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2017年1月19日,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在北京揭曉。以下是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後。農曆春節期間,我們將推出獲獎圖書的內容選摘。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中國歷史研究手冊》


作者:魏根深


譯者:候旭東

出版機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獎理由


本書是哈佛大學研究生教材、歐美漢學研究必讀書。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學術指南,堪稱是關於中國歷史的「維基百科」。幾乎關於中國歷史研究的所有課題,從中國人的命名習慣,到茶的非華夏起源,皆有明晰的討論。作者深具為人作嫁之精神,在諸問題之後附列大量索引,為研究者指引史料線索和治學門徑,至廣大而入精微。



致中國讀者


許多人禮貌地表示懷疑,一個外國人能對「我們國家的歷史」說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來。暗含的意思是,只有一國國民才能充分理解本國的歷史,因為對於社會如何運行,無論古今,只有他們才有切身體驗。但是當我問他們,如果要選擇心臟病醫生,是否需要以對方曾經患過心臟病為前提時,他們承認,直接經驗並非必要條件。


實際上,在研究一個國家時,自外而內的觀察往往會帶來一些優勢。我們只需要記住,大多數有見地的美國人都把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視為理解自己國家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是由一位僅在美國待過九個月的二十五歲的法國貴族撰寫的。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作者:王明珂


出版機構: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獎理由


為什麼赤腳慣了踩在銳石上不知痛?為什麼一個經常受欺負的人,久而久之,會對他人的侮辱性話語行為變得毫無反應?台灣人類學家、歷史學家王明珂通過人類生態、本相與表相、認同與記憶、文本與情境等概念,從文本與表徵層面解構歷史,他的跨領域研究方法值得反思,也值得讚賞。




並不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構成我們所信賴的「歷史」,而是當前的社會事實(或社會現實)使得我們選擇某些歷史事實,或創造些對過去的想像,以某種方式來建構我們所相信的「歷史」。我們相信這樣的「歷史」,因為它與社會現實以及相關的社會權力緊密結合在一起。說得更準確一些,歷史事實造成某種政治、社會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掌握權力者(個人或群體)也掌握「歷史」建構,於是他們以「歷史」來強化有利於己的社會現實情境。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我們的中國》


作者:李零


出版機構: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獎理由


在《我們的經典》之後,李零老師又為我們帶來了《我們的中國》。儘管全集只有薄薄的四冊書,但這裡面卻凝結了近年來他對史地之學的最新思考。在從古人對中國的最初表達,再到中國的五嶽五鎮的字裡行間,他不斷的追問:傳統中國真的就是從周代城邦到編戶齊民,從民主走向專制嗎?現代中國真的就是拋棄歷史,按現代民族國家的身段重新訂製的嗎?這樣的問題儘管不易解答,但他依然能夠從歷史中梳理出脈絡,給出自己的答案。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如此,現實也如此。王明珂說,「中國民族」與「中國少數民族」是什麼,學者有兩種解釋模式——「歷史實體論」與「近代建構論」。他更傾向於後者。因為近代建構,所以才要解構。其實中國的任何民族、無論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其內部都是千變萬化,認同與識別,不僅現在複雜,從來都複雜。中國這麼大,這麼複雜,當然值得做深入細緻的研究。但是,「解構永恆中國」並不能取消歷史的中國和中國的歷史,這就像白馬黑馬,你分得再細,它還是馬。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邊緣人」紀事》


作者:楊奎松


出版機構:理想國·廣東人民出版社



獎理由


成功改造的舊警察、身敗名裂的團支書、提心弔膽的大夫、療養院里的「反革命」......他們人數眾多,他們微不足道,可是他們正如你我一樣,構成了無邊的歷史長河。透過描寫這些小人物經歷,楊奎松教授如實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群像,他將情愫按壓在厚重的歷史之下,不做道德評判,如史直書,體現了一位歷史學家應有的學術涵養與關懷。




如果我們的研究,不能讓每一個關注歷史的讀者了解「人生而平等」的道理,懂得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權利和尊嚴,學會因關注他人的命運而養成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進而達到改善人類生存狀況和質量的目標;如果我們的研究反而會因為基於這樣或那樣的立場,造成更多的仇恨、對立,甚或傷害,那我說,這種學問不要也罷。


學問有道,求仁義而已。「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心而不知求,哀哉!」吾既認定此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


