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貓眼註:

本文正文共8,953個字,插圖39幅,平均閱讀時間11分30秒。

除非特別註明,否則本系列文中所用錢幣圖片全部來自貓眼個人藏品,僅供貓眼讀者參考。未經授權請勿盜用。

碼字不易,如果您覺得有幫助,還希望能多分享。


「錢幣是由歷史沉澱凝結而來的寶石。」——貓眼

同為錢幣愛好者,相信大家不會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吧?

在收藏文化層面上來講,錢幣是濃縮了各國文化、藝術、宗教等領域成就的寶石,將這一切以一種既直觀又精鍊的方式呈現給後人;

在裝飾藝術的層面上來講,從古代希臘、羅馬時期開始,西方的錢幣就像寶石一樣作為工藝品和首飾的重要鑲嵌裝飾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在評估和鑒賞層面上,錢幣品相評定與瑕疵甄別標準的細化程度絲毫不弱於寶石鑒定。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大家還記得貓眼這張擺拍嗎?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錢幣都應該被作為寶石對待,以一種科學的態度加以研究、區分、分級、定價。

在這個系列文的前兩期,我們解決了基本術語和基本審美的問題。作為入門課的最後一期,今天我們來一起討論錢幣瑕疵(英文為「Flaw」)損壞(英文為「Damage」)的基本認定。

貓眼將繼續以自己的經驗和藏品為案例進行講解,希望可以幫助各個階段的同好更好地理解這方面內容,少走一點彎路。



第一節:錢幣的瑕疵

我們這裡討論的所謂「瑕疵」與「損壞」的區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第一點在於成因。「瑕疵」是「先天」造成的,是錢幣在被造幣廠發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問題;「損壞」則是「後天」的,是錢幣在投入流通之後被經手人有意或無意地破壞、修改造成的問題。

  • 第二點是從時間段上來說。「瑕疵」出現於錢幣從被鑄造到投入流通之前的這段時間,而「損壞」出現於錢幣投入流通之後(對於非流通用錢幣,則指交付之後)。

出於對上一期錢幣「審美」討論的完善,我們這裡補充一條公理:


一般而言,在錢幣收藏中,造幣廠即正義。一切由造幣廠造成的錢幣缺損(即使可以避免),通常都被收藏者視為可接受的。相應地,一切非造幣廠造成的缺損(即使無法避免),通常均被收藏者視為不可接受的。

當然,每個收藏愛好者都有自己的審美取向。一些藏家對自己的藏品要求極高,即便是先天的瑕疵也無法忍受。

然而無論如何,記住上面這條公理並學會區分瑕疵和損壞還是有意義的。

在將錢幣送評時,先天的瑕疵大多不會成為評級公司不給分的依據;相反,評級公司普遍對後天的損壞態度嚴肅,大多數損壞的錢幣都無法獲得評級分數。



在上一期中,我們討論了錢幣的弱打(錢幣圖案缺失)和偏打(錢幣圖案壓印不居中)的情況,這都是因為鑄幣技術不成熟而造成的做工問題。做工不好就意味著產生瑕疵,所以這都屬於錢幣的瑕疵。因此,弱打和偏打雖然影響審美,但並不被視為損壞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圖案中心弱打的伊朗錢幣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圖案偏打的西班牙銀幣

對於早期錢幣來說,除了偏打弱打之外,開裂也是很常見的。這些裂口(英文為「Crack」)的形成與早期錢幣的鑄造方式有關。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邊緣帶有裂口的1653年西屬玻利維亞8里亞爾

早年手工錘制幣的幣坯是從金屬條上切割下來的不規則的金屬塊。在手工錘制過程中,先將金屬塊幣坯適當加熱,然後用模具反覆捶打直至幣坯被壓扁、延展成錢幣成品。此時,若金屬塊成分不均勻,則極容易出現邊緣開裂的情況。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對於西方古代錢幣的鑒定來說,研究錢幣邊緣的裂口是必要的。真正經歷千年的錢幣通常會在裂口內形成一些結晶體,這是判斷錢幣真偽的一個重要線索。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毫無疑問,邊緣開裂有礙觀瞻,會影響錢幣的價值。但由於開裂是鑄造之初就形成的,所以裂口內外的金屬基本趨於穩定,很少發生繼續腐蝕的情況。



