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蔣亞平:媒介即人身和消失的媒體邊界

蔣亞平:媒介即人身和消失的媒體邊界

蔣亞平:媒介即人身和消失的媒體邊界



文 |蔣亞平

一、「眾媒時代」:不解渴需完美的概念


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傳播時代正被釜底抽薪。那麼,我們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傳播時代呢?


大約一年前,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和騰訊全媒派在2015年騰訊媒體高峰論壇上,提出過「眾媒時代」這個概念。


「眾媒時代」,可對應「眾媒傳播」。眾媒傳播,和大眾傳播只有一個字的差別,看似很像,卻有大的不同。「眾媒」的眾,不僅僅包括大眾,也包括甚至主要針對的是不同於大眾傳播的「小眾」和「中眾」,即各種社交媒體和自媒體。這就是意味著,眾媒傳播包括了大眾傳播,也涵蓋了我們稱之為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各種傳播形態,及其相應的媒介傳播平台和現象。特別是眾媒的「媒」,可以理解為包括了「媒介」和「媒體」這兩個非常接近又時有區別、即便在學者中也容易混淆的傳播範疇。

但是,另一方面,「眾媒」這個概念,和「網民」一樣,其內涵,依舊搖晃和行進在動蕩性很強的成長實踐之中。這個成長實踐,主要顯示為交互性作為一種傳播狀態和特性的迴向,呈網狀而不僅僅是線狀在人類的新的傳播形式里衍生和延伸;也顯示人類的傳播形態,已經開始有可能超越傳統的、包括了歷史上各種形態的傳播閾域,創新出一種超出人類想像、強大的傳播媒介和平台。這個超越和創新,遠遠不只是從大眾傳播的單向傳播,到眾媒傳播的雙向、多向傳播這樣的故事。


總之,「眾媒」一詞,雖有特定的概括力,但是不足於涵蓋到目前為止各種互聯網媒體具有基因特徵的交互本質,和代表正在快速到來的、基於互聯網、又有自己新平台的新的傳播形態。「眾媒」和用於取代「受眾」的「網民」一詞一樣,是一個無爭議但又非特殊界定就不能不確定內涵的權宜替補。


這個基於又超越於互聯網交互特性和台式電腦乃至手持終端的新的傳播形態,很可能就是目前已現端倪、表現為「VR/AR+雲計算+大數據+腦機互換」組合的媒介平台及其展開。在這樣一個平台上,後眾媒傳播時代,準確的說,在一個更大的時空範圍內看,後大眾傳播時代,正在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二、新媒介時空和消失的媒體邊界


大約一年前,我曾在「關於眾媒時代的斷想」一文中,提出過對「眾媒」一詞的猜想:「眾媒這個概念,是一個最後得以確認的對包括目前乃至以後所有非傳統媒體形態的歷史概括?還是如同第四媒體、新媒體、互聯網媒體、網路媒體、移動媒體等概念一樣,只是一個在當下急劇變革和變化的人類傳播形態中的一時閃爍,稍後依然被人們覺得有殘缺、不解渴、需完美的概念?」

不過短短一年,「眾媒」一詞,還沒有來得及展開自己的魅力,就在各種新傳播實踐的衝擊下,在人們對這些已產生和即將產生的新傳播實踐的豐富和瘋狂想像中,開始「out」了。一個新詞,智媒時代,智媒傳播,閃亮登場,走上前台。


當下的人們,對傳播時代的認識,在技術演進、理性感悟和金錢市場的推涌下,從大眾傳媒到眾媒時代到智能時代,從大眾傳播到眾媒傳播,旋即到智能傳播,真箇是像毛澤東他老人家,「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從大眾傳播,到眾媒傳播,又到智能傳播,短短一二十年的時間,相對於大眾傳播前人類數千年的傳播史,是一個時空高度壓縮、近乎坍塌的過程。其速度之快,變化之大,各種之不同,後來的人們看起,就近乎是一個黑洞。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節點,這個過程已經到達和即將到達的場域,包括遠方那些充滿想像的地方,種種種種的延伸和展開,相對還處在大眾傳播時代知識背景和傳播習慣的人類社會來說,無一是令人驚奇目眩的新媒介時空。


這個驚奇目眩的新媒介時空,還在加速度前沖。在即將來臨的人們開始冠之於「智能」的媒介時空,種種傳統的、和正在成為傳統的媒體或者說媒介邊界,在經歷過各自之間的相交搏鬥、相識融合、並同時交叉類似物理和化學兩種反應的過程後,正在消失。實際上,消失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媒體的邊界,還包括這個媒體或者說媒介同社會其他組織乃至世界其他物理空間存在的邊界。這才是未來「萬物皆媒」的真正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傳統意義上有特殊作用和功能的媒介平台和傳播形態,特別是大眾傳播,確實正在弱退乃至消隱。人類社會演進中新展現的對呈單向傳播特徵的大眾傳播的這種規避和揚棄,和同時展現的對種種人際交互傳播方式的迷戀及高速趨進,或會使傳播最終和整個生活和世界融為一體,甚至最後完全泛化為人體和社會本身。

在這樣的時刻,逐步與人身分離、又異化於人異化於社會的大眾傳播及其相關性質的媒介,當然就失去了曾有過的那些特別意義,開啟了自己向人身、向人際交互傳播、向人與傳播一體的皈依之途。這向歷史生命的皈依,也是走向新生的涅槃。

