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楷書之難不在形

楷書之難不在形

很多書法人認為楷書非常難寫,但卻不知為何難寫?多數人很表面地認為是楷書「形」之難,其實這是個誤區。南朝書家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可見,楷書之難在神采。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筆法和結構的準確;「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

楷書之難不在形

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有力度的線條才是美的。於是,楷書藝術成為了一種「形神兼具」的高難度的挑戰。歐陽詢寫得再險絕,只是歐陽詢的神;趙孟頫寫得再雍容,也只是趙孟頫的神…似者死,學者生。這裡所謂學,主要表現在出神入化。

啟功先生說:楷書當如行書寫,再如「作真如草」的觀點,有幾人能真正理解?我們寫楷時,當有肘下生風、沉著痛快之意。而熱衷楷書的我們,多數在複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的死守數十年。

楷書之難不在形

楷書如何出神采?說幾個重點:

一、以行寫楷。

啟功先生說:「楷書當如行書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小結下面這些動作,典型需行意輔之:

1、逆入發筆速度要快,如驚蛇之入草,如快刀斬亂麻;

2、逆入作點後調鋒時,宜慢點,以致藏頭護尾;

3、筆與筆交換過渡時要快,過貴乎疾,交代清楚;

4、短撇宜快,速且銳,如鳥啄食;

5、垂露宜疾,疾則力勁而筆能復逆。

楷書之難不在形

二、哪些地方要沉靜呢?

1、點畫要沉重,如高峰墜石;

2、挑法宜遲,仰筆鋒,輕抬而進,所謂"貴乎遲留";

3、長撇宜悠揚,貴險而勁,意欲婉轉流暢,筆力送到而勢有餘韻;

4、懸針宜緩,交待清楚。

楷書之難不在形

三、從容得體。

王羲之曰:緩筆以定其形勢。我們寫楷書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筆勢,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頭,而是一種從容的節奏。寫楷書需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構似天成鑄就。

四、至少80%的人忽略楷書用墨!

我們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飛白,最理想的楷書用筆是畫之當中濃,兩邊枯,不光而毛,澀中自有無窮之韻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見潤,即在筆酣墨飽的情況下依靠速度和中鋒、筆力和筆勢拉出來的枯筆,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狀。一旦楷書墨色有變化,就會大大增強它的靈動性,更易表現出耐人尋味之神采。

說到這裡,我們會發現:所謂書法之基本功,就不能是楷書本體的意義,而是基於書法之於筆法、章法、墨法等綜合概念。

一句話總結:楷書不止於形,更有詩和遠方。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 的精彩文章:

這個碑,絕對能和《聖教序》相媲美!
歷代名家送「福」到家!
寫字的男人
何紹基臨《爭座位帖》,神似至極!

TAG:中國書法 |

您可能感興趣

楷書這樣寫,不好看都難
傅山之訓:楷書不知篆隸之變,終是俗格
楷書這樣寫,想寫不好都難!
傅山: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
張旭的楷書,不減草書之妙!
鄧石如篆書寫得好,楷書也不賴
顏真卿的楷書無人不知,而他的行書卻有人不曉,此作僅次於王羲之
這些字寫好了,楷書想不靈動都難
無人不知啟功,但未必見過他的楷書
不但王獻之寫過洛神賦,王羲之也同樣寫了,且是小楷書和行書夾雜
世人只知董其昌行書寫得妙,豈不知他的楷書也寫得如此好
鍾繇王羲之的小楷境界難以企及,僅僅是因為他們是楷書鼻祖書聖嗎
你不得不知的楷書潛規則!
這幅清朝的楷書作品,難得的不是館閣體,而且取歐陽詢等諸家之長
他的楷書和行書深得王羲之的真傳,極為難得的草書,水平相當高!
歐陽詢人丑字不醜,他把楷書的險絕變化藏在不露聲色的平正之中
寫楷書不懂篆隸,終易入俗格
楷書寫不好,是因為你對自己不夠狠!
蘇軾難得一見的楷書,書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