代戰略核潛艇成為美重大採辦項目
給新手母親: 採辦嬰兒用品前超等有用的9個小倡導!
IT銷售老丟單,易採辦幫您總結常犯的十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