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作者:唐寶民

在外交活動中,向國外派駐外交使節、代表國家行使外交權利,是一件很正常的活動,而且也是向外界宣示國家主權、展示國家形象的機會,是一舉多得的舉措。然而,這樣一個正常的外交活動,當初在清廷卻被視為「奇恥大辱」,以至於遲遲不肯向國外派駐外交使節,認為這是有辱國格及祖宗臉面的可恥行徑,不是我天朝上國應該做的事。


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一直沒有近代意義上的外交,直到1844年,才設置了管理地方外交事務的五口通商大臣;直到1861年,才成立了管理外交事務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天津條約》,這個條約對外交事務做出了規定:中國需與列強派外交使臣互駐。


於是,從1860年起,列強國家紛紛派駐使臣常駐北京,處理外交事務,但清廷卻遲遲不肯派使臣到其他國家去,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既然是天朝上國,就只能是「化外之邦」來朝見我,如果我派使臣到其他國家去,就是自取其辱!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那時的清廷,依然沉浸在「華夏中心論」的迷夢中,仍然認為自己位於「天下之中」,是優越的「華夏之邦」,是「天下共主」,而其他國家都是落後的「蠻、狄、夷、戎」,因此,天朝上國應該坐待萬邦來朝,豈能自降身份去他國朝見化外劣族呢?就這樣,「向他國派駐駐外使節」一事被擱置起來,遲遲不予解決。


但外國列強一再要求清廷兌現《天津條約》的規定,向外國派駐使節;而且,形勢的發展,又迫切需要中國對外派駐使節,怎麼辦呢?不派看來是不行了,派吧,又實在太有損老大帝國的尊嚴,三千餘年古國古,焉能向化外蠻夷主動上門求好?


就在兩邊為難之際,恭親王奕訢突然發現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1867年11月,美國首任駐華公使蒲安臣任期已滿,在卸任前來總理衙門向奕訢辭行,奕訢忽然靈機一動:如果能請蒲安臣出任中國的外交使臣,代表中國政府出訪各國,不是既能達到外交實效,又能避免天朝上國上門向蠻夷示好的恥辱了嗎?


於是便上奏朝廷,請朝廷聘請蒲安臣為大清使節,代表大清出訪各國。朝廷接奏後,也認為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既不失中國國體威嚴,又能解決實際問題,於國格無損,便欣然同意。於是,1868年2月25日,由美國人蒲安臣任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代表團從上海啟程,開始了對各國的訪問。這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的外交出訪團,滑稽的是,團長竟然是個外國人!

蒲安臣代表團相繼訪問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並於1870年2月2日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縱觀蒲安臣一行的所作所為,應該承認,蒲安臣雖然是外國人,但卻是一個盡職盡責高度敬業的外交官,在與各國交涉中,都是站在中國立場,從中方利益出發,儘可能地為中國爭取權利。


雖然他是美國人,但在美國期間,也仍然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提出交涉,全力促成了《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史稱《蒲安臣條約》)的簽訂,這是一個對等條約,要求美國尊重中國主權的完整;對中國發展持不干涉政策;並要求美國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中國公民赴美勞務、經商等方面予以保護。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在俄羅斯期間,由於過度操勞,加上氣候寒冷,蒲安臣一病不起,被診斷為肺炎。在病中,他依然關注中俄邊界問題,依然不忘為中國外交事業努力。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因醫治無效在俄羅斯病故,消息傳到北京,清廷深表痛惜,「著加恩賞給一品銜,並賞銀一萬兩」。蒲安臣作為清廷第一個外交使節,做到了恪盡職守、不辱使命,任務完成得很出色。但不管怎麼說,堂堂中華大國,竟然用一個外國人做外交使節,想來總是一件滑稽的事。

蒲安臣的去世,使清廷的外交事業再度中斷。直到1875年,「馬嘉理案」發生後,清廷迫於英國方面的壓力,需派一個外交官代表清政府到英國道歉,這才不得不重新考慮派外交官出使英國事宜。清廷經反覆考慮,認為只有熟悉洋務的大臣郭嵩燾能擔此重任,便命令郭嵩燾去英國道歉,並任駐英國大使長駐英國。


消息傳開後,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在傳統士大夫的觀念中,華夏文明光芒四射,引得「萬方來朝」,蠻夷藩屬只能派貢使到天朝來朝拜,豈有我堂堂大清向化外之邦派駐使臣之理?這實在是有辱名節、國格的奇恥大辱!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因此,朝堂上下罵聲一片,對郭嵩燾冷嘲熱諷:「郭侍郎文章學問,世之風麟。此次出使,真為可惜!」還有人認為到國外當使節就是「事鬼」,與漢奸無異,就此編了一副對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在一片責罵聲中,郭嵩燾頂著強大壓力登上了開往英國的輪船。為了幫助國人開眼界,郭嵩燾一路走著,一路把沿途見聞寫成《使西紀行》,寄回總署,以期幫助夜郎自大的國人了解飛速發展的外部世界。