幣坯的做工問題在之前的幾個世紀里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國。上面說的開裂也就罷了,有些錢幣由於幣坯的問題,甚至在流通一段時間之後表面出現分層起皮(英文為「Lamination」),嚴重時甚至會有錢幣表面一整塊脫落的情況。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邊緣脫落的波斯卡扎爾王朝銀幣

雖然分層起皮的情況發生在錢幣出廠之後,但由於是幣坯先天不足造成的缺損,我們通常依然視其為瑕疵而非損壞。當今大多數情況下,評級公司會將起皮的錢幣視為錯版幣(英文為「Mint Error」)對待。


雖說在藏家和評級公司看來,分層起皮甚至脫落的情況是可以接受的,但貓眼依然要提醒大家注意。根據貓眼的經驗,一些表面或邊緣脫落的錢幣,在其金屬斷裂處有一定概率會發生持續性腐蝕。所以,遇到這類問題時還請大家慎重選購。


說到錯版幣,這可是一個相當大的課題。毫無疑問,以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內容來看,錯版幣全部都屬於鑄造瑕疵,無論成因是機械故障還是操作不當(有時是造幣廠工人刻意而為)。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19世紀哥倫比亞2里亞爾錯版幣。幣坯切割機在作業過程中出現錯誤,導致幣坯缺損。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

世界各國都有專門收藏錯版幣的愛好者,甚至許多不收藏錢幣的人也都對錯版幣收藏有所耳聞。

在一般人的意識里,錯版幣似乎都很值錢。不過事實上並不總是如此。


錯版幣收藏是一個小範圍的圈子愛好,圈子外的人對錯版幣顯有問津。錯版幣的價值通常只能在這個小圈子內兌現,拿到圈子外就成了有價無市之物。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大多數錯版幣都並不非常受人追捧。


除了上文介紹的各種瑕疵之外,還有一種稱為「復打」(英文為「Overstrike」)的情況。歷史上許多國家都有將錢幣回收重鑄的案例。為了節省成本,一些造幣廠有時就直接用新模具在回收的錢幣上壓印,只要能覆蓋掉之前的圖案,讓新的圖案基本可見就行了。

這種粗糙的重鑄方式往往無法完全抹掉錢幣之前的圖案,因此就會出現新舊圖案交錯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復打」錢幣。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奧斯曼帝國阿爾及爾行省金幣,復打痕迹清晰可見

帶有復打痕迹的錢幣雖然有礙觀瞻,但是卻為錢幣學研究提供了許多素材。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國家錢幣上出現的復打痕迹來判斷源錢幣的出產國,以此研究各國之間的貿易形勢和貨幣制度異同;我們也可以根據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錢幣上大範圍出現本國錢幣的復打痕迹的事實,結合歷史事件,來判斷此時期該國大量回收舊幣的原因和結果。



最後來總結一下我們這一節討論的問題:


  1. 錢幣的瑕疵是造幣廠在鑄造錢幣過程中造成的,是可以接受的;

  2. 錢幣的開裂和表層起皮、脫落會影響錢幣的價值;

  3. 與邊緣自然開裂的錢幣不同,表面出現起皮和脫落的錢幣在一定概率上會發生持續的腐蝕;

  4. 錯版幣並不等於高價值,許多錯版幣無人問津;

  5. 錢幣的復打雖有礙觀瞻,但並不一定會使錢幣貶值,相反還可能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


第二節:錢幣的損壞

在收藏領域裡,錢幣的損壞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一枚損壞的錢幣,其價格必然會大打折扣。遺憾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剛入門的藏家並不注重這一領域的學習,不理解被損壞的錢幣在收藏價值上(直接體現在價格上)與未損壞錢幣的巨大差別,最終因此蒙受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完美保存下來的錢幣都是一個樣子,損壞的錢幣可是各有各的不同。我們這一篇粗陋的文字實在無法完全總結,只能簡單地分情況討論。不當之處,還望同好不吝指出。



一、 自然環境造成的損壞

我們首先來討論非人力造成的錢幣損傷。

這類損傷以氧化和腐蝕為主,儘管稱為「自然環境」損壞,但其成因實際上依然取決於人們儲存錢幣的環境,只是造成損壞的直接原因是環境因素罷了。

基於不同環境因素,這類損壞又可以分為不同類型,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潮濕氣候造成的鏽蝕。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這枚拉美名家哈拉米歐舊藏的16世紀西屬秘魯4里亞爾由於保存不善而嚴重鏽蝕。此錢幣後經過適當清理,但可以看出底板已經損壞。

