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分鐘讀完印度歷史(一)

十分鐘讀完印度歷史(一)

批判東方主義的學者薩義德認為,相對於強勢的西方殖民者,作為「弱者」的東方世界(遠東、中東、近東)是被書寫、被塑造的一方,他們是沒有自我言說機會的「他者」。秉持東方主義理念的研究和觀察,無一不是把地中海以東國家的社會生活做刻板印象、標籤化處理,妖魔化其人民。

當代中國人對於印度這個國家的看法,或多或少帶著當年西方殖民者似的偏見。在中文網路世界中,印度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常常是不容分說地被打上一大堆負面標籤。網民根本不給它自我陳述的機會。不過普通人對於印度的不了解似乎也不能全怪到他們頭上,這個國家的形象確實太過光怪陸離:一面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遍布矽谷和跨國公司的印度裔高管;另一面是束縛社會流動的種姓制度,短期無和解希望的教派衝突,「世界聞名」的強姦高發地。兩種極端的形象如層層迷霧般把真實的印度隱藏起來,讓人無從知曉。

若要理解印度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可能要探訪它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什麼。

毫無疑問,印度是一個文化方面極其多元而又寬容的國家。大部分國民信仰印度教,並不妨礙它最為聞名世界的「地標」建築卻是伊斯蘭風格;象徵國民精神的國徽上刻著阿育王柱頭,這又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偉大國王留下的痕迹。

申請印度簽證時需要填寫的宗教一欄

究其原因,歷史上極其頻繁的外族入侵使得這塊土地上在一次次戰亂中吸收了諸多文明的元素,最終形成了萬花筒般的人文景象。這些入侵印度的「外族」是從哪兒來的呢?

印度的山海關

5500萬年前,岡瓦納古陸(Gondwanaland)的一部分陸地經過4000多萬年的長途跋涉,終於如願以償地撞擊到亞洲大陸上,形成了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脈。這塊飄浮過來的南亞次大陸包括了現代印度半島,以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從地圖上看這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半島」。整個次大陸南部三面環海,距離最近的兩個國家是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北部與尼泊爾和中國西藏接壤,與華夏文明主體部分相隔著海拔6000多米的連綿高原;東部隔著茂密的熱帶叢林與緬甸相連;西部又是茫茫沙漠和人跡罕至的高山。

在飛機發明以前,進出印度次大陸幾乎只有這四個方向上的四條路。其中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與阿富汗相連的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接待」過最多的「入侵者」,堪稱「印度山海關」。

開伯爾山口的位置

開伯爾山口位於巴基斯坦城市白沙瓦(Peshawar)和阿富汗城市賈拉拉巴德(Jalalabad)之間,周圍被群山環抱。相對於附近動輒6000米的高山,開伯爾山口平均海拔只有1000米,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通過。

從古至今,通過開伯爾山口入侵過印度的外族包括:不知名的雅利安人,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莫卧兒帝國。同時,次大陸上的孔雀帝國,錫克王國和殖民印度的大英帝國還通過這個山口向外擴張。在血腥衝突之外,開伯爾山口也見證了文化的交流。晉朝高僧法顯和唐朝玄奘法師也是經過這條路訪問印度諸國。

連接著德拉諾世界與艾澤拉斯世界的黑暗之門

這些入侵者帶給印度諸多文明元素,結合次大陸的地理分隔將其分為三個文明中心:德里-阿格拉一線的北印度;南方的兩個文明中心,東南和西南部。除了這三大文明區域,還有散落的小區域,比如以藍城、粉城、白城、金城聞名的拉賈斯坦邦和東部的奧利薩邦等。

南亞次大陸的歷史更接近於多民族、多語言的歐洲,而不是中國這樣的王朝換代史。

粉城齋普爾是拉其普特人(Rajput)的城市

史詩時代

20世紀之前,印度只是世界文明史中的晚輩。西方人普遍認為印度只不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分支——雅利安人和中亞文明的雜交品種。但是之後古人類活動遺迹——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的偶然發現徹底推翻了印度沒有本土文明的說法。

印度河文明遺迹Harappa(今巴基斯坦境內)

當時的印度人並不喜歡這個發現。

殖民時代是人種學研究的顛峰時期。西方人相信人種有高低貴賤之分,並以此合理化殖民行為。當時西方人認為最高貴的人種是雅利安人。18世紀的語言學研究表明,印度北部的人們使用的梵語和西歐人所用的語言在語言學上的同源的。也就是說,生活在次大陸的人們也分享著「最高貴」的血統,他們理應得到西方人的優待。

