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未版先熱的《未來簡史》終於上市了,首批參與預售的讀者將開始陸續發貨,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大家對快遞的焦慮,書院君決定完整劇透一下這本書的精華觀點。


【延伸閱讀】


>>>先用最簡單的幾句話說下作者的大概思路吧。

前提1,回顧演化史,人類之所以能從一眾動物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人類有虛構的能力,尤其是虛構意義的能力,這使得人類低成本地構建大範圍的合作,從而放大人的能力,最終成為了地球的主宰。


(這基本上是《人類簡史》的內容,算是前情回顧)


前提2,最強大的意義之網就是宗教,不一定有神才是宗教;科學和宗教並不是矛盾的,而是各有分工。科學管事實,宗教管應當,可以密切合作。我們的現代世界,就是由人文主義(現代人的宗教)和科學技術的密切合作建立起來的。


前提3,人文主義的基石是人的自由意志和個人作為一個實體的不可分割性,人文主義的目標是為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完成目標的主要手段就是科學(針對的是在政治制度上已經沒有多少提升空間的社會,比如作者所在的以色列)。但是科學的進展會破壞人文主義的基石,即否定人有自由意志,否定人作為意義之網中一個主體的不可分割性。

結論1,作為現代人宗教的人文主義會部分崩塌,取而代之的是「科技人文主義」,在這個世界裡,人類會進化成神,用科技武裝了自己的神人可以對抗最複雜的無意識演算法,增強後的人類仍然可以掌控人工智慧。


結論2,人文主義完全崩塌,被新的宗教「數據宗教」所取代。「數據宗教」有自己的誡命,即鏈接越來越多的媒體,獲取越來越多的信息,包括並不樂意被納入其中的人。在數據宗教的原則里,數據是首要的,人不過是一種處理數據的生物演算法,是一種工具,隨著更高效的演算法出現,人便會被拋棄。數據宗教有自己的目標,它不在乎人的感受,就像我們飼育家畜是為了吃,我們不必在乎他們的感受,同時就像動物不可能理解人的心智世界一樣,人類最後也不可能理解人工智慧的世界。


看到這裡


已經醍醐灌頂或者拍案怒罵的讀者


都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建議去本書的多媒體頁看更多內容,


下面對以上五部分結構的展開


一,對應前提1


智人如何征服世界


1.人跟其他動物的關係(在世界中的位置)

?信奉萬物有靈論的狩獵採集者,並不覺得比其他生物高級,人能否存活,有賴於理解和尊重周遭動物的慾望。


?信奉有神論的農民,認為神承諾了智人的主導地位,可以剝削其他一切生物。比如基督教。


?信奉人文主義的現代人,以人類福祉的名義作為現代工業化農業的借口。


2.人的特殊性到底在哪裡

?回答一,人有靈魂。


但如果靈魂是演化出來的,則它是不可分割、永恆的實體這個和演化的本質相違背。


如果靈魂是突然降臨在人類身上出現的,無法想像他之前或他的父母沒有一絲一毫。


所以不成立。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回答二,人有心靈。


但如果一切都在我們的神經元網路中,何必有一個獨立的心靈。


如果心靈是高於神經網路的存在,那它究竟在哪裡?


所以不成立。


?回答三,意義之網。


動物只能想像實際存在的東西,人可以想像主體間的東西,它們具有真實而強大的力量,如國家、公司、法律等。


人通過虛構的故事組織大規模協作,這是人類的力量被放大、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


(作者在這條線的最後埋了一個雷,他論述了虛構的事情如何反過來主宰了人類。比如這個世界會有這種問題,人類組成國家是為了更有效的協作和更好的福祉,而不是隨時為了它犧牲。人類需要官僚組織是為了讓法規能運轉起來,而不是為了在其中動彈不得。虛構出來的東西會為了它自身的運轉而侵害它創造者的利益。這個雷很重要。)


