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細說唐朝那些事兒

細說唐朝那些事兒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

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國號歷史

唐朝,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淵的祖

細說唐朝那些事兒

唐朝疆域圖

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封為「唐國公」,其後,爵位傳至李淵。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 山西太原西南)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後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來自堯帝的唐國,李淵稱帝之前,就以光大、復興帝堯的唐國為志向,按照李淵的文字秘書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裡面的說法,說李淵在615年,奉召前往太原前,擔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以太原黎庶,陶唐舊民,奉使安撫,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為天授。李淵得到這個任命,心中竊喜,太原本是古代陶唐氏帝堯的封國,我又是唐國公,現在讓我來安撫這塊地方的黎民百姓,這實在是天意。等到617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地方軍政長官,他更是得意忘形,對兒子李世民一吐心跡: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我本來是唐國公,這裡是我的封地,來到這裡,是天意讓我建功立業的。如果我猶豫不決,就會大禍臨頭。

我們從這兩段史料看,李淵在太原起兵前,就已經存有不臣之心,並且以光大帝堯的唐國,為政治目標。這些話和叔虞的唐國沒有關係,和封在湖北唐縣鎮的,唐國更沒有關係,只指的是帝堯的唐國,我們把帝堯的唐國,作為李淵、李虎他們這個它國號的繼承對象。

其次:李淵駕崩以後,他的後人稱他為神堯皇帝,635年,70歲的太上皇李淵駕崩,廟號高祖,謚號太武皇帝,有趣的是等到674年的時候,他的孫子皇帝李治,和孫媳婦皇后武曌,把他的謚號改為神堯皇帝。我們知道謚號是根據死者生前行跡所評定的一種稱號,意在蓋棺論定,褒貶善惡,具體到李淵的謚號,起初是太武皇帝,這很明顯是為了表彰李淵開國的功績。

至於改後的神堯皇帝,反應了在後來的,在後來的皇帝心目中,是把開國皇帝李淵,看做是帝堯的重生,當世的堯帝,應該說是非常稱和,李淵稱帝前的心志,以及稱帝後的自況。在傳統的史學認識中,帝堯是仁君的典範,他是五帝中間的第四帝,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在古代文獻的描述中,帝堯是一個極為完美的人,勤奮、簡樸、處事公正、政績卓著,住的是茅草房,穿的是粗布衣,治理洪水,抗乾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帝堯不留戀權位,到了晚年的時候,禪讓給出身貧寒,但德才過人的舜,說明他以天下為公,堯逝世以後,天下百姓如喪考妣,三年之內四海絕音,無人彈奏樂曲。

我們說的很遠的先古了,因為李淵他是神堯皇帝唐朝的開創者,帝堯既然成了遠古黃金時代,道德標準最高的聖王,那麼帝堯的唐國號也就非同一般了,有了說法,這麼偉大的人,他的國號一定也很偉大了。

本來在文字學上,唐,就是大的意思,而作為帝堯國號的唐,更引申出豐富的道德含義,帝堯最大的特點就是仁君,中國國號史上最重要的文獻,代表著傳統正統解釋的,東漢的《白虎通德論》,裡面說:唐,蕩蕩也,蕩蕩者,道德至大之貌也。帝堯的偉大功德,浩浩蕩蕩,偉大無邊。而帝堯的唐國號,正是顯示了這些。

說到這裡,我們終於明白了,堯是聖德,唐是美號,神堯皇帝李淵以帝堯皇帝為榜樣,以唐為國號,是希望自己成為帝堯一般的仁君聖王,希望自己締造的唐朝,以德立國,道德至大,成為唐堯時代一樣的太平盛世,九泉之下的李淵可以欣慰的是,他的子孫沒有辜負他的希望。

朝代簡介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國號「唐」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封為「唐國公」,其後,爵位傳至李淵。李淵,隋朝時累官居晉陽( 今山西太原)留守,起兵尊隋,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後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建都長安,隨後又設陪都東都洛陽和北都太原,與長安合稱「三都」。