如上圖所示,鏽蝕使整個錢幣變成了純黑色,底板銹斑清晰可見。值得一提的是,銀在自然氧化過程中通常會形成緻密的氧化層,從而防止進一步氧化。但錢幣並非純銀所鑄,尤其這枚錢幣受到早期新世界冶煉技術的限制,其中的銅雜質會繼續氧化,讓錢幣被不斷腐蝕。


大多數情況下,銀幣表面鏽蝕層是可清理的,清理之後如果底板恢復了本初的平滑光澤,則不視為損壞;若清理之後底板如上圖錢幣那樣依然銹跡斑斑,則視為損壞。

這種儲存不當造成的不可逆的鏽蝕、腐蝕在錢幣學上就稱為環境損壞(英文為「Environmental Damage」)。一般情況下,銀幣的表面是不會發生這麼嚴重的腐蝕的,但一些窖藏的銀幣常年處於潮濕的地下室或土壤中,則損壞在所難免。

美洲錢幣由於所處地區的氣候原因和歷史因素經常會出現這種問題,需要格外小心。類似地,我國一些地區的窖藏銀元也有同樣的問題。

相比之下,銅幣則要麻煩得多。銅的活動性要高於金銀,所以銅幣表面一個不小心就會莫名其妙地長起有害銹來。

一般而言,有害銹可以被扼殺在萌芽階段。但即便銹點被去除,痕迹還是很難消除,影響錢幣的美感。下圖就是貓眼自藏的一枚奧地利銅幣,表面依然留有有害銹去除後的暗點。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如果有害銹不及時處理,就會不停地繼續腐蝕掉整個錢幣。對於那些搶救不夠及時而被腐蝕得凹凸不平的銅幣,英語上有一個通用的詞叫做「Porous」(多孔的,疏鬆的),專門形容它們這種被腐蝕後的底板。

腐蝕後即便經過清理也無法恢復原狀的銅幣的表面同樣也被定性為環境損壞(英文為「Environmental Damage」)

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所有綠顏色的銹都是有害銹。一些古代錢幣表面的綠銹處於穩定狀態,則被視為可接受的,就如古錢圈子裡的所謂「生坑」之說一樣。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在環境損壞的案例中,有一個特殊情況,稱為「海底打撈品」(英文為「Sea Salvage」)。這是專門用於指代那些從海底沉船打撈上來的被海水嚴重腐蝕的錢幣的。


下圖中貓眼這枚西屬墨西哥的2里亞爾銀幣就是一枚海底打撈品,錢幣上大片的鏽蝕區域清晰可見。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近年來,隨著海盜文化的盛行,出現了一批專門收藏海底打撈錢幣的收藏家,這屬於特別情況。大多數時候,海底打撈錢幣表面所帶的鏽蝕只被視作損壞,會使錢幣貶值。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我們上面討論的諸多環境損壞主要是較嚴重且不可修復的鏽蝕。在環境造成的損害中,除了這類情況,還有一些較輕微的可修復損傷。

早年的西方藏家喜歡將錢幣裝在彩色的紙袋裡,或放置於染色的天鵝絨托盤之上。這些儲存方式雖然並無不妥,但這些紙袋和天鵝絨表面的染色劑無可避免地會與錢幣表面發生化學反應。經年累月下來,一些錢幣的表面就會發生變色,有時表現為色彩怪異的包漿,有時表現為不均勻的霧狀區域。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這類化學反應造成的變色若不嚴重,只要在注意到之後儘早更換儲藏器具即可。若發現時已經出現大面積難看的變色,則如上一期所言,可以考慮將包漿洗掉。


大部分情況下,這類化學反應不會對錢幣的表面造成嚴重影響,是可修復的。

除紙袋和托盤,許多泉友喜歡使用透明塑料幣夾或帶有塑料保護層的紙夾保存錢幣。這事實上並非首選的錢幣儲存方式。市面上的大部分塑料錢幣儲藏工具都使用含有PVC(聚氯乙烯)的塑料,這類儲存工具與錢幣接觸時間久了就會在錢幣表面留下一層藍綠色的PVC殘留物,讓錢幣表面黏著並失去光澤。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這種情況在錢幣收藏領域內視為一種可處理的損傷,只要使用適當的試劑將PVC清除即可。市面上有售賣各種除PVC又不傷包漿的試劑,大家可以自行研究選購。


