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門古老技藝在中國失傳了,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她為了尋回被遺棄的技藝……

這門古老技藝在中國失傳了,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她為了尋回被遺棄的技藝……




23歲和夥伴合夥開公司,


26歲徒步滇藏,找尋茶馬古道的遺迹

27歲燒窯制瓷、金繕、制香


這個姑娘從未停下腳步。



第一次見余晚是在她的工作室,


她過來開門,室內寬敞,幽香陣陣,

陽光從背後灑過來,她笑容單純,帶著陽光。




問起空氣中的若有似無的幽香,


她解釋是自製的鵝梨帳中香,


幹活兒的時候喜歡空氣瀰漫些,便選些熏著。




她招呼我們坐下,


收拾完手裡的工具,開始泡茶。


她說茶葉都是她自己每年跑茶山收來的,


可以放心喝。




泡茶時她神情專註,手法利落,讓人不忍驚擾。


她的茶似乎自帶了一種安靜的氣質,


一如人,沒有初見的緊張,不慌不忙,不緊不慢。






余晚是八五後,


畢業於人民大學新聞系,


畢業後,


她跟所有年輕人一樣對這個世界躍躍欲試,


之後,


她和小夥伴組建了一個和自己專業毫無關聯的項目公司。


光鮮的工作,順風順水,


讓許多人艷羨不已。






可在工作中,她卻覺得越來越喪失了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句著名的台詞: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很有趣。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


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


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


這就是體制化。」






在項目公司工作的時候,


一次,由於連續加班多日,


睡眠嚴重不足,引起了她心臟強烈不適。


獨居的她沒有任何求助方式,


意外瞥見床頭放著幾日前好友從西藏帶回的藏香。


情急之下,


點燃了它。


煙霧裊裊升起,


沒過一會兒,


她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身體裡面激烈的撞擊,


正在漸漸平息。


事情過去後很久,


雖然不能確定那晚究竟是香的玄妙,


還是只是一個巧合,


但是從那以後,


香成了生活里她情有獨鐘的物品。





於是,余晚開始研究香,


細細地研究了古代的幾本香方。



對不同香料進行配伍選用,


烹制香材、調香、合香、理香、曬香、


她連續幾天不出門,一次一次


現代制香旨意養鼻大有不同古法制香旨意養神,


理氣歸經。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堵高高的牆。


因為這堵牆,


人們的價值觀也因此被限制,


當她意識到這點時,


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靜下來為自己讀一本書、泡一壺茶、聽完一曲交響……


在她心裡,


時光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於是,在她26歲那年,


她毅然決然辭職,


在周圍眾多不解的目光中,


她獨自背包落地雲南西雙版納,


尋路茶山、採摘、晾曬、炒青……


茶基+工藝直接決定口感的過程,


讓余晚深深地著迷。




西雙版納旱雨季交迭,茶山的路以石和泥漿鋪就,


雨後茶葉生髮,採茶之路崎嶇而艱難。


不光要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


還要背負著重重的茶包


幾乎每個人都問過同樣的問題:你不怕嗎?






