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者必知的道教知識-符籙
作者:周曉孟,沈智
來源:《國人必知的2300個道教常識》
符籙
符是道士書寫的一種筆畫屈曲、似字非字的圖形;籙,是記天曹官屬佐吏之名,又有錯雜其間的秘文,二者統稱為符篆。道教各派中,以正一道最為擅長符篆術。
籙通常表現為各種符號和圖形,一般書寫於黃色的紙、帛上。道教符篆被認為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驅鬼、降妖、治病、除災。最早的符篆術發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3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是藉以符書和符水為人治病來吸引信徒,創建組織的。唐末宋初,天師道和上清、靈寶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篆」。
南宋金元之際,在「--山符篆」的基礎上,還分衍出神霄、清微等眾多支派。宋元以前,符篆一直是道術的主流。金元之際,全真道內丹興起,但正一道仍在南方與全真道南北對峙。到了明清,重符篆的正一道和主內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統道教,直至今日。
常見的符籙有雲籙、靈符、寶符、符圖等。
雲篆被道教認為是天神顯現的天書,見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其卷五稱「真文」,卷九稱「之下都有楷字旁註。如卷五「東方真文」有「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道法會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載之「天書雷篆」也屬於此類。 《三洞神符記·太上敷落五篇》亦為雲篆,但其形體更為複雜。
靈符、寶符是由更為繁複的圈點線條和漢字構成的圖形。這是數量最多、使用最廣的一種符篆,常用於鎮宅、辟邪等。靈符和寶符中,除彎曲的筆畫外,還會經常添加一些漢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樣。
符圖是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篆。這類符篆也很多,在考古發掘活動中,曾發現過此類符篆。道教十分講究符篆的書寫方法,認為這事關符篆的效果,即「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符篆的書寫要注意兩點:
一是心誠,「符者,陰陽符合也,唯天下至誠者能用之,誠苟不至,自然不靈矣。故日,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號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對」;
二是畫符時要運氣,即要求書符者平時有內煉工夫,書符時運氣於筆端,使符篆上附著上精氣的力量。《雲笈七籤》卷七《符字》說:「以道之精氣,布之簡墨,會物之精氣。"宋元以後諸符篆派更加重視這個原則,認為「符朱墨耳,豈能自靈;其所以靈者,我之真氣也」。
在我國古代,道教符篆使用十分廣泛。比如為人治病的時候,道士常用硃砂在黃紙上畫符,燒化後將其溶於水中,再讓病人飲下,此即符水療病;在驅鬼鎮邪的時候,或將符策緘封,讓受害者將其佩帶在身上,或貼於寢門;用於救災止害時,或將符篆投河堤潰決處,或書符召喚神靈來解除旱災等。至於各種齋醮法事,更是離不開符策:或書符於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將請神,令其殺鬼;或用符關照冥府,鍊度亡魂。整個壇場內外,都張貼、懸掛著各式各樣的符篆。
現代研究認為,佩戴符篆或飲下符水後,可給人造成一種所謂鬼已驅去、病將脫身的心理暗示,這有些類似於醫學上的心理療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篆本身,而是符篆所引發的積極心理狀態,促使人體調動防禦機制克服了疾病。天文」,卷十稱「靈文」,每個雲篆之下都有楷字旁註。如卷五「東方真文」有「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道法會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載之「天書雷篆」也屬於此類。 《三洞神符記·太上敷落五篇》亦為雲篆,但其形體更為複雜。
靈符、寶符是由更為繁複的圈點線條和漢字構成的圖形。這是數量最多、使用最廣的一種符篆,常用於鎮宅、辟邪等。靈符和寶符中,除彎曲的筆畫外,還會經常添加一些漢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樣。
編輯‖龍泉道人‖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最好的風水是好心態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長滿爛瘡的盜墓人
※道家哲學:莊子論「化」
TAG:人間道教 |
※道教知識:道教的皈依
※園林人都該知道的行道樹知識
※道教知識:斗姆信仰
※園林人都該知道的行道樹知識!
※道教知識——道教冠服
※道教知識——什麼是道教「掛單」
※道教知識:什麼是禮斗
※醫院裡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道教基本知識
※關於道教拜斗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呢?
※道教知識:「功過格」 是什麼
※增肌務必要知道的五個知識——你知道嗎?
※你必須知道的關於日本的冷知識
※關於喝茶你該知道的知識
※學中醫要知道的一些知識(二)
※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的冷知識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道教知識:道教十方叢林
※你不知道的黃金工藝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