《使西紀行》對各國地理位置、風土人情、議會制度等都進行了介紹,是十分珍貴的資料。可是,此書在國內刊行後,卻再次遭到痛罵,指責郭嵩燾「極意誇飾,大率謂其法度嚴明,仁義兼至,富強未艾,寰海歸心……凡有血氣者,無不切齒」、「殆已中洋毒,無可采者」、「有二心於英國,欲中國臣事之」……一致呼籲將郭嵩燾撤職調回,不要讓他在外國丟咱們老祖宗的臉了!


好在清廷沒有將他召回,郭嵩燾得已抵達英國赴任。保守派不放心讓郭嵩燾一個人在英國,便安排了一個叫劉錫鴻的人做他的副手,實質上就是負責監視他的。這個劉錫鴻,雖然人已到國外,但花崗岩腦袋砸碎了也不肯開竅。郭嵩燾在外交事務中很正常的一些言行,在他看來就是大逆不道之舉。


有一回,郭嵩燾參觀炮台,天氣忽然下起了雨,陪同的英國官員便把自己的大衣披在了郭嵩燾身上。這個很友好的動作,在劉錫鴻眼中就有問題了,認為郭嵩燾沒有氣節,竟然穿洋人的大衣,「即令凍死,亦當不披」。


還有一回,郭嵩燾參加巴西使館的茶會,當巴西國王入場時,全體人員起立歡迎,郭嵩燾也起立,但劉錫鴻卻認為此舉有失國體,「堂堂天朝,何至為小國國主致敬」……


就這樣,劉錫鴻不斷地向朝廷打郭嵩燾的小報告,漸漸地,清廷也認為郭嵩燾在英國的言行「有辱國體」,便於1878年8月下令將郭嵩燾和劉錫鴻一同召回,剛剛打開的外交局面,又再次中斷了。



這些正常的外交活動,竟被清政府認為是奇恥大辱



通過對中國近代外交事業發展的曲折歷程的了解,我們能夠強烈感受到大清臣民妄自尊大的夜郎心態是何等嚴重!如果說在鴉片戰爭以前有這種心態可以原諒的話,那麼在1840年之後,英帝國主義已經用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化外之邦遠比我們強大,而我們還保持天朝上國的高等民族心態,就太不可救藥了。


在我們依然妄自尊大的時代,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1493年,哥倫布發現了美州新大陸;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人類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即將開始對世界進行殖民征服。1776年,瓦特製造出了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一個嶄新的工業時代即將到來。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這個落後的島國從此走上強國之路,脫亞入歐,並於1894年將清政府打敗……


在外部世界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肯醒來,還張口閉口「我大清」,在那裡孤芳自賞、自鳴得意,這種心態,焉有不敗之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他是漢朝名將之後,有才無命,因一個謠傳被漢武帝滅族
歷史上的今天:一個王朝荒唐滅亡,卻令華夏民族懷念千年
阿基米德造出巨型武器殺敗敵人,卻留下了莫大遺憾
歷史上的今天:西非某國出生一個巨嬰,長大後成NBA夢幻傳說
當個皇帝容易嘛!看三國走馬燈般的帝位輪轉

TAG:歷史派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無法忍受別人的咀嚼聲,那是因為大腦的異常活動
這是一種神秘的祭祀活動,感覺是吃貨的天堂
哪些課外活動能真正讓招生官「眼前一亮」?
楊冪官方回應稱:未出席活動並不是耍大牌而是另有隱情
游泳前不做準備活動 是非常危險的
楊冪出席活動這打扮確實驚艷,總是感覺哪裡不對
盪鞦韆是很傳統的民間活動
人們經常因此受傷,卻對此活動樂此不疲
我不是刺激你,但是活動真的好精彩!
這些活動,光是看標題就很想去
在家沒事這樣活動活動,討厭的色斑不見了
韓雪出席活動,上圍豐滿內衣都要撐爆了,這才是真正的性感!
准媽媽晚上總被肚中寶寶頻繁活動驚擾,真相竟是寶寶在干這樣的事
去阿聯酋的正確打開方式,怎能少了這些娛樂活動!
這個國家舉行這項活動時,美女們穿著都非常「清涼」,勇氣可嘉
身心都被滌盪了,這些探險活動也太誘人了!
釣魚時,很多人的心理活動都是一樣一樣,太神奇了!
關悅出席活動,憑一首歌和哭笑不得整容臉,找大款很會經營自己
龔玥菲出席活動,為了讓更多的群眾關注自己,竟然穿成這樣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