作者:于爾根·奧斯特哈默


譯者:強朝暉, 劉風


出版機構: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獎理由


這是一個重大政治理念匯聚的時代,這是一個「此在」科學化的時代,這是一個鐵路與工業的時代,這是一個榮耀與屈辱遍及全球的年代。大陸間的大規模移民與第一波經濟通信全球化同時發生,民族主義與帝國主義如影隨形。藉助於記憶與自我觀察,于爾根·奧斯特哈默對「十九世紀」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他為讀者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也為知識界留下了一本足以垂範的巨著。




所有的歷史都傾向於成為世界史。社會學有關「世界社會」的理論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切環境之環境」,是所有歷史事件及其敘述的可能的終極語境。在歷史發展的漫長過程中,跨越地域的趨勢不斷增強。倘若說新石器時代的世界史對遠距離密切交往尚無從論及,20世紀的世界史則已確認一個基本事實:全球已然形成了一張如星雲般緊密交織的關係網,一張如約翰·麥克尼爾和威廉·麥克尼爾所說的「人類網路」,後者更確切地說,是許許多多這樣的網。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明清社會和禮儀》


作者:科大衛


譯者:曾憲冠


出版機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獎理由


在過去三、四十年里,華南學派重塑了學界和讀者對於明清宗族的看法,它遠非19世紀以來一句「吃人的禮教」可以概括。宗族社會萌芽於16世紀,終結於19世紀,在明清經濟中扮演著一個富有活力的組織角色。而這所謂的「傳統社會」,只不過400年歷史,堪稱是新生事物。科大衛教授聚焦於這一時期中國的禮儀和宗族,將其視為維持帝國鄉村社會秩序的核心,為我們理解16世紀以來的中國社會結構提供了極好的視角。




跑田野,才能認識中國是怎樣地大物博。您以為明太祖一聲令下,天下四方便自然遵循嗎?真的有「瑤(猺)亂」,皇朝出兵去「平亂」嗎?天地會的兄弟,真的密謀等待時機來推翻朝廷嗎?多少我們以為是實體的名詞,只不過是思想上的認同。但是,認同有它的動力,國家、社會就是靠認同產生的。誰認同誰、憑什麼去建構認同,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可以利用什麼概念來做建構的根據,就是研究者在田野永遠不能離開的問題。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苦海求生》


作者:蕭邦奇


譯者:易丙蘭


出版機構:漢唐陽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獎理由


這是一段「鬼哭神嚎」的歷史,這是一代中國人最苦痛的經歷。八年抗戰中,睏乏的政府非但無法妥善安置平民百姓,反而還使用焦土政策令人民痛苦不堪。憑藉詳實的史料,蕭邦齊揭開了那個苦難中國的一角,他讓苦難者開口說話,將讀者對歷史的認識轉化為對歷史的體驗。




儘管任何逃難都是一片混亂,不過,逃難期間的受衝擊程度首先大部分是由與誰(個人和家庭與組織機構相對)逃難決定的,其次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逃難(是在敵人抵達之前、或是敵人轟炸期間、或是在日軍已經入侵併佔領逃難者的家鄉之後)決定的。皮特·羅伊佐斯(Peter Loizos)注意到,除了空間遷移和尋找戰時「家園」外,「被迫遷徙會給人們帶來一種不同的時間感,將經歷區分成逃難前和逃難後。這是分離,也是革命,但往往更意想不到:這常常伴隨著一個長達數月或數年的時期,對在哪裡以及如何生活懷抱著一種基本認知和情感的不確定性,既有回到此前的家園的可能性,又有一種讓此時此地的生活更加穩定的急迫需要」。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他者的華人》


作者:孔飛力


譯者:李明歡


出版機構:江蘇人民出版社



獎理由


本書跨度極大,視野宏闊,作者藉助空間研究路徑,以海外華人視角觀察中國社會的整體性變遷。孔飛力在展示500年華人海外移民的精彩畫卷上,點染出他的重要觀點:華人移民史的本質不是「分離」,而是「聯繫」;中國史包括海外華人史,而華人史同樣必須結合中國史。同時,儘管作者的關注視野漫出中國本土,他仍然延續了自己剖析近代以來中國在現代性進程中的研究旨趣。




事實上,對於海外華人而言,「民族主義」是由情感和策略共同構築而成,其共同指向一是都將中國視為共同的祖籍地,二是同時又將自己的根深植於所在國的土壤之中。在他們所生存的異國土地上,民族主義訴求適應了多重需求:營造一種能夠提升華人地位、增強華人安全感的自我形象,或曰華人群體的共同形象;超越地緣、方言的差異,增強相互團結,共御外來威脅,維護華人的經濟利益。最後,民族主義運動還在華人社會內部構建了一個特殊的舞台,既然是政治競爭之地,同時也是實現社會流動之所在。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榮祿與晚清政局》


