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淹死末代皇帝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淹死末代皇帝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背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人物簡介

淹死末代皇帝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

陸秀夫

陸秀夫(1238—1279) 字君實。民族英雄。宋嘉熙二年(1238)十月生於鹽城縣長建鄉長建里(今建湖縣建陽鎮),3歲隨父遷居京口(今鎮江丹徒朱方鎮),18歲通過省(禮部)試,19歲與文天祥同時中進士。當時,兩淮制置安撫使李庭芝慕其才名,請他入幕府,主管機宜文字。咸淳十年(1274),陸秀夫被升為參議官。

德祐元年(1275)受李庭芝舉薦,陸秀夫到南宋朝庭任司農寺丞,負責糧倉管理和百官祿米供應。不久升遷宗正寺少卿兼起居舍人,及至禮部侍郎。德祐二年(1276),元軍入臨安(今杭州),擄宋恭帝北去。陸秀夫與將領蘇劉義等由海路追隨兩位幼主趙昰、趙昺到溫州,派人召集大臣陳宜中和大將張世傑等計議,共立趙昰為端宗皇帝,陸任端明殿學士,繼續抵抗元軍。次年,元軍攻佔廣東,南宋朝廷遷居潮州淺灣,後又移上船隊。改元景炎。堅持抗元鬥爭。景炎三年(1278)四月,趙昰在硇洲患驚風死。陸又和張士傑等人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他受命於危難之中,出任左丞相,在厓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船隊上建立海上朝廷,堅持抗元。祥興二年(1279)二月六日,元軍攻破厓山,陸知君臣難以脫險,先拔劍驅妻兒入海,後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趙顯)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說完藏玉璽於趙昺懷內,背負幼主,命人用白絹將君臣兩人相纏,從容投海,時年44歲。

生平經歷

初露鋒芒

淹死末代皇帝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

陸秀夫

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把家遷徙到了鎮江。稍大以後,就跟隨本鄉的兩位孟先生讀書學習,孟先生的學生經常有百餘人,但他單單指著陸秀夫說:「這小傢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考上了進士。李庭芝鎮守淮南時,聽說了陸秀夫,就將他羅致到自己的幕府中。當時天下人稱搜羅人材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為第一名,號稱「小朝廷」。

陸秀夫才思清麗,在當時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夠趕得上他的。性格沉靜,不苟求被別人知道,每當幕僚們到官署請見,賓主共歡同樂,只有陸秀夫一人默默地不發一言。有時在府中舉行宴會,在宴席上,他總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很少與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務,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調任官職,也不讓陸秀夫離開自己,自從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進升,直到主管機宜文字。

步入仕途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提升陸秀夫為參議官。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邊防緊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陸秀夫幾個人沒有離開。李庭芝向朝廷舉薦陸秀夫,因此他被任為司農寺丞,屢次升遷,直到任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禮部侍郎身份到前線講和,還沒有到達,敵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溫州,陸秀夫與蘇劉義,追隨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陳宜中、張世傑等,於是大家共同擁立益王於福州。進升為端明殿學士、簽發樞密院事。陳宜中因為陸秀夫長期在軍隊里,熟知軍務,每當有事都徵求陸秀夫的意見然後辦理,陸秀夫也全心全意為他參謀,言無不盡。不久因議事與陳宜中產生矛盾,陳宜中指使諫官上奏彈劾陸秀夫並罷免了他。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說:「這都是什麼時候了,還動輒讓台諫官彈劾人?」陳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召回了陸秀夫。

秉持朝政

當時君臣流亡海濱,大小政事都疏於治理,楊太妃垂簾聽政,與臣下說話還自稱為奴。每當群臣朝會的時候,陸秀夫仍端持著手板,儼然像過去上朝一樣,有時在行程途中,凄然淚下,用朝衣拭淚,衣服都濕透了,左右的人為他所感染都無不悲痛欲絕。因井澳大風的原因,益王驚懼而死,群臣都想藉此機會離開。陸秀夫說:「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把他怎麼辦呢?古人中曾有過僅憑藉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於是與眾大臣共同擁立衛王。當時陳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與張世傑不合,所以屢次徵召他都不到。於是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其時張世傑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既要籌措軍旅,又要調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麼需要寫的,也都由他親自動手。雖然在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他每天都還是要寫《大學章句》以勸講別人。

