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修長城究竟是功績還是罪行?特朗普要效仿嗎?

秦始皇修長城究竟是功績還是罪行?特朗普要效仿嗎?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你真的知道長城背後的學問嗎?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林雪松




今天的熱點還是要從特朗普聊起,他上任以來真是言出必行,很多被猜測為競選語言的言論居然真的被他一件一件地做起來了,其中就包括修「長城」的「偉業」。




競選時期他曾揚言為阻非法移民,將在美墨邊界修建「長城」,這一言論長期以來受到大家的關注。




除了討論特朗普,人們也開始討論「長城」。




比如長城有沒有用?它都擋不住游牧民族怎麼可能擋住非法移民?秦始皇修長城究竟是功績還是罪行?




我曾經看到一組日本網民對長城的討論,其中有人認為中國、朝鮮都有長城而日本沒有感覺到「比歷史日本真的很難和中國比」,也有人認為中國人修長城是一種懦夫行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長城裡的學問。












長城是中國獨有的嗎?




萬里長城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我們從小也都學過「長城是在太空能用肉眼看見的唯一人類建築」這一Cuo誤知識。嚴格來說「萬里長城」確是中華民族獨有,但不足萬里的長城還有很多。




1.朝鮮長城

:建於公元1033年至1045年,從鴨綠江下游一直修到東海岸,全長四百多公里橫貫朝鮮半島北部邊界,是為防禦北方契丹人而建造的。




2.印度長城

:是除中國長城外保存最完整的,在新德里以北,全長七十多公里,有三十餘座烽火台。大家可能覺得這長城太短,但結合地圖就會發現這長城雖短但是足夠用了。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之間有天然的屏障,東北是喜馬拉雅山脈,飛機飛過來都兇險這兒就不用修長城了吧?西北有印度河(這裡說的是古代印度,今天印度河不在印度境內),也不需要修牆。




3.古羅馬長城

:現存的英國長城和德國長城,都屬於古羅馬長城。英國長城就是著名的哈德良長牆,由哈德良皇帝為防禦北方皮特克人而修建於公元122年,是羅馬帝國的西北邊界。電影《亞瑟王》里亞瑟駐守的那段城牆就源於哈德良長牆。德國長城是古羅馬在公元1世紀逐漸修成的,位置在萊茵河與多瑙河之間,全長564公里,是除中國以外最長的長城,也是為了防禦蠻族而建造的。








▲印度長城




長城為什麼會在那?




長城是做什麼用的大家都知道,可是大家是否思考過長城為什麼會在這些位置上呢?讓我們再一次展開地圖,試著將這幾段長城按照走勢連接起來。




首先最東邊是朝鮮長城,從朝鮮東海岸一直修到了鴨綠江下游。從這裡再向西就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遼寧省丹東市了(現已證實明長城的真正起點是丹東虎山長城),從這裡向西延伸到嘉峪關。




看過了中國長城的走勢,再對照一下「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就會發現長城的走勢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正是半乾旱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如果再搜索一張「中國氣候類型圖」,就會發現長城一線和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也大致重合。在長城東南側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城的西北側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因此長城以南適宜農業生產,孕育出了農耕文明,長城以北的土地則不適於耕種,孕育出了游牧民族,因此長城走勢與農牧業天然分界線大致重合。




我們的祖先並沒有統計過降水量,也沒有發射地球監測衛星,他們只是根據經驗在兩種文明的自然界線上造了一條人工界線。




從這一角度講長城之所以在那個位置並不是由某個人決定的,不是秦始皇在中國的北邊畫了一條線然後長城就修在那了,是客觀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它的位置。




我們繼續向西看就會發現這種地理、氣候決定長城走勢的規律不僅僅在中國成立,幾乎歐亞大陸上的長城都符合這個規律。




在東亞,朝鮮長城和中國長城隔開了北方的游牧、漁獵民族和南方的農耕民族。




中國長城的西端延伸到祁連山腳下,嘉峪關的西北就是西域地區,與長城北部的蒙古高原一樣孕育著游牧民族,嘉峪關的西南則是青藏高原。




我們在地圖上向西南方向翻越青藏高原從喜馬拉雅山脈下來就連接上了古印度長城,它的南側是印度河、恆河流域重要的農耕文明孕育區,它的北側則是各種「斯坦」,那裡就是中亞草原,孕育著游牧民族。








▲萬里長城







從印度長城繼續向西看,是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這一大片信奉伊斯蘭教的游牧區(兩河流域有一塊不幸被游牧民族四面包圍的農耕區),再向西跨越游牧區就能夠逐漸連接上萊茵河多瑙河之間的德國長城,這道長城的東北側古代是蠻族的聚居地,西南側是西歐平原,羅馬帝國的農耕區。羅馬長城從這裡一直綿延到不列顛島北部的哈德良長牆。