細說唐朝那些事兒

李淵

唐朝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時代。其鼎盛時期,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8000萬之多。唐朝也是秦漢、隋朝以來,第一個不築長城的統一王朝。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歷代史學家唐朝前期疆域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王李淵於 618年6月逼隋恭帝禪位,取代隋朝,建國唐朝,設京師為長安(陝西西安),唐高宗顯慶六年後設東都洛陽,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東都為神都並設北都太原府,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恢復舊制。唐玄宗時進入盛唐,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

唐朝的疆域廣大鼎盛時為7世紀,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羅伏州(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俄羅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土面積達1076萬平方公里,一說1240萬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倭等周邊國家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的影響。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即朱溫)逼唐哀帝李祝禪位,降為濟陰王,改國號梁,唐朝滅亡。

唐朝歷史

大唐開國

唐朝皇族出自漢族的名門隴西李氏,同時李氏家族也是起源於北魏的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湧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老聃)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北周滅亡大唐高祖李淵後,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隋朝在大業年間,由於隋煬帝過度使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及對百姓的橫徵暴斂使得各地人民起義不止,史稱隋末民變。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的滅亡不可扭轉,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頭。

隋朝末期,隋朝廷橫徵暴斂,民不聊生,爆發農民起義。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以尊隋為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大唐」,隋朝滅亡。降隋恭帝為希國公,閑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李淵建立唐朝後以關中為基地逐步統一天下。在入主關中前,先派使吹捧佔據河南的瓦岡軍李密,使其成為東方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公元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山西省)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帝竇建德宣布結盟,聯合抗唐。公元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公元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江南平定。而兩湖地區也在621年唐將李靖於唐平蕭銑之戰獲勝,梁帝蕭銑於江陵降唐。翌年,嶺南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國本部歸唐朝所有。

貞觀之治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為了皇位而鬥爭,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長安。李淵深知形勢,於是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後,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滅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同時,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係的融合,穩固邊疆,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在其執政的貞觀年間(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晚年,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結果太子與魏王都被廢掉,最後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在即位之初,他繼續執行唐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太宗訓令納諫、愛民。

唐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 ,百姓阜安 ,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土最大。

武周時期

唐高宗中期以後,政權逐漸由皇后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太宗時期的才人,唐太宗死後被唐高宗招入宮中。她在權力鬥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后,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 。660年,唐高宗因身體原因,讓武則天處理朝政,武則天因此與唐高宗並稱「二聖」。唐高宗去世後,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因為與唐中宗不合,武則天不久將其廢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平定徐敬業的反叛後,於690年廢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即武周,定都洛陽(號稱神都),降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則天掌權與稱帝期間,因其佞佛要求天下各州修建大雲寺而侵佔小農土地,導致府兵制賴以生存的均田制遭受破壞;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開創出殿試和武舉。武則天打擊自北周以來的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關東與江南的士人。並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傑、張柬之、張仁願、姚崇等名臣將領。 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複位,恢復了李唐社稷,李旦被立為相王。唐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后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先後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后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后,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也稱唐殤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協助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及武氏殘餘勢力,擁立李旦複位。

開元盛世

睿宗複位後,其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政斗,同年改元開元。李隆基剷除政敵後,開始整頓武周以來的弊政,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等賢臣為相,整飭腐敗的吏治 ,並建立考察制度,精簡官僚隊伍裁減冗官 ,設採訪使發展節度使制度,導致地方權力增大;經濟上推崇節儉、抑制佛教,並恢復武周以來荒廢的義倉制度 ,又通過括戶等手段緩解土地兼并導致的逃戶問題 ;軍事上改府兵製為募兵制,並興復日益衰落的馬政 ,對外收復了武周時期淪陷於契丹的遼西營州 ,及唐睿宗時期賜給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 ,並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韋、靺鞨等民族 ,西域方面吞併大小勃律 且攻滅突騎施,塞北方面降服復國的後突厥 ,後又扶持回鶻剪滅後突厥 。

