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中日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

歷史上中日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

歷史上中日兩國之間發生的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你肯定想不到是在唐朝

最近,教育部修改了「八年抗戰」的說法,改為「十四年抗戰」,也就是把抗日戰爭的起頭向前延伸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日作為鄰國,互相之間的競爭和戰爭是免不了的。 那麼你知道在歷史上,中日兩國之間發生的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下面小編就大家一起來看看中日歷史上的第一次戰爭。

歷史上中日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

最早中日戰爭

中日第一次戰爭碰撞背景:

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其中,北邊的高句麗地跨朝鮮半島北部和遼東,實力最強,隋煬帝、唐太宗多次征伐,也未能消滅它。百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新羅在半島東南部。高句麗與百濟聯手進攻新羅,新羅難以支撐,向唐朝求援。

三國中,新羅與唐朝關係最好。「小弟」來求援,「大哥」不能不管,好歹唐朝也是當時東亞的國際仲裁者。唐高宗於是向百濟發去璽書,要求其罷兵。但是百濟依仗有高句麗在北邊幫它擋著,認為唐軍過不來,所以並不理睬,繼續猛攻新羅。顯慶五年(660),唐高宗派左衛大將蘇定方統水陸軍13萬人,從山東渡海,進攻百濟。這樣一支大軍,哪裡是百濟可以抵擋的?很快,在唐羅聯軍攻擊下,百濟王扶余義慈投降,百濟滅亡。

蘇定方接到唐高宗的命令,率部繼續北擊高句麗,包圍其首都平壤,不克,就撤圍歸國了。在百濟這邊,他留下郎將劉仁願鎮守百濟都城泗沘,又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安撫百濟民眾。但是王文度不久就病死了。百濟僧人道琛和大將鬼室福信見留守唐軍勢力薄弱,只有不到一萬人,就聚眾反唐,佔據周留城,掀起百濟復國運動。一時之間,百濟全境都起來響應。

鬼室福信雖然聲威大震,但是畢竟不敢自己稱王,他需要找一個百濟王族來做王。此時百濟王族大多都已經被遣送到長安去了,於是鬼室福信想到了在倭國做人質的王子扶余豐(史書上又作「扶余豐璋」)。九月,他遣使到倭國,請求援助,同時請求將扶余豐迎回國內做百濟王。

當時日本的齊明天皇是女性(日本古代女天皇很不少),但是實際上大權掌握在她的兒子中大兄皇太子手裡。這個中大兄很不簡單,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他實際主持的。為了維護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影響,日本最高統治者決定出兵援助百濟。

中日第一次戰爭正式啟動:

扶余豐回到百濟之後,就和鬼室福信一起率軍包圍了劉仁願。

大唐朝廷得知後,派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接替死去王文度。由於兵少,寡不敵眾,部下都想西歸唐朝。劉仁軌說:「雖然敵人勢大,但是我們如果出其不意,是可以擊敗他們的。如果戰勝了,自然也就安全了。然後我們分兵佔據險要地方,再請朝廷速派兵船前來增援,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永清海外。如果我們放棄了熊津,那麼百濟就會復興,我們就前功盡棄了。我們現在以一城之地,居於敵境中心,如果稍有閃失,就會成為俘虜。如果棄城跑到新羅去,又是做客人,寄人籬下,如果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追悔莫及。更何況鬼室福信為人凶暴,殘虐過甚,扶余豐對他猜疑忌憚,上下離心。所以,我們現在最適合的策略,就是堅守觀變,乘便取之,不可輕舉妄動。」大家見他分析得有理,就都聽從了他的意見。

劉仁軌發新羅兵,一起去救劉仁願。百濟軍就解圍而去。兩支唐軍會合,力量仍然不強,只能休整固守。不久鬼室福信殺了道琛,吞併了他的兵馬,聲勢更大了。百濟軍以重兵守衛真峴城,這裡臨江高險,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劉仁軌引新羅之兵,趁著夜色登城偷襲,一舉佔據該城,打通了新羅運糧過來的道路。

百濟那邊,新國王扶余豐與迎立他的大將鬼室福信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扶余豐最終殺了福信,造成內部動亂,人心渙散,嚴重損傷了百濟的力量。扶余豐又遣使往高句麗及倭國請兵,以對抗唐軍。而唐朝也終於派出了援軍,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兵7000渡海,與劉仁軌等會合,士氣大振。

唐軍諸將開作戰會議,有人說:「加林城是水陸要衝,應該先進攻它。」劉仁軌說:「加林險固,如果我們急攻,就會傷損戰士;如果我們圍困它,則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是敵人的巢穴和根本,是其主力萃集之處,如果將它拔除,則其他諸城自然會望風歸降。」於是孫仁師、劉仁願及新羅王金法敏率領陸軍,向周留城進發。而劉仁軌自己則親自與杜爽、歸降的百濟王子扶於隆等,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史書中又稱「白村江」,今韓國錦江),與陸軍會合,一起包圍了周留城。

倭國齊明天皇御駕親征,結果老太太經不起舟車勞頓,死在路上。中大兄皇子接過最高指揮權,派倭國主力渡海前往百濟。663年八月,在白江的出海口,雙方主力相遇,中日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大對決。

歷史上中日第一次戰爭在什麼時候?