但是這個讓印度人頗為自豪的結論卻被印度河文明的發現所擊碎。

研究認為,印度河文明的締造者是一個皮膚黝黑的民族,他們很可能就來自「低賤」的非洲。「高貴」的雅利安人不過是一群侵略者。這其實是一個人類文明史上很常見的半游牧進攻成熟文明的例子,比如日耳曼人進攻羅馬,蒙古人侵略中原。儘管殖民地時期的印度民族主義者不能接受這一發現,但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現在的人們都知道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其實印度河文明在雅利安人侵略之後就消失了。

文明已不存在,可是其人種並未消失。印度南部的當地人大多為達羅毗荼人(Dravidian),他們和北部的雅利安人後裔相比膚色更黑,個子更矮。南北人種區別也在語言上得到印證。印度語系可以分兩大類,南部屬於達羅毗荼語系,從中誕生了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等;北方使用梵語,從中派生出了印地語、烏爾都語等。南北語系沒有任何親屬關係。

印度南北語系沒有任何親屬關係

神奇的是,儘管入侵已經發生了幾千年,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的血統融合還沒有完成。中國外族入侵比雅利安人晚了上千年,我們早已沒法在人群里區分出匈奴、鮮卑、契丹人的血統,而是融合成了共同的民族。為什麼印度大陸的不同民族可以保持幾千年的相互隔絕呢?

種姓制度

縱觀人類歷史,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時通常都會採取分級而治的策略,從而保證社會財富和血統只在統治階層內部交換而不被多數人同化、稀釋。比如蒙古人管理中國時將社會分為四個層級:蒙古人,色目人(中亞人),漢人(北方遼金統治區漢人)和南人(南宋統治區漢人);日本人在傀儡滿洲國統治時,地位由高到低的依次為日本人、朝鮮人、滿人、關外漢人,排最後的山海關內的原生漢人。為了阻止關內中國人湧向關外稀釋其統治,日本當局甚至給中國人起了一個蔑稱,並剝奪了他們掌握社會財富的可能。

基於相似的目的,瓦爾那制度也是雅利安人在征服原住民後為了維持執政權、保證社會各個職業有一定的供給而設計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規定不同種姓的人只能從事特定的工作,禁止跨種姓通婚。依靠種姓制度,作為人口少數的雅利安統治者就可以安心地剝奪人口多數的原住民的發展權,並且終身無法改變。

簡單說,最高層的三個種姓是雅利安人:婆羅門種姓負責宗教和文化教育,剎帝利提供國王和武士保護婆羅門,吠舍種姓就是普通的雅利安人,經商種地沒有什麼特權。在這三個種姓之下是首陀羅種姓,非雅利安人種,只能做高種姓的奴隸和僕人。

在四個瓦爾那之外還有一類叫做賤民,多是罪犯、戰俘、跨種姓婚姻者及其後裔組成。他們的身份世代相傳,不可接受教育,沒有社會地位,只允許從事最卑微的工作,比如焚屍和清潔污物。

為了穩定不同時期政權的需要,種姓制度最終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恐怖社會秩序。「賤民」是最極端化的情況。其他種姓的人嚴禁觸碰到賤民的身體,賤民走過的足跡要清理撫平,甚至連影子都不可以與其他人交疊,以免玷污他人。

據說,時至今日印度仍然會發生賤民因不慎接觸到其他種姓而被毆打甚至殺害的事件。這些動手之人甚至不必負起任何法律責任。這一來自遠古時期的制度與近現代興起普及的平等、自由、人權等觀念如此的格格不入,把社會向上通道堵得死死的,作為人口多數的低種姓人群為什麼不起而反抗呢?

——因為宗教

《印度,漂浮的次大陸》の讀書筆記(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我身邊人 的精彩文章:

TAG:你我身邊人 |

您可能感興趣

5分鐘讀歷史系列之明朝簡史(下)
十分鐘讀完春秋史:假如中原是一個村
爆笑歐洲簡史:五分鐘讀懂四千多年歐洲史!
以色列極簡史(三分鐘讀懂巴以衝突)
三分鐘讀懂巴黎歷史
三分鐘讀完五代史(上)唐朝剛滅,又來一個唐朝?
三分鐘讀懂宇宙歷史,讀完細思極恐
三分鐘讀完中國植物油簡史
3分鐘讀懂中國茶史
十分鐘讀完人工智慧的三生三世
三分鐘讀懂宇宙歷史,讀完細思極恐!
三分鐘讀完《麥肯錫時間分配法》
五分鐘讀懂一件藝術品
三分鐘讀懂抗日戰爭簡史,圖文並茂一目了然
10分鐘讀懂:極簡中國書法史
帶你5分鐘讀完中國書法史!
三分鐘讀完《保守的心》
三分鐘讀懂美聯儲
麗江攝影 三分鐘讀完的麗江攝影攻略——第一彈
五分鐘讀懂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