二,對應前提2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1宗教是什麼


?宗教是一套無所不包的故事,能夠為人類的法律、規範和價值觀賦予高於一般人的合法性,是最強大的虛構力量。


宗教的定義應該是在於社會功能,而非是否有神。基督教,自由主義,納粹都是宗教。自由主義的關於人的特殊價值的論述,就跟宗教誡命的功能一樣。


?宗教不是什麼


宗教不等於迷信,自己相信的,一定是「真理」;只有別人相信的,才會是「迷信」,只要人人都信,就沒有「迷信」一說。


宗教不是超自然,對於相信惡魔、神靈、精靈的人來說,這就是自然。


宗教也不是是否信「神」的問題。


宗教不等同於靈性,宗教是要鞏固世俗秩序,靈性是要逃離。


2科學與宗教


?科學想要打造可行的人類制度,必然需要宗教的協助。科學研究事實,但並不給出倫理判斷。


?科學和宗教比想像的更容易妥協、合作,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科學最在乎的是力量。


?現代歷史其實是科學與特定宗教(人文主義)達成協議的過程,現代社會相信人文主義,而科學不是為了質疑,而是為了實現它的教條。


(在這裡,作者又埋了一個雷。他說科學給出事實判斷,宗教給出倫理判斷。但宗教的倫理判斷,總是包含事實聲明的部分,是事實和倫理的結合。比如,「生命神聖是倫理判斷」,「生命是受孕那一刻開始的」是事實判斷,結合起來才是「就算受孕才剛一天,你也不得墮胎」。因為總有事實聲明的部分,所以科學會對倫理準則有影響力。關於墮胎問題,現在的爭論恰恰就是事實部分。)


3人文主義是我們的宗教


?前現代的人相信自己活在某種偉大的宇宙計劃里,這限制了人類的力量,但也讓一切有了意義。與現代的契約是得到力量,讓科學接管世界,這同時就放棄意義。(打雷不是神靈的懲罰,祥瑞也不再是上天的恩寵。)


但這個契約有一個漏洞條款,如果人類從整體宇宙計劃之外找到意義,就可以意義和力量兼得。人就找到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教條


人文主義政治: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人文主義經濟:顧客永遠是對的。


人文主義美學:看得人覺得美,就是美。(杜尚的小便斗。)


人文主義倫理:感覺對了,就做吧。


人文主義教育:為自己想。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三,對應前提3


1,自由意志的瓦解。


?自由主義的基礎是人有自由意志,這是事實聲明,事實聲明科學就可以介入。


?如果在科學上人的意志行為是一連串的電化學反應,每個電化學反應都是前一項事件決定的,那最後達成的決定肯定也不是自由意志。


?科學上還有一種可能,人得行為在微觀上是原子隨機運動造成的決定,當然這就是隨機,也不是自由意志。


?根據演化論,動物的所有所謂「選擇」,都是基因演算法的反應。比如人看見美女產生的慾望,猩猩看見香蕉的慾望。也不是自由意志。


2,個人主義的瓦解。


?自由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有單一、不可分割的自我。


?裂腦人實驗,發現自我是物理可分的。


?冰水實驗,發現人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3,對於堅持人的神聖性,科學的回應。


?生物是演算法。每種動物(包括智人)都是演化而成個的演算法集合。


?演算法的作用不受組成物質的影響。算盤的算珠是鐵制或木製對運算沒有差別。


?只要運算確實,硅基或碳基沒有差別,所以人並沒有獨一無二的神聖性可言。


4,科學是一件停不下來的事。


人文主義的價值觀追求人得福祉,盡頭便是永生和無限的幸福感。這個目標驅動現代經濟和科技不停地發展,以滿足這個追求。現代社會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運轉的系統,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即便是專家,也只是各有所長,無人了解整個系統,沒有人知道剎車在那兒。


四,對應結論1


1新的宗教之科技人文主義


仍然認為人類是造物額巔峰之作,智人升級成神人,對抗最複雜的無意識演算法。


就像人類只能看到光譜中的一小段一樣,心理的頻譜比我們經驗的要寬的多,成為神人可以去探索心智的新大陸。


這仍然不是穩定狀態。科技人文主義面臨無解的兩難,它認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東西,因此推動人類開發控制,但一旦能控制意志,人類便失去神聖性,無法在科技面前立足。


五,對應結論2


數據主義是新的宗教,數據主義認為,宇宙是由數據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於對數據處理的貢獻。對於數據主義,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數據主義的第一條誡命:要鏈接愈來愈多的媒體,產生愈來愈多的信息;數據主義的第二條誡命:把一切鏈接到系統。連不想加入的異端也不例外。


1,用數據主義的眼光看歷史。


?以數據主義的眼光看社會。


經濟的機制就是收集關於慾望和能力的數據,再轉化為決策。資本主義贏得冷戰,並不是因為它更合倫理或是上帝對蘇聯降下怒火,而是因為這個階段分布式的數據處理方式比集中式更優


民主和專制本質上也就是兩套關於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對立機制。專制政權是無力應付未來數據流的速度和數量。如果無法有效處理數據,選舉、政黨、國會這些過去崇高的制度就也會被淘汰。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點擊播放 GIF/321K



?


