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被小衛星改變的少年

那些被小衛星改變的少年

原標題:那些被小衛星改變的少年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孫慶玲來源:中國青年報(2017年01月23日11版)


周五上午不到11時,北京市八一學校高二(1)班的蔣以恆來到學校剛剛改建完的一間教室里,這裡已經聚集了十幾名學生,他們正圍在電腦前緊盯著屏幕。

「這裡是我們的地面站。」蔣以恆說。學生們盯著的圖像叫「瀑布圖」,每天上午和晚上的11點左右都是他們能接收「八一·少年行」衛星信號的時間段。蔣以恆他們就是來等待接收當天的衛星信號的。


這一天,他們準備完成校歌的下載並進行播放。


載荷、對地傳輸、衛星、發射……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詞語代表的是尖端科技、代表的是航天和太空,似乎與普通人的生活離得很遠,與十幾歲的少年更是不沾邊。


但是,就在去年,八一學校的30餘名中學生,在航天專家的指導下,全程參與研製了一顆低軌道科普衛星,主導完成了衛星4項載荷的設計,並且在去年12月28日成功地將這顆名為「八一·少年行」的衛星發射到了太空。

這顆屬於孩子們的衛星,將完成對地拍攝、無線電通信、對地傳輸音頻和文件以及快速離軌試驗,比如可以跟蹤拍攝霧霾、颱風等天氣現象,支持全球無線電愛好者開展通聯活動等。此外,《東方紅》、北京市八一學校校歌等音頻文件也隨這顆衛星一同升空,地面將接收解碼後播放。


衛星上天了,孩子們的生活又回到學習、考試、補習這條軌道上來。


但是整整一個學期為衛星忙碌的日子,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發生了改變。


航天其實也不難!中學生也可hold住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科學家。」高一(8)班的任健達說,他最喜歡研究機器人,喜歡漫威電影中的發明家「鋼鐵俠」。

幾乎每一個孩子從小都有一個當科學家的夢想,幾乎每個孩子也都有過飛上天去的夢想。


不過,在孩子們的概念中,科學和科學家都是很遙遠的事,「我覺得科學是很神秘的東西,在我的印象中科學家的樣子就是:一個穿著白大褂的老人手裡搖晃著一個做實驗用的瓶子。」蔣以恆說。航天更是高不可攀。


不過,這一次,孩子們突然覺得科學、航天原來離他們不遠。


去年四五月,學校發出了科普衛星研製團隊成員的招募,同學們報名異常踴躍。很快一個小小的團隊組成了。


緊接著孩子們在暑假中迎來了第一期的培訓。

「來給我們講課的都是航天三院、五院的專家和元老。」八一學校國際部高二的徐依菲同學說,跟航天相關的各個系統專家都來給他們講課,據了解,給孩子們上課的是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


「我第一次知道還有那麼多種衛星。」徐依菲說,雖然平時很少接觸到這些內容,但是孩子們覺得這些知識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見過,似乎是把知識進行了新的組合,「有點兒像科普」。


通過一個星期的集中授課之後,孩子們開始自己動手製作。兩個星期後孩子們做出了一顆模擬星。


「最初的時候,孩子們真的覺得航天不難。」八一學校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李銳說。

也許這正是此項目設計的初衷:讓更多孩子因為純粹的喜歡而去接觸科學。


「小時候就覺得衛星導彈能飛上天很厲害,航天人都是英雄般的存在。正好學校有這個項目就參加了。」任健達說。


不少孩子說,自己就是因為好奇、好玩,才「撞」上了這個項目。


「這些孩子不是我們選拔出來的,而是自願報名來的。有些孩子來了以後覺得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有趣,就退出了,也有的孩子因為好奇而加入。」李銳說。


有專家就曾指出,很多科學研究最初都源自這種好奇和好玩。只有當孩子們覺得科學不是高高在上的時候,才會敢於去嘗試,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科學。


航天真的好難!「不能出絲毫差錯」


不過,當孩子們深入參與研究的時候,他們才真正知道航天真的不僅是好玩而已。


11月,孩子們迎來了二期培訓。


培訓是在南京理工大學進行的。


一期的時候,學生們每個人會獨立負責一個系統,到了二期培訓的時候,所有的學生被分成了6個組,每個組負責一個系統,比如:結構熱控設計組、計算機設計與編程組、軌道姿態組,等等。


這回的培訓就更加專業了,知識也深奧了很多。


「剛開始時,南京理工大學老師講的東西我們都聽不懂,大家都很崩潰。」很多孩子跟徐依菲有類似的感受。


雖有專業老師的指導,但關於衛星研製的知識和操作深奧複雜,不少知識是大學階段才會講授的內容,而這些沒有專業基礎的中學生完全是從零開始學起。


「我們組的學習內容非常理論化、抽象化,非常不好理解。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編程,第一次接觸STK這種專業軟體。」高二(1)班的李潞芸說。