作者:馬忠文


出版機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獎理由


晚清帝後對峙,二水分流,滿洲權貴榮祿一度躍居「後黨」領袖,於是流謗纏身。在後世清廷對立面的歷史話語中,其形象近於剛愎、狡詐一流,其聲譽則被指為腐朽守舊反對維新之罪魁。本書以榮祿一生為經,晚清政局為緯,廣搜珍稀檔案以及時人文集、書信和日記,將榮祿放回歷史語境下關照,還原榮祿作為「近代軍事改革的大力倡導者和實際主持者」的本來面目,堪稱第一本系統研究榮祿之著作。




戊戌年八月初六日,光緒帝發布諭旨,以生病為由,「籲請」慈禧太后訓政,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戊戌政變」。慈禧以訓政的形式重掌權力,朝局發生了同治初年以來的最大逆轉。對於政變發生的原因,以往研究甚多,榮祿與慶王等滿洲權貴於幕後策劃,大致可以定論。但是,由於受到康、梁宣傳的影響,論者多將榮祿視為「後黨」的核心人物,鎮壓新黨的「幫凶」,加以負面評價,反而很少批評康、梁一派因決策魯莽而導致局勢惡化的舉動,這樣自然不利於全面認識歷史。榮祿在戊戌政變中的活動需要重新予以研究,尤其是奉旨回京後,他調和兩宮,平衡新舊,努力維持時局的平穩,扮演者他人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總之,榮祿政變後的所作所為,並非「後黨」、「守舊者」概念所能簡單涵蓋的。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凱南日記》


作者:喬治·凱南


譯者:曹明玉


出版機構:中信出版集團



獎理由


作為遏制戰略和冷戰的設計者,美國國際政治政策教父,凱南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國際格局半個世紀的歷史走勢。凱南將自己對政治、外交和生活的種種體悟均記錄於自己的日記中。編者從凱南長達8800多頁日記中精選出我們眼前這本《凱南日記》,在向我們呈現凱南戰略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的同時,還讓我們了解到了眾多重大事件的幕後故事;從這本日記中,我們讀到的不僅是一個戰略思想家和外交官,而且還是一位在政治、道德問題上有著深刻見解的極具天賦的作者。




共產主義者認為西歐文明之船正在下沉,他們就像逃避災難的老鼠那樣拋棄了這艘大船,而不是留下來拯救它,讓它漂浮在水面上。棄船時,他們抓住了經濟調節理論,這種理論儘管有些過時但也可能是正確的,他們希望藉助這個理論縱身跨越深淵,那是人類幾百年來一直努力想跨越的深淵——那是一個緩慢而痛苦的進程。他們自認為能力和智慧遠遠超過祖輩。他們嘲笑幾個世紀以來讓人困擾和煩惱的一切事情,認為祖輩們和當代多數人都是不可救藥的傻瓜。我說過,我不是虔誠的教徒,但是這種褻瀆文化和知識的粗魯態度震撼了我,這是對人類世界以外一切鬥爭、苦痛和犧牲的莫大褻瀆。我認為有一天共產主義者必將因為這些行為受到懲罰,正像一切無知、狂妄和自大都要受到懲罰一樣。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西班牙內戰》


作者:博內特·博洛滕


譯者:戴大洪


出版機構:新星出版社



獎理由


西班牙內戰改變了20世紀的政治格局,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預演。博內特·博洛滕的《西班牙內戰》擺脫了以往僅僅著眼於佛朗哥軍事叛變、民主與極權二元對立的歷史敘述,集中展現了共和派控制地帶的複雜真相,呈現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複雜的理念對決,再現了西班牙內戰起源及其發展的真實面貌,填補了我們對西班牙內戰的認知空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西班牙內戰——其間發生了革命——是三十年代歐洲最重要的政治事件,甚至也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它對世界之所以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說是由於西班牙的國內衝突,不如說是由於列強的干涉及其以干涉相威脅,同樣也是由於這場鬥爭在某種意義上反應了其他國家非常緊張的政治局勢。對於共和國的支持者來說,西班牙內戰自然而然演變成為一場民主與法西斯的鬥爭,而且,它實際上還變成了西方世界的一個獨一無二的論壇,在這個論壇上,當時法西斯主義的得寸進尺開始受到質疑。共和派控制區內部形勢的實際發展狀況往往不被西班牙外界所了解。西班牙內戰一結束,人們幾乎立即就把注意力轉向了歐洲全面戰爭的進程,結果,多年以來,西班牙的這場戰爭僅僅被人們當做歐洲戰爭的序幕或註腳。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入世哲學家》


