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自駕車出行,這些準備你做足了嗎

自駕車出行,這些準備你做足了嗎

自駕車出行,這些準備你做足了嗎


除了公共交通工具之外,近年來自駕車也成了人們非常常見的出行方式。自駕車出行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為了安全而順利地回家,必須做足準備。

這些年來,私家車的普及程度已經足以將自駕返鄉為主流的春運出行方式之一。幾個親戚朋友一輛車,熱鬧不說,還能分攤成本。不過,與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自駕車出行的不確定因素卻多得多,且不易控制。為了安全而順利地回家,必須做足準備:

燈光重新調校:

車燈是汽車的眼睛,一定要保證所有車燈都處在完好狀態。如果大燈曾經維修過,應根據駕駛者的高度,重新調整燈光的高度和聚光性能。有的車可以自動調整燈光的角度,但有的車必須親自動手調整。

輪胎按需更換:

檢查輪胎的花紋和氣壓(包括備胎),確保保持在良好狀態。輪胎是汽車磨損最為嚴重的部件之一,也是行車安全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一般車輛行駛六七萬公里就得更換。如果輪胎磨損較為嚴重或者曾經多次被扎破,最好更換新的輪胎。不正常的胎壓也會影響汽車的安全行駛,所以加壓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廠家的標準,切不可任意為之。

剎車格外注意:

行車前除了檢查電解液、機油、變速箱油、水箱水位外,還得檢查剎車油的油位和質量。剎車油較容易吸收水分,特別是南方的空氣比較潮濕,剎車油容易被稀釋而失去最好的效果,一般使用期達兩年或者汽車行駛6萬公里都得更換。剎車系統靠油打通,所以要檢查油管水管接頭是否老化泄漏;另外,剎車比例分配閥也要看看。另外現在大部分轎車在使用碟剎,所以剎車片的檢查不能忽略。因為自駕車的路程可能不短,為了避免中途換剎車片的煩惱,如果發現剎車片只有不足3毫米厚時,最好立即更換。

清潔發動機艙:

很多人卻忽視了汽車內部的清潔,認為發動機艙不幹凈並不會影響到汽車行駛,但是長期以往這樣的話,只會對汽車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長時間不清理的話,發動機或是其他部件上會覆蓋大量的灰塵。如果不及時清理,時間一長會導致部件生鏽。另外,大量的灰塵還會影響到發動機散熱,發動機長時間處於一種高溫的工作環境下,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壞,塑料部件也會發生老化和損害。因此在開始愉快的自駕旅程之前,不妨打開發動機艙蓋,好好清理一番。

預防電瓶老化:

蓄電池在寒冷的季節容易出問題。如果它不能正常工作,就會造成發動機打火困難。此外,蓄電池的電極接線處老化時會生成綠色的氧化物,這些綠色的氧化物會引起蓄電池不能正常充電,造成電量不足的情況。出行前必須仔細檢查一遍,尤其是家有第二輛車的車主們,使用長期停置的車輛前一定要重點檢查蓄電池。如果看到蓄電池接線處有綠色沉積物,要儘快用開水衝掉,並用砂紙打磨後再吹乾,並噴上用於防止氧化層的防護劑加以保護。

保證雨刮效能:

雨刮器主要是與玻璃水搭配使用的,其作用是清潔車輛前風擋玻璃,使車主在日常行駛中可以擁有更清晰的視野。因此,在保證玻璃水不缺失的情況下,要檢查雨刷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否則再多的玻璃水也無用武之地。平時通過觀察也可以判斷雨刮片的使用情況。當雨下得很大時使用雨刷感覺不錯,可是當下小雨啟動雨刷時,會發現雨刷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影響到視野,這表明雨刷已硬化。

雨刮片的更換很簡單。雨刮片的固定通常為U鉤型,只要將鉤子拉起來即可卸下雨刮更換,但要注意新舊雨刷片型號要一樣。更換雨刷後可將擋風玻璃弄濕,觀察雨刷的動作是否正常、刮水效果是否良好。選擇好的雨刮片是關鍵,除了選擇原廠的優質高價雨刮片外,購買市面上一些標註含有矽硅成分的雨刮片同樣具有較好的抗老化作用。

正確坐姿保安全:

駕駛車輛時需要正確的坐姿,身體距離方向盤過遠,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不能迅速地轉動方向盤,也無法有效地踩踏剎車踏板。而過近則會造成肘部碰到座椅,不能平穩有效地操縱方向盤或因膝部阻礙影響到踩踏剎車踏板。正確的坐姿是:手握方向盤12點位置時,調整座椅靠背使肘部能略呈彎曲狀,將離合器踏板完全踩下時,踝部與膝部略顯彎曲。同時背部和臀部與座椅靠背間不要留空隙,調整方向盤的高度,確認任何儀錶未被其擋住視線,頭枕的中央與耳朵保持一個高度,視線與道路始終保持平行,檢查安全帶是否平整、繫緊。

