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近,別讓中華傳統禮儀漸行漸遠
借用南懷瑾的一句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在現今社會,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不難看出,如今整個中華大地逐漸地意識到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各種保留傳統手工藝,弘揚中國節日,宣揚國學文化,尋找最美工匠人的節目層出不窮,網路的普及化也帶動了文化的推廣性。
隨著新年的逐漸走進,我們也將迎來中國的最大節日——春節,然而,年輕的人們似乎除了知道春節是大團圓節之外,再無了解。今天小編就總結一下,讓大家多多了解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文化。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關於春節拜年,祭祖,也要用中國人自己的禮儀,如:三叩九拜,拱手禮,作揖,空手禮。
點擊文章閱讀原文——避免道教宮觀跪拜醜態,不講禮儀,何談心誠!
《甄嬛傳》中溫太醫的扮演者張曉龍教大家中華傳統禮儀。
(文章為道山不老整理,玄都工作室,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親情鏈接:微信公共平台「大孤山玄都宮」第一時間了解道教新聞諮詢、相關道教活動、道教知識、加入我們從這一刻開始,期待您的訂閱!

※隱仙派獨門功夫——全身觀照
※大年初一敬「頭香」的正確姿勢!必須知道
※猴年還沒過去,犯太歲的小浪蹄子們先不要高興太早!
※最接地氣的草根神仙——灶王爺
※每一個出馬仙其實都是被「選招」的孩子
TAG:道山不老 |
※那些與我們漸行漸遠的傳統禮儀,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消逝
※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禮儀篇:行走之禮 拜賀慶弔之禮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中華禮儀盡在於此
※剛剛傳出的中華現代禮儀大全!趕緊保存吧!
※韓國女星初見中國傳統禮儀,紛紛表示驚呆了
※過年了,傳統禮儀不能丟
※德國青年:一些中國人尚未開化,他們不懂社會禮儀的概念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中華禮儀盡在於此
※日本人自認禮儀之邦,崇尚中華文化,卻對中國人一習慣極為鄙視
※老年間土匪特有的禮儀和暗語:內行,通行無阻;外行,寸步難行
※長幼有序,尊卑有禮,中華姓名中的文化禮儀
※拍照中的姿態禮儀
※中華千年禮儀之邦,留下來的敬人雅語,值得現代人收藏!
※海軍的基本禮儀,也是全世界海軍通用的禮儀,它就是「滿旗」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清朝時期外國使節為何屢屢在覲見禮儀上與中國發生衝突?
※中華傳統禮儀與國家形象論壇簡報
※中華傳統禮儀:用筷十二「忌」,不能不知的禮儀,一定多看幾遍
※梅根又在前幾天閱兵中,違反了皇家禮儀?
※官員上朝禮儀,從「坐」和「站」到「跪」,中間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