在唐玄宗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唐朝進入盛世 ,史稱「開元盛世」 ,被認為是繼孝宣中興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滿,開始放縱享樂,從此少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 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 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次年十二月叛軍攻入首都長安,史稱「安史之亂」。 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唐玄宗被遙尊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戰後關東人丁銳減,土地大量荒蕪,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成為唐朝的內憂外患。唐德宗死後,經過了唐順宗的過渡階段, 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其即位以後,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唐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能臣為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唐憲宗在位15年間,政績諸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使安史之亂後的唐朝一度獲得再次統一。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唐憲宗沒有能夠像唐太宗和唐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

會昌中興

唐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晚唐時藩鎮和宦官直接衝突的種子。

唐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改元會昌。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唐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李德裕在執政期間,中書省的職能作用發揮較好,因而宦官的勢力被削弱了。對於宦官也有諸多不滿的唐武宗,沒有像唐文宗那樣,採取極端措施來進行解決。而是吸取唐文宗失敗的教訓,改用陽為尊崇,實則逐漸冷淡的手段。

在會昌二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見武宗日益親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權勢,便散布流言蜚語,稱宰相與度支商定,要削減禁軍衣糧和馬草料等費用,欲以此激怒禁軍鬧事。李德裕聞訊後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很憤慨,唐武宗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軍去宜布御旨:「此事純系謠傳,一切都是朕的安排,無關宰相之事,爾等不得信口雌黃。 」將士們被震懾住了。

仇士良的陰謀被揭穿以後,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謝罪。在仇士良的陰謀被挫敗後,唐武宗沒有乘勢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而是將他提升為觀軍容使,以領神策左、右二軍。名義上得到了升遷,實則卻被剝奪了對禁軍的控制權。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對他的態度,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以退為進,以身體有疾提出了辭職。唐武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辭呈,將他改任為內侍監。內侍監沒做多久,基於大勢已去,無東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對內平定澤潞鎮叛亂。在位時期藩鎮降服。唐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唐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大中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宦官選擇李忱繼承皇位,想繼續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無能之人。即位以後勵精圖治,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唐宣宗時期沙州人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擺脫吐蕃貴族統治的首領,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歸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複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並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餘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十分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實際上,大中暫治並不穩定。唐宣宗晚年,國內已有亂象,他死後不久就爆發寇亂。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農民起義,唐朝經濟命脈的江南地區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 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 公元898年,發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唐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國,同一天宦官假傳聖旨,說唐昭宗退為太上皇,並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

到了天復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打敗了劉季述,迎唐昭宗複位,李裕復降德王。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溫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溫入宮盡誅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不久將唐昭宗殺害。 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大肆貶逐朝官,並將三十餘位朝臣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朱全忠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所以提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

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朝的皇帝並無血緣關係。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簡述明初三傑
太平天國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聲名狼藉的另類,被清廷處以極刑
抗清英雄,14歲抗清,十六歲兵敗被俘,怒斥了勸降洪承疇
帶你了解滿清八旗編製、將領等制度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細說南明那些事兒
細說諸葛亮與道教那些事兒
細說諸葛亮與道教那些事兒!
還原歷史那些事兒:細說宮女是如何見家屬的?
細說偉哥那些你不知道的神奇用途
細說凡塵鼠事
細說楊家將的七郎八虎的那些事
王思聰和豆得兒一起去日本旅行,細說他們倆戀愛的那些事
偶遇林更新和前女友王柳雯吃飯,細說偶遇明星們的那些事
細說說那些年王源范二的事迹,這樣的王源怎麼能不讓人喜歡呢?
細說哪些星座老公愛偷腥?
細說後宮:後宮太監 那些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跑前莫勸君飲酒!細說跑步飲酒那些事兒
細說葯食同源和養生的那些事兒!
林更新和王麗坤同游日本,細說明星們旅遊的那些事
張召忠:潛射洲際導彈,朝鮮有這本事?霧裡看花,老張細說真假
無聊時的玩具 細說指尖陀螺的那些事
十個妹子九個斑,細說臉上長斑那些事
12星座都有那些怪癖呢?今天細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