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八戒

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八戒


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八戒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的取經組合,除了師父唐僧是有明確的歷史人物原型外,徒弟幾人的來歷一直是眾說紛紜,且大多與神怪傳說有關。但其中又憨又懶的豬八戒,卻也有一個著名的僧人原型——朱士行,法號八戒。

首位僧人


朱士行,生活在曹魏時期,潁川(河南禹州)人。自漢明帝引入佛教後,佛教初期的傳播中心是在洛陽白馬寺。朱士行家鄉距洛陽相去不遠,受其影響,朱士行少年時就對佛教文化產生了興趣,在正式出家前就已經來到洛陽學習研究佛法。


隨著佛教影響的日益廣泛,僧侶也逐漸增多。人一多,事就多。由於大家水平參差不齊,佛教隊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急需一個明確的規範來約束自身。


由於當時的主要僧侶大都是西域或印度僧人,不通漢語;而漢地僧人也不善外文,導致佛經的翻譯發展非常緩慢。並且,翻譯的佛經基本都是關於佛教教理的經文,而有關佛教戒律的經書並無人翻譯。

為了解決佛教隊伍混亂的問題,在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精通戒律的高僧曇河迦羅來到洛陽,並主持翻譯了《摩訶僧祇律》戒本一卷,終於結束了漢地佛教沒有戒律的困境。


曇河迦羅在白馬寺設戒壇,邀請有意願的僧人受戒。朱士行一馬當先的登壇受戒,正式出家,成為首位漢族受戒僧人。


法號由來


而朱士行的法號「八戒」據說是他受的「八關戒齋」,指在家的信徒需要遵守的八種戒律: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卧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為何受戒之後才算正式出家?因為對於佛教來說,凡是皈依佛教的人,都要受戒持律,只有遵守戒律,才能認真修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遁入佛門。

朱士行受戒出家後,便在洛陽鑽研、講解《道行般若經》,但他發現當時翻譯這本經書的人並沒有完全弄明白它的意思,在翻譯的過程中刪減了不少東西,語句意義不明,前後又不連貫。而他後來聽說西域有這本經書的完整版,所以決定前往西域尋找這本經文。


西行取經


公元260年,年近六旬的朱士行,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後經絲綢之路南路,橫穿流沙,最終抵達佛教重鎮——于闐(今和田地區)。


朱士行在於闐找到《道行般若經》的梵文原本,從此他就長住於此,安心抄寫經文,共抄寫了90章、總計60餘萬字。因為當時的紙張造價較為昂貴,還沒有成為主要的書寫載體,印刷術也未出現,文字量巨大的書籍是十分寶貴的,所以朱士行並不能直接帶著這本經書就返回故國,只能把經書抄錄回去。


經書終於抄錄完成後,朱士行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難以經受長途跋涉的艱險,因此便把這個任務託付給了他的弟子,囑託弗如檀等人把這本自己一生所系的經書帶回故鄉。

終老於闐


最終,朱士行終老於于闐,而弗如檀一行人終於在公元282年將經書送回了洛陽。此時,距朱士行的西行已過去二十餘年。後來這本經文被議成漢本,成為當時佛學義理研究者的必讀之物,對當時的般若學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朱士行不僅是西域求法的第一人,也為後世西行求法者,如法顯、玄奘等人樹立了一個堅定的榜樣。如此說來,朱士行——朱八戒在取經方面應該算是玄奘的老師了,師徒之情由來已久呀。


文章由芸芸眾生說原創發布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說 的精彩文章:

《金剛經》—智慧就是最大的福氣

TAG:眾生說 |

您可能感興趣

西行求法第一人,不是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
還原歷史上的唐玄奘,11歲出家,西行求法,死後屍骨被分三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