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鬼市」從來不缺關注度,它一直游離於現代商業世界的規則之外,但又與之千絲萬縷、無法分割。爾虞我詐時常發生,一夜暴富也並不稀奇——我們能夠在江湖中看到一個剝離於價格標籤之外的世界:用自己的眼光,在收藏品最低階的生意中獲得利益——畢竟,一眾高價收藏品都是在此出發,從民間走向廟堂。

開市


300 斤的胖哥坐在影影綽綽的人群里,面前攤著兩平方米的文玩物品,遠看像一尊佛。他掃一眼來人,掂量著是閑逛的,抬手就是一口酒。他體格龐大,聲音洪亮,脖子上掛著雕刻名家丁國良早年製作的核桃珠串,市價10 萬。「鬼市」的生意,41 歲的胖哥已經蹲了十多年,身家可以依靠8 家燒烤店和1 家文玩店加持。再回到「鬼市」,他不過是為了找四面八方的老朋友喝酒。「我就是找點擺地攤的感覺。」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以往的表述中,「鬼市」總被描述成一個「不見天日」又魚龍混雜的存在:每周三凌晨3 點開市,買家手持電筒,安安靜靜地在一片五六百平方米的市場里挑貨,遇上喜歡的就帶走,不能問價、不能還價、更不能問從哪裡來,買了吃虧自己負責,撿了便宜自己發財——這多少暗合了人們對於江湖的某種想像:在現代商業精神無孔不入地滲透進人們生活之時,會不會有一個領地保留著古老的交易模式?如果契約精神不是建立在商品本身的價值上,而是建立在共同的心理認同上,市場將會演變成怎樣的狀態?


路邊小店黃色的燈光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地上投射出細碎的光,黝黑的中年婦女將手電筒擺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攤主們將汽車一排排摞在市場里,車距不超過10 厘米,又從後備廂中掏出寶貝,一件件碼在地上。市場前幾年成立了管理辦公室,每個攤位需要上繳150 元左右的攤位費。十年間,這筆費用增長了100 元。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除了北京本地的「倒爺」,這裡還充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遊街藝人。他們乘坐周二晚上到北京的火車,擺一個通宵的攤,第二天上午又趕去下一個城市的市集。對於他們而言,「鬼市」和其他地方的夜市並無二致。

除了小部分現代的生活用品,「鬼市」售賣的物品主要有數碼產品、文玩古董、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比如最老版本的諾基亞手機、80 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人書、文革年代的勳章以及一些真假難辨的明清字畫和器皿——如果不是用來做電影道具,這些物品幾乎已經喪失了實用功能。但是,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北京「鬼市」,更像是收藏品的初級買手市場:人們不會在燈火通明的年代再去在意這個煤油燈是否能照明,但會在意這個煤油燈會不會升值。


策略


「鬼市」的出現本就有一個特別清晰的指向:錢。


清朝晚期,王公少爺敗家,拿了家裡的寶貝出來賣,但又怕被人發現,於是「見物不見人」。鼎盛時期,皇城周圍集中了8 個鬼市。稱之「鬼市」,可以解釋為兩層意思:一是市內有詐,集中了很多非法渠道獲得的、摻假的東西;二是開市時間特別,凌晨天黑前營業,太陽出來就收攤。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延續至今,北京「鬼市」就只剩下大柳樹鬼市。早年神乎其神的規矩逐漸打破,但交易始終是「鬼市」的核心:賣家靠賣貨收錢,買家靠收貨滿足自己的收藏慾望或者轉手高價賣出賺取差價。胖哥預計,「鬼市」的買家中,大部分是做倒賣生意的「二道販子」,便宜是這裡的最大標籤。


一對剛開始在「鬼市」擺攤的年輕夫婦杵在一堆貨品中央,旁邊一個「老炮兒」模樣的人帶著濃重的北京口音傳授經驗:「來『鬼市』的都是撿漏的,你價格得便宜,讓人覺得跟不要錢似的。」

西餐廳老闆祝凱熱愛老玩具和早期的美國貨,曾經在「鬼市」上淘到過價格非常低廉的東西,比如用五六十塊錢買了在網上被炒到五六千的美國「椰菜娃娃」,一個30 多斤的樹脂西瓜太郎擺件,60 元入手,最後以2500 塊錢轉手到了下家。從事摩托車賽車行業的程方文曾花60塊錢分兩次收了164 個第一代皮卡丘的擺件,在二手平台「閑魚」上以2800 塊錢賣給了一個北京朝陽區的買家。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它就是一個撿破爛的地方。東西想像不到的便宜。」藝術家李明鑄說。自2003 年起,他就是「鬼市」的常客。當時,「鬼市」還是一個無人管理的自由市場。2014 年,李明鑄甚至辦過名為「鬼市」的展覽,用於展出十幾年來從各地「鬼市」淘來的物品。混跡多年,李明鑄撿過一個「大漏」。他曾花低價在「鬼市」買了一個佛塔上的經幢,最後以150 萬的價格轉給了下家——「懂的人買了懂的東西,它就值這個錢」。這樣的「撿漏」故事在「鬼市」並不鮮見,但便宜不意味著不講策略——正因為無人評估舊物的現實價格,講價過程就更像是買賣雙方心理博弈的過程。