李潞芸參加的是軌道姿態組。


對於這些孩子,知識難度的增強應該是他們能想像到的困難,而擺在他們面前的真正困難其實是:任務繁雜但是不能出現任何一個小的紕漏。


動手能力一向很強的任健達加入的是結構與熱控組,要參與衛星的裝配。衛星的裝配每個環節的要求都很嚴格,一環緊扣一環,操作過程中是絕不允許「手抖」的。


這些從小玩樂高、機器人長大的孩子,突然感到了組裝衛星這項工作的不輕鬆,「僅螺絲釘就有很多類型,每個螺絲釘都必須安裝準確,平衡度測試也不能出任何差錯。」任健達說。


「有個瞬間我腦海中閃過了後悔來南京的念頭。」跟李潞芸同組的高二(2)班劉黎明說,「面前總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數據,而且任何一個數據都是不能出錯的。」


「孩子們參加了一輪輪評審會,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李銳老師說。


「研討會磋商至深夜,只是為了一項發生幾率非常小的故障的後備措施。」學生朱迅說。在一輪輪的評審中,專家們不停地討論各種方案可能出現的情況,每一種情況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孩子們漸漸理解了航天的工作方式,明白了發射中哪怕出現一點點的偏差也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


經過一小段時間的調整,孩子們慢慢地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狀態。


任健達和其他小夥伴們幾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點左右。


「在彙報的前一晚,我們組一起準備到深夜,只想讓彙報更加嚴密完整些。」李潞芸說。


為確保模型的準確無誤,孩子們一次次進行模擬,反反覆複測試。「有時他們晚上根本沒時間吃飯,老師買來了南京特色鴨血粉絲湯,孩子就一隻手夾出兩口吃,另一隻手仍在算軌道。」李銳說。


終於,孩子們堅持走到了衛星發射這一天。


「聽到點火的指令時,我期待著,祈禱著……遠處的發射場,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隆聲,當時甚至感覺到腳下的大地都在微微振動,那振動直達我的心底。」李潞芸這樣記錄發射時的場景。


這大概就是科研工作最誘人的地方:當你解決了難題就會成就感倍增,而且難度越大成就感就會越大。更何況,孩子們正在參與的是把衛星放上天這麼激動人心的事情。


遭遇失敗如何歸零 未來的路清晰了!


發射的日子,對於孩子們來說註定會成為一個紀念日。


不過,當所有震撼都歸於平靜之後,徐依菲說令她印象最深的是,那天自己手裡緊緊攥著的一疊A4紙。


「上面寫著各種預案。」徐依菲說,「整個等待發射的過程我腦子裡都在想:如果發生了什麼情況,我要馬上判斷出是哪裡出了問題、出現的是什麼問題,還要馬上給出處理辦法。」


出現問題立刻給出備案,這麼多天的航天經歷教會了孩子們如果失敗如何歸零。每一步都是關鍵一步,但是一旦出現問題再關鍵也得歸零,使用替代方案。


這些孩子剛參與的時候,多少都有些糾結:既覺得項目有意思吸引人,又擔心項目會牽扯太多精力影響學習。


「我期中考試成績就不太好,之前都是班裡20名左右。期中成績下滑了很多。」蔣以恆說。


以前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可能會患得患失,參加項目的時候想著學習,學習的時候又想著項目。最終讓自己背上了巨大的包袱。


現在,他們有了「歸零」「預案」的思維方式,雖然每天的學習生活仍然很辛苦,「但是目標變得更清晰了,做一切事情都有了動力。」徐依菲說。


在去南京的路上,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書並完成學校的作業;蔣以恆在期中考試結束後也決定繼續參與小衛星的項目,每天把衛星研製之外的時間全部利用起來,狂補落下的課程。


現在這些孩子會時不時地到學校的「地面站」等著小衛星的信號,他們中的不少人也暗暗立下志向將來學習跟航天相關的專業。


其實,孩子們的將來還有太多未知數,不過,曾經仰望星空的孩子也許會把理想放飛得更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京港地鐵上線紅樓年俗專列 座椅旁張掛對聯
中國古代逢年過節穿什麼?綾羅綢緞各有講究
研究表明:智力最差的雞與學步期孩子智力相當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假藥丸!你的「小祖宗」上線了

TAG:中國青年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衛星,到底有多小?
發明世界上最小衛星的人,還只是個孩子
我們的月亮是怎樣誕生的?小衛星合成大月球
望遠鏡竟然發現鳥神星有一顆小衛星
震驚!望遠鏡竟發現鳥神星有一顆小衛星
每天隨時能向太空發射小衛星?某超級大國又要搞大事情
「小衛星」能為我們干點啥?
月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的小衛星,出自俄羅斯一個年輕的科研團隊!
小衛星發展正當時,成長之路靠擔當
科學家主動出擊:50個小衛星將飛往300個小行星,以阻擋其衝撞地球!
科學家主動出擊:50個小衛星飛往300個小行星,阻擋其衝撞地球!
滿天星 美將以廉價矽谷小衛星追蹤朝導彈
未來10年將發射3600顆小衛星,它們乘坐什麼樣火箭上天最好?
哈勃望遠鏡拍到太陽系超小衛星火衛一
小衛星近期熱點應用綜述
2018年,小衛星將搭「班車」去太空
日本將發射全球最小衛星運載火箭
國產小衛星排隊升空 服務井噴近在眼前
微小衛星注意!「太空巴士」長征十一號明年航天日發車,「組團」上天購票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