系好安全帶:

很多人認為車內有了空氣囊,就像上了保險。事實上,空氣囊並不是發生任何事故時都會起作用,極端地說,只有當車輛受到來自前方的正面強烈撞擊,危及生命安全時空氣囊才會展開,且必須在系好安全帶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作用。安全帶作為車內人員的第一道安全防範非常重要,據交通資料顯示,不系安全帶的事故死亡率是系安全帶時的7倍。要想系好安全帶,首先要確認安全帶沒有捲曲,並把它平整的繞過大腿根部,固定住肩膀,聽見安全帶「喀嚓」一聲扣住,再將安全帶向側方向用力的拽一拽,使其事先充分預緊。而身高不足135厘米的兒童則必須乘坐在安全座椅上,再使用安全帶。

駕駛盲區需克服:

在駕駛位上有許多看不見的地方,我們稱之為「駕駛盲區」,根據汽車的車型不同,盲區也各有不同。為了防患於未然,預防事故的發生,駕駛員要首先清楚了解自己所駕駛車型的盲區所在,這是安全駕駛的第一步。盲區所處的位置,大致分為:車門盲區、A柱盲區、後視鏡盲區、車底盲區等。

為了保證他人與自身的安全,駕駛員應在起步的5米內慢慢行駛,在不熟悉的地點停車或啟動時要首先觀察車輛周邊情況,以確保安全。同時,駕車過程不應與前車距離太近。因為太近,駕駛視野就會被前車遮擋,無法清楚觀察到前方的交通情形,容易形成盲區。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前方有障礙物,或者前車突然減速行駛,就無法作出最快、最敏捷的反應,甚至因剎車距離不足而追尾前車,引起交通意外。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老司機,還要在駕駛中用眼睛的餘光分別觀察3個後視鏡,對車輛的四周環境始終保持清楚的了解。因為後視鏡有盲區,距離車輛特別近的車子往往處在盲區之中,如果通過後視鏡觀察,魯莽併線很可能導致事故。因此,在車輛密集的路段行駛,欲變線時,應前傾身體觀察後視鏡以爭取最大的可視區域,而必要時更應側身扭頭觀察。

兒童的視角比較小,常常看不到駕駛而來的車輛,加之專註於遊戲,讓他們忽略了周圍發生的情況或根本看不到駛來的車輛,因此駕駛員要注意車輛周邊的情況,隨時注意路口闖出來的小朋友,在發現兒童時應降慢車速,要主動的關注與愛護小朋友。而家長則要注意保護小朋友,時刻注意他們的安全。

據交通部門統計,因疲勞駕車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佔總數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駕駛員在駕駛車輛時,由於種種原因往往會產生生理機能或心理機能的失調,即在生理或心理上產生疲勞,從而導致機能失調。因此,在長途行車前,駕駛員必須盡量保證正常的睡眠,行車中還應當調節一下座位和椅背、吃清淡食品、多喝點水,千萬記住不要事先確定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以防止為趕時間而疲勞駕車,誘發事故。

(聲明:本文版權歸大眾健康雜誌所有,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您喜歡,就掃描一下指紋,關注我們!

《大眾健康》雜誌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

為您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健康科普

掃描以上二維碼,或微信關注"大眾健康雜誌"

每日為您推送健康知識純乾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冬季血壓不好控制?你該知道這些
吃出的結腸癌?
你的腸道也會鬧情緒,來點匹維溴銨吧
如何禦寒不長肉?
新年健身系列|健康永遠要放在首位

TAG:大眾健康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五一出遊你準備好了嗎,看看這些你準備了嗎
咱們出軌吧,你準備好了嗎
當你選擇了騎行,那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從人到車,為你的騎行做足準備
馬雲也預料不到,未來世界首富將出自這個行業,你準備轉行了沒?
自從買了這雙鞋,我穿上準備扔掉的那些衣服
暑假準備帶去孩子旅行?一定要看完這條再出發!
備孕這麼久終於造人成功了,自己都做了哪些準備呢?
你們真的準備好拎起購物袋出門了嗎?
廚房裝修到底要做哪些準備,都是錢砸出來的經驗!
自主品牌最值得期待的幾款車,你準備好了嗎?
一個老非洲自述,來非洲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出行前準備篇
看了這!我也不準備買餐桌了!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說吧,去哪玩?
騎車旅行要帶哪些東西,看到驢友的準備,我懂了
如何規劃自己的產假 這些假前準備你都做好了嗎?
你是那個做好準備卻不行動的小賤人嗎?
春季帶孩子出遊,這些準備一定要做足
現在也許是你賣出「北上廣深」房子的最後機會!你準備行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