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有哪些內涵?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有哪些內涵?

我們對蔣介石有一個印象,那就是「九一八事變」之後、「七七事變」之前,他堅持對日本妥協的不抵抗政策,任由日軍占我國土、殺我國民。


時至今日,再去討論蔣介石是否積極抗日已經毫無意義。須知,他是一位民族主義者。


的確,在1931-1937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蔣介石極力避免與日軍發生衝突,甚至不惜含辱忍讓。那麼,這段時間裡,他到底幹了些什麼?

「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對日本的侵略野心有著清醒的判斷,他在日記中寫下:「彼之處心積慮,乃企圖亡我整個之中華民族。」他接著說:「然非至最後關頭,及確有把握得到相當價值,且必可保證黨國之時,則不作無謂之犧牲,故在今日謀國急務,非健全內政、先鞏固基本地區及強固基本軍隊不可。」(1931年12月9日)


據中國社科院歷史學家黃道炫先生的研究,蔣的妥協政策中確有儘可能減少損失,保存國脈,發展國力,爭取生存空間的考慮。1931年9月20日,蔣在日記中誓言:「卧薪嘗膽,生聚教訓,勾踐因之霸越,此正我今日之時也。」


照實說,蔣對抗日是有著長遠打算的,他的總體思路就是他那句著名的口號:「攘外必先安內。」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有哪些內涵?


蔣介石資料圖。1931年7月23日,蔣介石在南昌發表告全國同胞通電,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攘外必先安內」通常被理解為「剿共」而廣遭詬病。事實上,「剿共」僅是「安內」的一項任務,遠非全部,其中有大量推動國家建設的正面內容。


蔣介石「安內」的內涵是什麼?汪精衛曾對此解釋道:「一從政治上經濟上致力統一,以形成整個的對外體系。二對於赤匪之騷擾後方,牽制兵力,予以掃除,俾無後顧之憂。三儘可能的努力謀物質上之建設,以期抗戰力量之增強加大。」


具體而言,蔣在「安內」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剿共】


前文已提到,「剿共」、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是「安內」的要義之一。自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軍隊向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發動5次大規模「圍剿」,紅軍和中共中央最終被迫轉移到陝北。在日軍侵略華北日亟的情況下,蔣未將主要精力用於抗日,仍然追殺紅軍不止,最終引發了「西安事變」。大家對這一段歷史比較熟悉,不多贅述。


【國力建設】


在物質層面,根據南京大學歷史學家張憲文教授的總結,有如下幾點(為求簡明扼要,以考試答題方式概括):


一、財經改革。

1932年11月,國民政府成立國防設計委員會,加強全國的工業建設和資源開發利用。此後,冶金、燃料、機械、電氣、化工以及開礦等重工業都有長足進步。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改革、放棄銀本位制,禁止白銀外流,統一了全國貨幣。此舉使得過去支離破碎的各省經濟發生了密切聯繫,由此又增加了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


農業是抗戰的基本。國府1935年度支出3500萬元,用於水利及築堤工程,責成各省設庫存糧。同時,將以四川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確定為戰時後方基地,並加緊建設。


二、整頓全國交通和構築國防工事。

鐵路方面,抗戰全面爆發前,粵漢路、隴海路延長線、浙贛路、同蒲路、蘇嘉路等相繼建成通車。至1937年上半年,中國的鐵路已建成1.3萬公里。


公路方面,「九一八事變」後,國府開始從東南著手,由近及遠,逐漸推進到西南、西北地區,形成全國性的公路系統。到1937年7月,計有幹線21條、支線15條,總里程達10.95萬公里。


國防工事分內陸和沿海兩部分。國府陸續整修沿海及長江各要塞,加強了虎門、廈門、馬尾、連雲港、江陰、鎮江、南京等處的江、海防工事。在內陸方面,將全國劃為10個戰區,至1936年底,江浙、晉綏、魯豫等地區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三、整理軍務,擴充裝備。


整理軍務,擴充裝備。1934年底,蔣介石著手制定整軍計劃,將全國軍隊編成60個師,「暫定三年至4年編練完成」。1936年國府推行《兵役法》,從7月至12月已徵集入營新兵5萬人,受過軍事訓練的壯丁50餘萬,正在訓練中的約100萬人。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夕,國府轄整編步兵182個師,46個獨立旅,9個騎兵師及3個騎兵獨立旅,炮兵4個旅及22個炮兵團。海軍共有3個艦隊,大小艦艇100餘艘,總噸位約6萬噸。空軍擁有戰鬥機300餘架。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有哪些內涵?



山西太原生產火炮的兵工廠。


國府還充實各軍需工廠的生產線,至全面抗戰爆發,所有步槍、重機槍、迫擊炮、直徑150毫米以內的炮彈、1000公斤以內的炸彈、各種信管、化學品及防毒面具,均可自制,並可批量生產。


【擺平反對派】


北伐完成之後,作為黨國元首的蔣介石面臨一個令其極為惱火的難題:黨內反對派難以馴服、地方實力派時時與中央對抗。


在國民黨內,孫中山的親密戰友、立法院院長鬍漢民一直是蔣介石的眼中釘。鑒於看不慣蔣介石的獨裁傾向,胡漢民極力制約蔣的權力膨脹,事事與之作對。1931年2月,蔣介石終於忍無可忍,軟禁胡漢民,引起黨內一場軒然大波。


最能反映國民黨黨內深刻矛盾的,當屬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侵略日亟,本應是同仇敵愾的關鍵時期,國民黨竟然因權力分配未達成一致而分裂為三派: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蔣介石主導的「四大」在南京召開;11月18日至12月5日,孫科、胡漢民主導的「四大」在廣州召開;12月3日,汪精衛主導的「四大」在上海召開。


在黨內紛爭的同時,地方實力派也沒閑著。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舉兵反蔣。次年1月,蔣介石發兵進攻,十九路軍失敗,史稱「福建事變」。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有哪些內涵?



