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蔑視規則猛於虎!如何幫助孩子在規則中成長?

蔑視規則猛於虎!如何幫助孩子在規則中成長?

就在昨天下午2點多,寧波發生了一起特別血腥的意外事件——當地的雅戈爾動物園老虎咬人。

蔑視規則猛於虎!如何幫助孩子在規則中成長?


儘管事發後,工作人員用各種方式驅趕老虎,公安、醫療人員也立馬趕到虎山救出這名遊客,並將其送往醫院,但遺憾的是搶救無效,當事人不幸身亡,老虎已被擊斃。現在動物園經過調查證實這位遊客是因為私自翻越進入虎山,導致了這場悲劇。

蔑視規則猛於虎!如何幫助孩子在規則中成長?



就在普天同慶一家團聚的美好節日里,原本開心去動物園遊玩的一家人突然遭此變故,實在讓人痛心!網上還搜索出不少寧波動物園的逃票指南,說明這樣違背規則冒險逃票的行為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是這次的逃票,因為當事者誤入虎山,才發生這麼慘痛的結果!

年初一,我帶著孩子到海族館裡看魚。其中有幾個水池裡面放著中華鱟,給大家觀賞。因為它的尾巴長長的,不少孩子扯著它的尾巴拿出水面拍照,身旁的大人完全不阻止,反而一起來抓它,或拿手機對著孩子這樣的違規行為一頓猛拍,完全無視於牆上貼的禁令,請不要把中華鱟拉出水面!他們就這樣嬉笑著把中華鱟甩來甩去,直到工作人員出面制止。

蔑視規則猛於虎!如何幫助孩子在規則中成長?



上圖為中華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屢見不鮮!沒有規則的孩子,一定會長成無視規則的大人。時間能改變的,只是他的破壞力,和孩子「熊」的程度。所謂等孩子長大就會好,只是那些不願意教育「熊」孩子的家長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只有事情發展到不可挽回,才痛心疾首!懊悔度日!

今天想分享Elli老師在UP學習營裡面《如何幫助孩子在規則中成長》的課程,課程非常詳細和實用,我在其中節選了一個部分跟家長們分享。希望在教育中可以讓每一個孩子、成人懂得規則的重要性,願悲劇不再...


01


什麼是規則:規則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規則保護了群體中,不管是在家庭、在學校、還是在生活中,所有人的權利和自由的一種共同約定。規則是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和自己擁有的權利。


在愛中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比如說在孩子打人、亂扔東西的當下,要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你,但這個行為不可以。」帶著愛和鏈接,而不是孩子發生了這種行為的當下,被憤怒情緒驅動的情況下去管教孩子。

02


給孩子建立明確的權利意識,能讓孩子,保護自己的成長不被侵犯。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而且明確的給孩子示範。


舉例說明:晨晨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陽陽是一個五歲的男孩。一天晨晨帶了一個毛絨玩具來幼兒園。陽陽想玩,晨晨不給,陽陽就打了晨晨,但晨晨卻默不作聲並沒有主動解決問題。老師看到了,就來介入幫助他們。


老師說:「晨晨,陽陽請過來一下,我們需要解決剛才發生的問題。」

「現在誰先來說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晨晨,你願不願意先說?」


晨晨不說話,往老師身邊靠。顯然晨晨的身體姿態狀態表明,孩子是缺乏力量的,畢竟陽陽是一個比她大兩歲的男孩子,而她只是個三歲的小女孩。


「那好,陽陽你先來說。」


陽陽說:「就是我想玩這個玩具,她不讓我玩,我就打了她。」


老師問:「晨晨,是這樣嗎?「」晨晨點點頭。


老師說:「現在請告訴老師,這個玩具是誰的?」晨晨不說話。陽陽說是晨晨的。


老師說:「這個玩具是你的嗎,晨晨?」晨晨點點頭。


老師又說:「這是晨晨的玩具,所以晨晨是這個玩具的主人,她有權利決定借給誰或者不借給誰。晨晨,請你看著陽陽的眼睛告訴他:這是我的東西,我有權利決定借給你或者是不借給你,請你尊重我的選擇,也請尊重別人的拒絕。」晨晨就慢慢地把這番話重複了一遍。


這個時候老師又說:「打人是粗俗粗野的行為,不可以打人。晨晨請你來告訴陽陽,他打你的感受是什麼?」晨晨不說話。「那你覺得舒服嗎?」晨晨狠狠地搖頭,「那請你告訴陽陽:你剛才打我很不舒服,打人是粗野的行為,請你向我道歉。」


