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教養,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拾遺物語
「都市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要求特定的教養。」學者汪丁丁說。
「都市教養」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一種以約束自己為前提的高貴,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01
1912年4月14日那個夜晚,
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而沉沒。
705人得救,1502人罹難。
僥倖生還的泰坦尼克二副萊特勒在回憶錄中寫道:
世界首富亞斯特把懷著身孕的妻子送上救生艇後,
站在甲板上,點燃一根雪茄煙,
對劃向遠處的小艇呼喊: 「我愛你們!」
一副默多克命令亞斯特上救生艇,
亞斯特憤怒了:「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
然後,他把位置讓給了一位愛爾蘭婦女。
幾天後,在北大西洋的晨光中,
打撈屍體的船員,發現了頭顱破碎的他。
他的資產本可以建造十幾艘泰坦尼克,
但他拒絕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當理由。
世界第二富斯特勞斯,當時已67歲。
船員說:「沒人會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救生艇。」
斯特勞斯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
他蹣姍走到甲板藤椅上坐下,等待最後的時刻。
銀行大亨古根海姆,穿上最華麗晚禮服,
給太太留下了一張紙條:「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史密斯夫人深情懷念一名無名母親:
「當時我的兩個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
由於超載我坐不上去了,
一位已坐上救生艇的女士起身離座,
把我一把推上救生艇,對我喊了一聲:
『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
那是一個悲慘的夜晚,但也是一個閃耀著人性光芒的夜晚。
02
豪華游輪泰坦尼克就是一座小型都市,
那天夜晚,這座都市裡的人充滿了的教養。
正如二副萊特勒所說:
「沒有海上規則要求這些人作出這樣的犧牲,
他們那麼做,完全是為了自己的人格而戰。」
學者汪丁丁說:「都市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要求特定的教養。」
西方人特別具有都市教養——關心公共生活,呵護公共空間。
坐落在瑞典哥德堡的沃爾沃集團總部,
有一個可供2000多人停車的大型停車場。
這麼大的停車場,若在中國必然經常堵車。
但在沃爾沃,堵車情況一次也沒有發生過。
記者在停車場安裝了幾個攝像頭,
觀察沃爾沃員工到底是怎麼停車的:
「每天早上7點開始,就有員工陸續到來,
他們會自覺地將車停到遠離辦公樓的地方。
最遠的泊位離辦公樓的距離超過1公里。
下班時,車總是從近的泊位開始駛離總部。」
難道是公司明文規定員工要這麼停車嗎?
結果員工回答:「沒有啊。
我到得比較早,有時間可以走路。
如果晚到的同事把車停這麼遠,
他們上班會遲到
。」
公共生活是由無數個人生活構成的集合概念,如果自己不主動維護公共秩序或公共文明,最後每個人的生活質量都會遭到嚴重破壞——這就是西方人倡導的都市教養。
03
有一次,梁曉聲在法國訪問,
他坐的車前面還有一輛車。
那天有風,
前車揚起的塵土隨風四散。
梁曉聲問司機:「能超車嗎?」
司機回答:「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
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
一位先生走下車,跑到梁曉聲所坐的車前:
「對不起,我們的車始終在前面,不公平!