作者:傑里米·阿德爾曼


譯者:賈擁民


出版機構: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獎理由


在這部長達九百多頁的書中,傑里米·阿德爾曼為我們展示了這位20世紀最具原創力的思想家阿爾伯特·赫希曼的人生以及他的思想和作品。在阿德爾曼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經歷過20世紀的種種可怕事件,然而不失希望、用自己的武器和筆捍衛寬容和自由價值的「入世哲學家」。積極的現實參與和深厚的智識修養令赫希曼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複雜性有著深刻的理解。通過阿德爾曼的敘述,我們得以了解赫希曼的個人經歷如何塑造了他獨特的思考問題的角度。透過赫希曼的人生,我們能夠有機會更深入地理解20世紀。




赫希曼是最早離開德國的一批人之一。他更是大批離開德國的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這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一次知識和文化外流,所有人的出發地點都是這個激烈動蕩的歐洲中部國家。在接下來的十多年內,赫希曼將輾轉於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地,參加各種形式的反法西斯鬥爭,直到生命受到直接威脅,再也無法留在歐洲大陸為止。最後,他也逃亡到了美國,成了為美國學術界貢獻力量的歐洲移民中的一分子。然而,對於美國聯邦調查局內那些靠著追查嫌疑人而升官發財的所謂探員來說,赫希曼積极參与政治活動的記錄當然是非常可疑的,因此,在麥卡錫主義的狂熱中,赫希曼不得不再一次選擇了逃離。這一次,他的目標是南美洲。在那裡,赫希曼又將徹底重塑自己——他將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發展經濟學家之一。

東方歷史評論2016年度歷史圖書



《未竟的往昔》


作者:托尼·朱特


譯者:李嵐


出版機構: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獎理由


在這本寫於1992年的名作中,托尼·朱特試圖去追問1944-1956年間法國知識分子在智識上失責的原因,並且努力探究戰後法國知識分子整體的道德狀況。面對極權政府在蘇聯、東歐犯下的深重罪惡,包括薩特、波伏娃在內的諸多法國知識分子視而不見,甚而為極權辯護。朱特在書中尖銳地揭示那些在現實中試驗自己政治理念的知識分子在失敗後表現出的不人道,更深刻反思了法國文化中諸如自由傳統脆弱、喜好宏大理論等致命弱點。藉助於對思想背後政治變遷、歷史演變和社會氛圍的分析,朱特為我們清晰地勾勒出了戰後法國知識分子為共產主義所吸引的深層原因。




在某種程度上,莫斯科所犯下的罪惡被西方知識分子有意掩蓋了,因為後者想要維繫30年代對抗法西斯主義行動的統一性。然後他們就忘掉了在那之後的戰爭和德佔時期的極度混亂。當1945年蘇聯以同盟國勝利者的身份出現,它過去的罪惡早就被一筆勾銷了。那些之後被看作是共產黨制度缺陷的特點——恐怖、暴力等——在當時被寬容地視為建立新世界所要經歷的陣痛。無論如何,斯大林已經解散了第三國際,擊敗了希特勒,因而有理由以各地的共產黨組織為中介,在當地的國內抵抗運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於許多觀察家來說,斯大林主義的最壞年代似乎已經過去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蔡元培與林琴南
海德格爾和伽達默爾
十月革命百年:俄羅斯前衛藝術的崛起
沈志華:蘇聯專家撤華前的真實情況
茌平,尋訪義和團的腳印

TAG:東方歷史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2016年東方歷史評論最受歡迎的20篇文章
2016年東方歷史評論精選集?講稿
60幅圖像預測了近1800年到2000年歷史
2016年書架:一位中法史學者的比較歷史學閱讀
海賊王846簡析‖30塊歷史正文
從歷史學者的角度看攝影:1842-2016紐西蘭華僑華人歷史影像展
世界史與中國歷史著名事件對照表(前4500年至公元1999年)
圖看1979年阿富汗戰爭的11張珍貴歷史老照片
15000+8000!保羅新里程碑 歷史僅遜兩傳奇
威少29+16+11直逼兩傳奇紀錄,一數據鐫刻40年歷史稱王
2016年4月10日歷史上的今天
2016年4月22日歷史上的今天
2016年6月18日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的今天:1928年4月28日 井岡山會師
2016年5月29日歷史上的今天
人類歷史各時期最高建築物一覽(公元前2560年—2016年)
「奇」老師繪製1400多幅歷史地圖
2016年5月1日歷史上的今天
珍貴歷史照片:1897-1898年德國佔領下的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