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說起劍法,很多人想起的可能是武俠小說或影視里那些神乎其技的描寫。實際上,現實中的劍法卻並非那麼的奇妙,如明代吳殳在其著作《手臂錄》中提及的劍訣中所說:「長兵柄以木,短兵柄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足見劍法的精髓在於步伐急促、近身而擊,直來直去並不帶一點花哨。吳殳在《後劍訣》中則說:「劍術真傳不易傳,直行直用是幽元。若唯砍斫如刀法,笑殺漁陽老劍仙。」可見大開大合的劈砍與其說是劍法,還不如說是刀法更準確一些。因此劍法的關鍵便在於如何迅速的接近對手,迫使對方無法脫離自己的攻擊範圍,進而壓縮對方的移動和攻擊範圍。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現代武術——劍術


如果以日本劍道技法來形容的話,就是「切入——攻擊——殘心」的連續動作。突入合適攻擊的距離是用劍的不二法門,畏懼退縮對於劍手來說是最為致命的弱點,不畏對方的刀刃突破其防禦尚能活命,而一旦退卻便是萬劫不復。劍相對於其他武器勝在靈巧。儘管劍在劈砍方面並不落下風,但是其戳刺的威力卻更在劈砍之上。同時我們應當注意,無論劍的形制和長度如何變化,可以單手或者雙手靈活使用這點一直是劍類武器所必備的要點之一。這便要求劍在刺擊和斬斫兩方面均需有優秀的表現。這一要求也被延續自漢環首刀的唐代橫刀所繼承,並從唐橫刀流傳至日本,融入到日本劍道的技法之中。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馬明達《說劍叢稿》P235-236頁中所載日本劍道與中國劍法起手式比較圖


除了傳統的劍法外,從匕首演化而來的劍同樣具有投擲這種出其不意的攻擊方式。在戰國時代,便已經出現了在匕首篇中說到的「蘭子弄劍」的故事。「飛劍」在當時也是一種獨特的實戰技藝,而非後世我們所謂「踏劍虛空」的幻想。如與吳道子、「草聖」張旭並稱「開元三絕」的裴旻,據《獨異志》載:「開元中,將軍裴旻居母喪。詣道子,請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就通幽冥。旻於是脫去縗服,若常時裝飾,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人,無不驚憟,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道子平生所畫,得意無出於此者。」(轉引自陳高華先生《隋唐畫家史料》吳道玄條。文物出版社1987年)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信西古樂圖》之弄劍,日本正倉院藏

可見其神乎其技,在走馬如飛中,擲劍入雲數十丈,依然可以穩穩的用劍鞘接住落下的寶劍。這等技術也並非獨見於此,明代成宗猷的《單刀選法》中也有從日本倭寇傳入的「扔刀入空」等技法,據稱是從唐代反向流傳回來。在宋太宗時代,這種「舞劍」的技藝也多作為鼓舞士氣的做法而在軍中流行。如馬端臨《文獻通考》卷152《兵四》記載:「太宗選軍中勇士,教以劍舞,皆能擲劍凌空繞身,承接妙捷如神。每契丹使至,賜宴,乃出以示之。凡數百輩袒裼操梃刃而入,各獻其技,霜鋒雪鍔,飛耀滿空。及親征太原,巡城耀武,必以劍舞前導,觀者神聳。」可見在當時劍已經成為一種表演性的武器,而非上陣搏殺的武藝了。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明代成宗猷的《單刀選法》中所載「接刀勢」


上面說到的其實大多是個人劍法的使用,要說到在戰陣中使用劍,劍作為戰場主流兵器時戰爭的主要形態是我們不能不考慮的客觀因素。

著名的《戰國水陸攻戰圖》給我們展示了戰國時代戰場的場景。從圖上的武士都佩戴劍作為副武器,但是站在後排的弓箭手或者使用長桿兵器的戰士並沒有拔劍。使用長劍的都是在第一線進行激烈肉搏的勇猛士兵,甚至有手中雙持戈劍或者捨棄戈而只持短劍殺敵的畫面。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戰國武士想像圖