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
我不能讓她們感覺這是理所當然的。」
梁曉聲的臉騰一下紅了:「這句話讓我羞愧了好幾天。」
中國人就是這樣缺乏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
三千年來,有太多東西都是「公家的」,
很少有東西是「自己的」。
其結果便是,人們都在想辦法把「公家的」變成「自己的」。
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不破壞白不破壞,
沒必要愛惜,更沒必要尊重。
正如魯迅所說:「龍門的石佛大半肢體不全。圖書館中的書籍,插圖須謹防撕去,凡公物或無主的東西,倘難於移動,能夠完全的即不很多。」
林語堂說得更直白:「中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民族,他們心系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會。」
而這樣眾多缺乏公共精神的人聚集在都市,
便造成了一系列「中國式」奇觀。
04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
——這是「中國式過馬路」。
「開車時,喜歡隨意變道和強行加塞。」
——這是「中國式堵車」。
「車來了,大家亂鬨哄的一擁而上。」
——這是「中國式擠公交擠地鐵」。
「13人電梯塞了18人,沒人肯下。」
——這是「中國式坐電梯」。
「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大聲喧嘩……」
——這是「中國式旅遊」。
…………
在這些「中國式」里,我們很喜歡說三句話:
「別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行啊?」
「這又不是你的,關你屁事啊!」
「跟我有什麼關係,反正又不是我的。」
這三句話,便造成了中國城市的公地悲劇。
你隨意變道,我隨意加塞,
最後北京人平均上班時間需要57分鐘,
最後上海人平均上班時間需要56分鐘,
最後廣州人平均上班時間需要52分鐘,
…………
我們每個人最後都成了「中國式」的輸家。
05
去年,重慶江北機場女洗手間里,
一位清潔工在洗手台附近打掃衛生。
她蹲在地上,細細抹著旅客甩在地上的水跡。
我洗完手,正欲轉身離去,
看見身邊一位阿姨
洗完手後,
用紙巾仔細擦著散落在檯面上的水珠。
擦完後,她走到清潔工身邊,躬身說:
「辛苦了,您把衛生間收拾得這麼乾淨。」
清潔工愣了一下,然後羞澀地笑了。
阿姨轉身走向正在等她的女兒。
女兒說:「媽,那是她應該做的工作啊。」
阿姨說:「我們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她本可以不擦,但她細心擦了——這便是都市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
06
玉漏遲講過一個故事:
以前大學外面那條小吃街,髒得可怕。
那些攤主隨意亂扔垃圾、亂倒湯水。
太陽一曬,整條街都飄著一股臭味。
但只有最近來的泡飯攤子是個例外。
他的不鏽鋼案板永遠閃閃發光,
調料罐整潔得看不到一點污垢。
玉漏遲吃飯時,見泡飯攤主開始洗鍋。
「我以為他會將洗鍋水潑到旁邊大樹下。
沒想到他竟拿出了一個紅色垃圾桶!
像賣油翁一樣,很小心地把水倒了進去。」
那桶本是艷紅色,但因為常常刷洗變成了粉白。
「這個攤位地上很乾凈,看不到一顆飯粒。」
他本可以像其他攤主一樣亂扔亂倒,但是他沒有——這便是都市教養:在所有人都在做一件沒教養的事情時,沒有從眾。
07
去年,帶兒子去看電影《憤怒的小鳥》。
旁邊,坐著一個年輕媽媽和一個小女孩。
小女孩大概四歲大小,很是可愛。
電影開始了,那小女孩興奮不已。
看到大紅惡搞,她拍手大笑不止。
看到大紅挨揍,她又哭得梨花帶雨。
那位年輕媽媽,一邊輕聲安撫女孩,
一邊向我們投來抱歉的目光,滿臉不好意思。
可那個興奮的小女孩一直無法安靜下來。
大概過了五分鐘,年輕媽媽抱著女孩離開了影院。
經過我身邊時,她說了一句:「實在對不起。」
她本可以不帶女孩離開,
我想周圍的人也會體諒。
但她還是選擇了離開,這便是都市教養——懂得換位思考,不以自己為中心,不妨礙別人。
08
作家左撇子講過他的一個故事:
那是高中時代,有天下了晚自習。
天上下著雨,他一個人騎自行車回家。
一路上,好幾輛車疾馳而過,濺了他一身水。
快到髮夾彎時,一輛轎車從後面駛來。
快超過左撇子時,轎車速度變得很慢。
它輕輕滑過水坑,幾乎沒有濺起水花。
那車行駛到髮夾彎,突然停了下來。
原來,是這段路的路燈壞了,前方一片漆黑。
左撇子騎車進入髮夾彎路段後,
那輛轎車就一直慢慢跟在後面,
「用車燈給我照亮,直到我騎到有亮光的地方。」
下雨的晚上,他應該也急著回家吧。
但他卻願意慢下來一個陌生人照亮前行的路。
這便是都市教養——它是一種對待「弱者」的態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
09
我媽媽有一些特別的習慣,
每次離開酒店,她都會把床鋪整理一下,
把攤在桌面上的東西整理好,
盡量把房間恢復成進來時的樣子。
每次逛完超市,她都會把手推車推到入口處塞好。
有一次買的東西太多,我說拎到車上太遠了。
她說:「都這麼晚了,你讓人家還要那麼辛苦整理手推車么?」
在路上行走,最基本的禮儀是靠右行,
乘坐電梯靠右站,這個大家也都懂得。
我媽還教了我一點,就算是走路,
「如果要轉彎,也要放慢腳步,
因為牆壁會影響你的視線,
容易和其他人發生碰撞。」
我說:「你做事情也太小心翼翼了。」
她說:「做人做事,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要讓別人舒服,這就是都市教養。
10
所謂都市教養,就是要意識到:
「一旦進入到公共場合,
就涉及我和他人的關係,
涉及我的行為舉止對他人的影響,
從而去培養一種新的公共生活思維和方式。」
進出電梯,按住開關,讓別人先行。
進出的門,你撐開後,讓別人先走。
看到老大爺推小車,有個坎上不去,就上去推一把。
在餐廳吃飯不要大聲說話。
行車時不隨意變道和強行加塞。
在電梯、商場、餐廳等公共場所不抽煙。
不要像對待二等公民似的對服務生說話。
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的人讓坐。
排隊時不要插隊,要遵守公共秩序。
讓女士走靠牆一邊,自己走離車近的一邊。
拿著東西疾走,千萬注意不要碰到別人。
不亂吐痰亂扔垃圾,開車不亂按喇叭。
不在公共場合坐下時不斷抖腿。
在公廁上完廁所後要記得沖水。
…………
這些行為,沒有規定要求你必須這樣去做,
你可以選擇不做,但你選擇做了,
就多了那麼一點點的優雅和高貴。
這一點點的優雅和高貴,就是都市教養。
▼
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生命中總有一束光
足以穿透黑暗
徵稿
徵集拾遺風格的「人物類」「觀點類」原創稿件,2000一20000元/ 篇(為做好拾遺,拾遺君甘願傾囊而盡求好稿)。
稿件請投郵箱:3452915316@qq.com。
薦稿
拾遺「精薦錄」欄目,擬每周推一篇大家推薦的精品稿件,稿費500元/篇。要求:1.或見解獨到;2.或題材獨特;3.或感人至深;4.或妙趣橫生」。薦稿郵箱:3329001805@qq.com。


※沒有做不到,只有「沒想稻」
※大學雖已遍天下,世間再無蔡元培
※一句誤導孩子千年的話,你還在說嗎?
※人不是無欲則剛,而是大欲則剛
※這本造價300萬的日曆,內含380張美到爆的原創手繪
TAG:拾遺 |
※門檻最低的高貴
※這,才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多吃它,是門檻最低的抗癌
※這是世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生命從此變得美好而悠長
※不要高學歷門檻低的娛樂圈,沒人氣的他們過得比普通人都慘!
※佛教寺院的門檻為何建這麼高,而且還不能踩?
※外賣小哥的內心是崩潰的,現在送外賣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教師准入門檻越來越高,大專生尷尬了……
※滑鼠升級怎麼看?高端噱頭多 降低門檻真王道!
※起底這幾大暴利行業!成本低,門檻低,利潤高,現在入行還來得及
※他懂你,是愛情最低的門檻
※健身教練從業門檻高嗎
※古舊傢具收藏門檻低市場潛力大
※紐西蘭教師崗位雖空缺,就讀教育專業門檻卻很高
※剪水鸌:航母的門檻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