昔日的茶馬古道,


以及那些深深的「拐子」窩和馬蹄印,


早已被雜草淹沒和青苔覆蓋,


背夫們蒼涼的山歌和馬蹄聲也早已銷聲匿跡。




一個26歲的女孩用自己稚嫩的雙腳,


一次又一次「親吻」著那些高高低低、縱橫的溝壑與山嶺。


就這樣,余晚艱險難行中依然愛著茶山路。


她說:「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此生不訴艱險,亦不訴離殤。」








告別了版納後,


她開始搭車徒步,


歷時三個多月,


從西雙版納沿途經過思茅、然烏、波密、林芝,拉薩,


最終走到了日喀則。






人只有回歸到全然隨心的狀態,


生命中最珍貴的那一部分才會發光。






或許是因為制茶具的人大都不喝茶,


喝茶的人又不會燒制瓷器,


以至於愛茶的她,


苦苦尋不到順手的茶具。




27歲時,又是因為茶


她只身前往景德鎮。


在景德鎮斷斷續續客居的兩年里,


拉坯燒窯制瓷,


她寄情山水,


遊盪人間。


終於燒制出讓自己滿意的茶具。






茶具是易碎的,


那次,她最愛的茶具打碎,


她無能為力,


卻思思懷想,


於是,


那一次她遇到了金繕






金繕是源自中國的一門傳統修復技術,


之後這種技藝流入日本,


現在在日本發揚光大,


但在國內近乎失傳。




它是一種用天然的大漆黏合瓷器的碎片或填充缺口的工藝,


它會將破損的瓷片修復完整,


最後在破損部位表面貼純金金粉裝飾,


把破碎的瓷器修復,


就像是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


不隱藏,不遮擋,


光明磊落的把它修整,


不是還原,而是重建生命。


整個過程漫長而複雜,


而修復完的器物,


一種殘缺的美麗,


像是重新賦予了一次生命。






余晚迷戀著這種古老的技藝,


每一次修復的過程,


都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旅程,


寧靜的感受破碎與重構的生命。




金繕過程中使用天然大漆,


而90%以上的人對大漆會產生過敏反應,


余晚天生敏感性皮膚,便一直中招,


因為不能完全脫離過敏源,


過敏反應斷斷續續,反反覆復。


可能女生天生愛美,


自古以來的從事漆藝的女生便很少。




她說今年以來過敏就沒有間斷過,


經常滿臉紅腫,痛癢經常夜半騷擾,


嚴重的時候持續低燒不退。


趕活兒,鎮敏最快的方法便是吊瓶,


慢慢的從春天到冬天,


經常打完點滴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


坐在車上,


數著眼前掠過的路燈,


看著遊走的街景,一個人慢慢回家。




她說承受痛苦有時候很像是一種清洗。


而過敏之後恢復的皮膚會變得更加白皙細膩,


如同修復後已經完成的金繕作品。






她對金繕和制香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論,


我很喜歡她的傷口說。


她說金繕和合香都有修復的功能,


金繕修復器物傷口,


合香修復人體的調息功能,


而修複本身是雙向的。


兩種完全不同的工藝,


安定人心的力量和陪伴的心念卻是一樣的,


似乎和作品作者本人一樣,


內心豐盛安寧,她們溫厚,


有隱藏的力量。





品茗、制香、金繕,


手藝傳承千年,


自帶自己的靈性。




我問她,


是不是會和很多匠人一樣,擇一事,終一生?


她說: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


所有的生命藍圖都是自己畫下的,


很多東西必須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才能領悟,


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努力跟隨直到做到讓自己滿意。


沒有限制,也不給自己鏡框,


如果沒有故事,人生多麼寂寥。」


她似乎永遠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三毛有句話是:


我唯一鍥而不捨,


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


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


在我有生之年,


做一個真誠的人,


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


在有限的時空里,


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可能在這個時代,


有些人終歸需要做一些不計成本,


無謂代價的事情。











本文文字為「好報」原創,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微信群及你的朋友,無須獲得授權。

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











一生那麼短,


為何要平庸度過?




這是你拒絕平庸的開始


長按二維碼關注


↓↓↓↓↓↓




好報


做自己的生活大師!




為一款神奇山藥,他4年砸幾百萬還被罵傻叉,但這款山藥或許從此絕種…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報 的精彩文章:

這樣誠意滿滿的春節福筒竟然只賣59元!還有各種年禮隨機送……
他這一生最神奇的不是活了112歲,而是活出了三輩子的人生
這麼多人為了一款山藥發瘋,我們要說聲「謝謝」,也要說聲「對不起」

TAG:好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有一筆畫龍神技,畫一筆10萬!被中國丟失的技藝,卻在日本發揚光大
佛骨舍利是否真的存在,它的發現,牽出了中國失傳已久的技藝
《如懿傳》中被那些驚艷的非遺技藝搶了戲
匠人老去,種族瀕臨滅絕,鸕鶿捕魚:這門古老的技藝即將失傳!
一筆畫龍神技,畫一筆10萬!被中國丟棄的技藝,在日本發揚
那些幾乎失傳的日本國寶級技藝,如今正被時尚界寵愛著
拓跡,一種古代就開始流傳的技藝
曾被認為是巫術,能讓人起死回生,如今卻是中國最神秘的技藝
她是慈禧的五世外孫女,長得美不說,還有一門技藝,網友:非常厲害
傳世名畫被日本搶走,畫面放大,眾人憤怒,又一千年技藝丟失
他用傳承了千年的技藝,打造了這把銀壺
隋朝滅亡時,只有這兩位奇女子,靠自己的高超技藝,逃脫了魔爪
古代朝鮮半島的藝妓,個個貌美如花,技藝出眾勝過現在的韓國整容美女
厲害了!這個傳承上千年的傳統技藝,又火了!
她是中國第一柔術美女,技藝已經登峰造極,亮相後世界為之讚歎!
刺繡,中國流傳已久的技藝!一針一線間,你可曾看懂它們的魅力?
老漢粘蟬:專註於一件事,你的技藝也會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個國家的古老技藝,讓你和樹人「撞衫」
古老而又神秘的技藝——畫陰
古代皇陵封門時,工匠如何出來,看來佩服他們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