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越是柔軟具有韌性的塑料所含PVC越多,在選購錢幣儲藏工具時要盡量避免購買這類產品。


二、 人為因素造成的機械損壞及修補

判定和評估錢幣上的人為損壞痕迹是錢幣收藏領域內最艱澀的一門功課,也是最考眼力、與盈虧最直接相關的技能。


正如我們在上一期討論過的那樣,在錢幣收藏領域的審美里,錢幣的原狀態非常重要。無論哪個階段的藏家都需要認真體會這個「原狀態」的含義。損壞固然是對「原狀態」的破壞,而對損壞錢幣的修補只會與「原狀態」更加背道而馳。

所以,損壞是不行的,修補更不行。

由於人為損壞與修補這一部分內容過於繁雜,我們只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的情況。下面我們來進行分類說明。



1. 不當清洗(英文為「Improper Clean」)


如上文所說,隨著時間流逝,錢幣表面會出現污染物或殘留物。這時,我們需要清洗錢幣。

在上一期,我們在審美的層面上討論了錢幣的清洗問題,並申明適當的清洗並不視為錢幣的損壞。

今天我們來討論不當清洗的問題。

說是不當清洗,是因為清洗過程中使用了不適宜的工具和方式,磨損了錢幣,並留下了痕迹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對於不當清洗的判定,清洗方式和工具並不重要,關鍵是「留下了痕迹」。如果你可以拿鋼絲刷猛刷錢幣表面而不留下一點劃痕(這根本不可能),你大可以這麼做,但只要你留下了痕迹,錢幣就算是損壞了。

判定不當清洗的一個關鍵遺留痕迹是「髮絲」(英文為「Hairlines」)。顧名思義,髮絲是指清潔器械劃傷錢幣表面而在底板留下的細密的劃痕。如果你無法理解什麼是髮絲,可以在家裡的廚房找一個用久了的不鏽鋼鍋碗瓢盆。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貓眼家裡一個水壺的底,細密的劃痕清晰可見,這就是我們說的「髮絲」。

這種細密的劃痕是錢幣愛好者所最不樂意見到的,它幾乎摧毀了錢幣平滑的底板對圖案的襯托作用,而讓錢幣喪失了一切光澤與美感。

對於一枚被洗得白白的錢幣,髮絲是非常明顯的。判定髮絲的難點在於那些不當清洗後又自然氧化長出包漿,並將髮絲覆蓋住的錢幣。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用兩個案例介紹兩種分辨方式。

  • 分辨方式一

依靠包漿的均勻程度觀察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請參考上圖。髮絲的本質是劃痕,錢幣的表面被劃破,再次氧化生成包漿時勢必會有所不同。一般不當清洗留下髮絲的錢幣,包漿很難均勻。看到帶有不均勻包漿的錢幣時就要警覺,在強光下近距離觀察包漿較淺處,看底板是否有髮絲。

  • 分辨方式二

強光下旋轉觀察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請參考上圖。在一些情況下,底板帶有髮絲的錢幣也能長出均勻的包漿。所以看錢幣的時候要將錢幣置於單一光源的強光下,手指轉動,觀察錢幣的光澤是否靈動自如;再仔細尋找底板包漿下的紋路,觀察這些紋路是否是大量平行細線交錯而成的織體。如果可以找到許多平行線,且整體紋路帶有編織感,則底板很有可能有髮絲。


總體來說,分辨底板髮絲並不算特別艱難的技能。為了熟練技能,可以考慮多去廚房看鍋碗瓢盆,尤其是長期沒有使用表面帶有氧化層的不鏽鋼炊具和被水銹覆蓋的不鏽鋼水槽。相信多看自有心得。(捂嘴笑~)


2. 打孔(英文為「Holed」)

從古至今,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將錢幣打孔做成飾品的習俗。與前面提到的不當清洗相比,打孔是更加惡劣的損壞。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兩面打孔的奧斯曼帝國阿爾及爾行省金幣

對於大部分錢幣來說,打孔意味著錢幣價格驟降至同類錢幣的20%左右。與上面的不當清洗不同,打孔的錢幣極易分辨(有個大洞在那裡……),所以如何鑒別就不必介紹了吧。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被做成格拉納達石榴形狀並打孔的1685年西屬玻利維亞2里亞爾銀幣。西班牙人究竟為何要做這種形狀的錢幣是學界的未解之謎。這類錢幣大多打孔,而為何要打孔同樣也不得而知。