「兩廣事變」時期,桂軍進駐湖南郴州的情形。


廣東軍閥陳濟棠、廣西軍閥李宗仁已與南京中央對抗多年,1936年6月,兩廣聯合以抗日的名義反蔣,雙方陳兵湘粵交界地帶,劍拔弩張。蔣使用收買、拉攏、妥協等手段,9月和平解決「兩廣事變」。


面對黨內國內的複雜形勢,蔣介石不得不將此作為「安內」的重要內容,尋求緩解矛盾、整合力量之道。為了消弭反對派,蔣一方面採用暴力手段,另一方面也會主動展現開明姿態,如號召召開國民大會、制定約法,如構建五院制政府、改革地方政治,改善中央與地方的系等等。


【抗戰精神動員】


在「安內」的內涵中,除了上述要點,還包括蔣介石抗戰精神動員的苦心,而這一點又常常被忽略。


蔣介石曾說:「作戰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我們只有拿卓越的精神來補助物質之不足。將來中國對外作戰,精神就是我們戰勝敵人最重要的條件。」蔣介石意圖通過鼓動國民的精神力量來支持長期戰爭。


1932年起,蔣介石發表《中國的立國精神》、《中國魂》、《進德修業與革命之途徑》、《教養衛》、《禮義廉恥的精義》、《禦侮圖存之要訣》、《抵禦外侮與民族復興》、《國民精神建設之要旨》等文章和演講,來闡述其抗戰精神動員的思想。


1934年2月,在「剿共」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蔣介石在全國範圍內發動了「新生活運動」。這是他以教育手段來改造國民精神面貌的實踐。


蔣曾如此解說他所發動的「新生活運動」:「現在我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主要的目的是要用社會教育的方式,使一般國民日常生活能夠『整齊、清潔、簡樸、勤勞、迅速、確實』,達到『軍事化』、『生產化』和『藝術化』三個目標 。先從『食、衣、住、行』做起,來實踐並發揚『禮、儀、廉、恥』的固有德性和立國精神。」



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有哪些內涵?



「集團婚禮」是國民政府倡導的新生活運動的一部分,也是近現代中國「文明結婚」新式婚儀潮流的一部分。


「新生活運動」內容瑣碎,對民眾生活方式規定嚴格,比如「藝術化」要求「有暇時常至野外旅行」;「生產化」要求「年未滿六十歲者,不得設宴祝壽」;「軍事化」要求「冷水洗浴」。


蔣大力提倡清潔和守規矩。「規矩」方面有守時運動、節約運動、升降旗禮等;「清潔」則有夏令衛生運動、清除垃圾、滅蠅競賽等。此外,也有革除愚民陋習、不良風氣的活動,如識字運動、禁毒運動等。


1940年,宋美齡評價「新生活運動」說:「在日本侵略中國和我們抗戰以前,『新生活運動』由於成為改造中國國民生活的一種潛力,已經形成一非常重要的地位。到抗日戰爭發動以後,新生活運動自動而又自然地就變成整個國防體系中的一部分」。


最後,對本文所論蔣氏「安內」之策做兩點說明:首先,炳哥並沒有全面揭示「安內」內涵,限於篇幅有所省略,比如外交,為了迎接必將到來的抗戰,蔣介石在對德、對蘇關係上做了調整。第二,「安內」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也為數不少。「剿共」軍費浩繁,拖累抗日的物質積累;「新生活運動」從其開始直至今天,一直沒有擺脫蔣欲構建法西斯社會之譏評。


參考資料:張憲文《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洪嵐《蔣介石抗戰精神動員初探》、黃道炫《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方針研究》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朝土豪家裡有哪些餐具?個個獨具匠心精美生動
清朝唯一蒙古狀元,自己位極人臣,女兒做皇后,結果全家自殺
哪三位原國民黨將領成為新中國開國上將?
清朝人物老照片:王公大臣有官威,女性很溫婉
河南出土兩千多年前大寶劍,等等,它為什麼那麼短?

TAG:小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真的一無是處嗎?
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竟包藏驚天秘密,只有兩個字!
蔣介石為何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他同日本真的有密約?
蔣介石一生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第一次安內的矛頭指向是誰?
民國風雲人物,除蔣介石外,還有哪些人也叫介石?
你知道除了張學良、閻錫山是蔣介石的把兄弟外,還有誰嗎?
羅敏:蔣介石的 「安內」政策
蔣介石竟然害怕汪精衛的老婆?究竟是什麼原因?
蔣介石把丟失大陸責任推卸給哪兩個外國人?
周恩來為何稱蔣介石是「笨拙的外行」?
蔣介石炸開汪精衛墓穴的原因是什麼?
戴笠墜死背後內幕,與蔣介石到底有什麼關係?
毛主席布局貴州,出乎蔣介石意料之外,但他卻心中暗喜,所為何事?
主席打敗了蔣介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蔣介石與杜魯門的「恩怨」
外蒙古竟是這麼獨立的?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氣的吐血!
蔣介石對中國有哪些貢獻?
蔣介石帶回台灣的「奇珍異寶」都有哪些
蔣介石與外蒙的獨立,有何不解之緣?從中可見斯大林的厚顏無恥
為何到台後宋美齡還和蔣介石大鬧?只因他要整肅外戚給蔣經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