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言:我們修學當如何把握自己發心

一言:我們修學當如何把握自己發心

一言破迷示道,一言所見不同。


做任何事情,都有發心與目的,我們修學佛法也有發心,有為世間福報平安而學,有為名聞利養而學,有為生死解脫而學,所以,發心也有很多種,我們凡夫粗心煩惱熾盛,自己內心隱藏的發心正因不易察覺,故在修學過程中,經常會事與願違,因為楞嚴經上說,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故修學過程中,要細簡自己的真實用心,而以正念攝之真為解脫而發心,故法華經云:佛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這一大事因緣而出世。所以,今天 一言為大家推出摩訶止觀中智者大師為我們詳述十種發心,大家思之擇正念而發真心。

一言:我們修學當如何把握自己發心


一言:我們修學當如何把握自己發心


出自《摩訶止觀。智者大師著》


發心更為三。初方言。次簡非。後顯是。

菩提者,此方稱是草木之心也。又稱矣栗馱,此方是積聚精要者為心也。


今簡非者,簡積聚草木等心。專在慮知心也。道亦有通有別。今亦簡之略為十。


1.若其心念念,專貪瞋癡。攝之不還,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惡。如五扇提羅者。此發地獄心,行火途道。


2.若其心念念,欲多眷屬。如海吞流,如火焚薪。起中品十惡。如調達誘眾者。此發畜生心,行血途道。


3.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欽詠。內無實德,虛比賢聖。起下品十惡。如摩犍提者。此發鬼心,行刀途道。

4.若其心念念,常欲勝彼,不耐下人。輕他珍己,如鴟高飛下視。而外揚仁義禮智信。起下品善心,行阿脩羅道。


5.若其心念念,欣世間樂。安其臭身,悅其癡心。此起中品,善心行於人道。


6.若其心念念,知三惡苦多。人間苦樂相間。天上純樂。為天上樂,關六根不出,六塵不入。此上品善心,行於天道。


7.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勢。身口意纔,有所作一切弭從。此發欲界主心,行魔羅道。


8.若其心念念,欲得利智辯聰,高才勇哲。鑒達六合,十方顒顒。此發世智心,行尼犍道。

9.若其心念念,五塵六欲,外樂蓋微。三禪樂如石泉,其樂內重。此發梵心行,色無色道。


10.若其心念念,知善惡輪環。凡夫耽湎,賢聖所呵。破惡由淨慧。淨慧由淨禪。淨禪由淨戒,尚此三法,如飢如渴。此發無漏心行,二乘道。


若心若道,其非甚多。略言十耳。或開上合下。或開下合上。令十數方足而已。舉一種為語端。強者先牽。


如論雲。破戒心墮地獄。慳貪心墮餓鬼。無慚愧心墮畜生。即其義也。或先起非心。或先起是心。或是非並起。譬象魚風並濁池水。象譬外魚譬內。風譬並起。又象譬諸非自外而起。魚譬內觀羸弱為二邊所動。風譬內外合雜穢濁混和。又九種是生死,如蠶自縛。後一是涅槃,如麞獨跳。雖得自脫,未具佛法。俱非故雙簡。前九是世間,不動不出。後一雖出,無大悲俱非雙簡也。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善惡染淨同,縛脫真俗等。種種法門亦如是。

又九法約世間苦諦。後一非苦諦。雖非苦諦,曲拙灰近,故雙非簡卻。


次有為有漏約集諦。後一非集諦。雖非集諦,曲近灰拙,亦雙非簡也。


次善惡染淨約道諦。後一是道諦。雖是道諦,亦如前簡。


次縛脫真俗約滅諦。後一雖是滅諦,亦如前簡。若得此意。


歷一切根塵,三業四儀,生心動念。皆此觀察,勿令濁心得起。設起速滅。如有明眼人,能避險惡道。世有聰明人。能遠離眾惡。初心行者,若見此意。堪為世間而作依止。


問。行者自發心,他教發心。答:自他共離皆不可。但是感應道交,而論發心耳。如子墮水火。父母騷擾救之。淨名雲。其子得病,父母亦病。大經雲。父母於病子,心則偏重。動法性山,入生死海。故有病行,嬰兒行。是名感應發心也。


