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河之戰經過

三河之戰經過

三河之戰,太平天國晚期著名戰役之一,太平軍與湘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激戰。此役湘軍戰敗,名將李續賓陣亡。

三河鎮距廬州不足百里,位於廬江、肥西、舒城三縣交界,有杭埠河、中河、豐樂河流貫,水陸要衝,故名三河;東接無為、巢縣,西接舒城,南通廬江,「為水陸沖途,實扼廬州總要」,自古為軍事必爭之地。

戰鬥始末

咸豐八年(1858年8月)陳玉成等人在安徽機陽鎮(機陽縣)集會,決定攻破江北大營,保護天京(今南京)糧道。9月陳率軍進攻浦口,敗清軍德興阿部,遂占浦口、揚州。湘軍曾國藩乘太平軍東下,派李續賓率精兵六千援廬州(今合肥),連陷太湖、潛山、桐城、舒城,並進攻廬州三河鎮(今肥西縣三河鎮),「深入四、五百里,寇城壘望風潰破。」,九月廿八日李部湘軍逼近三河。太平軍三河守將吳定規一日五文向陳玉成告急。

陳玉成在浦口大捷後迅速率兵近三萬回救,並奏准天王約李秀成同來,李秀成與廬州(今合肥市)守將吳如孝、捻軍張樂行亦領兵前來助戰,陳玉成經巢縣、廬江,繞過了金牛鎮(三河鎮西南15公里)、白石山(三河鎮東南12.5公里),至清軍背後,十月初陳玉成部亦抵三河。李續賓發現被陳玉成反包圍,湘軍「合計兵勇,一分於九江、湖口、彭澤、再分於蘄州、黃州、又分於桐城、舒城,所帶不過五千人」,「力戰太苦,後路太單,壯士受傷太多」,急從九江、桐城調兵增援。李續賓部將勸其退兵桐城,待援軍到達後再攻三河,李續賓不聽。

十月初九日(1858年11月14日),湘軍逼近金牛鎮,李續賓部將趙國棟主張五更開戰,但李續賓見陳玉成兵強馬壯,決定黎明開仗。十月初十日(1858年11月15日)黎明,李續賓部由金國琛和毛有銘等人率領,分左中右三路偷襲金牛鎮,在樊家渡、上家祠堂打敗陳玉成軍,忽大霧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聞,敵我難分,李續賓軍衝過金牛鎮,這時陳玉成部迅速擊潰左路湘軍,李秀成率軍趕到,及時投入戰鬥,將其圍困在煙墩崗一帶,斬殺湘軍副將劉神山、參將彭友勝、游擊胡廷槐、鄒玉堂和杜廷光。三河守將吳定規率軍從城中出擊,把李續賓內外圍定,逐一攻破李續賓的七座營壘。李續賓連續衝擊數十次,斬殺兩千多名太平軍,均為太平軍所阻,只得撤回。

綠營官兵一萬五千人並未依約援助李、曾,「飛檄召趙克彰以六營赴援,克彰不進」,胡林翼「急走書官文」,力促速赴援三河,但官文始終未發一兵一卒。血戰一晝夜,陳玉成大破湘軍,激戰至深夜三更,李續賓於戰地枯樹自縊而死(一說投水),所部湘軍副將曾國華以下六千餘人於三河郊外煙筒崗全部覆沒,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以及知府何忠駿、知州王揆一、楊德誾,道員孫守信、丁銳義等人皆同時殉難。消息傳來,曾國藩提筆寫了「自三河敗後,元氣大傷,全軍皆寒,不可復戰」。胡林翼極度恐慌,舊病複發吐血不止,他哀嘆道:「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傷,湘軍四年的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

陳玉成乘勝佔領舒城、桐城,湘軍大將都興阿棄圍安慶敗逃,退至宿松、太湖。太平軍扭轉了皖南被動的局面。次年1859年陳、李封贈為「英王」、「忠王」。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直奉戰爭經過
此戰促成了朝鮮半島200年的和平局面
淮西兵變經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荊湖之戰經過
三川口之戰經過
河外之戰經過
邲之戰經過
鄢郢之戰經過
江陵之戰經過
鄱陽湖之戰經過
井陘之戰經過
鄴城之戰經過
界橋之戰經過
黔中之戰經過
垂沙之戰經過
邯鄲之戰經過
寧遠之戰經過
唐島之戰經過
棘蒲之戰經過
閼與之戰經過
伊闕之戰經過
兗州之戰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