我們發現歐亞大陸上的長城幾乎都位於農牧業分界線,農民與牧民之間沒有天險的地方就會有長城,我們姑且把這條斷斷續續的線稱為「歐亞大陸長城帶」,長城帶的兩側則是重要的兩個文明帶。






  • 歐亞大草原帶:

    大致在北緯35°到北緯51°之間的亞歐大陸上,綿延了一條東起東北平原西到東歐平原曠闊的草原地帶,歷史上這裡孕育了眾多強悍的游牧民族。






  • 北緯30°文明現象:

    北緯30°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人類歷史上的很多重要文明都孕育在這一緯度上下,它貫穿了農耕文明帶的核心地區。




長城正好就在歐亞大草原帶與農耕文明帶的交界地區,正是兩種文明發生激烈碰撞的地方。







▲哈德良長城





修長城是因為懦弱嗎?




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分布在各自的緯度上,按照各自的生產生活方式生存,似乎可以相安無事,但是這兩大文明帶的邊界並不是永遠那麼清晰。




地球的氣候是在寒冷期與溫暖期之間有規律地呈周期性變化的,當氣候處於溫暖期的時候,草原帶上水草豐美、牲畜遍地,游牧民族南下的情況就很少發生。




同時溫暖期內農耕地區往往糧食豐收、人口繁盛、國庫充盈,抵抗游牧民族南下的能力也就強,如果此時出現雄才大略的君主農業文明的控制範圍常常能夠跨越分界線深入草原帶。




對比氣候變化周期就能發現,中國歷史上的幾大盛世,羅馬帝國的擴張期,基本上都是在溫暖期。




而到了寒冷期,草原帶的界線就會南移越過長城一線,相對脆弱的畜牧經濟抗災能力比農耕經濟要低很多,因此游牧民族就會大規模南下與農耕文明發生激烈的碰撞。




而寒冷期農耕經濟也會受到影響,糧食往往連年歉收,經常發生氣候災害,人口減少,財政困難,此時抵禦游牧民族的能力就會很差。




歷史上的三次游牧民族大規模南侵基本與三次極寒期相吻合。




這就是農耕民族不約而同選擇以長城防禦游牧民族的第一個原因。




農耕民族糧食豐收,抵禦能力強的時候,游牧民族過得也蠻好,人家不想來。等到寒冷期,游牧民族活不下去了,就要下來打劫。




游牧民族攻擊力最強的時候反倒正是農耕民族抵禦力最弱的時候,所以趁著糧食豐收國庫充盈就要修牆,早作準備。








▲《張騫出使西域》







農耕民族修長城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真的打不過人家。




前面已經說了,游牧民最具攻擊性的時候正是農耕民族最沒有防禦力的時候。而且從飲食結構上看,農耕民族也很難打贏游牧民族,常年吃糧食的人和常年吃肉的人打架太吃虧。




此外農耕民族生產與作戰是兩回事,平時拿鋤頭,打起仗來要把拿鋤頭的訓練成拿刀的,這需要時間。




而游牧民族的生產方式和作戰是統一的,平時射獵物,打起仗來射人,這是一回事不需要訓練,何況人還不如獵物跑的快。




還有就是游牧民族的騎兵作戰在當時就相當於裝甲兵團,騎兵打步兵那完全就是屠殺,而中原地區是不產馬的,這個仗就很難打。




漢武帝之所以能打贏匈奴就是因為奪取了馬匹基地,王安石變法之所以要搞「保馬法」也是為了保障騎兵。




但是游牧民族不需要制定一個國策去「生產」馬。




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仗究竟是怎麼個打法,大部分影視作品裡反映的都是錯的,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吧,總之農耕民族基本上很難打得過游牧民族,所以要修長城被動防禦。




修長城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打仗不划算。




農耕民族拼了老命使出吃奶的力氣也不一定完全打不贏,問題是打贏了又能怎麼樣?真的值得嗎?