祝凱的策略是「不管多便宜都要砍價」。「鬼市」只有「規矩」,沒有現代商業的誠信,說定了價格賣家又反悔的事情時有發生,祝凱就見過幾起因此而生的打架事件。因此,即便價格已經低於心理價位,也要努力殺價,讓賣家確信這就是個不值錢的垃圾。


胖哥也會使用這一招。除了賣貨,胖哥也經常在「鬼市」淘現貨,加價放到自己的貨攤上賣。他賭的是自己更懂行。買貨時,他會先從行家的角度捧貨,再以挑毛病的方式貶貨,一旦對方有所遲疑,就意味著他對於貨真貨假心裡根本沒底。利用心理鬆動的這一剎那,價格刷的就降了下來。文玩市場浸淫多年,胖哥心裡有譜:在鬼市賣貨的人,80%都不懂。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他沒有概念。我十塊錢買來的,賣了五百,已經證明我很有能力了,但這跟物品本身的價值是不匹配的。」李明鑄分析。「『鬼市』是收藏市場排價最底層的地方。」胖哥這樣總結。


對於很多收藏品而言,「鬼市」是價格節節攀升的起點。那些來這裡閑逛的普通收藏者、文玩商販、藝術家為或真或假的民間藏品不斷加持,使之最終從一件流於民間的「地攤貨」晉陞為拍賣會上賣出高價的孤品。


鏈條


胖哥的發家史始於1995 年,幾乎算是北京末代「倒爺」。20 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批倒買倒賣小商品牟利的小商販。在價格雙軌制的年代,他們利用計劃內商品和計劃外商品的價格差獲取利益,隨著90 年代以後市場經濟的發展,「倒爺」才逐漸消失。


胖哥的生意邏輯與之相似。這個14 歲就因體育特招而入伍、18 歲就退伍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比別人更早地開始了原始財富的積累。


在鐵路系統工作兩年之後,胖哥開始在北京文玩的集散地之一潘家園擺地攤,第一天就掙了500 元。當時,他一個月的工資是140 元。胖哥當即決定辭職,到遠郊區縣收貨。他經常騎自行車到北京周邊或者河北去住幾天,收一些類似於鼻煙壺、翡翠的煙袋桿的老物件,拿到北京、張家口、石家莊的市場上賣,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掙三四萬。


現在「鬼市」上能看到的老物件,大多數都是「倒爺」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的。在迅速迭代的中國社會,大多數人都只對新鮮事物趨之若鶩,而對那些舊物不顧一屑或者一無所知。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李明鑄認識一個山西「倒爺」,花幾百塊錢收了一件貨真價實的皇帝龍袍,轉手1800 元賣給了北京文玩店的老闆,後來這件龍袍又輾轉到了商人手裡,現場十幾件的拍賣品中,就只有這件龍袍拍出了幾百萬的高價。山西「倒爺」一下子垮了,妻子嫌棄他有眼無珠失了財,離了婚,「倒爺」從此垂頭喪氣,再無往日風采。


據胖哥介紹,從「鬼市」流通出去的收藏品主要會經歷這樣的升值過程:有實體店的商人收購、有懂行的藝術家、收藏家加持,才能在拍賣會上賣出高價。換言之,即便那件龍袍擁有幾百萬的價值,只要還在第一級的「倒爺」手裡,賣出幾百萬的價格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李明鑄直截了當地說:「其實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這個東西在你手裡根本賣不出這個價。」


所以倒買倒賣五年之後,胖哥審時度勢地從小攤販拓展到了文玩店店主的角色——這種身份的轉變能為他的貨品帶來更多的附加值。但也因在流通體系中身份的不同,李明鑄和胖哥在關於「賣家要不要留貨」上有明顯的分歧。


胖哥說,賣貨的都是把好貨留著,差的貨先賣掉。「誰不知道老物件都是越捂越值錢?」


李明鑄則認為,買賣人必須讓貨品轉起來,留好貨、買次品是不規矩的。


但不論是胖哥還是李明鑄,都感覺到「鬼市」越來越亂了:清代以前的器物幾乎沒有,而淘到好東西的概率也越來越低了。李明鑄甚至戲謔說去「鬼市」是為了鑒寶:只有了解到低級市場造假工藝已經爐火純青到什麼地步,才敢在面對真品時看出細節的不同。


有一次,李明鑄看到了石頭打磨的文房四寶,賣相優質,十分心動,聽到五六百的價格,猶豫一番後放棄了。後來,他在別的市場看到了相同的物品:進價為三十。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變化