因此可知,戰場上使用劍的基本都是一線最精銳的士兵,近身格鬥是用劍的關鍵。劍的長度和便於戳刺等特性,對於勇猛而又技巧嫻熟的戰士來說,在對攻中甚至可以單純依靠靈活的移動而制敵,捨棄戈而拔劍奮進的武士形象便是其代表。但搏命的突擊並非什麼情況都是如此,在攀梯而上的強攻中便是需要配合盾牌來進行防禦,並非僅靠悍勇就可以成功。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河南汲縣1935年出土的銅鑒上所載的《戰國水陸攻戰圖》


就如《戰國水陸攻戰圖》中所展示的一樣,劍之利在險在疾。相對僅有戈頭有殺傷力的戈而言,劍的殺傷範圍更廣也更為靈活,但是卻更需要貼近敵人。我們可以在圖上看到,幾乎所有拔劍在手的人都是保持著一種前沖的姿態。在這種姿態中,劍手使用刺擊和砍削這兩種格鬥的方式是最為有效的,《墨子·節用篇》說:「為刺則入,擊則斷,旁擊而不折,此劍之利也。」文章道出了劍的優勢,這便是可砍可刺,而且不易被別的武器砍斷。劍又被稱為直兵,《晏子春秋》中記載崔杼在殺了齊莊王后威脅其他將軍大夫時:「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頸,劍承其心」,可見當時劍戳刺的威力更勝於砍削,一擊便可以制敵。但是在戰陣中這兩種格鬥動作都不能做的動作很大,尤其是持劍左右遊走或者大開大合的劈砍都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做不僅會導致周圍同袍受到影響,同時閃開的空檔就極有可能被對方的銳卒突破而入,從而導致整個陣線的崩潰。因此「有進無退」便可以說是這種劍陣劍法的真諦。對劍手的掩護並非依靠劍手自身或手中的盾牌,而是依靠後面手持長柄武器同袍的支援。只有戰陣整體配合緊密,前後一致直行而進才能攻破敵人陣線。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圖上看到,除了格鬥外,割取首級的人也是持劍在手而非使用其他武器,因此可見劍在給予敵人最後一擊上也是作用不小。



近身而擊,直來直去:揭秘中國古代實戰劍術真諦



歐洲近代劍客突入長矛陣列的「老鼠戰」


無獨有偶的是,戰國時代兩千年後的17世紀歐洲戰場上,同樣也出現過這樣的戰術。劍客在後方長矛手的掩護下,屈身突入對方陣型,殺傷敵人。這種致命而危險的戰術,被戲稱為「老鼠戰」。以寫實著稱的史詩巨片《傭兵傳奇》就描寫過這種戰術。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每家都要配備弓箭與武器!誰說宋朝的武器管制很嚴格?
保安腰刀不為人知的歷史,寧願被馬步芳砍手也不外傳!
明治維新後日本最大的貪腐醜聞:德國西門子公司回扣案
堪比複合裝甲!中國古代甲札式拼接頭盔:兜鍪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近身而击,直来直去:揭秘中国古代实战剑术真谛
揭秘:國外眼中的真實中越戰爭
揭秘中國古代真實的八大反盜墓暗器
揭秘中國古代五大艷后:貌美無雙,真正的千古之麗
揭秘歷史:古代軍隊為何曾在實戰中用紙盔甲
野史:揭秘古代皇帝後宮真實的淫亂秘事
大揭秘:除了他,還能有誰!中國古代史上誰是最幸福的皇帝?
揭秘:古代中國真的是最強大的國度嗎?
揭秘歷史中真實的三國,發現被低估的英雄人才
可惜沒能發展下去!揭秘中國古代的那些黑科技兵器
可惜沒發展下去!揭秘中國古代的那些黑科技兵器
真的有史前文明?揭秘古代的核戰爭
揭秘中國古代禪讓制的歷史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一位國軍老兵揭秘當時最真實的抗戰場景,中國人都被深深觸動!
揭秘中國古代失傳的鑄劍術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五大嫖客是誰?
揭秘解放軍戰機叛逃到越南的真實下場:國人震驚
身為袖珍小國卻敢於隨時亮劍,揭秘中東霸主的戰爭底牌
揭秘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可怕降頭術背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