經過老師的示範,晨晨說:「你剛才打我,我很不舒服,打人是粗野的行為,請你向我道歉!」陽陽說對不起。晨晨說沒關係。


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但是還沒有結束。老師又說:「陽陽,老師看到你特別勇敢的向晨晨道歉,老師很愛你,而且我看到你現在可以接受晨晨的拒絕,而且有勇氣來面對和解決問題,老師很欣賞你。」


這個時候也要轉過來對晨晨說:「老師也很欣賞你,你很寬容。」


這是一個孩子發生問題和糾紛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解決問題的一個全部過程。這能夠讓沒有力量的小女孩晨晨確定她是有權利的,因為這個玩具的主人是她,同時也能幫助孩子擁有力量,能夠保護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被侵犯時,勇於對對方說不而且要求對方道歉。


03


建立規則實際上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比如兒子在四歲的時候,我和他爸爸包括兒子,我們三個人坐在一起約定每天玩iPad不超過30分鐘的時間,他也清楚地知道是因為考慮到他的眼睛不被傷害的這個原因,我們同時也約定當違反了兩次規則,iPad自動消失一周。


有一次兒子就剛好違反了規則兩次,之後他的iPad自動消失了一個星期,他很清楚的知道他違反了規則,他失去了他應有的一部分權利。在執行規則的時候不糾纏不解釋,孩子他會確定地知道這個規則爸爸媽媽說到做到。


還有一次兒子騎自行車,違反了我們約定的安全規則,不傷害自己的這條規則。騎自行車受傷之後,他的自行車禁騎了一周。在那一個星期中,他有好幾次要去取自行車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來說跟他的朋友說:「哦!我忘啦!我違反規則了,所以這個星期我不能跟你一起騎自行車,不過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其他的。」


通過這一次違反規則的情況之後,當自行車禁騎一周結束之後,兒子再次騎自行車出去玩的時候,兒子會很確定地跟我說:媽媽我會注意安全的,我不會再違反規則啦!我們看到建立規則是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學會對自己行為和行為的結果負責。


04


規則是有彈性的。在執行規則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和能力範圍,當孩子有情緒時要先照顧孩子的情緒再處理問題。


有一個周五的下午,兒子放學回來氣呼呼地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我不寫作業!今天就是不寫作業!老師留那麼多作業根本寫不完!


在這個當下,孩子的情緒狀態,是不能夠執行規則的,孩子這種行為,本身並不是對規則的對抗,這個時候表明孩子需要的是關心,需要傾聽,需要被理解。而不是拿出規則豎起一道牆說:你和媽媽的約定就是每天回來玩耍四十分鐘之後進入作業狀態如何如何。


當我陪伴他,理解他的感受,但並不是認同他的行為。經過四十分鐘的調整後,兒子又重新打開書包,進入寫作業的狀態。因為我跟兒子的約定是:每個星期五需要把作業全部完成。星期五恰好是老師留的作業量比較多。那次除了正常的作業還有手工,還有寫一篇周記,在他看來,星期五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完的。


當你傾聽之後,對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和情況有一份好奇與理解時,你才真正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孩子正在經歷什麼。他希望能夠儘快寫完,但是面對那麼多作業,他沉重的無力感還有挫敗感一起湧上心頭。


我們需要經常提醒自己,每次在執行規則的時候,不要把愛、交流和鏈接切斷。很多家庭過度依賴於嚴厲的懲罰,或者是冷處理,置之不理孩子的情況,這些都是孩子這種行為當下背後最抗拒的。


孩子最需要的是在關愛和放鬆的狀態下,大人們能夠給予約束孩子的同時又能夠理解孩子們的需求,陪伴他走過情緒狀態,傾聽他,真正的接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我們切斷了跟孩子的鏈接和愛,孩子感受不到爸爸媽媽是真正理解我、愛我的,他會關閉跟你的溝通之門。


真正能讓孩子順從的並不是規則本身,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的意識。讓孩子深切的體會到爸爸媽媽關心他,寬容他,接納他的情緒,接納他此時不正確的行為。


05


傾聽孩子發生的事情的全部過程和原因,幫助孩子梳理事情的過程。


每一次孩子和別人發生問題和矛盾的時候,需要讓孩子情緒流淌之後需要讓他們清晰的表達事情發生的過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大部分的兒童在三歲以前,甚至是三歲到六歲之間,他們的右腦的發育活躍,遠勝於左腦。右腦主導的是情緒情感以及別人還沒有明確表達出的語言情景,孩子們都能捕捉到。所以我們會看到孩子們很容易有情緒,很容易被情緒所驅動。