最早中日戰爭

此役,唐軍約13000人,而倭軍則達42000人。新羅、百濟參戰軍隊各約5000人。唐軍戰船170艘列陣於白江口。而倭軍有戰船1000多艘。雖然倭軍有數量優勢,但是當時兩國科技、造船工業水平都不在一個檔次上,唐軍的船更大更強,倭軍小船根本不是對手。但是倭軍仍然勇氣可嘉,主動向唐軍艦隊發起衝擊。唐軍嚴陣以待,倭軍根本無法動搖唐軍陣線分毫。

碰了釘子之後,倭軍將領與百濟王扶余豐開會,計議說:「只要我們勇敢爭先,一定可以震懾敵軍,他們就會自己撤退。」這算是什麼策略?毫無具體計謀和布置,只是一味蠻幹罷了。於是倭將們各率部下戰船,一窩蜂地向列成堅陣的唐軍艦隊衝去。劉仁軌一見敵人雖然氣勢洶洶,卻毫無章法,便胸有成竹地將唐軍船隊分為左右兩隊,鉗形包抄,反而將數倍於自己的倭軍包圍。倭軍被擠壓在狹小的海面上,船隻無法迴旋,互相碰撞,簡直就像一場大型的踩踏事故,亂成一團。而外圈包圍的唐軍則得以充分發揚火力,用各種武器殺傷倭軍。

要知道,中國可是發生過赤壁之戰的著名戰例的,火攻的強大威力,中國的將領們都銘記於心。眼下倭軍擠成一團,無法有效運動,又給了劉仁軌再次進行火攻的絕好機會。一時之間,400艘倭船就熊熊燃燒著下沉,整個大海都被火光染紅了。倭軍落水溺死者不計其數。

扶余豐在混亂中逃跑,不知所終,唐羅聯軍只是繳獲了他扔下的寶劍。百濟余部見大勢已去,全都投降了。

中日第一次戰爭,戰役以唐羅聯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白江口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而它的戰略影響則更加深遠。

由於失去了百濟這個盟友,5年之後的668年,高句麗就被李勣率領的大唐軍隊消滅了。新羅在唐朝支持下終於統一半島。而中日兩國在戰爭中互相摸到了底,日本人經此慘敗,深知自己的國力遠遠無法與大唐抗衡,社會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水平、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遠遠落後,從此放棄了與唐朝一爭高下的念頭,傾心向擊敗自己的對手學習,恢復了中斷幾十年的遣唐使,大規模而全面持久地引進中國文化。

可以說,白江口之戰基本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本文由平行學社(在線文學分享學習交流平台)編輯發布!

全國文學、歷史愛好者的聚集處~歡迎大家來勾搭~

微信搜索:平行學社(px_xueshen)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歷史與文學的魅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行學社 的精彩文章:

文化丨可別貼錯了,「福」字不一定倒貼!
歷史丨明朝時期中日兩國關係如何?
文化丨消失的年味:過年其實應該過滿一個月
中國古代是如何選官的?
歷史丨秦軍為什麼那麼強?

TAG:平行學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史宴:中日歷史上第一次曠日持久的戰爭
【歷史】第一次中東戰爭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有一段時間是停滯的,那個時候日本在幹嘛?
在抗日戰爭中,日本女人都做一些什麼?
從三次中日戰爭看,清朝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後果有多嚴重?
戰爭是多麼的殘酷:一位老將軍在上甘嶺戰役時寫下的日記
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日本最大的錯誤只因為這一句話!
中日第一戰,血戰白江口,一場讓日本打出千年唐化的戰爭
抗日戰爭的一代戰神,最後晚年是這樣度過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在中國留下十幾萬女人,她們最後怎麼樣了?
銘記歷史:紀念日本投降日,如果中日再次打響戰爭,最終誰會贏得戰爭,大家來分析一下
中越戰爭中,我軍唯一一次0陣亡的戰役,是哪一戰?
第五次中東戰爭後,為何沒有再爆發新的中東戰爭?真實原因有三點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七大甲級戰犯,最終下場就是這樣
二戰時日本一特殊兵種,以肉體支持戰爭:每天很多人,一次2日元
被日軍宣稱是「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的渡海作戰」是哪一次戰鬥?
為什麼抗日戰爭打了四年,我們才對日本宣戰
這是日本海軍第一次對外戰爭,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叫囂三個月拿下中國,有哪些城市沒有淪陷?
七年戰爭: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