對於一些價值較高的錢幣,人們會試圖將孔洞修補起來,賣給眼力不濟的收藏者。對這種打孔和修補的情況,錢幣學裡有一個專門術語叫做「填塞」(英文為「Plugged」)

大家可千萬別小瞧這個「填塞」。一些「錢幣醫生」(英文為「Coin Doctor」,指專門靠修補錢幣提升其價值賺錢的人)可以將打孔錢幣修補得與未打孔之前一模一樣,連缺失的細節部分都能照原樣雕上。


貓眼提醒諸位泉友,對於那些價值較高的錢幣,若發現有一小塊區域顏色與周邊不同,一定長個心眼,將錢幣轉過去看看另一面同樣位置是否也有類似問題。若也有,就要仔細看看是否是打孔填塞的錢幣了。


3. 彎折(英文為「Bent」)

出於某些特殊原因或事故,一些錢幣會被掰彎。這類情況尤其多見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前後那些較薄的打制金銀幣。

大部分彎折的錢幣會被修復(就是掰回來),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留下痕迹。下面貓眼自藏的兩枚伊爾汗國的金銀幣就是彎折而後修復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值得一提的是,16到18世紀的一些滾筒碾壓機制幣從側面看帶有自然的曲線,這是碾壓造成的,不是彎折。這類情況多見於這一時期的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部分德意志和義大利邦國鑄幣上。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1710年西班牙馬德里造幣廠鑄造的8里亞爾銀幣,從側面可以看到碾壓留下的弧度



4. 刻劃與劃傷(英文為「Scratch」)

由於保存不當或某些人為原因,一些錢幣表面會留有劃傷的痕迹。

大多數時候,這種劃傷只是錢幣在運輸和流通過程中與其他錢幣和物體發生碰撞與刮擦造成的。這種情況在錢幣學上統稱為「傷」(英文為「Marks」),若「傷」非常細微,則人們有時會使用俗稱「蒼蠅腳」(英文為「Flyspecks」)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常見的1887年英國金5磅,表面有許多「傷」和「蒼蠅腳」

在錢幣收藏領域裡,無論「傷」還是「蒼蠅腳」都被視為合理的,所以並不屬於損壞的範疇。

真正的劃傷是指那些較嚴重的被刻意刻劃而留下的更長的傷口。這些傷口通常既深且長,對錢幣的美感造成相當的影響。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西班牙紀念章,右側底板有刻劃痕迹

錢幣上留下劃傷的原因各異,一些時候是由於人們想要劃開金屬表面檢測錢幣的成色,但更多時候只是隨意之舉。劃傷對錢幣價值的影響是極大的,這個影響通常介於不當清洗和打孔這兩種損壞的影響之間。



這裡延伸說明一下,早年人們為了檢測錢幣的成色,也會採用在錢幣的邊緣上刻劃的辦法進行試驗。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除了上面刻劃試驗的辦法之外,人們有時也用銼刀在錢幣的邊緣銼下一些銀屑進行檢測。當然,大多數時候錢幣邊上出現的銼痕是盜銀者留下的。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邊緣銼痕英文叫做「Rim Filing」,其中「Filing」是「File」(英文動詞有「銼」的意思)的動名詞。NGC的中文官網上將這個詞與「Filling」(英文「Fill」的動名詞,填充的意思)搞混了,因此搞出一個「幣邊填充」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但除此之外,貓眼強烈建議大家去讀一讀NGC官網上對於錢幣損壞的定義和描述。



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一些人會想要將自己的名字刻在錢幣上,或者只是在錢幣上亂劃幾筆……這種情況下留下的刻劃痕迹在錢幣學上稱為「塗鴉」(英文為「Graffiti」)。

貓眼對這類情況尤其反感,覺得這類錢幣被玷污了,沒有購買過,所以只好從網上隨便給大家找個例子了: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正反面都有塗鴉的錢幣,圖片來自網路