左腦是主管我們的語言和邏輯的,孩子在不停地問你為什麼的時候說明他的左腦開始發展。讓孩子充分的體驗情緒情感之後,用語言描述事情的過程是在用左腦。


這剛好實現了左腦和右腦的整合。允許孩子的情緒流淌,讓孩子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幫助孩子梳理、清晰的描述這個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在做左腦和右腦的整合,這對於提高孩子情商有很大的幫助。


發生問題的時候不要只讓單方面說,要讓雙方的孩子都可以表達。像上面提到的晨晨那樣小的孩子,她就三歲,如果沒有辦法清晰的表達,可以代替他,像那位老師一樣引導他教他怎樣清楚地表達自己。


06


發生糾紛的時候,讓孩子在尊嚴感中來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明辨是非,運用規則一層一層地處理問題。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通常會很開心,也很容易發生矛盾。在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用指責、訓斥或者是羞辱的方式,即便是孩子做錯了也要讓孩子有尊嚴感。


有一次我兒子跟另外一個小男孩開始玩得很開心,後面兩人就發生矛盾了。這個小男孩就哭了,他媽媽也在場,我後來趕到。他哭得很厲害,我感覺到我兒子很緊張。


但當下的時候,我沒有立刻訓兒子。我把兩個孩子摟在臂彎里,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我沒有預設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讓他們放鬆地坐在我的腿上,我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兒子身體很僵硬,因為對方哭得很厲害,兒子很緊張。


我讓兩個孩子分別表達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兒子說這個小男孩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把他的喜歡的玩具拋到天花板上了,他說他拋之前,已經提醒他了,不要把玩具扔上去。但是他不肯聽,於是我生氣了。兒子說:我就掐了他的手臂。


我問那個小男孩:是這樣嗎?他噙著眼淚點點頭。我給他們兩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直與雙方確認,對方說的話是否屬實。


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落到具體的規則內容里:第一個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玩別人的東西,拋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的,因為這個玩具的主人是我兒子,我也給他清晰界限和規則。同時我也告訴兒子:不可以傷害別人,打人掐人都是粗俗粗野的行為,需要兒子向對方道歉。經過雙方的道歉後,兩人握手言和。


最後,我把兩個孩子摟在懷中,表達欣賞並不是表揚:我看到你們兩個有勇氣向別人道歉,很寬容的接納了別人說對不起,我很欣賞你們。


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遠比有的媽媽說:哎呀他不就是掐了你一下嗎?你不要哭了!你這個男子漢怎麼老哭呢?遠比你怎麼掐人家呢,你看把人家搞哭了,趕緊跟他說對不起!比這些斷章取義的方式解決問題,更能夠讓孩子獲得清晰規則的概念,熟悉規則,清楚自己違反了哪些規則。


我們在幫助孩子解決發生的問題,一個一個的來解決,不能夠混為一談。處理的程序是:第一步先傾聽雙方的情緒;第二步,傾聽雙方描述事件的原由、事情的經過;第三步,對兩個孩子進行核實;第四步是運用規則,一層一層地處理,解決問題;最後表達愛和欣賞。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青蓮子 的精彩文章:

孩子紅包該「沒收」嗎?你管還是我管?

TAG:青青蓮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周圍人不遵守規則,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熊孩子的背後是熊家長!坐飛機也要帶娃逃票,規則意識如何傳遞給下一代?
娃在家大鬧天宮玩兒撕紙遊戲該阻止嗎?自由與規則該如何把握?
誰說圓臉只能演配角?趙麗穎從否定中成長,實力吊打娛樂圈潛規則
「媽媽,你違反規則了!」
蔣欣控訴娛樂圈潛規則?我敬你是條漢子
爸爸講:如何給孩子樹立一個有效的行為規則
比熊孩子還致命的是熊動物,規則是啥?能吃不?
還在死守健身規則?你該做些改變了!
春晚相聲「人掉老虎洞」一語成讖: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我們對規則的蔑視
因為拒絕潛規則女明星而眾叛親離,冤嗎?
微小說:《蠍子要找媽媽》規則之所以是規則,是因為規則可以打破
古代女子坐牢就失貞操,「裸杖」竟成「潛規則」
誰在乎你的規則
還在死守這些健身規則?難怪你練不成肌肉男神
「打孩子」的正確規則,你是否有做到?
成人潛規則視頻,少兒不宜!
壞男孩泡妞的規則!
如何讓孩子明白,當他人不遵守規則時,我們為什麼還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