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日前,由健康報社主辦,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天方健(中國)葯業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健康責任論壇在「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召開。會議以弘揚養生文化、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與會專家從健康責任的角度,探討了政府、社會組織、媒體、企業及個人在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弘揚養生文化方面的責任,並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健康報社社長、黨委書記,中國衛生雜誌社社長鄧海華致歡迎辭。

論壇同期開展了以「中草藥健康產業在新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的圓桌對話。與會專家就中醫藥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和展望。作為此次論壇的主辦單位,健康報社全程參與了論壇的籌備和召開。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悠悠民生,健康最大。當前,健康中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成為2016年中國的「關鍵詞」之一。在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描繪了一幅全民健康藍圖;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台,形成了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11月,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以「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為主題,以「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為口號,強調了提升所有人擁有最高水平健康能力對於促進平等、實現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建設健康中國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我國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衛生工作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正如健康報社社長鄧海華所言:健康中國已經逐漸從頂層設計走進日常生活,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轉變。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健康促進責任,不能僅依靠醫療衛生部門,還需要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每個部門、群體乃至個人都應擔負起在健康領域應擔負的責任,實現健康這個最終目標,這正是此次論壇舉辦的初衷。

下面,讓我們聽聽來自各個角度,基於「健康責任」的聲音——

專家視角

健康在你手中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原衛生部副部長、國家衛生計生委健康教育首席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終身名譽會長 殷大奎

健康是一種資源,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應當珍惜和保護。當前,我們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不僅要看他的財富、社會影響力,還要看他對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一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於自身、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另外,醫療條件佔8%、氣候佔7%。其中,除遺傳因素不可控外,其他因素均與自身有關。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些都是簡單實用的保持健康的方法,但最終是否能得到落實,則取決於個人的思想和行為。

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於個人來說,做到這一點,首先應提高健康素養。我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正在逐漸提高,但相較發達國家而言,水平仍然較低。根據《關於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我國已明確到202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0%,這一數字較2015年的10.25%翻了近一倍。這對解決我國居民健康問題,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至關重要。此外,應重視健康科普教育對健康養生的影響。每個人都應具備基本的健康常識,避免偏聽偏信,避免被偽科學侵擾和欺騙。

從某種意義上講,健康是素養、品牌、氣場、文化。個人的良好健康水平對家庭、社會,乃至國家來說都是最優質的責任。管理好自身的健康,既能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能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和國家經濟負擔。

中醫藥是中國健康產業的獨特優勢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秦小明

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打開了中國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保健服務市場的發展空間。健康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十五年,中國保健產業在新的戰略機遇期,必將取得跨越式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中醫藥健康產業是中國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社會認知度高,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廣闊,產業創新空間無限。《「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到2030年使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中醫藥是中國健康產業的優勢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從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到華北平原,從荒漠、高寒地區到熱帶、沿海地區,我國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藥用資源達12800多種。其次,中醫藥貫穿中華民族的整個發展史,融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建立了以「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為核心思想的中醫養生保健體系。其作為一門古老的醫學,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三,我國擁有眾多中醫藥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並系統地掌握了現代研究手段,有效支撐著有中國特色的健康事業產業的發展。第四,我國傳統預防保健理念和方法已經得到民眾的普遍接受和廣泛應用,並日漸得到國際的認可,已成為新型健康管理與促進的支撐理論。此外,我國政府在促進中醫藥發展方面推出了諸多重大舉措,中醫藥養生保健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

未來的健康產業將是一個涉及生命科學、傳統中醫養生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物聯網和雲平台等在內的新興產業,會出現許多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新業態,我們應抓住這個機遇。

中醫體質產業化是時代健康服務的需要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停

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中醫藥,為百姓健康造福的背景下,中醫體質學正是中醫藥落地的有力抓手。

中醫體質學有三個發現:首先,發現了體質可分,即人的體質可分為九種基本類型,一種平和、八種偏頗;第二,發現了體病相關,即某種體質易患某一種或某一類疾病,體質是疾病的載體和「土壤」;第三,發現了體質可調,即經過藥物干預、健康指導,可將偏頗體質調整為平和體質。

