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中國,這個歷經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巨龍,在頻繁的外族入侵中愈來愈強,無論是蒙古的征服還是滿族的入關,文明最終被征服被漢化的卻是他們,共同屬於了悠久偉大的中華民族。中國作為文化古國從未出現徹底的文化斷層,所以不能稱謂「古中國」。

而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文化未遭斷絕的文明古國。中國古代從不缺能人巧匠,在漫長的歷史中也誕生了許多的寶物,但是隨著朝代的更迭和歷史的變遷,很多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在今天看來,這些寶物的價值更加的不會因為時間的變遷而失去其價值,反而因其消失讓人感到無比惋惜。

今天說的這五件文物那價值可就不可估量了,但有的要麼遺失,有的就是殘篇:

黃帝內經: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我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經驗總結。它的問世,開創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標誌著祖國醫學由單純積累經驗的階段發展到了系統的理論總結階段。

《黃帝內經》是一部綜合論述中醫理論的經典著作。它的成書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識為基礎,古代的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醫療實踐的反覆驗證,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斷到綜合,逐漸發展而成的。因此,這一理論體系在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為古代醫者托黃帝之名所作,其具體作者已不可考。總而言之,《黃帝內經》 非自一人一手,其筆之於書,應在戰國,其個別篇章成於兩漢。

《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大禹九鼎: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九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後來隨著歷代逐漸地傳遞下去,九鼎始終是至高無上的權利的象徵。在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後,秦國取九鼎入秦,但是九鼎在遷往咸陽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風刮到 今江蘇的泗水當中,下落不明,其餘八鼎搜刮到秦宮殿中,秦亡後便不知所終。具體離不開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可謂是聚天下財富於一身,對於九鼎更是迷戀,但奇怪的是秦亡後竟不知所蹤,有人猜測有可能在地宮裡,與秦始皇永眠地下。

傳國玉璽: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傳國玉璽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有人說之後秦始皇用的不是原來的那個玉璽了。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痛楚。

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稱作「傳國玉璽」。而乾隆時,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

民國成立,清廷退位,但依優待條件,仍盤踞紫禁城而稱孤道寡。直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

由是,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撲朔迷離,「傳國玉璽」數隱數現,最終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皇帝亦淡出中國歷史,更無所謂「白版」不「白版」矣。古代傳國玉璽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秦始皇十二金人: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秦始皇十二金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他們個個都身著外族服飾,身上都雕刻著精細的花紋,每個都是異常的沉重和威武,日夜守護著秦王宮殿。但是遺憾的是,現在卻再也看不到這十二金人了。

秦始皇一生非常相信方士道人的話,再加上建國之後的擔憂心情,這種說法是可信的。但遺憾的是,今天我們是看不到這12個銅人的蹤影了。那麼,它們究竟到哪裡去了呢?難道如此巨大的銅人會不翼而飛?

有一種說法是比較樂觀的,他們根據史料記載認為,這12個金人並未被毀掉。因為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中了。

《永樂大典》: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永樂大典》

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它是一部類書,它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五件丟失的東西,三件都離不開秦始皇!歷代皇帝都在尋這件

大典部分

後來公元1449年,南京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所據原稿付之一炬。後來1557年,宮中失火,收藏在南京文淵閣 的《永樂大典》正本差點毀於大火。明朝嘉靖年間重錄《永樂大典》後,有關《大典》的記載就很少見了,特別是永樂正本的下落更是人云亦云、變得撲朔迷離。

有人認為《大典》正本毀於戰亂或火災,早已蕩然無存。有人卻認定《大典》應該是被殉葬了,現在還有重現於世的希望,要不然怎麼會突然間杳無音訊的呢?以歷史記載詳實而著稱的中國,怎麼會連這樣大的一部重要典籍的下落都沒有記載呢?實在匪夷所思!正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運?如何亡佚的?至今還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韻古風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墓葬中五種防盜機關,一個比一個陰狠毒辣!
史上最離奇的三大盜墓事件,最後一位連盜墓狂人都被嚇住!
上古中國四大凶獸,最後一位惹得后羿出手,將其斬殺!
五大詭異的未解之謎,有一個人神奇的出現在總統遇刺現場!
唯一同時代打敗武則天的女子,武則天的恩寵離不開她的指點

TAG:無韻古風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下落不明的五件東西,其中有一件歷朝無數皇帝都在尋找!
這座古墓是個千古之謎,連秦始皇都在尋找它,只為了一件東西
震驚!秦始皇的一生竟被這三樣東西毀了?
孫悟空不把玉帝老君放在眼裡,但最怕一件東西?它背後藏著秘密!
唐僧身上最寶貴的一件東西?妖精都想要,孫悟空死也不讓他們碰!
宋朝發明了一樣東西,當官之人最怕,就連皇帝也忌它三分
此軍長從墓中挖出一件很邪門的東西,碰過的人無一生還,都死了!
小白龍給唐僧做馬十四年?其實,他想替自己爹換來一件東西!
一樣東西的曝光揭開了三百年來的謎團,還了雍正皇帝一個清白!
就因為孕媽嘴巴沒有管住,多吃了一口這個東西,結果寶寶又笨又丑
一家三口都患癌,只因捨不得丟掉這樣東西!
唐僧哪一件東西隨身帶?孫悟空因此不敢背他上西天!
這隻妖精,為何手上有老君一件神秘東西?最後卻慘死孫悟空棒下!
這7樣東西都很詭異,最後三件「神物」的味道你做夢都猜不到!
不想害了寶寶,家長就別在嬰兒床上放這件東西!
竟然是這個東西,讓她甩掉三十斤肉!
這個東西貴到連皇帝都吃不起,現在卻是餐桌上的常客
哇靠!撿到這種東西,立馬還清了二十年房貸款!
古代的盜墓賊什麼都敢拿,但有一樣東西卻從來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