禪經雲。佛以四隨說法。隨樂、隨宜、隨治、隨義。將護彼意,說悅其心。附先世習,令易受行。觀病輕重,設藥多少。道機時熟,聞即悟道。豈非隨機,感應利益。智度論四悉檀。世法間隔,名世界。隨其堪能,名為人。兩悉檀與四隨同。亦是感應意也。


更引論五,復次。


一明菩薩種種行故。說般若波羅蜜經。


二令菩薩增念佛三昧故。


三說跋致相貌故。


四拔弟子惡邪故。


五說第一義故。說般若波羅蜜經。


此五復次與四隨四悉皆不異。又與五因緣同。若不隨機惱他故。說於彼無益。若大悲雷雨,得從微之著。


論雲。真法及說者,聽眾難得故。如是則生死,非有邊非無邊。實相非難非易、非有非無。此名真法。能如此說聽,名真說聽。有三悉檀益名有邊。第一義益,名非有邊非無邊。故知緣起,能辦大事。則感應意也。


然四隨四悉五緣,名異意義則同。今說之。四隨是大悲應益。悉檀是憐愍遍施。蓋左右之異耳。言因緣者。或因於聖,緣於凡。或因於凡,緣於聖。則感應道交。當知三法,言味相符。則意同。


隨樂欲偏語,修因所尚。世界偏語,受報間隔。蓋因果之異耳。


便宜者選法以擬人。為人者觀人以逗法。此乃欣赴不同耳。


又五因緣者。


眾生信樂為因,佛說一法一切法。大菩提心也。於經是樂欲。於論是世界。


眾生有大精進勇猛,佛說一行一切行。則四三昧。於經是便宜。於論是為人。


眾生有平等大慧為因感,佛說一破一切破。獲勝果報,及通經論。於經論俱是對治。


眾生有佛智眼為因感,佛說一究竟一切究竟。得說旨歸寂滅。於經論俱是第一義也。


又五緣五復次者。


菩提心是諸行本。論舉種種行,蓋枝本之異耳。


四三昧是通修,念佛是別修。蓋通別之異耳。


勝報備說依正,習果報果。跋致偏舉習果,入位之相。蓋雙隻之異耳。


除經論疑滯者。經論是起疑執處。拔弟子惡邪者是起過人。人處異耳。


本末究竟等與第一義,名同易見。所以不異是為義同。又聖說多端。或次說或不次說。或具說或不具說。或雜說或不雜說。眾生稟益不同。或次益不次益。或具益不具益。或雜益不雜益。或四悉檀成五緣。五緣成四悉。或四悉成一因緣。一因緣成一悉。或一一因緣皆具四悉。四悉具五緣。如是等種種互相成顯。


還以三止觀結之。可以意知。又以一止觀結之。發菩提心即是觀。邪僻心息即是止。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普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慈普學社 |

您可能感興趣

貓咪在線教學,當幸福突然來臨時,要如何自己把握!
人,一定要悟透自己,學會欣賞自己,學會把握自己,學會心疼自己
佛法故事:我們唯有活好當下,才能把握自己不被世事所束縛
讓我們來教你 如何正確把握碎片時間
捨得為你放棄這些的男人,說明對你是真愛,要學會把握
女人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幸福
想讓女孩自然的喜歡上你,你要把握這四條「愛情準則」,別不懂!
魯加尼:我沒丟掉信心,我把握住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當女人說這幾句話時,就是在暗示你要主動了,不把握機會就是傻!
班主任如果這三個「時刻」叫你,那說明很器重你,好好把握機會
女人會「這樣」對你,顯然是在心裡已經把你當老公了,要好好把握
想自己當老闆?當你對一件事有4成把握時,請立馬開干!
女人不拒絕你這些,暗示你們之間「有戲」,要把握機會
如果女人給你這種感覺,你就可以進一步約她了,一定要把握好時機
女人內心喜歡你,才會對你有這些暗示,要把握住機會!
男人在這幾件事上不拒絕你,說明他喜歡你,學會把握住幸福呦
博經堂:如何能把握好自己的姻緣?
女人不拒絕你這些,暗示你們之間「有戲」,要主動把握機會
與其在路邊攤請睜眼瞎算命,不如自學周易把握自我
把握好這幾點,去親手設計屬於你自己的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