對於一些磨損較為嚴重或氧化層過厚的錢幣,人們有時會在清理之後採用「重刻」(英文為「Re-Engrave」,用雕刻刀重刻細節)或「加工」(英文為「Tool」,用打磨機修平底板)的方式進行修復,補足細節。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極稀少的1705年塞維利亞8里亞爾銀幣,由於腐蝕嚴重,此幣經歷了「重雕刻」與「加工」,幣面殘留了一些修復時留下的刻劃痕迹,並依然殘留有鏽蝕痕迹。


對於錢幣收藏者來說,這種修復通常是不可接受的。重新雕刻上已經由於磨損或氧化而失去的錢幣細節是一種以次充好的行為,無異於欺詐。大家在購買錢幣時若看到細節怪異的錢幣,一定要提高警惕。

另外,劃痕也有例外的情況。早年錢幣鑄造精度不高,出廠之前要稱重檢查。對於那些超重的錢幣,一些造幣廠會直接從表面刮掉一點金屬,達到標重之後就送入流通。

這種為減重而留下的劃痕稱為「矯正痕」(英文為「Adjustment Mark」),因為是在錢幣出廠之前形成的,所以不算損壞。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1766年西屬瓜地馬拉8里亞爾,背面的劃痕是減重痕。幣鎖在銀行,所以就借了賣家海瑞得拍賣公司的原圖。




5. 污漬殘留(英文為「Stained」)

錢幣表面有時會因為化學反應而留下污漬。這類損壞通常是由於不當氧化,或清洗錢幣時藥劑的殘留物繼續反應而造成的。

在歷史上的一些時期,人們會通過在錢幣表面施用藥水觀察反應顏色來判定錢幣的成色。一些錢幣的表面因此留下了污漬。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1728年塞維利亞8里亞爾銀幣,背面留有被藥水污染的一大片污漬。



6.鑲嵌摘除(英文為「Mount Removed」)

錢幣常被鑲嵌或經焊接做成吊墜和飾品。一枚錢幣一旦被鑲嵌或焊接,價值就至少折半。因此學會分辨鑲嵌和焊接痕迹對錢幣收藏者來說非常重要。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圖片來自網路

鑲嵌的手法很多,我們就不一一討論了。在這裡我們只通過一個案例來介紹這類問題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情況——焊點去除。


下圖是一枚1622年特蘭西瓦尼亞銀泰勒的背面。此幣曾被焊接做成吊墜,如今又被人將焊點去除,並為了掩蓋這一事實而做了一些修理。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貓眼在圖中指出了焊點去除的位置。可以看出,將焊點去除的人為了掩蓋痕迹,不惜將幣的側面打磨掉一大塊。在利益的誘惑之下,許多幣商都嘗試以次充好,以低價買進損壞的錢幣,然後將它修補得儘可能看不出來,再高價出售。

這枚幣由於被磨掉了一大塊而顯得欲蓋彌彰,反而失去了欺騙性。這是修復的人手藝不夠好,並不代表每一枚焊點去除的幣都這麼好認。


下圖是這枚特蘭西瓦尼亞銀幣的正面,貓眼為大家指出了一些焊點去除錢幣的其他特徵: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由於焊接成首飾的錢幣曾被人佩戴,錢幣的浮雕和底板長期與衣物、皮膚摩擦,所具備的磨損特徵與正常流通的錢幣有明顯區別。


相比於尋找被去除的焊點,觀察這些佩戴痕迹才是判定焊點去除的關鍵。

早期錢幣通常做工粗糙,加上沒有邊銘邊齒,有時很難在邊上找到焊點。學會從磨損痕迹判斷是很重要的。



7. 幣面矯正(英文為「Altered Surfaces」)


前文提到過,一些幣商會為了利益而以次充好,通過修補損壞的錢幣賺取不義之財。這裡要說的「幣面矯正」就是一種常見的錢幣修補手段。

所謂「幣面矯正」實際上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局部打磨、全幣拋光等諸多手法。上文提到過的「加工」(英文為「Tool」)這類修平底板的手段自然也包含在「幣面矯正」的範疇之內。評級公司依據使用器械和成品效果的不同對幣面矯正分得很細,我們這裡就只籠統地討論打磨和拋光這兩種情況。

通常而言,幣面打磨是為了去除難看的傷痕或流通痕迹,使錢幣看起來更平整而無瑕。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只在局部使用打磨的手段去除底板上的傷痕。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1759年西屬瓜地馬拉的8里亞爾銀幣,曾被局部打磨並留下痕迹