歷史上不是沒有打贏的先例,漢武帝就多次派兵主動出擊,甚至跨過大漠去打匈奴,最後打到民不聊生,因此晚年發布罪己詔。因為農耕民族主動去打游牧民族很不划算。




農耕民族的經濟相對發達,因此牧民打農民是「賺錢」,可以搶劫糧食、財寶、婦女,可以得到很多好處而且一路打一路搶也不需要後勤。




農民打牧民能搶到什麼呢?他們的房產都是組裝的,放車上就拉走了,牛羊也可以趕著走,他們沒有城市也不定居,因此漢武帝打匈奴不能創造任何價值,成本卻極高,支援一個兵打仗需要五個人運糧食,支持一個士兵作戰需要耗費數百名農民的勞動產出。




而且即便打贏了,農民對於不能耕種的土地也不感興趣,佔領大草原對農民來說毫無意義,最後往往只能把擊敗的民族舉族內遷,還得給他們安排一塊地方蓋「經濟適用房」。

原先的部族走了草原上又會興起新的部族,還要再打仗,太不合算。




所以說修長城不是個民族性格問題,不是因為軟弱,而是經過各種利弊的權衡制定的政策。







▲《冒頓大單于》,他是匈奴族中第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軍事統帥。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






到這裡我們已經聊了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季風氣候與非季風氣候對農牧業分布的決定性作用,了解了歐亞大陸草原帶與北緯30°上下的農耕文明帶之間隨著氣候的寒暖交替產生的周期性衝突。




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已經深入了一個層次了,如果還能由此舉一反三進一步轉變看待歷史問題的視角,多運用唯物史觀與歷史地理學,那就能打開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了。




中國人研究歷史總喜歡研究人物,我們古代的正史是紀傳體的,人們侃侃而談的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不是說研究人物不重要,但是如果只看到人物這一層那就太淺了。




建國以後中國似乎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標榜唯物史觀,但是研究起來還是多看重人物。




談起蒙古大軍西征,我們可能更多想到的是蒙古民族的血性,成吉思汗是如何雄才大略,但是西方的研究就會告訴你蒙古大軍之所以能打到歐洲,牛肉乾和酸奶的發明起到了如何重要的作用,哪一邊更唯物呢?




歷史研究不是為帝王將相修家譜,精英人物固然對歷史有推進作用,但是真正決定人類文明走向的是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等更深層次的原因。




這樣看歷史才能看出深層次的規律,如果只看人物就會產生很多虛妄的無意義的假設,雖然也蠻有趣但是對認識能力的提高並沒什麼幫助。




如果唐太宗和萬曆皇帝互換位置,會怎麼樣?唐朝會被突厥滅掉嗎?明朝能避免清軍入關嗎?




不會的,歷史可能由於一些偶然因素、個人因素產生量變,但絕不會因此產生質變。




如果康熙真的再活五百年能夠打贏鴉片戰爭嗎?如果不撤換林則徐鴉片戰爭就能打贏嗎?




無論換成誰,都不能改變自然規律、生產力規律、社會規律、經濟規律,無論換成誰鐵器牛耕的民族都不可能戰勝蒸汽機驅動的民族。




同樣的道理,如果岳飛不死就真的能收復中原嗎?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美文 | 世界上最短的妙文,讚不絕口!
品讀 | 民國小學生用文言文寫的作文,漸行漸遠的優雅
人物 | 鐵面無私屢破大案為民伸冤的「青天大老爺」,除了包拯還有此人
明末袁崇煥之死,是個悲劇卻未必是個冤案
知識 | 妻子的99種叫法,服了我的漢語!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秦始皇修長城究竟是功績還是罪行?川普要效仿嗎?
揭秘!我國古代的一種罪行,只要犯了必死,誰都無法赦免,太可怕了!
斯大林的為人怎麼樣?他都曾經犯下什麼罪行?
用結婚掩蓋強姦罪行?黎巴嫩「帶血的新娘」不答應
如果日本永遠不會徹底認罪,犯下的戰爭罪行該如何清算?
我國古代的一種罪行,只要犯了必死,誰都無法赦免,連皇帝都不行
违背天条的下场是什么?罪行越重处罚越小!为何玉帝不敢动奎木狼
我國古代的一種罪行,只要犯了必死,連皇帝都無法赦免!
日本為什麼不願懺悔戰爭罪行?原因是此人的存在
特朗普或許犯下最為暴戾的歷史罪行
他罪行比裕仁小,卻是唯一被審判的日本皇族,原因很奇葩
日本「滅絕人性」的恐怖試驗,永遠都無法洗刷他們的罪行!
違背天條的下場是什麼?罪行越重處罰越小!為何玉帝不敢動奎木狼
這些日本二戰戰犯!罄竹難書的罪行,可是有些居然被假釋?
日本侵華三大特務魁首罪行,真是不可原諒!
什麼是「十惡不赦」的罪行?
隨著物聯網爆髮式增長,犯罪行為是否將無所遁形?
原本想篡改歷史掩飾自己的罪行,卻不料幾個字暴露了真實歷史
在古代,若是做出此等罪行,連皇帝也保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