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古民居「落地生根」——一位7旬老人復建古民居群落側記

讓古民居「落地生根」——一位7旬老人復建古民居群落側記

新華社南寧1月29日電 題:讓古民居「落地生根」——一位7旬老人復建古民居群落側記


新華社記者何豐倫


28日,正月初一,桂北全州縣7旬老人唐以金,來到傾盡畢生積蓄建設的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館的廟會現場。經過8年努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這裡感受傳統建築的魅力。

(小標題)拆:讀懂古民居的「建築密碼」


唐以金出生在桂林全州縣灌陽河東岸的鄧家埠村。年輕時闖蕩湘楚之地,讓他對古民居十分痴迷。


2009年10月,永歲鄉和好鋪村的一組清代民居建築群由於鐵路擴建將被拆除,由於缺乏資金,文物部門無力保護這組尚未被列為文物的古民居。


在3天時間裡,唐以金完成了2400平方米古民居群落圖,並逐一拜訪20多戶村民,用畢生積蓄買下古宅,異地重建。

隨後的40多天時間裡,唐以金率隊拆解建築。「每一個榫卯結構的結合部位都有先輩工匠們用竹筆留下的標記索引。從這裡我讀懂了古民居群落的『建築密碼』。」


(小標題)建:讓古民居「落地生根」


沒有立項、沒有批文、沒有用地指標,老唐所到之處,均遭遇這樣的「質疑」。


「我等得起,就怕古建築等不起,批文到的時候,榫卯結構的陳年木構件已經受潮朽壞了。」


儘管家人十分不解,老唐毅然用自家6畝責任田置換了如今的荒地白地頭。

2010—2016年,他組織了20多個工匠,花了800多天時間,完成了主體工程的重建;隨後,對缺失的上萬個木製、石制雕花進行修復。


(小標題)活:傳承「會說話的古民居」


踩高蹺、捏糖人、打陀螺……在這裡舉行的正月廟會,讓老唐感受到久違的「年味」。


近年來,民俗、民宿逐漸成為「深度旅遊」「全域旅遊」的發展重點,唐以金保護古民居的行動,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關注。當地正計劃將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館列為旅遊、民俗重點項目。


已在古民居復建投資超過3000多萬元的唐以金,開始布局建設一個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總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的桂北古民居博物館。

春節前,一些在桂林等專門學校里學習建築工程的村裡年輕人,主動要求向唐以金「拜師學藝」。老唐頗為欣慰:「老宅子會說話,年輕人能傳承,這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環球同慶雞年春節
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連播春節短片烘托節日氣氛
台灣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會開幕 3D光雕及煙火秀成最大亮點
在迎接新生命中感受堅守的快樂——助產士除夕記

TAG:新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醴陵十大歷史人物群落
羅田潘家灣發現大面積野生岩茶群落
江西鷹潭:青山深處生活著的梅花鹿群落
新知 | 海綿共生微生物群落
今日最勵志:絕境中頑強生存的螞蟻群落
「十三五」末滬將現最密集劇場群落 西岸文化場館超20座
豆瓣日記:古晉行(四):「以館窺貓」——透過博物館群落一瞥貓城多元文化
冰川時代的見證者——穗花杉原生群落
揭密中國喝尿群落,居然有這樣一群人,整天以喝尿為樂!
「xi游利川」第二日:「發現」佛寶山絕美瀑布群落
根際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在重金屬土壤修復中的研究
在腸道微生物群落上耕耘的創業公司匯總-國外篇
未來恆星際旅行不是夢:太空飛船將成巨大生物群落
石牛寨系國內目前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白色丹霞地貌群落
中國最原始的生態群落之一,能親臨其境的甚少,連獵人都不敢進入
成都生物所在內蒙古草原土壤細菌群落對水熱梯度的響應研究中獲進展
地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深處發現活躍微生物群落
如何區分: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意念」控制生命體內細菌群落的首個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