中醫體質學主要可應用於三個領域:在公共衛生服務領域,中醫體質辨識法被納入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範,成為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健康管理內容,這也是有史以來中醫藥的方法首次進入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在臨床應用領域,其作為「辨體-辨病-辨證」診療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體現了個體化診療,不僅可「治人的病」,且能「治病的人」,從而提高了療效;在健康產業領域,在目前的大趨勢下,國家對健康醫學、健康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有相應的適宜技術和方法為支撐。目前,中醫體質辨識技術在健康產業中得到推廣,涉及健康食品業、健康信息業、健康美容業、健康保險業等多個方面,並逐漸形成中醫體質健康產業鏈。

九種體質辨識法是中國獨具特色的、自主創新的健康服務,目前是較為成熟、主流、百姓認知度高、操作性強、有成效的健康理論。在大健康領域,中醫體質學是中醫藥發展的趨勢,也是時代的趨勢。抓住這個機遇,一定大有可為。

媒體在健康信息傳播中應勇擔責任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健康報社健康信息運營中心一部主任 李仁豐

對於一家新聞媒體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應秉承向善、求真、理性、科學的核心價值觀。作為醫療衛生行業的權威龍頭媒體,《健康報》在健康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理性、公正,為歷史負責,為大眾負責的原則。在一些熱點事件中,《健康報》保持了一貫的冷靜、審慎態度,不求第一時間發聲,但會努力接近事實真相,做出客觀的報道,正確引導輿論,傳遞正能量。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增大,對健康的訴求也隨之增長,這促使了養生文化的傳播。同時,養生信息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媒體的推動。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的興起,養生文化有了新的載體。例如,微信朋友圈裡,經常傳播一些真偽難辨的養生信息,配合誇張的圖片和聳人聽聞的標題,很容易引起人的恐慌情緒和死亡焦慮。為此,《健康報》在相關版面對偽健康信息的來源、危害和如何規避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報道。同時,針對某些熱點信息,《健康報》進行了大量大眾科普,以及去偽存真、去蕪存菁方面的工作。

在這種魚龍混雜的傳播環境中,傳統媒體首先應加大養生信息的傳播量和深度,提高公眾對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其次,應提高自身在科學領域的辨別能力,保證信息源的權威和準確。在傳播科學的健康信息和養生知識方面,除了媒體之外,還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以及有責任感、有追求的企業一起共同努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信息傳播環境。《健康報》將繼續以主流視角、權威聲音、科學態度、人文情懷傳遞時代的正能量。

善用企業優勢 踐行健康責任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黃健龍

作為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成員,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於1992年成立,是一家從事中草藥健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大型港資企業。在20多年的發展中,無限極確立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即「思利及人」核心價值觀、「自動波」領導模式和「永遠創業」精神。企業始終秉承弘揚中華優秀養生文化的責任感,創造平衡、富足、和諧的健康人生,其企業文化體現在市場管理、體制管控、消費者服務等方方面面,更體現在員工的精神層面和具體操作中。這是無限極有別於其他企業的重要特點。

多年來,無限極形成了獨特的健康理念,即「養生固本、健康人生」。其中,「三調養、四合理」通俗地表達了無限極對於如何實現健康的主張;「三平衡、三富足、三和諧」則明確了現代人對健康的新定義。這也是無限極多年來持續發展的優勢所在。

在保證產品品質方面,企業在很早以前就將品控管理延伸至中草藥種植源頭,聯合大中草藥供應商形成責任共同體,在種植、施肥、管理等各個方面保障了中草藥的質量安全,推動產業鏈的持續增值。在推動中草藥種植的過程中,也帶動了周邊農民就業率的提升。此外,在踐行健康責任方面,企業也始終沒有停下腳步。自2007年開始,企業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及其他機構共同創辦了公益性質的養生文化講座,推廣健康理念。截至目前,講座共開展5240場,直接聽眾達300萬人。

聚焦圓桌對話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論壇現場。

以責任的名義吹響健康「集結號」——2016健康責任論壇實錄

圓桌對話現場。左起分別為郭蕾、羅江清、黃澤民、吳久鴻、傅茜。

主持人

廣東衛視主持人 郭 蕾

參與嘉賓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黃澤民

解放軍第306醫院藥學部主任 吳久鴻

財新傳媒健康點總經理 傅 茜

天方健(中國)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羅江清

話題一

最關注哪些健康問題?