一般來說,對底板的打磨很容易殃及周邊的幣文和浮雕,就如上圖這枚錢幣一樣,將一部分圖案磨平。這種區域性的圖案被磨平通常是一種判斷錢幣曾遭局部打磨的有效依據。

當然,某些人會嘗試修復那些價值更高的錢幣,有時甚至是精製幣。為了不產生這種違和感,他們會使用更加精確的儀器。貓眼曾見過有人能做到將精製幣整個底板打磨成深度鏡面效果,人為製造出上一期我們講過的「寶石效應」,技術令人叫絕。



相比之下,拋光就要粗糙得多了。這種手法主要是用於去除鏽蝕層或頑固的污漬,經常是將整枚錢幣置於機器上拋光。

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錢幣圖案整體變得綿軟,浮雕與底板失去明暗對比。為了掩蓋拋光的痕迹,有時人們會在錢幣表面打蠟上色。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一枚1769年西屬瓜地馬拉8里亞爾銀幣,表面曾經過拋光和打蠟處理。



8. 側邊撞擊(英文為「Edge Bump」)

這種損壞非常簡單易懂,通常是人們不慎將幣章掉落,使其與地面撞擊而形成的。這種損壞通常不可修復。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當然,也有一些不走運的體量較大的幣章被人用來敲釘子,在邊上留下撞擊傷痕……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這一節討論的內容:


  1. 損壞對錢幣的價值影響很大,需要認真對待;


  2. 自然環境造成的損壞有一些是可修復的,但人為損壞大多無解,且欲蓋彌彰;

  3. 一些幣商受利益驅使,會以次充好,藏家需要擦亮眼睛;

  4. 人為損壞這部分內容實在太多太雜了,強烈建議有時間的泉友再讀一遍…


三期的《錢幣收藏入門》貓眼終於寫完了!

完結撒花!

錢幣收藏入門(下)——錢幣瑕疵與損壞的基本認定

這個系列雖然整體看來言辭拙劣、邏輯混亂、系統性差、內容淺薄,但確實列舉了許多貓眼個人的收藏經驗(尤其今天這最後一篇),若是能給進階的藏家一點思路,也算不枉貓眼這一番心血了。最後,感謝助理馥燃同學,辛辛苦苦修了這麼多圖。



  • 延伸閱讀

1. 如何有(mei)氣(jie)質(cao)地、優雅地毀掉一枚幣

2. 錢幣收藏入門(上)——錢幣學基礎術語概述

3. 錢幣收藏入門(中)——錢幣學基礎審美

4. 《美元之前》(序)--500年前的世界貨幣

5. 《美元之前》第一期:里亞爾在西班牙本土的出現與發展

6. 《美元之前》第二期:新西班牙總督區及其早期鑄幣

7. 《美元之前》第三期:波旁王朝及新西班牙總督區早期機制幣

8. 《美元之前》第四期:卡洛斯三世時期與西班牙(墨西哥)人像幣



貓眼看幣?——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所有文字皆為原創,不可自行轉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看幣 的精彩文章:

金蛋計劃|貓眼「徵文活動」全面升級,期待你的參與!
拿破崙與紀念章丨一個自主創業者的公關之路
馥燃|方寸亭宇——民國機制幣上的建築
曬幣|2016年最滿意的收穫
2017全球生肖雞金銀幣、紙鈔大盤點

TAG:貓眼看幣 |

您可能感興趣

錢幣:錢幣鑒定秘籍
錢幣收藏入門(中)——錢幣學基礎審美
錢幣收藏入門(上)——錢幣學基礎術語概述
錢幣收藏!如何正確收藏錢幣
古錢幣銅幣的收藏價值
錢幣收藏:了解最新銅幣銀幣古錢幣價值走勢
錢幣收藏的意義和錢幣的市場
古錢幣的收藏與價值鑒定方法
錢幣┃貴金屬幣的保養
古錢幣識綉、辯綉,你收藏的錢幣對嗎
鑒定真偽古錢幣和收藏價值
如何收藏古錢幣 和鑒別錢幣?
錢幣與性感(下)|胸部是如何在錢幣上獲得解放的?
古錢幣圜錢有收藏價值嗎?
清代錢幣的收藏與辨認
錢幣收藏:古錢幣既然價值上百萬你造嗎
古錢幣收藏升溫:藏的是錢 掙的也是錢
中國古錢幣的收藏與鑒定/萬能收藏口訣
解讀錢幣——方孔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