負帝投海

淹死末代皇帝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

陸秀夫負帝殉海像

陸秀夫在海上的時候,將二王的事都詳細地記述下來匯成一書,並將書授給禮部侍郎鄧光薦說:「你如果僥倖不死,就把書傳出去。」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之間不能相辨,張世傑派小船到宋主那裡,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劃乘機突圍,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或被俘辱,固執著不肯帶宋主上船。 後崖山被攻破,陸秀夫護衛衛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張世傑、蘇劉義則各自逃生去了,陸秀夫考慮到難以逃脫,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自己背著衛王赴海而死,當時他年僅四十四歲。

崖山平定後,鄧光薦將那本書書帶回了廬陵。鄧光薦去世,這部書的存亡就無從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無法得知其詳情了。

人物性格

淹死末代皇帝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

陸秀夫

陸秀夫的才思清麗,很少有人能夠比得上他,但他並不以此自傲。他的性情十分沉靜,不喜張揚。每當那些僚吏來拜訪、賓主互相取樂時,只有陸秀夫獨自一人在旁,默默無語。有時府中設宴擺酒,陸秀夫坐在席間,矜持莊重,不說一句話,人們都覺得他十分怪僻,難以接近,所以很少有人與他合得來。但陸秀夫治事有方、穩重幹練的才華,深得李庭芝的賞識和器重。即使官位升遷了也沒有讓他離開,這樣,秀夫在府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一直到主管機宜文字。

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參議官。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東下,揚州形勢緊張,僚屬大多逃散,陸秀夫等數人堅守本職,毫不動搖。李庭芝把他推薦給朝廷,乃調往臨安。德祐二年,任禮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後,他和將領蘇劉義等退至溫州。不久,與陳宜中、張世傑等在福州立益王趙昰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廣東。次年,廣州降元,宋廷遷至井澳(今廣東中山縣南大橫琴島下),陳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趙昰死,廟號端宗。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群臣,再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張弘范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昺說:「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趙昺跳海犧牲。

後世紀念

陸秀夫廟

陸秀夫廟在硇洲鎮北港管區黃屋村,有一座頗具規模的神廟叫調蒙(讀粉)宮。這是硇洲群眾為紀念南宋大臣陸秀夫所建的廟宇——陸秀夫廟。 宋皇來到硇洲,一晚夢見龍游于海中,以為吉兆,便封硇洲為「翔龍縣」。張世傑秉政,陸秀夫等大臣輔助。當時文武百官俱全,尚擁有兵馬數萬,於是決定在硇洲建「皇城」。後來,元兵緊逼,「皇城」建不成。只得移兵遷往新會崖山.元兵趕到,血戰一場。宋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滅。陸秀夫背著宋帝、頸掛玉璽投海,壯烈殉國。

後人非常敬仰陸秀夫捨身報國的精神,於公元1636年,建了一座神廟,以作紀念。1986年4月下旬,硇洲群眾再集資重建了陸秀夫廟(又叫大候王宮),重塑了神像。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簡述明初三傑
太平天國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聲名狼藉的另類,被清廷處以極刑
抗清英雄,14歲抗清,十六歲兵敗被俘,怒斥了勸降洪承疇
帶你了解滿清八旗編製、將領等制度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歷史中死的最慘的皇帝,掉進廁所淹死的國君
《楚喬傳》背後的歷史|南梁皇帝大多悲慘:被殺、餓死、淹死比比皆是
古代皇帝的奇葩死活,淹死在便池的晉景公
世界最老海牛69歲生日的第二天意外淹死,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哀悼
歷史上被沉入黃河淹死的皇帝
中國古代私生活糜爛的七位女性,武則天排最後,第一位殺親兒子,最後淹死在黃河之中
晚清皇宮最美女人,被扔入一口枯井淹死,墓地蕭瑟
南宋的他被稱為與王安石齊名的改革家,最後竟被推到茅廁淹死
人豬皇帝,坐穩皇帝後,將追隨他打下江山的三千將士全部淹死
「哈維淹死了全德州的新納粹分子!」《查理周刊》你是猴子請來開玩笑的嗎
此人為南宋宰相,曾決黃河阻金,淹死二十萬當地百姓,後叛國投敵
卓偉暗指劉詩詩出軌,卻被粉絲唾沫星子淹死
他是外國的「美髯公」 英勇一世卻淹死在一條小河溝里
八國聯軍曾讓北京變屠宰場,一口井淹死12個婦女!
明末殘暴凶將:製造嘉定三屠,射殺南明一帝擒一帝,反清兵敗淹死
她被稱為歷史上第二個武則天,尼姑出身殺子謀權,被投進黃河淹死
死的最奇葩的五位皇帝,竟掉進廁所被淹死!
大秦帝國之崛起,伴隨楚之殤,白起水淹鄢城,淹死楚國軍民35萬
誠嬪,此人貴為乾隆妃子,卻在南巡中溺水而亡,成為淹死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