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Plastinarium 博物館滿滿當當存放著16500具屍體,它們經由生物塑化技術而被賦予了新生命。


十年前,與波蘭接壤的一個德國小鎮上,解剖學家岡瑟·馮·哈根斯(Gunther von Hagens)將一間廢棄的工廠改造成了一個特別的地方,用以存放死亡後的人體標本。


Plastinarium 基本算是一座博物館,其間滿滿當當放著16500具屍體,它們經由生物塑化技術而被賦予了新生命,這項技術由岡瑟·馮·哈根斯於1977年在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發明。因為岡瑟·馮·哈根斯被確診患有帕金森症,目前由他的兒子呼里克·馮·哈根斯(Rurik von Hagens)經營著這座位於德國古本的足足佔地3000平方米的機構。

在真空室中,在死屍中注入硅樹脂和其他聚氨酯聚合物,以阻止其凋亡衰變的自然過程。這類沒有皮膚的屍體已在全球範圍內被用以醫學院研究,以便未來解剖學家能夠了解疾病是如何對人體產生影響的。每具軀體都需要花費1500個小時來塑化和著色使其栩栩如生。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等待被塑化的屍體。圖片:Michelle Tantussi/Getty

塑化技術發展至今,馮·哈根斯的人體帝國已經發展壯大,成為身體大世界展覽。據估已經吸引了4000餘萬名遊客前往參觀人體內部器官結構。在參觀完這座木乃伊化博物館後,如此直擊內心的體驗也鼓勵著許多人捐贈出自己的遺體用於科學研究。


Plastinarium 的遺體捐獻者中還包括一名懷孕的母親與她腹中的胎兒,在公開展出時引發了倫理憂慮。然而馮·哈根斯堅信在醫學知識的發展過程中,塑化技術帶來了一次革命,並直觀地揭示了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複雜性。「這已被社會所接受,在文化層面上的爭論也基本結束,然而吸引力不曾改變。」 他這樣說道。


來德國參觀的遊客可以看到40餘名科學家對屍體進行解剖、防腐和塑化的流程,以此展示人體組織是如何與縱橫錯綜的血管精密地相連。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古本,一名科學家在塑化人體器官。圖片:Michelle Tantussi/Getty


成長過程中伴隨著一個古怪又有遠見的父親,呼里克說,他的一生都在解剖屍體。「海德堡到處都有我父親的車庫,用以儲存標本,假期我們會開一輛老大眾麵包車出去解剖。我就是這麼賺零花錢的。」 他說。


他談到 Plastinarium 是實現他父親 「解剖學大眾化」 願望的一種方式,在這兒任何可以接受的人都能參觀到完整的人類軀體。同時,參與其中的數以千計的遺體捐獻者也知道,死後他們的肉與骨骼也能以另一種形式重生。


「在去世後,他們想拿自己的一幅身體干點什麼有用的事情,而不是被蟲子吃掉。」


Translated by: 王棟

異視異色 (VICE CHINA)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性工作者為你解答如何克服性病妄想症
我問了一些豪華五星酒店到底能不能在他們那兒尿床
當和你同住的獄友精神不正常,你能怎麼辦?
在大學畢業生的春節里,錢和離開依然是永遠的話題

TAG:vice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走進德國屍體博物館 你會害怕嗎
走進泰國的恐怖博物館
走進埃及國家博物館
走進杭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走進中國唯一一座古代墓葬專題博物館
走進俄航天博物館 俄羅斯妹子帶你體驗發動機工業之美
走進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皇宮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之美
帶你走進荷蘭人體博物館 絕對霸道
感受中國茶文化魅力 走進雲南茶文化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宣講團走進部隊
帶你走進海南博物館
走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植物牆之旅,走進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走進俄羅斯二戰功勛潛艇博物館
走進國際博物館日 盤點不可錯過的四類奇妙博物館
舌尖上的國安!媒體走進國安食堂 體驗科學營養膳食
重口慎入!走進法國畸形博物館
走進盛世大唐,參觀西安博物館