以數據主義的眼光看人類,全人類是一個數據系統,個人是晶元。


要提高它的效率,有四種辦法。


A,增加處理器數量。10萬人口的城市,能力高於1000人口的村莊。


B,增加處理器種類。農民、祭司和醫師對話所產出的想法,是狩獵採集者之間怎麼都談不到的。


C,增加處理器之間的連結。十個有貿易的城市,產出高於十個孤立的城市。


D,增加現有連結的流通自由度。就像要免去諸如高速收費一樣。


相應的,人類也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


A,認知革命,大量智人能鏈接為單一數據處理網路。


B,農業革命,人口大規模增加,聚落也擴張。處理器數量和類型、連結都有增加。


C,從發明文字和金錢到科學革命肇始,各類連結變得非常密切。


D,最後一個階段,從地理大發現到現在,信息在全球網路里自由流動,且數量和速度越來越快。


2數據主義之下人類的未來。


數據主義將人類體驗視同數據模式,也就破壞了人的權威和意義來源。


數據主義認為,經驗不分享就沒有價值,人並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從自己心裡找到意義。我們要做的是等待演算法找出意義。


只要有更好的演算法和數據,人類這種生物演算法就會自然被淘汰。


萬物互聯網自己就有了神聖的意義,擺脫了人類。(注意第一個雷。)


數據主義對人類的威脅,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威脅。數據不在乎我們的主觀需求。我們也永遠無法理解數據系統。

8分鐘可以讀完的《未來簡史》精華版



PS.


最後,在發表了這麼一通並不樂觀的前景之後。作為一個聰明絕頂(是的,他的趨勢比英國王室還明顯)的猶太人,尤瓦爾·赫拉利還是為自己留了後路,他聲明,預測未來有時並不是比誰說得更准,而是要對當下產生作用,以改變未來。就像馬克思主義,雖然世界革命沒有爆發,但由於這個理論的出現,使工人階級有了團結一致爭取權利的思想資源,改善了自己在資源分配中的位置,雖然預言沒有實現,但對於歷史的發展,卻有著真實的扭轉力量。


他最後還提醒我們,這一切預言是有三個前提的,而這三個前提,是可以討論的問題,而非板上釘釘的事實。


?科學正聚合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教條之下,也就是認為所有生物都是演算法,而生命則是進行數據處理。但生物真的只是演算法,而生命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


?智能正與意識脫鉤。智能和意識究竟哪一項更有價值?有意識的但擁有有限智能的人類,會在無意識但智能更強大的AI面前喪失價值么?


?無意識但具備高智能的演算法,可能很快比我們更了解我們。問題3: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智能的演算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麼變化?這個變化真的會那麼可怕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軟體定義世界(SDX) 的精彩文章:

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一堂人工智慧公開課
聊聊HMM(隱馬爾可夫模型)

TAG:軟體定義世界(SDX) |

您可能感興趣

讀完《人類簡史》,我懵了
別追《羋月傳》了,讀完這篇文章,你等於讀完了秦朝的歷史
讀史必讀《史記》,一天4篇,一個月讀完
五分鐘讀完書法史
十分鐘讀完印度歷史(一)
你以為人類有多了不起?10 分鐘讀完《人類簡史》
三分鐘讀完日本歷史
讀史必讀《資治通鑒》,白話精解版助你輕鬆讀完
關閉 讀史必讀《史記》,一天4篇,一個月讀完
10分鐘讀完《簡單的邏輯學》,徹底改變你的思維世界
一分鐘讀完《金瓶梅》
讀完這篇文章,只用三分鐘你就能了解秦朝的歷史
一天4篇,一個月讀完《史記》
三分鐘讀完《優秀的綿羊》
9圖讀完海賊王第3卷——精簡版海賊閱讀
月讀:5本可以「一下午讀完」的藝術入門!
5圖讀完海賊王第2卷——精簡版海賊閱讀
8圖讀完海賊王第4卷——精簡版海賊閱讀
13圖讀完海賊王第1卷——精簡版海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