蔣亞平:媒介即人身和消失的媒體邊界



三、傳播即人身,傳播即人生

對此類的傳播形態演進,當然需要更實證和持久的觀察。但是,結論會是一定的,因為源自家族的各樣的胚胎乃至嬰兒,都已身臨。可以說,人類傳播最元始的傳播基因和架構,在姓的時空里被發現,或者說被重新發現。剩下的是對這些新舊如一的基因的排列組合,和對這種架構的社會識別。這樣的變化,加上以此為本的媒介變化,和人類因為使用與大眾傳播不同的傳播媒介引起的姿勢變化、體感變化,甚至可能會引起人類身體結構和器官比例的變化。


比如,當人們都從虛擬的、但是又表現為美麗精緻的超現實的終端環境中——或桌面,或手持,說穿戴,或植入,或體外懸現,或身內自識,浸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尋找各種需求和快樂時,四肢特別是雙腿的重要性,包括無比重要的性器官的重要性,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處在新的傳播狀態的人們,主要是坐、看、想、聽,人的腦袋、頸椎、腰椎和眼睛、耳朵,就變得格外重要,從而在日進的操練中格外發達。


人們也遊玩,但是在遊玩的過程中,一旦藉助交通工具行走的身體處在相對靜止狀態時,人們便會和他擁有的交互終端勾連。甚至在移動終端不再是人類傳播的主要工具和形式時,人的身體移動本身也不再會是人們傳播行為的不便,因為那時人們傳播所需的工具,已經通過各種不同形態和人身成為一體。這時的人們,除了吃飯和入夢,無時不刻都在一種自我發放、目的性清楚的交際傳播中。


當人和傳播的關係演進至此,這不是天方夜譚,人這個動物,將前所未有地發現,在自己的本性里,有那麼多對交際的強烈渴望,和對各種信息特別是娛樂信息的痴戀。這在非智能傳播的環境里,是無法體驗和體會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麥克盧漢所謂媒介即人延伸之說,已經有了新的發展,即媒介即人身,媒介即人生。

蔣亞平:媒介即人身和消失的媒體邊界



四、互聯網是人類發現火後最偉大的發明


用進廢退。人們越是在新的傳播媒介平台上,沉溺在虛擬現實里同外界對接,尋找種種快感,就越是向著可能會最終改變人體形態和人的身體結構的方向前進。儘管這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改變的可能先是習慣,繼而是某些器官、感官、肢體的功能強度和性質,繼而才是形態。火發明以後,熟食滋養了人的大腦,增強了人的體力,改變了人和工具的關係,最終幫助人完成了直立行走這個偉大的動作,從而形成了現代人的腦力、思維和體態。


互聯網是什麼?有人說是類似電的一種發明。有的更認為互聯網是人類自火以來最偉大的發明。這個發明,無論是作為一種被組合的包含了人類勞動的新的物質形態,還是一種新的包括了人類到目前為止所有科技成果的工具,或是一種剛被發現的基於人體通過延伸到電子機件最終又反向到人身的人類關係實在,對人類傳播形式的顛覆,對人類社會文明的改變,包括對人的生物特徵的改變,正在日日加速強力彰顯。


互聯網+計算機時代,已經相當成功的使人「宅」了起來,但也只是把人「宅」在有電腦桌的室內空間。近兩年微信出現後,伴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互聯網媒體對作為生物的人所處時空的佔領,除了辦公室,已經涵蓋了包括衛生間、卧室等室內任何空間,並擴張到室外任何可以連接到互聯網、且人眼和終端關係相對靜止的空間。人的頸椎、肩肘、眼睛包括四肢的運動的時間、軌跡,和其時空形態,同傳統媒體時代,包括同主要基於桌面計算機的門戶網站時代相比,全然不同。


實際上,這種全然不同的對人的影響,已經在開始改變各醫院裡的專科設置、醫護人員配備和醫療設施的比例,看眼科、頸椎、腰椎、肩肘的大夫,大發其財。多年前美國科幻電影中那些天才編導想像杜撰的大腦袋鼓眼睛短腿的外星人,或正是以種種新傳播形態生活的地球人的未來形象。


在這個意義上,互聯網發展後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乃至到現在談論的所謂從大眾傳播時代到眾媒時代、智能時代種種的變化,相對於互聯網傳播形態及其帶來的生活方式,對人類社會演變乃至人的心理、生理特徵和形態結構可能的改變,不過是整個人類進化史中的一個節點和痕迹。


【作者簡介】


蔣亞平|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人民網創始人。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曾經的霧霾大國日本,何以成為亞洲環境最好的國家
陳曉卿:鹹淡水浸潤的疍家美食
荊歌:盛唐之世,和宋朝一比就成了粗陋的土豪
西閃:黑天鵝頻出的時代,你需要一點概率思維
聶建松:共濟會的真實歷史,比達芬奇密碼更「密碼」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縱火的保姆,與消失的邊界
樸素秩序觀的失落:武俠世界的消失
曾經驚艷世界的中國民宅,卻即將消失
美國怪譚:消失的殖民地
哈莉·維爾:消失的邊界
掛著的民族,一個行將消失的世界奇觀!
逐漸消失的韓國海女
曾經驚艷世界的中國民宅,卻即將消失……
世界歷史上的那些神秘消失的軍隊!
消失的民俗:遞抱壺
文明世界會消失嗎:西方的自虐和東方的自殘
世界「最任性」的公園,說消失就消失
消失的城門,中國的歷史
歐洲漸漸消失的國界線
直擊韓國即將消失的「海女」
馮學榮:出草的番人,消失的歷史
那些年,在媒體照片里維多利亞身上迷之消失過的部位,國外媒體也是閑的蛋疼
美媒:英國科學家研發「隱身衣」順利讓物體消失
真的離開,會從你的世界永遠消失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