「鬼市」變了。在所有多年浸淫「鬼市」的人眼中,這是一個可以迅速達成共識的事實。


今年夏天開始,媒體對於「鬼市」的持續報道吸引了大量的新興人類:有成群結隊去「逛街」的,有拍照在朋友圈顯擺的,還有做直播的……已經連續去「鬼市」五年的程方文對此很生氣,覺得嘈雜的人群污染了「鬼市」安靜的氛圍。這個90 後的年輕人熱愛火柴盒系列的小汽車,每次去「鬼市」只為這一個盼頭,但依然樂此不疲,以至於每到周二下午就開始激動萬分。然而,當「鬼市」在日漸為人所知的今天,程方文卻有了些許的厭倦,他語氣激動地捍衛著淘貨者的私有領地:「一幫少男少女,來cosplay 了,你幹嘛來了,買東西還是幹嘛來了?」


互聯網的觸角自然也延伸到了這裡。以前的攤販對於不懂的貨,覺得沒虧也就賣了,現在則會用淘寶拍照、了解價位,然後才會出手。


「水漲船高。」同樣每次都去的祝凱說,「人多了,需求多了,賣的東西自然就貴了。」2010 年剛開始去「鬼市」時,祝凱恨不得每次都把汽車的後備廂塞滿,但現在他卻經常空手而歸。


祝凱和程方文都等待著冬天的來臨。北京寒冷的天氣會過濾掉湊熱鬧的看客,留下那些真心淘貨的買家。他們期待回到這樣的年月:「鬼市」鮮有人知,人們手持電筒,安安靜靜地等待心儀物品跳入眼睛的那一瞬間。然而胖哥卻覺得,「鬼市」未必等得到這個冬天了。「鬼市」的周圍,已經有建築工地的影子。沒有人知道,這個距離天安門僅14 公里的城鄉結合部還會存在多久。


這些年,胖哥在「鬼市」的生意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很多影視劇的導演或者劇務會到「鬼市」淘舊貨用於年代戲的拍攝,也會從胖哥手上收貨。胖哥機靈,一批貨高價賣給劇組,等拍完戲,再花些錢買通劇務,低價回收,然後再賣給下一波拍戲的人。對於他來說,這是100%躺著掙錢的事兒。

「鬼市」的江湖規則,爾虞我詐



做文玩買賣21 年,算上這十年燒烤店的營收,胖哥早已賺得金缽滿滿。但有時,他也會悵然若失:十年前賣掉的好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當時覺得掙了兩三萬,足夠了,可留到現在,就不是兩三萬的事兒了。前些年胖哥結了婚,現在有了一個4 歲的孩子,他時常反思:「這玩意兒是掙錢,可掙到什麼算夠呢?永遠沒夠。」


在「鬼市」深深淺淺的江湖裡趟了十多年,年過不惑的胖哥突然有了一個浪漫的想法:等孩子稍大一些,他就離家遠行,周遊名山大川,旅費不夠了,就跑到當地的「鬼市」就地買現貨擺攤,掙下一趟行程的盤纏——反正,只要有買東西的眼光和做生意的頭腦在,「鬼市」上混過的人總不至於太差。


(完)


編輯= 宛冬 攝影+ 後期= 鄧熙勛 採訪+ 文= 徐雯 妝容= 欣欣 道具= 左先生 編輯助理= 楊堃 特別感謝= 李明鑄+ 祝凱+ 胖哥+ 程方文


首發於《男人裝》官網enrz.com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分享到朋友圈才是義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男人裝 的精彩文章:

名人留下過哪些古怪的遺囑?
還在斗圖?現在已經開始鬥雞湯文鏈接了
馬來西亞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性感尤物?
當宅男死後,收藏的娃娃和手辦怎麼辦?
還有哪些不按套路的小電影,毀了你童年

TAG:男人裝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宋朝竟然有「鬼市」?《河神》里的鬼市並非瞎編
辛峰‖張家堡:「人市」與「鬼市」
鬼市。
鬼市的傳說,為什麼說鬼市是淘金的地方?
什麼是古玩「鬼市」有什麼規矩?
凌晨開市,至曉而光,廣州的鬼市
北京鬼市眾生相——傳奇潘家園
逛鬼市!探秘北京唯一倖存的「撿漏」聖地
凌晨三點北京鬼市,你逛過嗎?
古玩地攤為什麼叫鬼市?
恐怖漫畫:鬼市-殭屍王
美女探秘西昌「鬼市」,極品南紅料子竟是這麼來的!
揭開古玩「鬼市」的神秘面紗,你敢逛嗎?
南福北潘,文玩鬼市中的北喬峰和南慕容
揭秘│古玩地攤為什麼叫鬼市?
這樣的鬼市你見過嗎——繁忙如菜市場的海口古玩街
號稱濟南「潘家園」,有早市有鬼市有意思!
搞笑鬼故事:鬼市
舌尖上的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