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福 培福 惜福

修福 培福 惜福

修福 培福 惜福



無論出家師父,還是在家居士,今天能夠在觀音菩薩道場發心服務,維護常住,那就是與佛法有緣,與觀音菩薩有緣,這是我們大家累生累世修來的福份,需要好好珍惜。

人生的幸福是修來的,智慧也是修來的,都不是求來的,可以說修福和修慧是我們學佛修行的全部內容。我們持戒修定其實就是「修福」。我們修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攝法,以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度法,也都是在「修福」。在人生當中,修福、培福、惜福,是福德莊嚴,開悟、了生死是智慧莊嚴,比較起來,福德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假如一個人修福不修慧的話,雖然不能明心見性、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起碼可以不墮惡道,仍然不會失去人天善果,仍然可以常受快樂。但是如果修慧不修福的話,雖然可以智慧辯才,但是由於沒有修福,就會「羅漢托空缽」,在世間生活就會貧窮困苦。


佛在《阿彌陀經》中告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除了過去生積累的善根之外,當下修善根就是要有正信,做到無貪、無嗔、無痴,這是三善根;福德就是有信願、有修行,一心念佛;什麼是因緣?我們能生在太平盛世,能遇到佛法,還能因此走到一起來,在觀音道場修學佛法,這就是最大的因緣。自己懂得惜福、培福,就是修因緣。一個人,如果福沒有了,就什麼都沒有。


修福德很重要,一個人有福德可以頂得了災難。古人說,這個人福大命大,能遇難呈祥,能逢凶化吉,沒有事。自己有福德了,還可以給別人托福,比如一個家庭,父母有福,兒女就托福;一個企業,老總有福,員工就托福;一個地方,領導有福,老百姓就托福。同樣的道理,「僧來看佛面」,我們到普陀山來就是托觀音菩薩的福。在寺院無論是做佛事,還是做雜務,都是在修福,只要是為大家,為寺院做的事,都會結福業、得福報。大殿衛生搞得好了,持之以恆搞下去,三千大千世界就會因為你而清凈。僧人把福德修好了,廣大信眾可以托福,自己的父母可以托福,我們既然離開父母出家到寺院來,一定要為父母爭光,為父母增福增壽。職工修福,自己的家庭可以托福,來寺的香遊客也可以托福。反之,如果我們沒有發心修福,反而生貪心,就不吉祥了。因為,不管我們在廟裡做的什麼,人的肉眼可以遮得住,但天眼遮不住,我們的思想、語言、行為,諸佛菩薩通通曉得。


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但是伽藍菩薩和一切護法神都是斤斤計較的。我們地方有一句俗語:「儂咯小氣,像伽藍一樣?」所以,寺院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拿的。叢林里有句話叫「當家開口,伽藍鬆手」,當家沒有允許,不管誰都不能拿,拿了,伽藍就要記賬;伽藍記了賬,就要蝕我們的福。我們如法接受供養,那是成就齋主的功德,但是如果是收紅包才給人家辦事,那就和社會上受賄的性質一樣了。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不如法的事都不能做。一切不如法的所得都是有害的,不要看眼前得到了多少,福用光了,什麼都沒有了。修來的福還要懂得珍惜,不要浪費常住的東西,自己的東西也不可以浪費,更不能把吃不了的飯菜倒了。福氣就像錢包里的錢,你享受得多,就花得快,福氣花沒有了,病魔等什麼都來了。能夠堅持修福的人,戒行和定力一定修得好,自然會生起智慧來的。

什麼是智慧?認識自己是智慧,就是能夠「量彼來處」、「忖己德行」。我這個佛協的會長和普濟寺的方丈是託大家的福,我很慚愧。所以,我把每個月的單費都拿出來返回常住,求點福報。我在佛頂山也是這樣做的,每年方丈室收的供養全部拿出來,除了做一堂普利十方的水陸法會以外,全部供養全山的師父和職工們,因為這個福是大家,應該由大家來分享,我是代大家受供養的。還有一點我們要明白,齋主來供養我們都是有來意的,都是要消災求福的,我們受了供養就要替人家頂災難,就要把福報給人家分享,所以,我們要有福德,才能擔得起,這就是如來家業。


文 / 和尚開示圖 / 傳靜 編輯 / 傳靜

修福 培福 惜福 點擊播放 GIF/1867K


修福 培福 惜福 點擊播放 GIF/1366K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普陀山佛教 的精彩文章:

刻在石上的唐畫——楊枝觀音碑
印光大師法雨閉關
什麼是戒、定、慧三學
您知道普陀山鎮山之寶嗎
太虛苦心育僧材 佛法宏揚本在僧

TAG:南海普陀山佛教 |

您可能感興趣

惜福
修身五福:向善積福,虛心納福,守正養福,平和蓄福,自律惜福
羅李華說:要享福,先要學會造福、修福、惜福
聖嚴法師:知福惜福最幸福
培福不如惜福 MP3
向善積福,虛心納福,守正養福,平和蓄福,自律惜福!
惜福、培福不能輕視小善!
修道要惜福求慧
懂得惜福,才會福澤綿長
守住福報,如何惜福?
林清玄:惜福
懂得惜福,才會有福
分享到:積福、惜福
福從儉中來—三位高僧節儉惜福的故事
福從儉中來—三位高僧節儉惜福的故事
佛曰:吃虧決不虧,惜福才有福
從善惜福 以德敬天
經典語錄:吃虧決不虧,惜福才有福
惜福珍惜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