黃澤民:與個人從業經歷相關,我比較關注健康素養的問題。健康素養就是一個人獲取健康知識,踐行健康行為的能力。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2013年我國公民健康素養水平為9.48%,也就是100個人中只有不到10個人具備基本的健康素養;2015年這個數字是10.3%。也就是說,我們在兩年間做了很多工作,這個數字只多出了1個百分點。有數據表明,上海的健康素養水平約為25%、江蘇的健康素養水平約為15%,廣東的健康素養水平超過10%,而在西北地區,這個數字大概只有3%~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使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至30%,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實現這個目標是任重而道遠的,需要在健康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吳久鴻:我比較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有報告稱,未來30年,我國將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這對社會保障能力、醫療保險、醫療行業等各個方面都將造成壓力。老年人是藥品和保健品的最大消費群體,而大部分人並不知道65歲以上老年人用藥的劑量與正常成年人並不相同,可能是成年人的一半,甚至更少。濫用藥品可能對老年人的肝腎功能造成很大損傷。在老年人用藥方面,到底有多少是無效的,甚至是有損身體健康的,這值得我們深思。

話題二

在健康教育的推廣方面,

媒體應做些什麼?

傅 茜:在健康教育的傳播過程中,傳播者的素質非常重要。專業記者應提高自身對醫療、健康相關領域的理解能力,儲備相關醫學知識,以保證在解讀健康知識中儘可能準確。為了擴大宣傳範圍,財新傳媒會重點強化「聲音領袖」的健康傳播意識,與他們共同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我們也在提升公眾健康素方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話題三

中醫藥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吳久鴻:當前,中藥在開發過程中應注意成分和劑型的問題,減少不良反應。中醫藥產業應在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方面做出更大努力,監管部門、醫務工作者、企業都應擔負起責任,促進中醫藥更好地發展。

中草藥應從源頭抓起。據我所知,藥材生長在不同地方,其效果也有不同。這說明,業界應重視藥材源頭問題,進行標準化控制,從而保證其療效的統一。

羅江清:經過幾千年的傳承,中醫藥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並擁有極大的群眾需求和市場需求,當前政策對中醫藥的支持也使其發展前景更加光明。此外,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發展中醫藥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例如,如何與人相處、與自然相處,天人合一的理念,這是中國傳統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可以作為一種文化橋樑與世界進行溝通。

中醫藥在發展中應更新模式,做到與時俱進。以天方健為例,企業擁有一套中草藥種植管理模式,遵循「四創新」,即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流程創新、組織創新,並在此基礎上,有「三個體系」進行保障,從而保證了藥材的質量。

話題四

怎樣應對移動互聯的時代中,

健康謠言泛濫的現象?

傅 茜:在應對健康謠言方面,對記者而言,首先應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同時對某些難以判斷的問題,應多聽取專家的意見,多方求證,本著對公眾負責的態度,做好去偽存真工作。同時,我們需要敞開思路,集思廣益,整個行業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健康傳播氛圍。

文/健康報記者 劉立夏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神華集團發布2016社會責任報告
董明珠稱格力5年納稅600億:稅收代表企業責任與實力
12星座結婚責任心有多強
2017復旦哲學大會:天才為之責任!
2017復旦哲學大會:天才為之責任!
2017年1月新番無責任前瞻
538.如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
志願軍180師被殲,指揮責任該誰負
2017年生肖蛇3月運勢,責任在身,敢於承擔 119期
3000萬人飲水思源:萬科「V盟」 踐行公益責任
170522 小粵發博支持與導盲犬同行 責任感爆棚的正能量愛豆
2017年1月新番無責任前瞻(下)
2017年1月新番無責任前瞻續篇
施普林格撤稿107篇論文 中國科協:出版集團也有責任
責任的名言
12星女婚姻責任感有多強
小議牙科團隊責任心1
2017年中國大學生保險責任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讀《資治通鑒》1570——人民只有責任沒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